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窟岩洞对联

 nqj0108 2015-12-24
 


石窟岩洞对联



 卧石倚云无好事;

  焚香洗钵度余生。

  --王全禄题山西太原晋祠方丈洞

  

  顶天立地奇男子;

  炤古腾今大圣人。

  --山西云冈石窟,位于西郊武州山南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

  

  智海圆充,含万象而不道识界;

  真空方广,现森罗而不隐微毫。

  --山西宁武万佛洞,位于宁化乡,明万历十九年至二十二年之间开凿,洞内遍布石雕佛像,惜多数已毁。圆充:圆满充实。不道:不染缠,不治理。

  

  云水蒸茶天上味;

  梅花煮酒月中香。

  --山西五台观音洞

  

  门开自在如天阔;

  地辟还源一水清。

  --山西五台善财洞

  

  尊朝西南,欲从西闻雷音寺,聋人唤醒;

  教大东流,故神东坐鼓响堂,举世镇安。

  --贺艺峰题河北邯郸北响堂山石窟,位于鼓山。

  

  清音泻玉无瑕地;

  古洞悬阳不漏天。

  --宋学义题河北山海关悬阳洞,位于山海关东北九公里黄牛山脚下,又称"玄阳洞",建于明万历年间。这里奇峰突兀怪石峥嵘古木蔽曰,流水漫衍。洞上北有"人石"睥睨群山,南有"钟石"宛似空悬。

  

  暮鼓晨钟,惊醒世途名利客;

  朝经夕梵,唤回苦海梦中人。

  --忠福阿题辽宁锦州观音洞,位于城北八公里的普陀山,集奇洞、妙佛、圣泉、宝树于一体,是海内闻名、佛声远播的旅游胜地,被誉为辽西第一洞天。

  

  观音大士坐高楼,依碧岩,踏青松,俯看萦回曲径,山半盘旋,似笑茫茫尘海众生、浮沉难了;

  下界俗人临胜地,饮寒泉,赏红叶,仰视嵯峨奇峰,云中叠秀,应息纷纷名利杂想、小住为佳。

  --辽宁锦州观音洞

  

  壮义郡之大观,东望闾峰、西临凌水、南连峻岭、北枕荒边,想前朝留胜迹,安排这无忧上境;

  接福山之一脉,高吞旭日、低压平沙、远对孤城、近瞻宝塔,登古洞仰佛光,仿佛到极乐西方。

  --李魁麟题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

  

  极品堪称,魏碑千字惊风雨;

  敦煌可拟,造像万尊阅古今。

  --崔家瑞题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

  

  危乎高哉!苍岩竞秀、飞鹰旋空、翠柏挂壁、天桥云横,念骑虎衲去,摘星僧归,三百载遗踪依稀,游客窟中说傻雪;

  雄且壮矣!幽洞栖霞、宝殿焕彩、金驹隐形、深谷雾起,看驱车宾来,拄杖耄至,十八盘古道迤逦,颓砖塔畔论沧桑。

  --和锦堂题辽宁喀左天台寺朝阳洞。

  

  默祷现金身,不舍大悲示妙相;

  至心称圣号,即蒙显应慰群情。

  --圆瑛题江苏苏州灵岩山观音洞

  

  心在塔铃中,直须洞水西流,那日再来谈佛意;

  手持杯珓掷,试问大江东去,甚风吹得到仙才。

  --赵曾望题江苏镇江金山观音洞。杯珓:占卜吉凶之器

  

  慈云无住庄严相;

  法雨常飞清净身。

  --乾隆题江苏徐州大士岩,位于云龙山西麓,清时雕成观音像。

  

  依石塑观音,偶像推崇称大士;

  作龛兴佛殿,钟声回荡响长空。

  --闻楚卿题江苏徐州大士岩。

  

  高本在心,石雕成玉三砖殿;

  长宜放眼,佛缀连云九节龙。

  --宋学义题江苏徐州云龙山石佛。三砖殿:当地有"三砖殿覆三丈佛"的传说。九节龙:喻云龙山

  

  三宝皈依生净土;

  五戒精严发慈悲。

  --安徽黄山鬲山地藏洞佛龛

  

  清华真佛地;

  庄严古洞天。

  --安徽青阳九华山华严洞

  

  香阁峙中流,万众恒河自在;

  慈灯悬彼岸,千年般若常明。

  --安徽青阳观音峰观音造像

  

  飞来峰前,大士威灵赐赤子;

  九华山上,众佛显应救苍生。

  --安徽青阳观音峰观音造像

  

  石压笋斜出;

  岩垂花倒生。

  --彭玉麟题山东济南千佛山极乐洞,位于南郊千佛山,其弥勒佛像为隋开皇十年雕刻。

  

  步入西山冲汉外;

  坐观东海际无涯。

  --山东五莲观音洞

  

  仁德心诚,祥光一照生贵子;

  报施不爽,甘露时洒有贤孙。

  --山东沂源织女洞观音堂序碑

  

  假石作龛,玉佛果然自在;

  现身说法,树根便是菩提。

  --浙江鄞县天童寺观音古洞

  

  秋色平分南北雁;

  高风遥接东西林。

  --苏渊雷题浙江乐清观音洞

  

  四壁岩花开太古;

  一行雁字写初秋。

  --潘天寿题浙江乐清观音洞

  

  碧水凝青洞;

  奇峰插白云。

  --浙江乐清观音洞

  

  合掌峰开仙世界;

  洗心泉净俗尘埃。

  --浙江乐清观音洞

  

  古洞气阴森,诸佛诸天藏妙相;

  清池光朗彻,一瓶一钵洗尘心。

  --郭昆涛题浙江乐清观音洞

  

  兰若既清,竹林亦静;

  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郭沫若题浙江舟山普陀潮音洞

  

  青山不老,任洞前花开花落;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卷云舒。

  --福建福鼎蝙蝠洞

  

  意朝太姥,犀牛宝洞照南海;

  心拜观音,香山圣地即普陀。

  --福建福鼎犀牛洞。太姥:当地山名

  

  三宝金身重现,云层开觉路;

  诸佛玉像复光,樵谷启迷津。

  --福建仙游麦斜岩。樵谷:南宋末年,名士林璧卿(别号樵谷),不肯仕元,隐居于石所山,元世祖嘉其节义,亲书"樵谷山"赐之。

  

  鲤水澄清堪悟道;

  麦斜寂静好安禅。

  --福建仙游麦斜岩

  

  每庆安澜堪纵目;

  时观膏雨可停骖。

  --张瑞图题福建泉州弥陀岩山门,位于北郊清源山,岩周飞瀑古榕,尤为幽静佳胜。

  

  非夸金色相;

  但羡石肝肠。

  --界泉题福建泉州弥陀岩

  

  碧海长城悬宝刹;

  危泉峭壁涌名山。

  --陈家英题福建泉州弥陀岩

  

  剑气文光冲北斗;

  环山带水绕南台。

  --福建泉州弥陀岩。南台:南台岩,当地山峰名。

  

  当头忽见无生相;

  垂臂应提正觉人。

  --界泉题福建泉州弥陀岩

  

  北山弥陀,南无阿弥陀,派衍普陀,处处阿弥陀;

  西方圣人,东有大圣人,梦忆至人,真真大圣人。

  --福建泉州弥陀岩

  

  地清真净土;

  相妙证无生。

  --福建泉州千手岩

  

  千年兰若留清境;

  手底烟霞出翠岩。

  --陈泗东题福建泉州千手岩

  

  殿外月窥松,色色全彰深船若;

  堂前风听竹,声声都入大圆通。

  --王爱琛题题福建泉州千手岩

  

