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 不缠足的 .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 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 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 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之为中国诗词史上专 咏缠足的第一首词.应该看到,缠足诗的写作是以缠 足习俗的出现为依存条件的,这说明,宋代确已出现 缠足习俗.到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 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但在南宋时 代,妇女缠足还并不普及,缠足者主要限于上层社会 ,在社会观念上缠足尚未达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时 ,缠足的风俗是由北方传到南方的,大约是在宋室南 迁之时.宋代的缠足与后世的三寸金莲有所区别.据史籍 记载,宋代的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当 时称为“快上马”.所用鞋子被称为“错到底”,其 鞋底尖锐,由二色合成.目前这种缠足鞋的实物已在 考古中有所发现.从考古发现的实物推测,穿这种鞋 所缠裹出来的小脚要比后来的大.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元之后,他们本来不缠足, 但并不反对汉人的缠足习惯,相反还持赞赏的态度. 这样,使得元代的缠足之风继续发展,元代末年甚至 出现了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元代妇女缠足继续向纤 小的方向发展,但这时不缠足者仍很多,特别是南方 江浙、岭南地区.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 ,并在各地迅速发展.明末张献忠进占四川时,大刖 妇女小脚,及至堆积成山,名曰金莲峰,可见四川地 区妇女缠足之盛.这时期,对裹足的形状也有了一定 的要求,女子小脚不但要小,要缩至三寸,而且还要 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种种讲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