分享

端午节的由来

 gudian386 2015-12-24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河自尽殉国。屈平,子原,通常称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悌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倾囊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河而死。

0920014641898.jpg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凛《经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河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米团投入江中,以免渔砂糟蹋他的身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屈原有关,又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信,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茫茫,不能洗得直臣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