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羽生野亚-不为“实用性”妥协的艺术

 汉青的马甲 2015-12-24



DAILY INSPIRATION

有没有某个时刻,即使面前有着“禁止触摸”的告示却无论如何也想要伸手去触碰?对于美好之物一见钟情,并不仅仅源于所看到的画面,更多的是手指触碰那刻产生的快感。羽生野亚的作品,正是令人想要好好抚摸一下的器物。微凉却不冰冷,粗糙纹理与轮廓之间亦不乏润泽流畅,与金属材料搭配的家具,以简约线条组合出纤细感的同时也呈现着微妙的空气感和气氛之类的东西。这一切,正是羽生野亚作品的吸引人之处。



/ 木质托盘和装饰架,羽生野亚作品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起柳宗悦,朋友圈里有关“民艺”的帖子隔三岔五就会冒出来一篇,一时间有蔚然成风之势。与此同时,日本各个领域的手艺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但比起一些更注重器物使用感和应生活需求而生的作品,羽生野亚似乎更偏执。

如果说美好的器物也要用之于生活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与美感,那么以用途和时代所需作为创作初衷是否才是手工艺发展的核心?对此,羽生野亚提出了另一种观点。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立体设计系,曾是一名工业设计师的羽生野亚认为:“工业设计师需要根据用户和市场,做出便于流通、能够流行的设计。我觉得那并不适合我。以大量生产为目的,就不得不追随时代的步伐,但我却抓不住时代。到头来,我设计的东西,单纯地是自己作为消费者时所想要的东西。”抱着这样的想法,羽生野亚从辞职到免费的训练学校学习木工,几乎是一瞬间的冲动之举。因为曾经有过设计家具的经验,因此在学校仅有的陶瓷与木工之间,他选择了相对有一些联系的后者。


/ 巧妙简洁的布展,为空间增添出一份冷静而动人的层次感



“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就对物品周围存在的气氛之类的东西非常执着。”

- 羽生野亚


照理来说,成为一位手工艺职人之后的道路应该是在学校习得技能,拜师立派,传承工艺。然而经过系统的木工训练后,羽生先生却意识到,一旦了解做法,就会开始考虑什么能够做到,什么无法做到。比如某种制作方法只能做出特定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首先从制作方法入手了。正是这种束缚感,令他在毕业后并未投靠到某位名师门下抑或立刻去就业,而是选择了有大型专门器械的福岛作为自己的落脚点。



/ 装饰架,羽生野亚作品


三岛町是福岛会津地区的工艺区,在那里可以用每小时仅100至200日元的价格租用器械,在没有获得任何奖项,也并非哪个名师流派的情况下开展木工生涯,窘迫的生活压力是必须直面的挑战。而羽生野亚的作品却自始至终从未试图迎合大众口味或是时代发展。木工世界的主流应该是传统工艺、经典或现代家具的制作,但他的作品却似乎与历史和产地毫无联系,也并没有明显的传承痕迹。

羽生野亚曾在一次采访中对创作初衷做出这样的解释:“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就对物品周围存在的气氛之类的东西非常执着。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大约是在看到李朝文物的时候。那种气氛在镁光灯下是看不出来的。这个说法可能有些老土,作品的气息,或者说流露出的气氛,要经过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沉淀。比起视觉,触觉实际上更加接近于我要表达的感觉。而实际将这种感觉制作出来,是需要技法的。如何将自己内心朦胧的气氛和感觉化为实物,是艺术家们的诉求,制作方法就另当别论了。”也正因如此,羽生野亚的作品总会显露出令人无法转移视线的存在感。


纹理细腻雅致的樱花木则是小件器物的主要素材,经过打磨与上漆后呈现出类似岩石般的厚重质感


素材,是这位艺术家创作的线索。传统木工里有一个截取木料的工序,一般来说首先要有设计图,然后研究从木头的哪个部位能更有效地获取零部件。羽生野亚截取木料的方式稍有不同:先看着木头再考虑做些什么的。这也正是其作品无法接受订制的原因,甚至最终成品的尺寸大小也是由材料决定而非由使用者或空间的需求所定。尽管如此会令作品很难在市面流通,但尊重素材本身质感、纹理、特质的创作精神却令素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和发挥。


木头本身的形状、天然缺陷都在作品中直接呈现

比如利用山毛榉粗矿的纹路、耐磨和优秀硬度的特质搭配铁架结构制作出来的大件家具,沉稳的素材与纤细的几何结构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对比,形态极简却又不失装饰性。纹理细腻雅致的樱花木则是小件器物的主要素材,经过打磨与上漆后呈现出类似岩石般的厚重质感。木头本身的形状、天然缺陷都在作品中直接呈现,那些带有生命的木节、纹理、成长中所受到的损伤,这一切都没有被回避,反而以一种直面而沧桑的方式制作成器物,反复打磨掉木刺和略微上了一层浅漆的手法却又令触感不至于粗糙晦涩,摸上去的瞬间即可以感受到作品的每个纹理与刻痕的真实感。

正是这种存在感,使得羽生野亚从未被束缚于某个制造商和销售产业链,自从在以艺术及手工艺为特色的老牌画廊“Gallery ISOGAYA”举办首次个展之后,羽生野亚的作品均以个展形式发布,令木制品成为不为“实用性”妥协的艺术。


略带暖意的灯光将立体线条折射于墙面,让空间瞬间灵动起来



“如何将自己内心朦胧的气氛和感觉化为实物,是艺术家们的诉求。”

- 羽生野亚


如果说在看到一件器物时,立刻能被其形态和质感所折服,而非首先考虑其真正用途,这即是一件普通手工作品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区别。所谓“润物细无声”,也许是羽生野亚在其创作中体现出力量感之外的恒心。而我们也更愿意在纷繁之间发现更多无以名状的美感,感受未经过度粉饰的真实。

Voicer有幸在安福路这间无名画廊中得以看到羽生野亚新近的一批作品,这其中有他标志性的木制托盘,亦有结合金属材料的小型家具。灰色的花园水泥外墙边高耸着一排仙人掌,落地玻璃入口处即可看到各居一隅的家具作品,房间深处的麻布长桌陈列着大大小小的作品,略带一些暖意的灯光将立体线条折射于墙面,巧妙简洁的布展为小巧空间增添出一份冷静而动人的层次感。我们都期待着这家无名画廊下一个展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