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炎集1

 程宇宏 2015-12-24
 【小儿肺炎6方】
  1、
风热犯肺型  
桑叶10克,菊花10克,连翘6克,黄芩10克,射干6克,牛蒡子10克,天竺黄6克,桑白皮10克。 
  2、
风寒闭肺   
麻黄2 克,杏仁10克,葶苈子5克,前胡10克,桔梗5克,芦根10克,莱菔子6克。适用于。
  3、
表寒里热型  
荆芥5克,防风6克,黄芩6克,知母5克,生石膏15克,苏子6克,葶苈子5克,鱼腥草10克、桑叶10克。适用于。
  4、
痰热闭肺型  
川贝母5克,瓜蒌6克,生石膏15克,葶苈子5克,前胡6克,胆南星4克,蒲公英10克,白花蛇草10克。 
  5、
阴虚肺热型。
太子参、沙参、麦冬、桑皮、玉竹、百合各10克,地骨皮、海浮石各6克。 
  6、
脾肺气虚型。
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枇杷叶、天冬、生牡蛎各10克,白前6克,紫菀、款冬花各5克。 
  以上方剂均为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每次30~50毫升。

【肺炎治疗验方】

肺炎合剂: 麻黄6克,杏仁10克,石膏40克,虎杖15克,银花20克,大青叶1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鱼腥草20克,青蒿15克,贯仲15克,草河车12克,地龙10克,僵蚕10克,野菊花15克,甘草6克 .   功能: 清热解毒,宣肺平喘。

  主治:肺炎辨证属肺热喘咳者。

  用法:水煎服,或制成合剂备用。以上为成人一日量,小儿酌减。

  临床观察:治疗小儿肺炎232例,其中186例辨证为卫气实热型,均采用肺炎合剂治疗,其中仅69例加用抗生素。结果平均退热时间为3.6天,罗音消失时间6.5天,阴影消失时间7.5天。

