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公墓基金大盘点,十大关键词!

 易良义 2015-12-24




本文由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供稿


经受考验,公募显主动管理能力
今年的股灾,公募基金并未“掉链子”,没有一家公司发出拒绝赎回的公告,顺利渡过危机。此次股灾,从6月15日~8月26日,上证指数从5178点飞流直下2000多点到2886的低谷,暴跌超40%。而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平均下跌27.16%。在股票市场巨幅下跌时,投资者也不能淡定,基金遭遇大比例赎回。但从基金的整体表现来看,基金的流动性安排较好,未出现排队赎回的情形,显示出了专业的管理能力。

从全年的表现来看,公募基金也可圈可点。截至12月15日,今年以来平均收益达到30.13%,远超指数4.55%的表现,体现了专业投资者的主动管理能力。一些基金的表现突出,如主动调仓的富国低碳环保,创出股灾后业绩新的长盛电子信息主题、益民服务领先、新华行业轮换等基金。

A股权益类基金清盘元年
在股市低迷和基金销售艰难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多迷你基金逐渐走向清盘边缘。公募基金清盘的主因是规模过小和交易清淡,面对6月中旬开始的暴跌行情和赎回潮,权益类基金逐步开始面临规模过小的问题。面对连续20日、连续60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等看似苛刻的清盘标准,今年6月以来的大跌使得不少基金规模持续萎缩,股市大跌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大加快了迷你基金的清盘进程。

从规模和成交量两方面来看,不少ETF今年以来一直处于“自救”再“自救”的循环。长盛上证市值百强ETF成为其中的勇者,于10月12日以现场开会方式召开上证市值百强ETF的持有人大会,经表决终止了该基金,使得2015年成为A股权益类基金清盘元年。

反观ETF清盘本身,ETF作为专为牛市而生的一揽子股票产品,给投资者带来更便利的投资渠道,当市场单边暴涨的局面发生转变后,正常的新陈代谢其实是市场的自然规律。长盛迈出的可能是证券市场的一小步,但却是基金行业的又一大步!正是有了这些生死循环,基金业会创造出更多贴近市场、贴近投资者的产品。

分级基金下折潮的思考
分级基金由于其杠杆属性,天然适合牛市。从2014年9月的400多亿,一跃站上2015年6月的3400多亿,目前仍有1400多亿。不少基金公司凭分级基金“弯道超车”,或者“跃龙门”。由暴涨7倍,到暴跌70%,其规模的涨涨跌跌正应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分级基金规模的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的巨震,而更重要的,是其属性中的“下折”条款导致。关于“下折”的触发条件这里就不赘述,但下折带来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分级基金规模的骤降、投资者挂跌停无法卖出、下折后母基金大量抛售指数成分股对市场的冲击,这些都是分级基金繁华背后值得思考的。参与分级的投资者并不是完全了解分级基金结构,以及可以通过合并赎回来规避部分下折损失。同时,可交易的下折基准日也使太多投资者误入陷阱,国企改B这样的航母级产品在折算基准日还是吸引了高达3500万的资金进行“抄底”。今年的下折潮敲响了我们的警钟,当务之急,是在投资者教育、产品运作制度安排和准入门槛设定等方面进行有更针对性的“升级”,使其日臻成熟完善。分级基金的进退之间,正在考验监管层、基金公司乃至投资者的理性、智慧和担当。

大数据基金然并卵
今年公募基金兴起一条分支,大数据基金,基于大数据分析开发出指数进行被动跟踪,亦或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模型主动管理。然后,从大数据基金的持仓来看,很接近中证500指数增强。在牛市中喜获超额收益的大数据基金也有相对应的隐忧,由于往往成分股是紧跟市场热点,在市场过热时个股会轻易达到高点,当市场出现系统性调整时,获利盘释放的压力也会第一时间传达到相关基金表现。所以说,优中选优、相信群众的大数据基金确实能在一飞冲天的牛市中乘风破浪,但在应对宽幅调整的市场时,也体现出了弹性大的特征,并没有显现出回撤小、收益稳定的能力。

简而言之,“大数据”并不单纯意味着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各产业的一部分,那么实现盈利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处理能力”,通过“处理”实现数据的“增值”。这样的“DATA MINING”一定程度上被使用在一些CTA产品的投资策略中,但对于目前国内的公募基金,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能与其能为基金公司带来的收益不容易相互匹配。

公奔私告一段落
据统计,在其数据库有覆盖的公募基金经理中,7月“奔私”的公募基金经理数量为3,8月至11月连续四个月数量仅为2,这个数字在上半年平均是7。新成立的私募基金数量也从单月千余只骤然降至400余只,回到去年二季度的水平。