  片石孤云窥色相;

  清池皓月印禅心。

  --福建泉州瑞像岩,为福建省有文可考的宋代造型艺术佳作之一。

  

  洞内乾坤别;

  山中日月长。

  --福建德化九公山弥勒洞

  

  丹鼎何年鹤驭;

  白云此处仙家。

  --福建德化九公山弥勒洞

  

  经案有光来月照;

  洞门无锁倩云封。

  --福建屏南禅狮岩

  

  石壁有缘成佛土;

  洞门无锁倩云封。

  --福建龙海云洞岩,位于步文镇鹤鸣山,其石洞,每当天将降雨,云雾从洞中飞出,待雨霁天晴,云雾又飘回洞中,故名云洞岩。

  

  无树非台还是佛;

  枕流漱石即为禅。

  --颜继祖题福建龙海云洞岩

  

  夙根有慧皆森发;

  上善无声自广长。

  --林钎题福建龙海云洞岩

  

  放下全无事;

  提起万般生。

  --福建晋江南天寺摩崖佛像西方三圣像

  

  万峰齐俯地;

  千佛喜朝天。

  --福建安溪达摩岩,位于长坑乡狮子峰顶,宋僧达摩曾居此,故名,林泉怪石,充满奇趣。

  

  钟鸣处燃灯说法;

  客至时煮石烹茶。

  --福建安溪泰湖岩,位于长坑乡田中村,为开山惠应大师张道源和真静大师刘应等人埋骨处。现存宋、元舍利塔,耸立于殿后山坡及放生池畔。岩寺周围景色幽雅。

  

  特地兴岩,铃振蓬中开法界;

  擎天植柱,乘超岛上辟云巢。

  --郭陶璋题福建南安天柱岩,位于蓬岛万安山。

  

  群峰争拥寺;

  一柱自擎天。

  --梁披云题福建南安天柱岩

  

  随他起云落月;

  还我立地顶天。

  --李道泰题福建南安天柱岩

  

  千峰俯地拜万寿;

  一柱参天戴九重。

  --郭瑄第题福建南安天柱岩

  

  柱峰出自蓬岛,凌霄灿斗,屹尔长存,疑女娲炼石五色,多有补天之事;

  师派源于曹溪,振锡传灯,起焉早悟,讶达摩面壁九年,可无成佛之劳。

  --郭瑄第题福建南安天柱岩

  

  幻境自浑沌辟开,前无古、后无今,爱霞石云居,才消得白鹤常来、青山不老;

  妙想是波涛活泼,潭有声、月有影,指醴州纵啸,又骇将六鳌欲立、五岳皆摇。

  --罗维叶题湖南湘潭观音岩

  

  洞口开自那年,吞不尽潇湘奇气;

  岩腹藏些何物,怕莫是今古牢骚。

  --董仙果题湖南株洲空灵寺空灵洞

  

  观摩三千世界,因缘未卜狮头白;

  音绕百尺楼台,慈航普渡岩殿新。

  --谭全刚题湖南永兴观音岩

  

  石破天惊,启迪愚顽禅一指;

  慧通宗衔,遗留胜迹话千秋。

  --董舒题湖北黄梅五祖寺授法洞

  

  法性妙玄,明镜菩提无一物;

  洞天别致,清潭皓月结双邻。

  --叶树芬题湖北黄梅五祖寺授法洞

  

  菩提非树,明镜非台,莫待棒喝才走;

  语火是灯,即心是佛,早该鞭影而行。

  --黎海云题湖北黄梅五祖寺授法洞

  

  九朝不改青山色;

  百洞斧凿佛像尊。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工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大佛刀法娴熟,端庄矜持,形神兼备,雕刻艺术极高。书法古朴平实,笔力挫重。

  

  瓶中甘露,遍沾滋沫土;

  座上佳儿,普锡荫黎城。

  --河南浚县朝阳洞,位于大坯山。沫土:卫辉一带地区。黎城:即浚县。

  

  优昙钵华开,香遍大千世界,各证无色界;

  菩提宝树长,枝引巨万人天,同归兜率天。

  --河南浚县朝阳洞

  

  凿破浑沌,别幻出七宝山庄严妙相;

  烧残劫烬,常存留千佛洞自在法身。

  --程淓题河南浚县千佛洞石窟

  

  石不能言,逢人点化;

  泉堪种寿,活世源流。

  --广东潮阳石泉岩石龙泉

  

  石泉泉石,泉出灵石;

  山岩岩山,岩立名山。

  --广东潮阳石泉岩二洞门

  

  积善千秋成佛法;

  慈悲万载为神圣。

  --广东珠海观音洞

  

  山异石尤异;

  洞奇心更奇。

  --广西贺县观音洞

  

  古洞云保留客住;

  空门月满听僧敲。

  --孙清彦题贵州织金慈云洞

  

  户外有崇山峻岭;

  何时无明月清风。

  --释元正题贵州普定玉真山摩岩弥勒像

  

  华严楼阁;

  福地洞天。

  --贵州安顺华严洞

  

  一壑藏幽境;

  群山绕梵宫。

  --贵州安顺华严洞

  

  风铎传空谷;

  松铙落梵音。

  --贵州安顺华严洞

  

  刻赏兴从闲处得;

  留题句自静中来。

  --贵州安顺华严洞

  

  森然石室千层胜;

  庶使鸿蒙一窍开。

  --贵州安顺华严洞

  

  时出云烟铺下界;

  夜来钟碧彻诸天。

  --李棠阶题云南昆明罗汉崖

  

  海立云垂,到此间殊非凡境;

  岩高径曲,至其上亦是洞天。

  --云南昆明普陀崖

  

  仰笑宛离天尺五;

  凭临恰在水中央。

  --张恩题云南昆明慈云洞,存有道光年间所立《重修慈云洞吴道士功行碑记》。

  

  槛外开明镜,坐定时如临弱水;

  崖半起祥云,到此者宛游蓬莱。

  --云南昆明慈云洞

  

  佛地锁星桥,疑是南海泽畔;

  洞天擘石阁,居然普陀崖中。

  --郝亮题云南昆明慈云洞

  

  金石现普陀,将五百里滇池都归佛海;

  援人登彼岸,愿一千度圣手尽化慈航。

  --云南昆明慈云洞

  

  石室著灵宗,昆海无殊南海;

  天人瞻法像,华山即是香山。

  --云南昆明慈云洞

  

  慈悲中降一点甘露,结成聪明子;

  感应处洒三千净水,生就智慧花。

  --云南昆明慈云洞

  

  洞外云舒霞卷;

  海中日往月来。

  --李昔题云南昆明慈云洞

  

  众生是有缘而来,切莫宝山空手;

  我佛本无法可说,何须顽石点头。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雕刻精细,形象生动,内容独特。

  

  经书传贝叶;

  潭水净昙花。

  --任有龄题云南剑川石窟

  

  花含金山紫;

  云连雪岳青。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鳞风动甲;

  苔鬣水浮香。

  --杨慎、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窦参差见;

  花龛窈窕开。

  --吴懋题云南剑川石窟

  

  清辉应蕴玉;

  空响若闻声。

  --马卿题云南剑川石窟

  

  岩古石输发;

  漏寒峰乞衣。

  --孙桐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断香生石;

  云归翠立松。

  --孙桐题云南剑川石窟

  

  路折山环翠;

  泉流石喷香。

  --施昱题云南剑川石窟

  

  竹覆普陀岸;

  梅遮大梵宫。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烟中孤岛没;

  林外一峰高。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飞疑石走;

  霞敛觉山空。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落花悄无语;

  老树自有心。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亭亭皓月清迎席;

