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亮人性之光

 庸庸学馆 2015-12-24
点亮人性之光
作者: 明庆国    文章来源: 双新盐都报    更新时间:2015/7/9  阅读次数:16

  初夏时节的一天上午,阳光灿烂,树木葱茏,花草繁盛,满目生机。加上温和舒适的气候,让人倍感神清气爽。这是最适宜看书的大好时光。我坐在办公室里阅读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

  “笃!笃!”门口传来两下轻微的敲门声。

  得到我的回应后,虚掩着的门后面慢慢露出一张脸。

  那是一张黑瘦的中年男人的脸,眼睛有神,头发乌黑发亮。

  “请问有旧报纸卖吗?”声音很轻。

  我印象中,十多年来,我们这幢机关大楼里收旧报纸的一直是位身材壮硕的中年妇女,隔三差五就见她带着个帮工每层楼跑,楼下停着一辆电动三轮车,每次来都被一袋袋旧报纸堆得满满的。

  我曾疑问过,为什么总是她来收旧报纸,而没有其他人?

  后来听说,这中年妇女是第一个来这里收旧报纸的,而且到党政机关收购旧报纸还要得到涉密许可。但这么多年来,我从未见过那种许可证件,她也从未主动出示过。也许是缘于相互间多年相熟的信赖。

  可能是对贯有格局被打破的新奇,对这位意外闯入的中年男人,我的内心竟然产生了些欢快,给予了响亮的肯定回答。

  这时,办公室的门才被完全打开。

  那个黑瘦的中年男人站在了门中央。中等瘦小身材,上身着一件咖啡色的短袖T恤,T恤的一大半插在浅灰色的裤子里,还有一小半露在裤子外面;裤子略微显得有点儿长,裤脚边重叠着堆在鞋面上,露出的皮鞋面上粘着几粒发白的泥点。男人的左手拿着用绳子捆着的蛇皮口袋,右手拎着一杆秤,秤砣的绳子扣在中指上。

  也许是被我的热情所鼓舞,中年男人的腰杆挺得笔直,但脸上笑容难掩谦卑。

  “就在那。”我指了指专门堆放废旧报纸及纸张的大纸盒。他应声走到纸盒边,放下手中的秤,把纸盒中凌乱的报纸和纸张码整齐放进蛇皮口袋,并用绳子把袋口扎紧。一套动作麻利而迅速。

  中年男人当着我的面把口袋秤了起来。秤后用左手紧紧勒住砣绳走到我面前:“34斤!”

  得到我的首肯后,他放好秤,就开始掏裤子口袋。拿出的是一把钞票。几张红色百元纸币里裹着一些五十、二十、十块、五块的钱。

  “34斤,每斤5毛,一共17块。”男人算着数着,递给我15块后,又从口袋里掏出两块硬币放在我的桌子上。

  他把口袋拖出办公室后又折回来,“我忘记给你看证明了。”

  我第一次见到了某保密部门出具的到机关收购旧报纸的介绍信,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资格证件吧。

  “我帮你把纸盒里的垃圾倒掉。”

  我一愣,旋而道了声谢。

  放好纸盒后,男人又向我打了声招呼才离去。

  听着远去的脚步声,我不禁将他和那个收了多年废旧报纸的中年妇女相比较。

  过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那中年男人又来收旧报纸。我主动与他聊了起来。得知他叫陈兵,与我同乡,今年48岁。也许是因了同乡的关系,在我面前他说话显得轻松多了。

  陈兵5岁时母亲去世,是父亲独自把他拉扯大。高中毕业回家务农,结婚成家后就一直在外打工。现在儿子在市里最好的一所中学读高二,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班主任告诉陈兵,从多年经验看,他儿子明年考取某985高校是肯定没问题的。谈到儿子,陈兵很兴奋,有说不完的话。

  为了儿子,前年他不再外出打工,回到村里流转了200亩农田种植稻麦,申报注册了“家庭农场”,做起了“农场主”,并第一次靠种田有了10万元的收入。去年,又到邻村承包了200亩地,由于用心管理,收入增加了一倍多。今年他打算再承包200亩地。

  陈兵感叹,现在国家政策好、支农富农力度大,这两年他从市、县两级政府获得的补助就有6万多元。他决心要抓住机遇,再大干几年,为儿子将来读书多存些钱。现在,只要农田里不忙,他还会干起第二职业——到城里收旧报纸。

  “收旧报纸很来钱!”陈兵告诉我,5毛钱的旧报纸收到手,直接送某定点收购站,就有好价钱。“只要收到,每天赚个二、三百元很轻松。”

  “但一般的单位不让进,都有固定的人来收。”

  “去年,我资助了一位读初中的男孩。”说这话时陈兵腼腆起来。

  “他和我一样,从小没了母亲,父亲长年生病,家里很穷。好在我及时知道,要不然辍学就太可惜了。”这男孩上不起学的事,是他去年在邻村与农户签订农田流转协议时听说的。

  “我从小失去母亲,知道没妈的苦处。但我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现在有点能力了,我也要帮助别人。”

  “我会一直供他读完大学,就权当养了两个儿子,呵呵。”

  陈兵断断续续地说着,眼神很亮,语气坚定,显出自信。

  他的自信也不禁让我心底一暖。这位已年近半百、只有中等身材的瘦小男人,这位为人朴实厚道、待人真诚友善的中年同乡,这位自幼就尝过丧母之痛、受过乡邻帮助过的地道农村人,这位靠党的富民政策凭自己勤劳走上富裕之路、又不忘回报社会与他人的时尚农场主,这位即将把儿子培养成优秀人才、又将父爱洒向孤贫少年的大爱父亲,在我面前突然高大起来!

  我们的生活中,不乏有一些利己主义者,他们世俗老道,为达目的,不惜改头换面、伪装前行,丢掉本真、失了风骨不说,缺钙少神,无异于行尸走肉;也有一些暴发户式的大款与土豪,纸醉金迷、挥金如土,却对贫困危难之人吝于援手;还有一些人,嘴里总是在抱怨当下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心里却总是在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把别人的良善与宽容视为可欺,干着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蠢事;更有甚者,有些人还时常为一点鸡毛蒜皮、蝇头小利大动干戈。在这位瘦小男人、我可敬的同乡面前,是否觉出自己的渺小?

  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中写道:“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也许我们不能叫停地球上所有的战争与压迫、残暴与伤害,但可以为邻里之争、朋友之隙出点绵薄之力,使之化干戈为玉帛、解戾气为祥和、融隔阂为一体,这不也算是为和谐社会作了贡献?也许我们没有鸿鹄之志与经天纬地之才,但可以守好职场之责、尽好为人之本分,这不也算是一种成功的人生?也许我们没有足够的财富去救济病贫危难之人,但可以用臂膀和笑脸,给他们以心灵慰藉和精神支撑,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活下去的勇气,这不也算是功德一件?也许我们会觉得自己人微言轻、势单力薄、难有作为,但至少可以做到明德知礼、遵纪守法、诚信严实、担当负责,这不也算是未枉为人生一回?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是大陆的一部分。”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也许我们天各一方,不曾相识,也未曾相闻,但我们同处一片蓝天下,一起经历着人世间的四季轮回与风霜雪雨,共同承载着为人儿女、父母的担当与责任。我们心灵相通、情感相连、生命相依,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为他人、为社会传递爱与善、情与义、诚与信、和与美。愿有更多的人能像我那瘦小的中年同乡一样,永怀感恩之心,点亮自己,光照社会,温暖他人。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会远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