8.1 肺炎汤(一)---
小儿肺炎
  黎炳南 
【组成】①麻黄、杏仁、桔梗,大青叶、蚤休、毛冬青、苡仁、甘草。②党参、麦冬、五味子、白术、茯苓、陈皮、龙骨、炙甘草(此两方剂量可随年龄,体质,病情酌定)
【用法】随证选用。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频服。
【功用】①清热宣肺,化痰通络;②气阴双补,祛除余邪。
【主治】(方①主初期,方②主后期)。
【加减】方①加减法:若高热烦渴者,加生石膏;痰盛者,加苏子,葶苈子,另加猴枣散冲服;若痰热壅盛、最易蒙蔽心包,内陷厥阴,可早投“温病三宝”,以挫其病势,防邪深入;因肺朝百脉,肺气郁闭,血脉亦随之涩滞;而致心血瘀阻,所以应早投毛冬青,丹参等通络活血之品;若见面白,肢冷,自汗,唇紫,应投参附汤,并加桃仁,丹参,红花以益气扶阳,祛瘀通脉。
方②加减法:偏阴虚者,加天花粉,沙参,青黛,海蛤粉;偏阳气不足自汗者,加桂枝,白芍,法半夏;喘促而余热留恋者,加青蒿,鳖甲、毛冬青。
【疗效】临床屡用,分期辨治,疗效满意。
【附记】黎氏分期施治可资效法。验之临床,每获佳效。
8.2 腺病毒肺炎汤--
小儿病毒性肺炎
   蔡化理 
【组成】金银花、连翘、大青叶各15克,桔梗、生地、麦冬、甘草各6克,车前子12克,胆南星1克,玄参9克。水煎服,1~1.5岁,每日服半剂,1.5~3岁,每日服1剂。共煎两次,分4次服,每6小时服1次。
【功用】清热解毒,祛痰平喘。
【加减】治疗158例,服药7~28剂,治愈率为96.2%。
【附记】笔者临床验证多例,均愈,疗效确实。
8.3 苦降辛开汤---
小儿肺炎
   刘弼臣 
【组成】黄连1克(或用马尾连3克),黄芩10克,干姜1克,半夏3克,枳壳,川郁金各5克,莱菔子3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苦降辛开,豁痰宣闭。
【加减】当小儿肺炎出现痰壅泛吐,胸满腹胀,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属于痰热内羁的指征,方可应用本方。如果喘咳痰鸣,面色青紫,泛吐痰沫,脉象沉细,则属寒痰上泛,法专温振胃阳,化痰除饮,就非本方适应证了。临床运用时,还要注意不宜过量,因为大苦沉寒能使脾胃受伤,辛温大热,有导致口燥咽干之弊。所以“临证指南医案”,谆谆告诫我们:“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其主要关键在一“微”字。使用本方时,若能同时根据临床,不同证情,分别酌加杏仁、山栀、炙杷叶,南沙参,地骨皮,桑白皮,黛蛤散,生姜等药,灵活配伍,辨证论治,往往可获更佳疗效。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卓著。一般5剂见效或痊愈。
8.4 宣肺化痰汤---
小儿肺炎咳嗽
   王静安 
【组成】炙麻绒12克,荆芥6克,炙百部12克,炙旋覆花15克,芦根30克,灵前胡12克,橘络15克,黄连6克,桔梗9克,山楂,神曲各10克,枳壳9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上药用温开水浸泡15分钟,待药煎沸后,用文火再煎5~10分钟,滤药取汁,每日服4~5次,适量。
【功用】宣肺透邪,降气化痰。
【加减】本方组成以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为宗旨,以何种咳嗽总离不开肺为契机。概言之肺失清肃是咳嗽产生的基本病机,治疗时应重在宣肺顺气化痰,用药应考虑小儿肺脏娇嫩特点,相机行之。兼见厌油者,去黄连,加紫苏;咳嗽痰黄,大便秘结者,去黄连,加黄芩、石膏;热痰甚者,加瓜蒌,配合中成药,蛇胆陈皮末,咽喉红肿,干咳不断,舌质红者,加射干,腊梅花、金银花、去枳壳;久咳伤阴,干咳痰少,少苔者,去芦根,黄连,枳壳,加沙参,桑叶,天花粉,麦冬,炙杷叶;咳喘气急痰多者,加胖大海、苏子、葶苈子、丝瓜络;久咳痰少,数月不止,加配草药五皮草、青蛙草、肺经草、六月雪、兔耳风,炙杷叶各15克;舌苔厚腻,属湿热者,加冬瓜仁,木通,滑石;咳嗽声嘶者,加射干,金银花,蝉蜕;兼吐者,加苏梗,姜制竹茹;脾虚便溏者,去芦根、枳壳,加陈皮,兼发疹者,去枳壳,加金银花,丹皮,蝉蜕,大青叶,不一而足,堪称辨病用药精细。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一般服2~3剂见效,4~6剂可愈。
8.5 清气汤--
大叶性肺炎
  沙星垣 
【组成】生石膏30克,(NB037细、先煎)豆豉、连翘、杏仁、金荞麦各9克,甘草3克(小儿剂量酌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气透表,解热消炎。
【加减】热重者,生石膏可加至120克;表证重者,可加荆芥,薄荷、桑叶各6克;气分热,可加黄芩、知母各9克,竹叶6克,金银花30克;咳多,加桔梗,牛蒡子各6克,痰稠如脓,加芦根,鱼腥草各30克,苡仁9克;痰中夹血者,加白茅根30克,藕节9克。
【疗效】临床屡用,收效甚捷。
8.6 蚤休汤---
急性肺炎  
黄星垣
【组成】蚤休30克,黄芩18克,虎杖、败酱草、瓜蒌各20克,芦根30克(成人量,儿童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平喘。
【加减】治疗156例,3天内体温降至正常,症状明显缓解者67例。
【疗效】笔者曾临床验证数例,均以本方随证进退加减,均获痊愈。且奏效甚捷。
8.7 六二清肺汤---
大叶性肺炎
    魏长春 
【组成】桑白皮,地骨皮,桑叶,枇杷叶各9克,鲜芦根,白茅根各30克,知母、浙贝母、苦杏仁、冬瓜仁各9克,北沙参、南沙参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频服。
【功用】轻清宣泄、祛邪保津、化痰利肺。