  寂寂寒梅香入屏。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鸟归松舍外;

  人语竹林西。

  --大错题云南剑川石窟

  

  养和身自健;

  习静境相忘。

  --木青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心回无往;

  石色看来奇。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宝云霞春后丽;

  赏池莺燕雨余多。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高岩有洞

  昼长闭;

  深谷无人花自开。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孤寒彻骨香逾烈;

  闲寂无言意转真。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三径花深惟鸟度;

  百年地回见君来。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人从萝径寻幽寺;

  僧占名山起绀楼。

  --马继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山静云封香刹古;

  岩空水拥石钟鸣。

  --中锋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钟寺老传灵迹;

  阴洞

  灯残照劫灰。

  --大错题云南剑川石窟

  

  巨壑晓风摇碧动;

  远峰晴日送青来。

  --朱克瀛题云南剑川石窟

  

  乱竹深藏青草径;

  一亭枕在白云隈。

  --如一题云南剑川石窟

  

  青山欲向樽前坠;

  明月偏宜水上看。

  --闪继迪题云南剑川石窟

  

  山色有余青黛似;

  泉声风静玉锵如。

  --杨士云题云南剑川石窟

  

  松径题诗招案月;

  竹林把酒对南山。

  --缪宗周题云南剑川石窟

  

  绝壑烟岚迷鸟道;

  满岩松阴隐禅房。

  --古道题云南剑川石窟

  

  襟前月泻龙门壁;

  足下云封石宝阑。

  --段耀题云南剑川石窟

  

  洞

  作钟声缘石乳;

  泉通玉钵傍云香。

  --杨凝翠题云南剑川石窟

  

  盘崖层叠,绿云上幕;

  悬藤密箐,玉龙下驰。

  --徐霞客题云南剑川石窟

  

  雪苗有骨青山瘦;

  火种无烟赤土焦。

  --担当题云南剑川石窟

  

  入世堑深难得脱;

  登天路窄不知遥。

  --担当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散雨收,到此一时忘却;

  山青水绿,还他实相严然。

  --担当题云南剑川石窟

  

  穿破许多草鞋,不为行脚;

  见过什么道理,便住此山。

  --担当题云南剑川石窟

  

  坐却万万千千,如何折合;

  到来三三两两,不用安排。

  --担当题云南剑川石窟

  

  客意欣凭眺;

  禅心淡去留。

  --周子智题云南剑川石窟

  

  虚象流日光;

  古壁照松影。

  --何其伟题云南剑川石窟

  

  寂寂青阴生古壁;

  霏霏翠影照孤禅。

  --姜际昌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磴藓痕来往路;

  夕阳山色古今情。

  --胡蔚题云南剑川石窟

  

  直引神仙留此地;

  不劳宰相问何年。

  --张汉题云南剑川石窟

  

  一径入天竺,缘岩攀葛绿;

  三层越洞壑,登山徒林青。

  --赖钟俊题云南剑川石窟

  

  穿林迷路径,乘兴酬诗句;

  入寺倚轩楹,寻幽绝俗情。

  --李瑞棻题云南剑川石窟

  

  太古之先,寒鸟苍苍,眼底千山碧;

  白云之乡,清溪淡淡,胸中一字无。

  --朱昂题云南剑川石窟

  

  清风为君扫松径;

  灵泉留客洗路尘。

  --云南剑川石窟

  

  向无佛处称尊宿;

  恰有闲时悟上禅。

  --赵式铭题云南剑川石窟

  

  朝宗志趣金沙水;

  避世心期石宝山。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

  

  摩岩李杨原宏制;

  题榜仉黄亦雅词。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李杨:李元阳与杨慎。仉黄:或指仉元璐、黄道周。

  

  南诏传游猎;

  西僧罢讲经。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

  

  为问好游人,来何所闻,去何所见;

  别有会心处,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

  

  幽径随僧入,高人期谷口;

  老松肃客过,明月出林梢。

  --张昭麟题云南剑川石窟。谷口:喻成仙。

  

  灵泉如醴宝峰醉;

  石钟无声天下闻。

  --张文瀚题云南剑川石窟

  

  万松挽雨翠;

  一鸟天下青。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

  

  山眺晴岚里;

  花看返照前。

  --赵琎美题云南剑川石窟

  

  天涯多少路;

  云际几番霜。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风起青丘树;

  春迷玉洞

  花。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漏斜晖影;

  山藏古雪阴。

  --木公题云南剑川石窟

  

  丹霞映翠壁;

  白鸟下青芜。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春草随侵榻;

  闲云为掩门。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院静苔常绿;

  山空鸟自呼。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白云终古恋空谷;

  青鸟何年下赤墀。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百年身世三生梦;

  千古溪山一度游。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客知鱼动同僧饭;

  钟作长吟报佛光。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悬石欲坠黄叶下;

  禅心不共白云飞。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松阁月来香篆静;

  苔阶客去履痕存。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龙气晴嘘壁;

  钟声晓湿烟。

  --赵式铭题云南剑川石窟

  

  亭冠池水暖;

  石载佛龛尊。

  --赵式铭题云南剑川石窟

  

  儒佛同归在三戒;

  古今异化只一息。

  --赵式铭题云南剑川石窟

  

  宝气白毫光,天阙尘氛净;

  山岚银世界,烟霄草木香。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雁王曾献果;

  蛙石解闻经。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甍颓惊燕雀;

  窟

  回错龙蛇。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寺门秋色岭;

  仙籁鹤声闻。

  --张辅运题云南剑川石窟

  

  丽景层层入;

  香魂处处搜。

  --赵琎美题云南剑川石窟

  

  佛难辞斧凿;

  钟早落尘埃。

  --师范题云南剑川石窟

  

  奇花开蛱蝶;

  怪石问虾蟆。

  --张昭麟题云南剑川石窟

  

  此去定留山石句;

  不来那结佛家缘。

  --张昭麟题云南剑川石窟

  

  钟声渡水来空洞;

  阁势凌空出上方。

  --张昭麟题云南剑川石窟

  

  罡风临绝栈;

  晴翠湿行衫。

  --赵宗瀚题云南剑川石窟

  

  酒杯空世事;

  水石见禅心。

  --唐尧官题云南剑川石窟

  

  断岭分秋色;

  高松落梵声。

  --朱昂题云南剑川石窟

  

  万竿寒竹静,野鹤披云出;

  一径古苔封,仙媛隔水逢。

  --朱昂题云南剑川石窟

  

  密林花竹合;

  古寺雨烟连。

  --张启贤题云南剑川石窟

  

  深滩蛟龙吼;

  乱石虎豹蹲。

  --许贺来题云南剑川石窟

  

  韵随流水远;

  客到白云封。

  --杨宝山题云南剑川石窟

  

  鹤度松坡月;

  禅衣藓壁霜。

  --张学懋题云南剑川石窟

  

  岂不伟哉!宛如鬼斧神工,展开石破天惊之造化功夫,经千劫而仍然生色;

  何其奇也!造此悬崖峭壁,凿出珠联璧合之琳琅宝库,历万年而分外闪光。

  --张子斋题云南剑川石窟

  

  尽底脱去胸中有;

  逐一拈来何处无。

  --无住题云南剑川石窟

  

  飞崖万状俯层台,观灵秀幽奇,谁云宇内无西竺;

  峭壁千寻攒叠阁,睹郁葱光怪,始信人间有洞天。

  --高为阜题云南剑川石窟

  

  或曰螟顽,或曰灵通,只有任人评说;

  几经变故,几经浩劫,算来唯我长生。

  --张子斋题云南剑川石窟

  

  大音在在普闻,石韵喧时,千声觉世;