还留在公募阵营的除了坚守的“老战士”们,还有一批有待成长的“新鲜血液”。奔私的高潮或已然过去,一个原因是稍有资历的基金经理已经“奔”了,私募里的竞争也越来越残酷,好比连通器的两端,2010年后才显著发展的私募彼时明显水位较低,目前两者承受的压力相当;第二个原因是示范效用的下降,如果说公募是“圈养”,私募则是荒野生存,无疑难度更大。6月中旬以来A股持续调整,对公私的影响也是天然之别。私募可能是“尚能饭否”的问题,公募可能是“排排队,分果果”,年终奖多少的问题。

股基批量变混基
2014年证监会发布了重新制订后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及其实施规定,按照最新的标准,股票型基金需要将其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而原来规定的最低仓位线为60%。新规定从今年8月8日起施行。

为了在8月8日前满足法规要求,基金公司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召开持有人大会,将股票型基金的仓位提高到80%;也可以将股票型基金转型为混合型基金。从目前看相当部分的基金选择了后者,280余只股基选择掐点“跳槽”。一方面是为了缩减流程,另一方面也是一定程度规避仓位限制。未来主动股票型基金将维持8成以上高仓位,势必对基金经理的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可以预见主动股票型基金将在操作上淡化择时,强调选股,偏向细分行业或主题增强型基金。
股基和混基各有利弊,A股一旦大幅下跌,混合型基金除了降低仓位没有其他应对办法,即使额外选择购股也很难规避这种风险。因此,基金经理需要准确判断大盘的涨跌,判断失误带来的后果,比如出现大盘大涨而基金仓位很低的情况。但是对股票型基金而言,因为仓位下限为80%,不存在仓位过低的问题。

打新基金收益来自底仓
今年以来打新收益凸显“低风险”且稳定的特征,按新股角度计,平均申购一只新股的年化收益为8.3%,总体呈下降趋势。按基金角度计,“纯打新基金”自2014年6月IPO重启以来至再次暂停,平均净值增长18.7%,收益突出。

但当我们拨开收益“异常”的打新基金面纱,其实背后是较高的股票底仓,意味着其上半年优异的表现更大程度依赖市场的β收益,而非“打新”带来的α收益。根据好买内部对打新基金的测算,纯打新基金的年化收益在8-10%,而往后看,我们经历了7月份IPO的暂停,也迎接了11月IPO的重启。打新这种看似无风险的收益的投资,事实上仍然有三个不确定性,其一政策的不确定性。2015年重要的事件是注册制的成行,这是打新市场最大的变化。其二,参与资金量的不确定性。打新资金越多,收益越小。其三,打新的收益高低,事实上与权益类市场的涨幅度相关。从最新批次的打新中签率和收益来看,第二个不确定性已经印证,明年新股新政下,打新基金将更接近于二级混合增强债基的表现,我们拭目以待。

“牌照”思维,子公司恐遇冰河期
截至9月底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101家国内公募基金公司,普遍资管规模远超其公募产品本身规模。总资管资金规模约16.87万亿元是公募产品资金规模6.72万亿元的2.51倍。其中10家的资管规模超过5000亿元,依旧是天弘基金保持规模第一,总管理规模为9687亿元。

非公募业务的超常规发展,主要是专户业务和子公司业务,其分别起始于2010年和2012年。特别是子公司的兴起,借助了非标资产迅速发展的东风,一时风头无俩,但其快速发展中也留下了一些问题:首先,通道业务比较多,赚的还是牌照的钱,缺乏核心的能力;其次,融资类业务的信用风险逐步显现;再次,专户产品中存在分级杠杆产品。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制约着非公募业务的发展空间,事实上,监管层日前叫停“劣后委托人下单交易类的结构化资管”的新增业务后,基金专户的业务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非公募业务的未来的出路何在?它需要子公司摆脱“牌照”思维,仅仅作为金融掮客,“拿着金饭碗讨饭”。

违约来了,债基踩雷
富国基金一纸诉状把山水水泥集团告上法庭。这掀开了债券违约的一角。事实上,今年涉及违约的债还有:10中钢债、12MTN1、11天威MTN2、12中富01、ST湘鄂债、12圣达债。这些违约债券主要以产能过剩为主,虽地方国企金身不破,但边缘央企如天威、中钢等位列其中。涉及到的基金有工银瑞信目标收益一年、富国新回报AB、鑫元货币A、建信嘉薪宝等。

没有违约的市场是不正常的市场,但是一个幸福的市场。在历次有惊无险的假摔“违约事件”之后,债券的投资者也不“正常”起来。过去几年债基最好的模式就是在市场下跌时,买入收益率最高的债。事实上,也与A股ST不败有异曲同工之妙。少了违约约束的投资,形成劣币驱逐良币。
在经济下行,债券扩容的大背景下,信用风险的爆发或还未开启,未来投债基时,更要看重其信用分析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