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的习俗和由来?

 gudian386 2015-12-24
冬至的习俗

  冬至这天,各地习俗极多,大体可以简单分为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北方的冬至饮食习俗:

  我国北方地区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因此在冬至这天,有吃饺子和馄饨的习俗。其中馄饨寓意破阴释阳,表达冬至的新旧交接宇宙混沌状态,更意味亲自开辟世界;吃饺子俗称“安耳朵”,民间认为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河北《柏乡县志》则提到:“冬至日,作馄饨为食,取天开于子”,混沌初分,人食之可益聪明。”

  附:饺子的传说:传说在汉朝的医圣张仲景体念家乡乡民在寒冬中工作的辛苦,在冬至那天利用羊肉等祛寒的药材包在面皮中,作成耳朵的样子,给乡民们治病补身,这个药方的名字叫作“祛寒娇耳汤”,娇耳就是饺儿。

  在陕西的一些地方在冬至还会食用红豆粥,认为可以驱鬼避疫。东北一些地区和朝鲜族人还会在冬至日吃狗肉。

  南方的冬至饮食习俗:

  我国南方地区的冬至日常常都吃汤圆、糍粑等甜食。汤圆,取其圆形象征天与阳,寓意年终团圆。还有在冬至农事换年之交时吃豆腐的习俗。

  江浙地区除了吃汤圆之外,还要吃桂花酒酿。

  冬至在我国属于比较重要的节气,甚至说是节日更为合适,民间甚为重视。
冬至节气的由来

  我国自古就有冬至。早在周代,冬至日就有举行祀典。冬至过节起源于汉代,盛于唐宋,一直相沿至今。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朝廷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员在这一天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王朝以后,时任朝廷也开始在冬至当日举行朝会,其盛大仅次于元日(元旦)。朝会典礼中有一仪式为朝贺礼,皇帝在当中要接受各国与周边民族的使臣、以及文武百官的上表祝贺。

  宋王朝以后,皇帝更专门制定冬至节大朝会的仪卫兵仗,俗称“挂冬仗”,宫城内外遍布排列井然有序的步骑兵甲,同时悬挂旌旗、击鼓、奏乐。而入朝官员则必须穿着制服觐见皇帝,比照祭祀大礼。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至明清时期,冬至这天,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现在我国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