  法味人人俱足,云林开处,一钵放空。

  --曾学祖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头有庙歌千载;

  南诏无初享百年。

  --李恪题云南剑川石窟

  

  书藏古洞人何在;

  石音空出客不闻。

  --李恪题云南剑川石窟

  

  可惜尘襟忙里过;

  须知岁月静中求。

  --马玉题云南剑川石窟

  

  四面松涛群涧合;

  三更灯火一天摇。

  --周钟岳题云南剑川石窟

  

  旧刹忘年存古柏;

  空阶蔽日长青苔。

  --王洵题云南剑川石窟

  

  台上雨花春又暮;

  楼中贝叶解无人。

  --赵炳光题云南剑川石窟

  

  北窗稳睡三竿日;

  南亩闲田一片云。

  --何邦宪题云南剑川石窟

  

  西去云山通六诏;

  北来烟水接三湘。

  --许湜题云南剑川石窟

  

  地连蒙诏三千部;

  岭据滇陲百二雄。

  --赵廷柜题云南剑川石窟

  

  尘海客来休击磬;

  松林月上或登楼。

  --左文臣题云南剑川石窟

  

  松涛隔涧喧危阁;

  石窍通天透落晖。

  --卢夔题云南剑川石窟

  

  怪石穿云谁削玉;

  寒烟钓月欲沉钩。

  --俞卿题云南剑川石窟

  

  波罗树久参云立;

  无量花多绕殿飞。

  --何邦渐题云南剑川石窟

  

  春气酿成香世界;

  水云擎出玉浮图。

  --如清题云南剑川石窟

  

  春花红白满山放;

  冬雪琼香遍岭飘。

  --何基盛题云南剑川石窟

  

  香浮院落风初动;

  影到门庭月半斜。

  --杨九龄题云南剑川石窟

  

  珠窟夜光摇砥柱;

  石钟寒影护仙台。

  --陈子宸题云南剑川石窟

  

  萤火低随阶草度;

  昙药散落梵音清。

  --罗星题云南剑川石窟

  

  惊枝禽音因风坠;

  隔寺钟声带月来。

  --周得寿题云南剑川石窟

  

  满地松阴山径月;

  一楼花影石钟灯。

  --傅应台题云南剑川石窟

  

  碑留御制空陈迹;

  石有仙踪起细尘。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景胜骚人留翰墨;

  林深鸟迹映苍苔。

  --杜克仁题云南剑川石窟

  

  问寒梅谁教先老;

  与青松结个同参。

  --云南剑川石窟

  

  石有形形备万象;

  钟无声声彻千寻。

  --云南剑川石窟

  

  钟自何时成,想当年炼石补天,女娲铸就留芳迹;

  石从元始结,到今日洪钟悠谷,高僧叩破住名山。

  --云南剑川石窟

  

  民歌民曲,喜从这方流去;

  石窟石钟,惊问何处得来。

  --马福民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云妙窟藏瑰宝;

  钟乳奇花点翠山。

  --黄桂枢题云南剑川石窟

  

  怡然尊者相;

  蔼若气之春。

  --何祖禹题云南剑川石窟华严三圣

  

  矍铄微支杖;

  清癯不染尘。

  --何祖禹题云南剑川石窟愁面观音

  

  浩荡三千界;

  巍峨丈六身。

  --赵宗瀚题云南剑川石窟明王堂

  

  剖腹方知真性;

  开口便见良心。

  --杨怀忠题云南剑川石窟剖腹观音

  

  欲济苍生,我佛坦然能剖腹;

  遍观世事,人间难得见真心。

  --欧阳杰题云南剑川石窟剖腹观音

  

  看去慈悲,面向有情常剖腹;

  得来启迪,胸怀无昧即开心。

  --张定题云南剑川石窟剖腹观音

  

  名山即是仙居,难为外人道也;

  游客若谈世事,当以大白浮之。

  --赵藩题云南剑川金华山石刻

  

  邀来明月同观海;

  锁住闲云不下山。

  --云南剑川金华山石刻

  

  观察世事千秋,善恶终经吾眼;

  音听祈声百遍,真虚后见尔心。

  --黄桂枢题云南思茅翠云观音洞

  

  翠染仙宫洞;

  云藏海底天。

  --黄桂枢题云南思茅翠云仙人洞

  

  棉花绕洞天,一半烟云一半山,佛祖仙居上界;

  日景移峰岭,双情岩子双情侣,男伊永恋其间。

  --黄桂枢题云南景谷勐乃仙人洞

  

  江水护奇观,龙曾潜洞洞

  飞龙,竹笋旁生石笋;

  地宫藏异彩,景不留人人恋景,云天外有仙天。

  --黄桂枢题云南景谷勐乃花仙洞

  

  望穿千八百国,未尝合眼;

  睡到十二万年,乃大翻身。

  --云南安宁石刻卧佛

  

  观世无如观自在;

  好心自有好儿来。

  --杨建屏题四川鼓水云顶寺摩崖送子观音像

  

  孽海望援多,要展慈悲终费手;

  佛航撑力少,还须指臂作帮身。

  --杨建屏题四川鼓水云顶寺摩崖千手观音像

  

  摩石成形,弘扬佛法;

  凌空出世,阅尽沧桑。

  --闻楚卿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造像千尊,如临佛界;

  阅时八代,犹见弥陀。

  --贾菊人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大云虽废迹犹在;

  毗卢常存像愈真。

  --田静题四川广元千佛崖。大云:当地寺名,已废。

  

  佛不愿多而愿灵,哪管得何时何地、几窟几尊,休与他山争上下;

  心当求正并求悟,固无论自在自观、如来如见,但凭慧眼识高低。

  --李必才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庄严法相,数不尽巍巍弥陀,闻尽人间沧桑,只留残壁积风,且看大江东去也;

  灵巧雕工,原出于默默平民,历经世道疾苦,尚刻满崖春色,休说佛法西来哉。

  --梁承彦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原无悟性,素昧禅机,纵西天极乐,法相庄严,也不想去求神拜佛;

  颇有闲情,深怀雅兴,因蜀道多幽,风光秀丽,却安心来赏景观山。

  --钟书精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造像千尊留绝艺;

  蜚声四海仰真才。

  --樊玉俭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几代摩崖千座佛;

  半轮山月两章诗。

  --高同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佛国春秋,万余尊罗汉菩萨,灵眉慧眼,品章人间风貌;

  艺林宝库,几多代精雕彩塑,鬼斧神工,大放历史光芒。

  --毛明新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越剑阁、出雄关,临千年摩崖,细看石刻丹书,历朝诸佛;

  乘清风、踏明月,上九曲栈道,领略嘉陵碧水,双锷群峰。

  --李良才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断崖铭记五丁功,问云栈天梯何在,看东逐龙骧,有蜿蜒大道通秦蜀;

  逝水流传干佛史,剩苏碑石窟犹存,让舸装鲸护,乘浩荡洪波到鄂湘。

  --蒋焕文题四川广元千佛崖。五丁功:指秦惠王计使五丁开道灭蜀的故事。

  

  飞阁流丹,放眼四周能脱俗;

  层崖溢彩,静心一座可忘机。

  --赵世麟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妙哉艺匠手;

  万口一声,谆谆似劝,好个菩萨心。

  --刘伯伦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能匠饶别才,拓出西天佛国;

  名区垂胜迹,播来东土灵根。

  --李鸿昌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人到崖前瞻偶像;

  我来山下祭雕王。

  --徐长鸿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睡佛龛,释迦圆寂真容在;

  自焚洞,金棺火焰实况存。

  --钟怀炜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倚崖看世界;

