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宁志成) 记者近日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国家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教育发展规模、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各类教育的各项质量指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已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截至2014年底,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7.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坚持把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教育全局统领性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学校建设主体作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全面推进省域教育总体现代化建设。我省不仅对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而且对省、市推进和指导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提出明确意见,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性。全省各地均制定了教育现代化建设规划,并把创建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在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过程中,我省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00多所,基本实现每1.1万常住人口配建1所幼儿园,省、市优质幼儿园比例达65%以上;10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认定,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省份,并建成17个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86%;省定三星级以上高中占比达83.2%。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累计开工加固改造、新建重建校舍5100万平方米,并立项建设665片农村中小学塑胶跑道。在职业教育方面,我省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8所、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136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15所、省示范高职院校43所;累计建设中职品牌特色专业432个、五年制高职品牌特色专业174个,高职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28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202个。江苏选手在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实现“七连冠”,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实现中职组“五连冠”。 在高等教育方面,我省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协同创新计划、特聘教授计划、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等一批重大专项,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同时,我省还推动社会教育加快发展,成立江苏开放大学并正式招生,在全国率先设立2个涉老本科专业,核准建设市、县(市、区)开放大学73所;启动建设江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探索建立公民学分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目前,以江苏开放大学为龙头、以社区大学和社区学院为骨干、以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教育的主要功能,在这一方面,我省强化需求导向,有效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2013年以来,全省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累计培养学生150余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目前,全省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达554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4.3年,每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等180万人次。2014年,全省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2项,居全国第二;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7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281项,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十二五”以来,全省高校申请专利8.4万件、授权专利4.8万件,对外签订科技“四技”合同7.1万项,成交总金额255亿元,获取科研经费501亿元。高校应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率达58%。 为健全保障机制,筑牢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全覆盖。2014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达2080.09亿元、比上年增加93.8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671.68亿元、比上年增加95.1亿元;全省教育费附加153.0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地方教育附加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公办高校学费政策平稳实现14年来的首次调整,社会反响良好。我省还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