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材分析: 图1是原桩主选择的正面,我和王恒亮老师认为此面主干的变化不好。如主干左边两个出枝点相同、不理想;右边的干太直、没有变化。再看图2,是原桩主选定的背面。对两个面对比后,我们决定将原桩背面作为此次设计的正面,因为这个面枝干分布好,主干变化大、有过渡,出枝点好;根盘大,便于提根。
设计思路: 1.这是个不错的黄杨桩子,但从整体上看左侧枝条太多且左右的跨度太宽,导致其干的粗度与它的冠径比例太大。前后没有厚度,所以要短。 2.适合做大树型。 3.运用截干蓄枝、扎剪结合的造型技法。截干蓄枝、扎剪结合是盆景桩材经过第一次截干,待选留的新芽半木质化时在基部做一弯半或两弯半后放养,待长到理想粗度(第二段与第一段达到过渡的标准要求时),进行第二次截干。每次截干时要确定裁截的位置和断面的角度,裁截位置的要求是第二段比第一段短;断面的角度一般是呈马耳形斜面,切口要平滑,边缘的树皮不能开裂,这样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截干后,树干仍会长出若干新芽,要在高位选择一个合适的芽,待芽生长到半木质化时再做一弯半或两弯半,之后继续放养。待这些新枝蓄养到适当的粗度后剪裁,这样年复一年的截干再蓄枝,使其逐步形成树冠,而且每个枝干都可单枝成景。 以上是根据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别,吸收了岭南盆景的剪法,结合了北方的扎法——即“截干蓄枝、扎剪结合”。其优点是成型快;枝干比例恰当、刚柔相济、弯曲有度;树形顺其自然、超越自然;整体浑厚苍劲、矫捷奔放,具有“虽然人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用到的工具: 锯子、枝剪、树木伤口愈合剂、不同粗度的专用铝丝、嫁接刀(用来削平断面,利于伤口愈合)。 设计手绘步骤
对于A处的处理,我们设计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以上只是其中一种造型手法,盆景就是要千姿百态。我们意在抛砖引玉,朋友们有不同的造型手法,可以继续交流、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