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养浩然气 犹存快哉风

 年年有于674 2015-12-24

杰出人物如山岳、如云天,如木参天,如水溢岸。他们往往到达了一个人生高地,这个高地元气淋漓,风光无限。他们的精神和人格,会给历史留下深深的印记。

我是在去年秋天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那时我在一个古村落,“长巷深宅,书老花落”,村庄的宁静给读书以好的心情和好的氛围。在读《苏东坡传》的日子里,我沉浸在一个伟大人物的人生轨迹中,仿佛遇见苏东坡,仿佛寻找远去的宋代记忆。

读完《苏东坡传》,正巧,去年的初冬,我在宜兴丁蜀古镇拜谒了“东坡书院”。在书院的东坡全身立像前伫立许久。东坡,他手执笔,头微扬,双目炯炯,傲岸地站在我的面前。

我望着这近千年的旷世奇才,像凝望着一棵高大的树。这棵树,用坚韧、达观、不羁的花朵抒写生命的颂词。这棵树上缀满了旷世才情,结满了旷达之果。“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始终是东坡先生的人生状态,也是我最敬仰他的缘由。

苏轼的故乡虽在四川眉山,然而苏轼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意见未被采纳而自求外放“下基层”,他相继在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任太守。“乌台诗案”是他人生的转折,黄州,是被贬去的。后来,惠州也是被贬去的,海南的天涯海角也是被贬去的……

然而,政治上的屡屡失意,并没有压垮苏轼。

支撑他一生磨难的还有他一身的才气,在诗词、文章、书法、音乐都出色的苏轼有什么不可以排遣心中块垒的呢?他是一个丰富的人,他兼具了儒、道、佛的思想;他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坦坦荡荡,不惧不忧,情怀旷达。

云舒云卷,日出日落,他竹杖芒鞋,他渔樵江渚,他乐游山水,他醉饮山林。他写下了许多光耀后世的文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人在江湖对庙堂的思念,是对天下所有人的祝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对大自然美景的歌吟,对人生和事物的一种赞叹。

我们很多的时候是看到苏轼的光环,苏轼在文学上的光环,而忽略了他人生内心的伤痛。生命之道,其实就是生活之道。人生大道又往往是磨难环生,而苏东坡读懂了人生,读懂了自然空然无求的境界。所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用之不竭”。苏轼和朋友在月光下享受赤壁美景的时候,才有对他朋友的一通高论。

苏轼是多情的,好友加表兄文同死,他哭了三天;苏轼是率性的,因为诗歌坎坷一生,出狱后还写诗,并说“我就是这么不可救药”;苏轼是坚韧的,被贬黄州,筑有雪堂,务农之余,烧鱼煮肉;苏轼是通脱的,他在生命最低迷的时候,接受佛老思想的安慰;苏轼是豪放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又是婉约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所以,苏轼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

苏轼的诗歌、文章、词赋、书画,在宋代艺术英才辈出的时代,均达到了制高点,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稍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受到后人敬仰的还有他那风高霁月的情怀。200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试题就五个历史人物作文,莘莘学子选择作文最多的人物就是苏轼。“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是对苏轼的褒扬;“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是对苏轼的敬仰。

苏轼,永远是学子们心中的一面不朽的旗帜!

夜,静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苏轼如月,风神潇洒。梁衡曾说:若要为辛弃疾照相,题目就叫“把栏杆拍遍”。我想:若要为苏东坡照相,那么,题目就叫“也无风雨也无晴”了。当我合上《苏东坡传》的最后一页时,我才真正相信,苏东坡是离我们远去了。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是苏东坡的词句。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来源: 闽北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