  临江照佛心。

  --吕玉明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千佛崖头,石窟壮观绵八代;

  几人胸次,灵岩彻悟识三生。

  --张林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阁窟玲珑,誉传八方放异彩;

  佛容典雅,名号四绝焕灵光。

  --陈安锐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老天风雨,犹怜鬼斧神工千佛壁;

  终古沧桑,不废奇观绝品两龙门。

  --许华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灵崖朝佛,醍醐灌顶;

  巧匠献才,瑰宝生辉。

  --刘国源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妙谛善缘,四空三戒;

  西天东土,千佛一心。

  --金实秋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文物稀珍,大业佛雕征隋祀;

  浮屠罕觏,显庆壁刻证唐年。

  --四川蒲江摩崖造像。大业:隋炀帝年号。显庆:唐高宗时年号。

  

  不羡龙门夸九代;

  自甘鸡树赁长秋。

  --杜建章题四川蒲江摩崖造像

  

  洞开佛窟山吞月;

  法护龙泉雨落花。

  --祝之正题四川大邑药师崖石窟

  

  石云和梦冷;

  花气逼泉香。

  --蔡鼎镇题四川大邑药师崖石窟

  

  不是山、不是佛、不是物;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

  --四川安岳圆觉洞

  

  客上云居山,山居云上客;

  经传佛胜寺,寺胜佛传经。

  --姚诚、周汝森题四川安岳圆觉洞

  

  峭壁苍崖,罗宋刻唐雕,何让龙门宝顶;

  清池古洞,育灵龟寿鹤,更招抱朴希夷。

  --姚诚题四川安岳圆觉洞。龙门:指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宝顶:指四川大足摩崖造像。抱朴:指晋代着名道家葛洪,自号抱朴子。希夷:指宋代著名道家陈抟,宋太宗赐号希夷。

  

  云霞簇拥,起万顷波澜,天工画本;

  草木纷披,迎千重翡翠,地美园林。

  --周汝森题四川安岳圆觉洞

  

  圆方涵万类,法雨东施,须识明阴洞阳,探奥烛微,宏宣佛理十二,证因缘慧业,成时臻正果;

  觉悟启群生,慈云西渡,当思去恶从善,归真返朴,净化人心三千,开世界禅机,彻日出迷津。

  --周汝森题四川安岳圆觉洞

  

  圆为形,方也为形,圆方皆为外形,园中取方,方中再取圆,变化有何不可,不变则凝,凝则固矣;

  觉有因,悟亦有因,觉悟均有内因,觉后必悟,悟后复求觉,升华自当如此,非升必降,降必堕焉。

  --一石题四川安岳圆觉洞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就方,或舍方就圆,圆方岂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

  --姚诚题四川安岳圆觉洞

  

  乐襄盛举,看今朝真像腾辉、云居耀彩;

  蔚为奇观,复昔日清池泻玉、石窟流金。

  --姚鉴民题四川安岳千佛寨,亦称千佛院。

  

  听北崖水奏瑶琴、重看鹤翥龟游,古迹庆新生,出浴晴岗开凤阙;

  望南岸云横笔架、逐处莺歌燕舞,名城添胜景,长拈丽彩绣龙山。

  --王体诚题四川资中重龙山北崖牌楼

  

  灵岩石窟罗千佛;

  琴韵泉声泻一楼。

  --张爱萍题四川资中重龙山北崖韵泉楼

  

  来自天竺国,丈六金身,化着九大佛像,巍巍乎,山石为体、清泉为宅、龙虎为邻,久居此十丈明楼之内;

  重修嘉靖年,方圆台阁,供给四方人缘,朗朗然,庙貌永新、香火永盛、日星永照,长立于四方瞻仰之中。

  --四川南部碑院大佛

  

  云吟大观山,望红霞拥黛,九千仞峨眉天下秀;

  水拍千佛岩,瞩碧波浣沙,五百里青衣蜀中奇。

  --熊炬题四川夹江千佛岩

  

  三年等题记

  赏月云航海;

  听林雨读诗。

  --徐叔林题重庆华岩寺华岩洞

  

  法执三乘消百事;

  声闻四谛解千愁。

  --徐叔林题重庆华岩寺华岩洞

  

  桨蘸湖光掠月影;

  竿垂柳岸钓花岩。

  --徐叔林题重庆华岩寺华岩洞

  

  六代祖师传密印;

  十方诸佛露家风。

  --重庆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

  

  大愿弘持如铁石;

  虚名委弃若埃尘。

  --重庆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

  

  愿入毗卢法性海;

  名发无上菩提心。

  --重庆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

  

  今生作福来生受;

  后世有田现世培。

  --重庆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

  

  西方极乐园,此去非遥;

  南海普陀山,到此不远。

  --重庆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

  

  祥麟不作无缘嗣;

  威凤遍临积善家。

  --杨学举题重庆大足北山佛湾造像

  

  大慈大悲,福赐瓶中玉露;

  救苦救难,功成座下莲台。

  --杨顺礼题重庆大足北山佛湾造像

  

  永使苍生离苦海;

  常教赤子有慈航。

  --重庆大足北山佛湾造像

  

  座拥红莲,频施法雨;

  林绕紫竹,共荫慈云。

  --重庆潼南马龙山摩岩造像12号观音龛石

  

  石山石洞石佛像,天下第一;

  泓寺泓庙泓佛堂,世界无双。

  --陕西富县石泓寺万佛洞

  

  一尘不到菩提地;

  万善同归萨陲途。

  --甘肃兰州菩萨洞

  

  静坐芷珠养心性;

  独持清一训真经。

  --甘肃兰州菩萨洞

  

  南无曰佛曰圣曰仙,合三教为一家,日月星光辉宇宙;

  般若度我度他度世,统万灵无二理,儒释道经纬乾坤。

  --甘肃敦煌莫高窟大佛殿

  

  玉磬一响动天地;

  木鱼千声荡云霄。

  --甘肃敦煌莫高窟

  

  圣教东流,金像梦于汉帝;

  佛光西现,释迦灵于莫高。

  --甘肃敦煌莫高窟大佛殿

  

  上朝金阙诸佛喜;

  下有五岳奏雷音。

  --甘肃敦煌莫高窟雷音寺

  

  风树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甘肃敦煌莫高窟雷音寺

  

  莫高画艺誉中外;

  圆妙经文冠古今。

  --吴恒泰题甘肃敦煌莫高窟

  

  夏无酷暑、冬不祁寒,四季得中和景象;

  南倚雪山、西连星海,九州寻岳渎根源。

  --汪栗庵题甘肃敦煌莫高窟。祁寒:严寒。星海:指星宿湖,位于青海境内,传为黄河之源头。

  

  案上梵经皆贝叶;

  窟中古佛越千年。

  --甘肃安西榆林窟。榆林窟同莫高窟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一脉相承,为莫高窟的一个分支,其中西夏、元窟可弥补莫高窟之不足。

  

  烛吐莲花石窟古;

  经翻贝叶佛灯明。

  --甘肃安西榆林窟

  

  雪泥千里印;

  山月一沟斜。

  --范振绪题甘肃安西榆林窟

  

  一念回光,化爱河而成净土;

  六根返本,变苦海以作莲池。

  --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

  

  水如明镜映仙洞;

  帘掷和风伴玉泉。

  --吴恒泰题甘肃武山水帘洞石窟

  

  千佛超三界;

  一心渡众生。

  --吴恒泰题甘肃武山水帘洞石窟

  

  眼前垂绿柳;

  顶上向青天。

  --景廷宽题甘肃甘谷大像山大佛。石胎泥塑,四周悬塑飞天,生动优美。

  

