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湾园艺产业发展概况 台湾种植的园艺作物主要有水果、蔬菜、花卉、特种作物。2009年台湾水果面积345万亩,产量260万吨,主要水果种类有芒果、荔枝、菠萝、番石榴等,特产有槟榔、莲雾、咖啡等。蔬菜种植面积255万亩,产量300万吨,主要种类超过90种。花卉种植面积约1.4万公顷,年产值128亿元新台币(约合27.8亿元人民币)。虽然花卉种植面积在台湾仅占总体农业生产面积的1.78%,但是花卉产业亩产值高达1.4万元,高居各类农作物之首。台湾花卉种植地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彰化、南投、台中、台南及屏东等县,包括切花、兰花、盆花、苗木、球根和种子等6大类,品种多达200多种,其中切花类和苗木类栽培约占总面积的90%。目前,台湾的蝴蝶兰、文心兰与大花蕙兰等种植面积约600公顷,年产值约27.7亿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6亿元)。其中蝴蝶兰出口额达5200多万美元,占花卉出口总额的48.5%,每年出口到香港、新加坡及欧洲等地的成株种苗3000万株。 二、台湾现代园艺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区域特色明显 从20世纪70年代起,台湾积极推出农业综合调整方案,以县、乡为单位,按不同区域条件,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我们考察的云林县共辖19个乡镇,每个乡都有其1-2个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二)农会组织功能齐全运行规范 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农会分为乡镇(市)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 农会的主要功能有:一是推广优质品种、生产资料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二是办理农产品运销及批发市场业务,办理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经营、政府委托的业务经营,设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兴办农业金融业务,乡级农会信用机构遍及台湾农村各个角落,实行“广存专贷”,存款可来自农会会员、选助会员和其他团体、机关,放款则仅限于农会会员。近10年来金融业务盈利均占农会总盈余98%以上。四是提供家畜保险、农民健康保险。除了农会提供的金融服务外,台湾还设立了政府性质的财团法人农业信用保证基金,在农委会的领导下配合政策为农渔民提供融资保证服务,截至2009年底,基金成立26年来累计协助34.2万户农渔民取得农业融资3006亿元新台币。云林县农会,其供销经营所获收益中,62%用于农民培训、肥料和农药等补助,38%则用于农会行政开支。 (三)科技创新和运用能力较强 技术改进、品种改良、结构调整、效益提高是台湾现代园艺产业的特征,而这无不得益于台湾农业的科技创新及其应用。在园艺作物品种改良方面,台湾从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品种和种源资源,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及其分所,均有相当规模的种质库;在高新技术方面,台湾积极发展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等。台湾农委会采用航空遥测技术,迅速有效收集第一手资料,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而准确的信息。用在园艺生产上的自动化技术还有作物受灾预测及遥测、地理资讯系统、卫星定位技术等;在生物技术方面,以基因工程为基础培育出抗虫白菜、甘蔗、花椰菜、抗病木瓜,以组培方式培育出果树、花卉的种苗。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健全且管理严格 一是法律法规完善,农产品安全标准齐全。已制订颁布了《食品卫生管理法》《农药使用管理办法》《农药残留检测要点》《蔬果安全管理办法》。在有关农产品市场和畜牧等法律法规中,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也都予以明确,根据农业生产、流通和检验工作的需要,针对20种不同作物、289种农药,制定了1149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二是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检测体系健全。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分别由农业委员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三个部门负责,严格把好农产品的生产和入场质量安全关,台湾各市县设有18个农药检测中心、14个农药检测站,并在各乡农会、合作社、合作农场、果菜市场、超市设置80多个农药残留生化检验站。三是推行农产品质量论证。在果蔬方面推行GAP(吉园圃)、CAS(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有机蔬菜的认证。四是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台湾的所有蔬果批发市场均设有农药残留超标快速检验室,对进场交易的果菜进行抽样快速检测。