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光笔下睿智仁厚的母亲群像

 亳州市环保局孟 2015-12-24

我读《通鉴》才30卷,结果发现书中有五处描写了贤明、智慧、仁厚、深明大义的母亲,所以写一篇笔记,如果以后还有再写一个续篇。

看透高官行为本质的卒母

吴起在魏国担任大将,与最基层的士兵同吃同住同生活,有点像我们实行的与老百姓的“三同”方法,文革后某些人对此大加指责,已不合时宜,而最近两年中央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有些省市却组织大批干部下乡与群众“三同”,我觉得很好。但吴起和现在也有不同,我们的官长可以骑马坐车吃小灶,有人提意见,现在我们可以在领导文集中看到对这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批评的指示。吴起却和现在不一样,他睡觉不铺席子,不骑马、不坐车,还学习解放军叔叔,官长帮助士兵背粮食、扛重物,给士兵们分担辛苦劳累。更加奇葩的是有一个小战士长了毒疮,灌了脓,吴起总司令用嘴为他吮吸脓。

小战士的母亲听到后大哭。有人认为大妈是不是精神有点分裂,就说,你儿子只是一个小兵,而将军亲自为他吸脓,为什么还哭呀?卒母答道: “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大妈停住哭泣,说道不是这样呀,你不知道吴将军当年也给孩子他爸吸过脓疮,此后,他作战从不后退,勇往直前,接着就战死在战场上了。今天吴大将军又给我儿子吸脓疮,我就搞不清他会死在哪里,想到这些谁都会悲从心头来,怎么不会哭呢?(《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21

老太太听到吴总司令给儿子吸脓,不是像有些人会激动得感恩戴德,而是清醒地认识到这是要儿子的命,这不仅仅是因为有丈夫战死的教训,而且深刻的认识到当官的想立功,就会讨好士兵为他卖命,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不护犊子的赵母

很多人都知道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但可能有人不知道赵括的母亲因她的高智商没有被连坐,而逃得了性命。

秦国的丞相范睢使用反间计,诱使赵王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为主将。人主有错误决策不要紧,如像魏文侯听取群臣意见,肯定能改过来。遇到有些二又自以为是的赵王,赵国的灭亡也就是迟早的事儿了。挽救赵国本来有三次机会:一是听取丞相蔺相如的意见。相如反对说,大王因为赵括有些名气就重用他,这是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呀!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的兵书,不知道随机应变。”赵王不听。

二是赵奢虽然死了,赵王对赵括的评价是应该知道的。赵括从小学习兵法时,就自以为天下无人可比。他曾与父亲赵奢讨论兵法,赵奢也难不倒他,但终究不说他有才干。赵括的母亲询问原因,赵奢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奢认为如果赵括为将,赵军必定惨败,这话说得很重,赵王就是不听。

三是赵母的意见。待到赵括将要出发,他的母亲急忙上书,指出赵括不能重用。赵王问:“为什么?”回答说:“当年我侍奉赵括的父亲,他做大将时,礼贤下士,亲自捧着饭碗去招待要去前线将军就有几十位,他军中哥们有几百人。大王及宗室王族给他的赏赐,他全部分发给将士。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就住在军营,不再回家。而赵括刚刚做了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拜见,大小军官没人敢抬头正脸看他。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绸缎,全部拿回家藏起来,每天忙于察看房地产,看好的就买下。大王您以为他像父亲,其实他们父子用心完全不同。请大王千万不要派他去。”赵王却说:“老太太你不用管,我已经决定了。”赵母说:“‘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82,168-169)结果是赵军大败,二十多万军队被消灭,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应验了赵奢的预言。赵母因有言在先,没有连坐,可是老人从此孓然一身,与死又有何异?

但赵母死中求生,彰显出她比赵王高明不知多少倍。一般人在儿子被人被任命为大官时都会兴高采烈,庆祝欢呼,很少有人像赵母那样清醒,这就是她的看问题的智慧。

以死换来儿子好前途的王母

王陵和刘邦是老乡,都是沛县人,这两个人都是靠造反起家。起初哥俩实力差不多,项羽与刘邦相对抗的时候,王陵名义上投靠了刘邦,实际上还在观望。项羽也想争取王陵部队,本是号称大丈夫和正人君子的项羽却使用了下三滥的手段,抓住了王陵的母亲,以此来要挟王陵。

王陵派出使者拜谒王母,王母私下送使者,哭着说:“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终得天下;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p313)意思是说,望您替我转告王陵,要好好地跟着汉王干,汉王是宽厚大度的人,将来一定会打败项羽,取得天下。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对汉王怀有二心。我会用一死来送使者您!说完就伏剑而死。项羽大怒,将王母烹煮。

王母深明大义,明了儿子跟对了明主,只要干下去,将来前途无量。为了儿子的前途,她以死来坚定了儿子的正确选择。结果也如王母所想,根据刘邦生前的安排,曹参死后,王陵顺利地当上了丞相。王母地下有知,一定会哈哈大笑。

具有现代法律意思的

不疑经人推荐担任青州刺史,后因发现并击破齐孝王之孙刘泽勾结郡国豪杰反叛,而升任首都长安市市长。不疑能力超强,京城治理得秩序井然,他在官吏和百姓中极有威信。

他每次下基层到各县,审理各种案件,回到家里以后,他的母亲总是要问,你这次下去平反了多少冤案?救活了多少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异于他时;或无所出,母怒,为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p751)如果向老母汇报有多少人平反或减刑,老母就会比平时高兴很多,喜笑颜开;如果没有平反的,老母会生气发怒,不吃饭。由于母亲的训诫,不疑为官虽然执法严格,却并不残忍。

母宅心仁厚,她不是像一般人去拜神敬佛,或者施舍放生,而是督促当官的儿子不要乱杀无辜,平反冤假错案,她“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具有现代疑罪从无的法制思想。

宅心仁厚的严母

严延年从小就学习法律,从县令做到河南太守,班固把他列入《酷吏传》。他母亲从东海郡来看儿子,想和他一块儿进行腊祭。到洛阳时,正遇到处决囚犯,血流数里。严母大吃一惊,便留在驿站中,不肯去儿子家里。严延年来到驿站谒见母亲,其母紧闭房门,不肯见他。严延年摘下帽子,在门外叩头赔罪,过了很长时间,其母才与他相见。数次训诫延年,说:“你有幸当了郡太守,独自管辖方圆一千里的地区,没听说你以仁爱教育感化百姓,使百姓们得到安定和保全,反而利用刑罚,大量杀人,企图借此树立威严,难道你就是这样作百姓父母官的吗?”延年承认了错误,并亲自驾车接老母回家。

 腊祭完毕后,严母对延年说:“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意思是说,天道悠悠,神明在上,杀人者必将为人所杀。想不到我到了暮年,却将看到正当壮年的儿子遭受刑戮!严母随即就回到了老家,见到亲戚宗族,又讲了上述看法。一年多后,由于下属以死上告,延年被杀。(p866

延年死后,“东海莫不贤智其母”。儿子因残暴被杀,夸其母贤明智慧,但儿子没教育好,有点苦涩,但实际上严母有五个儿子,能力都很强,并都当了大官,当地人的赞誉也没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