  法缘庄严,临丝路、镇文旃,纷降化雨;

  崇峦错落,接麦崖、连武鼓,寻衍树云。

  --甘肃甘谷大像山大佛

  

  大佛瞻千里;

  像山峙一川。

  --吴恒泰题甘肃甘谷大像山大佛

  

  大佛顶天立地,法力容三界,好通乐土;

  像身证古喻今,慈航渡众生,了却苦渊。

  --吴恒泰题甘肃甘谷大像山大佛

  

  黄河澎湃,乐奏一时遗像在;

  洞天辉煌,诗歌千秋古寺存。

  --甘肃靖远寺儿湾石窟,又称红罗寺。

  

  洞窟猿升山上下;

  莲花鱼戏叶西东。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艺并莫高窟;

  文传庾子山。

  --于右任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庾子山:即南北朝时莫名诗人庾信,字子山。

  

  大佛依山立;

  红尘顺水流。

  --吴恒泰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行经千折水;

  来看六朝山。

  --罗家伦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一垛绝大陇;

  万洞

  藏真经。

  --杨玉峰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晨起临山看烟雨;

  夜阑对水吹洞

  箫。

  --王天德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于髯翰墨香难灭;

  庾倍文章老更成。

  --刘肯嘉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于髯:于右任,长髯。

  

  神功极雕,一峰独树秀;

  造化绝刻,百洞尽生辉。

  --王天德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山号麦积,积天下粟麦脱世馁;

  寺名瑞应,应万方祥瑞度尘迷。

  --陈怀曦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瑞应:寺名,位于麦积山下,今已不存。

  

  兴端彩盖苍松,山似麦垛撑天起;

  脚畔红花绿水,景如洞天绕崖门。

  --安维翰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天下几奇观,能令子山为铭、少陵题句;

  世间此宝刹,可得宋皇赐额、魏后栖身。

  --陈琳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悬崖置屋牢,会心中土明珠、六朝杰构;

  云栈登雄峻,放眼东方瑰宝、千载风流。

  --张举鹏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南山薪尽,历代巧匠能工凿壁为龛,同誉东方雕塑馆;

  北魏阁成,千载善男信女脱俗化郁,堪比西土如来堂。

  --杜松齐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烟雨迷蒙,掩栈道悬空,胜景真人间仙境;

  松柏葱郁,护石窟缘壁,绝艺实域内奇珍。

  --郭克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林泉冠秦州,此处有峰耸秀塔、溪吟清流,游人花间舞,悠悠千年,烟霞无改江山画;

  雕塑甲赤县,凭远观壁现华堂、龛重佛影,学者艺苑迷,煌煌万代,沧桑不老庶民功。

  --泰月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圣龛偶会心,问眼前诸佛,佛旁侍僧,何方是极乐净土;

  丹崖且极目,看烟外群山、山边浮云,此处可彻悟禅心。

  --秦月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自女娲补天迄今,古成纪地灵人杰,看东闭陇丘、南延秦岭、北倚崆峒、西来渭水,河丘形胜,造就济济英才:先得飞将射虎,营平戍边,伯约剖胆,刘琦扬威,唐王开盛世;更兼赵壹刚阿、刺世疾邪,若兰慧巧、丽辞织绵;又晓峰斥奸博直声,士言设馆弘教化。时耶,运耶!过耶,功耶?凭悠悠青史可鉴!无阻冰谷银砂,不尽源流滔滔下;

  徒羲皇画卦而后,此丹崖月白风清,环左启龙门、右承莫高、前对峨嵋、后峙云岗,艺术瑰宝,引来芸芸雅客:忆昔文公择陵,隗嚣避暑,乙弗出家,庾信作铭,李督造宏阁;进而隋皇虔诚、赐名铸塔,杜甫学高、野寺作吟;继可泉题诗咏瑶草,仲翔修志树丰碑。苦兮,乐兮!祸兮,福兮?叹滚滚红尘谁醒?宜面山楼石柱,无穷禅机细细评。

  --秦月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飞将:指汉李广。伯约:三国时蜀将姜继,字伯约。刘琦:三国时人,刘表之子。赵壹:后汉时人,以恃才倨傲著称。隗嚣:后汉时天水人,称西州上将军。乙弗:魏文帝皇后。李督:北周时秦州大都督李允信。

  

  白象驮塔舍利隐;

  青狮载宝法轮飞。

  --戴笠翁题甘肃泾川西王母宫石窟,其山阴之瑶池,即周穆王驾八骏巡游之处。

  

  石佛一尊来天台;

  金刚八面接地回。

  --戴笠翁题甘肃泾川西王母宫石窟

  

  云锁山头藏石窟;

  寺悬水畔吐佛光。

  --张耀民题甘肃西峰北窟寺

  

  空门不是凿,凿开空门,普见世界三千,空空无住空恒住;

  佛果自家修,修正佛果,脱离胞胎万劫,佛佛非心佛是心。

  --甘肃某地万佛洞

  

  座上莲台,占断西湖六月景;

  瓶中杨柳,带来南海一枝春。

  --宁夏固原菩提洞

  

  紫气东来,海上犹传天乐近;

  云霞西涌,人间常见法轮新。

  --台湾台中紫云岩

  

  龙井茂青松,群沾法雨;

  泉岩生翠竹,普荫慈云。

  --台湾台中县龙泉岩

  

  清水佛珠,慈云普照千家祀;

  祖师禅杖,法雨庇护万世尊。

  --台湾台中县龙泉岩

  

  龙峰峻岭下,护国全凭一杖力;

  泉岩地录中,卫民惟保万家春。

  --台湾台中县龙泉岩

  

  泰保不息善心福;

  山陬无边佛法通。

  --台湾台北县下泰山岩

  

  祖德巍峨,凌云耀日昭台地;

  师恩浩荡,赉福降祥遍淡民。

  --台湾台北县下泰山岩

  

  为清水、为蓬莱,此地并分法界;

  是金身、是铁面,入门便见真容。

  --台湾台北县清水岩

  

  岐分相映流仍一;

  山不在高佛有灵。

  --台湾台北县岐山岩

  

  清水岩中留胜迹;

  祖师施法护众生。

  --台湾台北县岐山岩

  

  寿域开八荒,百姓虔诚拜祝;

  山岩护五族,千秋俎豆馨香。

  --台湾桃园寿山岩

  

  寿世拯民菩萨心,南海北瀛一揆;

  山辉川媚琅环地,白莲紫竹千秋。

  --台湾桃园寿山岩。揆:道理、尺度。

  

  寿国仰西天,云雨远施二千余载;

  山寺滨东海,剑卢诸腾咫尺咸灵。

  --台湾桃园寿山岩

  

  修德种因,法身圆妙;

  水清月现,玉盖尊严。

  --台湾彰化修水岩

  

  是处灵岩,便即祗园精舍;

  从来南海,无非宝筏慈航。

  --台湾彰化修水岩

  

  东山宝篆香烟远;

  清水恩被惠泽长。

  --董以礼题台湾彰化清水岩

  

  清水源流通南海;

  岩山耸翠赛普陀。

  --台湾彰化清水岩

  

  清比壶冰,纤尘不染;

  水融镜月,满眼增光。

  --台湾彰化清水岩

  

  清静无嚣,陶情淑性;

  水流不息,往过来追。

  --台湾彰化清水岩

  

  丈室春深,花雨禅心俱寂;

  云林昼永,松风莲梦同清。

  --台湾彰化清水岩

  

  时出云烟铺下界;

  夜来钟碧彻诸天。

  李棠阶题云南昆明罗汉崖

  

  海立云垂,到此间殊非凡境;