在西螺农产品市场,凡是要进场交易的产品,一周前就要求申报品种、面积和产地,并对要交易的产品由农会到产地进行检测,合格者方可允许进场交易。进入市场的产品均依据标准进行分级包装,注明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编号)、产品等级、供应市场。五是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高。农业从业人员都知道不注重产品质量就会失去市场,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因而大多能自觉主动地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和规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五)农产品运销体系健全且运行高效 台湾农产品销售主要形式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直销店、产销班(设在农会、合作社等之下的产销组织)。台湾各农会下设有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产销班,专职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分级、包装、运销等各类产后业务,他们都是以区域内的骨干农户牵头,以合伙或股份制形式组建而成,使区域内的农业生产经营完全实现产业化运作,支撑和推动了区域农业的发展。台湾当局对农产品的运销组织体系十分支持,从规划、建设、运行、资金、税费等各方面都予以大力鼓励和扶持。 台北市花木批发市场交易制度和市场设施完善、市场布局合理。市场建筑面积共有41384㎡,有汽车567辆,机车383辆,并配备有停车场、污水处理设施和环境噪音监测系统等。市场分三层:一层是零售批场和庭院景观示范区,提供零售买卖业务。二楼是拍卖场和分货场,供举行花木拍卖;三楼是盆花展售室,专门供盆花批发。花农提供给市场待售的盆花,委托市场摆放在移动货架上进行展售批发。批发的盆花均由花农自己定价,市场负责销售。成交后,市场按照销售额的4.9%向花农收取服务费。 (六)休闲农业方兴未艾 台湾休闲农业是为了解决传统农业经营困境与转型而发展起来的,能提供休闲服务、兼之有农产品生产经营、农技培训和农耕农艺体验于一体的新兴产业。目前,台湾休闲农业,主要有观光农园、野生动植物的观赏与研究、品尝野味的休闲旅游等几种类型。为了鼓励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台湾农委会专门颁布了休闲农业的管理办法,并配套相应的政策。 南投县台一休闲教育农场,拥有各类蔬菜、花卉种苗的培育、蝶舞馆及户外教学园区等,农场不但利用区内的多种蜜源植物,培养各种蝴蝶,并用香茹废弃物营造出甲虫的生态空间,是一座兼具农业休闲和教育学习的观光景点。台北县农会文山农场,是一个以茶园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农场,以茶园生态观光、采茶体验、制茶参观、茶艺讲座、体验教学等为内容,使游客在观光游览的同时体验该场注重维护生态平衡、有机生态经营的理念。 (七)有完善的农业保护扶持政策和农民保障体系 台湾对园艺产品有价格干预和产销调控机制。台湾园艺产品的价格效益弹性为0.2%。产品一般增产10%,价格会下降50%。当园艺产品市价低于95%的生产成本,政府机制会启动,即由政府出成本95%的价格回购产品,保障农民基本收入,同时调减来年种植面积。农会组织为主体的农业“策略联盟”在调节市场、保障农民利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001年,台湾芒果大丰收,农业“策略联盟”积极配合政府,将芒果的三级品采购30%(政府补贴一点),不许直接上市(做果汁后再上市),市场上的新鲜芒果价格不仅没有下降,还有上升(因为上市的主要是品质好的芒果)。 台湾对农民固定资产(生产设施)投入方面也有相应补助。如建温室和购买大型农机具补助全部费用的三分之一,农民购买农机具需要贷款,可到政府委托农会的乡信用社办理贷款。政府补贴农户的生产设施都有“政府”部门援建的标识。 台湾实行农业生产保护政策。这些保护政策包括:⑴农产品价格支持。在加入WTO前除了保证以高于成本20%的价格向农民购买稻谷以外,还设立了高梁、玉米、大豆等产品的保证价格。从1983年开始,玉米的保证价格是每公斤15新台币元,大豆是25新台币元,高梁是14新台币元。这些价格都是同类产品进口价格的一倍。⑵农业生产投入补助。政府在降低农业税收的同时,还补助农业燃料和动力,提供低息贷款。另外,政府拨款改善农业、水利、农村交通设施,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⑶直接收入补助。为了解决价格支持的稻米生产过剩问题,政府后来干脆采取直接收入补助的做法。农民如果将稻田改种玉米、高梁和大豆,即可得到每公顷1000公斤的稻米补贴,即使什么也不种,亦可得1500公斤稻米。农产品生产保护政策的结果,使得农民收入与非农收入的差距逐渐减少,从1985年起,农家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一直高于非农收入的一个百分点以上。 (八)基础设施完善,机械化水平较高 台湾农业水利、农村交通设施均由政府拨款修建。全台湾农村的基础设施都很完善,从平原到丘陵山地均实现了机械化耕作。在文山农场看到正在整理茶园,栽植茶苗,起垄开沟均使用小型耕整机。阿里山的茶园全部安装有喷灌设施,且山地茶园道路完善,利于机械化操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