  岩高径曲,至其上亦是洞天。

  云南昆明普陀崖

  

  仰笑宛离天尺五;

  凭临恰在水中央。

  张恩题云南昆明慈云洞,位于西郊西山龙门风景区内,清乾隆时开凿,供有观音像,并存有道光年间所立《重修慈云洞吴道士功行碑记》

  

  槛外开明镜,坐定时如临弱水;

  崖半起祥云,到此者宛游蓬莱。

  云南昆明慈云洞

  

  佛地锁星桥,疑是南海泽畔;

  洞天擘石阁,居然普陀崖中。

  郝亮题云南昆明慈云洞

  

  金石现普陀,将五百里滇池都归佛海;

  援人登彼岸,愿一千度圣手尽化慈航。

  云南昆明慈云洞

  

  石室著灵宗,昆海无殊南海;

  天人瞻法像,华山即是香山。

  云南昆明慈云洞

  

  慈悲中降一点甘露,结成聪明子;

  感应处洒三千净水,生就智慧花。

  云南昆明慈云洞

  

  洞外云舒霞卷;

  海中日往月来。

  李昔题云南昆明慈云洞

  

  众生是有缘而来,切莫宝山空手;

  我佛本无法可说,何须顽石点头。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位于城西南25公里的石钟山,分布在悬崖峭壁上,依山开凿,共16窟,计有石钟寺8窟、狮子关3窟和沙登村5窟,延绵六、七公里,造像140尊,雕刻精细,形象生动,内容独特,地方民族色彩浓郁,是公元八世纪末至九世纪中陆续雕凿而成。石窟的造像题材,大致可分为南诏王室造像、佛像和外国人三部分,以佛教内容为主。

  

  经书传贝叶;

  潭水净昙花。

  任有龄题云南剑川石窟

  

  

  花含金山紫;

  云连雪岳青。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鳞风动甲;

  苔鬣水浮香。

  杨慎、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窦参差见;

  花龛窈窕开。

  吴懋题云南剑川石窟

  

  

  清辉应蕴玉;

  空响若闻声。

  马卿题云南剑川石窟

  

  

  岩古石输发;

  漏寒峰乞衣。

  孙桐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断香生石;

  云归翠立松。

  孙桐题云南剑川石窟

  

  路折山环翠;

  泉流石喷香。

  施昱题云南剑川石窟

  

  竹覆普陀岸;

  梅遮大梵宫。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烟中孤岛没;

  林外一峰高。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飞疑石走;

  霞敛觉山空。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落花悄无语;

  老树自有心。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亭亭皓月清迎席;

  寂寂寒梅香入屏。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鸟归松舍外;

  人语竹林西。

  大错题云南剑川石窟

  

  养和身自健;

  习静境相忘。

  木青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心回无往;

  石色看来奇。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宝云霞春后丽;

  赏池莺燕雨余多。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高岩有洞昼长闭;

  深谷无人花自开。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孤寒彻骨香逾烈;

  闲寂无言意转真。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三径花深惟鸟度;

  百年地回见君来。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人从萝径寻幽寺;

  僧占名山起绀楼。

  马继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山静云封香刹古;

  岩空水拥石钟鸣。

  中锋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钟寺老传灵迹;

  阴洞灯残照劫灰。

  大错题云南剑川石窟

  

  巨壑晓风摇碧动;

  远峰晴日送青来。

  朱克瀛题云南剑川石窟

  

  乱竹深藏青草径;

  一亭枕在白云隈。

  如一题云南剑川石窟

  

  青山欲向樽前坠;

  明月偏宜水上看。

  闪继迪题云南剑川石窟

  

  山色有余青黛似;

  泉声风静玉锵如。

  杨士云题云南剑川石窟

  

  松径题诗招案月;

  竹林把酒对南山。

  缪宗周题云南剑川石窟

  

  绝壑烟岚迷鸟道;

  满岩松阴隐禅房。

  古道题云南剑川石窟

  

  襟前月泻龙门壁;

  足下云封石宝阑。

  段耀题云南剑川石窟

  

  洞作钟声缘石乳;

  泉通玉钵傍云香。

  杨凝翠题云南剑川石窟

  

  盘崖层叠,绿云上幕;

  悬藤密箐,玉龙下驰。

  徐霞客题云南剑川石窟

  

  雪苗有骨青山瘦;

  火种无烟赤土焦。

  担当题云南剑川石窟

  

  入世堑深难得脱;

  登天路窄不知遥。

  担当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散雨收,到此一时忘却;

  山青水绿,还他实相严然。

  担当题云南剑川石窟

  

  穿破许多草鞋,不为行脚;

  见过什么道理,便住此山。

  担当题云南剑川石窟

  

  坐却万万千千,如何折合;

  到来三三两两,不用安排。

  担当题云南剑川石窟

  

  客意欣凭眺;

  禅心淡去留。

  周子智题云南剑川石窟

  

  虚象流日光;

  古壁照松影。

  何其伟题云南剑川石窟

  

  寂寂青阴生古壁;

  霏霏翠影照孤禅。

  姜际昌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磴藓痕来往路;

  夕阳山色古今情。

  胡蔚题云南剑川石窟

  

  直引神仙留此地;

  不劳宰相问何年。

  张汉题云南剑川石窟

  

  一径入天竺,缘岩攀葛绿;

  三层越洞壑,登山徒林青。

  赖钟俊题云南剑川石窟

  

  穿林迷路径,乘兴酬诗句;

  入寺倚轩楹,寻幽绝俗情。

  李瑞棻题云南剑川石窟

  

  太古之先,寒鸟苍苍,眼底千山碧;

  白云之乡,清溪淡淡,胸中一字无。

  朱昂题云南剑川石窟

  

  清风为君扫松径;

  灵泉留客洗路尘。

  云南剑川石窟

  

  向无佛处称尊宿;

  恰有闲时悟上禅。

  赵式铭题云南剑川石窟

  

  朝宗志趣金沙水;

  避世心期石宝山。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

  

  摩岩李杨原宏制;

  题榜仉黄亦雅词。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 李杨:李元阳与杨慎。 仉黄:或指仉元璐、黄道周。

  

  南诏传游猎;

  西僧罢讲经。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

  

  为问好游人,来何所闻,去何所见;

  别有会心处,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

  

  幽径随僧入,高人期谷口;

  老松肃客过,明月出林梢。

  张昭麟题云南剑川石窟。 谷口:喻成仙

  

  灵泉如醴宝峰醉;

  石钟无声天下闻。

  张文瀚题云南剑川石窟

  

  万松挽雨翠;

  一鸟天下青。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

  

  山眺晴岚里;

  花看返照前。

  赵琎美题云南剑川石窟

  

  天涯多少路;

  云际几番霜。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风起青丘树;

  春迷玉洞花。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漏斜晖影;

  山藏古雪阴。

  木公题云南剑川石窟

  

  丹霞映翠壁;

  白鸟下青芜。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春草随侵榻;

  闲云为掩门。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院静苔常绿;

  山空鸟自呼。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白云终古恋空谷;

  青鸟何年下赤墀。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百年身世三生梦;

  千古溪山一度游。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客知鱼动同僧饭;

  钟作长吟报佛光。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悬石欲坠黄叶下;

  禅心不共白云飞。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松阁月来香篆静;

  苔阶客去履痕存。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龙气晴嘘壁;

  钟声晓湿烟。

  赵式铭题云南剑川石窟

  

  亭冠池水暖;

  石载佛龛尊。

  赵式铭题云南剑川石窟

  

  儒佛同归在三戒;

  古今异化只一息。

  赵式铭题云南剑川石窟

  

  宝气白毫光,天阙尘氛净;

  山岚银世界,烟霄草木香。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雁王曾献果;

  蛙石解闻经。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甍颓惊燕雀;

  窟

  回错龙蛇。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寺门秋色岭;

  仙籁鹤声闻。

  张辅运题云南剑川石窟

  

  丽景层层入;

  香魂处处搜。

  赵琎美题云南剑川石窟

  

  佛难辞斧凿;

  钟早落尘埃。

  师范题云南剑川石窟

  

  奇花开蛱蝶;

  怪石问虾蟆。

  张昭麟题云南剑川石窟

  

  此去定留山石句;

  不来那结佛家缘。

  张昭麟题云南剑川石窟

  

  钟声渡水来空洞;

  阁势凌空出上方。

  张昭麟题云南剑川石窟

  

  罡风临绝栈;

  晴翠湿行衫。

  赵宗瀚题云南剑川石窟

  

  酒杯空世事;

  水石见禅心。

  唐尧官题云南剑川石窟

  

  断岭分秋色;

  高松落梵声。

  朱昂题云南剑川石窟

  

  万竿寒竹静,野鹤披云出;

  一径古苔封,仙媛隔水逢。

  朱昂题云南剑川石窟

  

  密林花竹合;

  古寺雨烟连。

  张启贤题云南剑川石窟

  

  深滩蛟龙吼;

  乱石虎豹蹲。

  许贺来题云南剑川石窟

  

  韵随流水远;

  客到白云封。

  杨宝山题云南剑川石窟

  

  鹤度松坡月;

  禅衣藓壁霜。

  张学懋题云南剑川石窟

  

  岂不伟哉!宛如鬼斧神工,展开石破天惊之造化功夫,经千劫而仍然生色;

  何其奇也!造此悬崖峭壁,凿出珠联璧合之琳瑯宝库,历万年而分外闪光。

  张子斋题云南剑川石窟

  

  尽底脱去胸中有;

  逐一拈来何处无。

  无住题云南剑川石窟

  

  飞崖万状俯层台,观灵秀幽奇,谁云宇内无西竺;

  峭壁千寻攒叠阁,睹郁葱光怪,始信人间有洞天。

  高为阜题云南剑川石窟

  

  或曰螟顽,或曰灵通,只有任人评说;

  几经变故,几经浩劫,算来唯我长生。

  张子斋题云南剑川石窟

  

  大音在在普闻,石韵喧时,千声觉世;

  法味人人俱足,云林开处,一钵放空。

  曾学祖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头有庙歌千载;

  南诏无初享百年。

  李恪题云南剑川石窟

  

  书藏古洞人何在;

  石音空出客不闻。

  李恪题云南剑川石窟

  

  可惜尘襟忙里过;

  须知岁月静中求。

  马玉题云南剑川石窟

  

  四面松涛群涧合;

  三更灯火一天摇。

  周钟岳题云南剑川石窟

  

  旧刹忘年存古柏;

  空阶蔽日长青苔。

  王洵题云南剑川石窟

  

  台上雨花春又暮;

  楼中贝叶解无人。

  赵炳光题云南剑川石窟

  

  北窗稳睡三竿日;

  南亩闲田一片云。

  何邦宪题云南剑川石窟

  

  西去云山通六诏;

  北来烟水接三湘。

  许湜题云南剑川石窟

  

  地连蒙诏三千部;

  岭据滇陲百二雄。

  赵廷柜题云南剑川石窟

  

  尘海客来休击磬;

  松林月上或登楼。

  左文臣题云南剑川石窟

  

  松涛隔涧喧危阁;

  石窍通天透落晖。

  卢夔题云南剑川石窟

  

  怪石穿云谁削玉;

  寒烟钓月欲沉钩。

  俞卿题云南剑川石窟

  

  波罗树久参云立;

  无量花多绕殿飞。

  何邦渐题云南剑川石窟

  

  春气酿成香世界;

  水云擎出玉浮图。

  如清题云南剑川石窟

  

  春花红白满山放;

  冬雪琼香遍岭飘。

  何基盛题云南剑川石窟

  

  香浮院落风初动;

  影到门庭月半斜。

  杨九龄题云南剑川石窟

  

  珠窟夜光摇砥柱;

  石钟寒影护仙台。

  陈子宸题云南剑川石窟

  

  萤火低随阶草度;

  昙药散落梵音清。

  罗星题云南剑川石窟

  

  惊枝禽音因风坠;

  隔寺钟声带月来。

  周得寿题云南剑川石窟

  

  满地松阴山径月;

  一楼花影石钟灯。

  傅应台题云南剑川石窟

  

  碑留御制空陈迹;

  石有仙踪起细尘。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景胜骚人留翰墨;

  林深鸟迹映苍苔。

  杜克仁题云南剑川石窟

  

  问寒梅谁教先老;

  与青松结个同参。

  云南剑川石窟

  

  石有形形备万象;

  钟无声声彻千寻。

  云南剑川石窟

  

  钟自何时成,想当年炼石补天,女娲铸就留芳迹;

  石从元始结,到今日洪钟悠谷,高僧叩破住名山。

  云南剑川石窟

  

  民歌民曲,喜从这方流去;

  石窟石钟,惊问何处得来。

  马福民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云妙窟藏瑰宝;

  钟乳奇花点翠山。

  黄桂枢题云南剑川石窟

  

  怡然尊者相;

  蔼若气之春。

  何祖禹题云南剑川石窟华严三圣

  

  矍铄微支杖;

  清癯不染尘。

  何祖禹题云南剑川石窟愁面观音

  

  浩荡三千界;

  巍峨丈六身。

  赵宗瀚题云南剑川石窟明王堂

  

  剖腹方知真性;

  开口便见良心。

  杨怀忠题云南剑川石窟剖腹观音

  

  欲济苍生,我佛坦然能剖腹;

  遍观世事,人间难得见真心。

  欧阳杰题云南剑川石窟剖腹观音

  

  看去慈悲,面向有情常剖腹;

  得来启迪,胸怀无昧即开心。

  张定题云南剑川石窟剖腹观音

  

  名山即是仙居,难为外人道也;

  游客若谈世事,当以大白浮之。

  赵藩题云南剑川金华山石刻,位于城西金华山,雕像共三尊,为南诏(唐)或大理国(宋)时所雕凿。

  

  邀来明月同观海;

  锁住闲云不下山。

  云南剑川金华山石刻

  

  观察世事千秋,善恶终经吾眼;

  音听祈声百遍,真虚后见尔心。

  黄桂枢题云南思茅翠云观音洞,位于翠云乡西南二公里。

  

  翠染仙宫洞;

  云藏海底天。

  黄桂枢题云南思茅翠云仙人洞,位于翠云乡,属大乘教朝拜地。

  

  棉花绕洞天,一半烟云一半山,佛祖仙居上界;

  日景移峰岭,双情岩子双情侣,男伊永恋其间。

  黄桂枢题云南景谷勐乃仙人洞,位于正兴乡,系南传佛教上座部傣族信徒朝圣之地,传为佛

  祖游世过关门节之地,在东南亚一带颇负盛名。

  

  江水护奇观,龙曾潜洞洞飞龙,竹笋旁生石笋;

  地宫藏异彩,景不留人人恋景,云天外有仙天。

  黄桂枢题云南景谷勐乃花仙洞,位于正兴乡,系南传佛教上座部傣族信徒朝拜地。

  

  望穿千八百国,未尝合眼;

  睡到十二万年,乃大翻身。

  云南安宁石刻卧佛,位于洛阳山法华寺南真空庵石崖上,传雕凿于大理国时期。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