【加减】若舌苔黄腻者,可去二参,加黄芩,焦山栀各9克,以清降肺火;痰中带血者,可去二叶、加二草(仙鹤草、旱莲草各9克);津亏舌绛者、可用玄参易南沙参,去二叶加二冬(天冬、麦冬各9克),生地12克,石斛9克;大便干结者,可去杏仁,加瓜蒌仁9克或生大黄6克。小儿肺炎,热甚者,加生石膏,黄芩,痰中带血或鼻衄者,去桑叶,枇杷叶、加藕节、旱莲草;大便不通兼高热者、加生大黄、喘甚者,加葶苈子。治疗46例,随证加减,获痊愈。平均服药10剂。
8.8 清热解毒方---
大叶性肺炎(热陷神昏)
   印会河 
【组成】生石膏30克(先煎),元参15克,金银花15克,大青叶30克,菖蒲6克,连翘9克,黄连4.5克,麦冬9克,钩藤12克,鱼腥草30克   水煎服  或小儿频服,剂量酌减。
【功用】清热开窍。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验之临床,本方甚为灵验。若用之得当,及时,多可转危为安。每获佳效。
8.9 痰热咳喘方---
小儿肺炎   
何天有 
【组成】金银花5~10克,荆芥、薄荷、黄芩、陈皮、枳壳、桔梗、前胡各3~10克,鱼腥草、白茅根各5~20克,甘草3~6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4次服。
【功用】清热解毒,宣肺降气,止咳定喘。
【加减】发热重,加生石膏,知母;咳嗽痰多,加桑白皮,杏仁,贝母;喘促重,加地龙、苏子;腹胀消化不良,加炒莱菔子;大便秘结,加大黄、瓜蒌;咽喉肿痛,加山豆根、牛蒡子。
【疗效】治疗180例,结果痊愈148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8%。治愈病例用药10天以内,则症状完全消失,肺部听诊或胸透恢复正常。
8.10 轻宣利肺汤---小儿肺炎   王香菊 
【组成】金银花,鱼腥草各5~15克,连翘、百部、桔梗、紫菀、蚤休、橘红各5~10克,杏仁、车前子各3.5~10克,薄荷、甘草各3.5~7.5克  
【功用】宣肺透邪,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加减】咳嗽痰多,加莱菔子;喘促重,酌减紫菀,加地龙,麻黄,蝉衣;腹满不食,消化不良,加神曲,麦芽;大便稀溏,加焦白术、茯苓;便结溲黄,加大黄。
【疗效】治疗150例,多数经西药治疗效果不显,或反复发作。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为13岁,3~20天。结果,全部痊愈,其中服药3天以内热退,症状明显好转,5天以内肺部干湿啰音吸收者90例(占60%);7天以内肺部干湿啰音吸收者55例(占36.6%);10天以上治愈5例(占3.4%)治愈率达100%。
8.11 健脾益肺汤---
间质性肺炎
(久咳)
   郭孝月 
【组成】茯苓12克,黄芪15克,白术,蝉蜕各9克,半夏、陈皮、防风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若肺内啰音较多者,加用抗生素短期治疗。
【加减】气虚重者,加党参,太子参;有热痰者,加黄芩、桑白皮;复感外邪兼风热表证者,加金银花、连翘;腹胀、纳呆者,加焦三仙,鸡内金,怀山药;有瘀血者,加丹参、赤芍、红花;咳剧痰多者、加紫菀、款冬花。
【疗效】治疗27例、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叩诊及听诊正常、X线摄片病变吸收)18例(占66.66%);基本痊愈(临床症状显著缓解,肺部叩诊,听诊基本正常或进步,X线检查摄片示肺部病变未完全吸收)6例(占22.22%);好转(症状又上述检查有改善)2例(87.42%);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3%。多数服20~40剂,最少15剂,最多服60~100剂。
8.12 肺炎汤(二)---
各型小儿肺炎
   张志朝 
【组成】黄芩、连翘、麻黄、杏仁、麦冬、玄参、紫菀、菊花、桑叶、甘草、虎杖(以上药物剂量需要根据年龄计算酌定,其中黄芩,连翘可重用,2岁可用10~15克,2~5岁用20~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祛痰平喘,养阴润肺。
【加减】太阳经证为主时加桂枝,芍药;少阳经证者,加柴胡,半夏;对心衰有阴虚证象者加生脉汤,有阳虚证象者与参附汤相伍,并酌加丹参、桃仁;正虚邪恶者,加沙参,川贝母。
【疗效】118例,愈95例(占80.55%),有效21例(占7.7%)无效2例(占1.7%)。总有效率为98.3%。其中,风温闭肺型68例,愈61例,痰热蕴肺型22例、治愈15例;肺虚邪恋型28例,愈19例。
8.13 钩藤竹黄汤---
小儿
痰热型
肺炎
   邓启沅 
【组成】钩藤、天竹黄各9克,全蝎3克,僵蚕、莱菔子各9克,大黄6克,黄芩、车前子各9克,麻黄4.5克,地龙干9克,生石膏30克,知母9克,木通3克。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宣肺平喘。
【加减】发热较高重用大黄,石膏;咳喘甚者稍重用麻黄、地龙干。
【疗效】治疗166例,服药后1日内退热者17例,2日61例、3日68例、4日20例,咳喘证状消失,2日内17例,3日41例、4日71例、5日20例,6日17例。治愈率达100%。
8.14 益气活血汤---
小儿迁延性肺炎(咳喘)
   张淑仙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麦冬各9克,黄芪、丹参各15克,甘草、赤芍各6克  煎服 。
【功用】益气活血。
【加减】同时配用中药外熨方(白芥子,香附子,莱菔子,葶苈子各30克,食盐150克,生姜适量,混合炒热)外熨背部,1日2次,每次熨10~15分钟。
【疗效】治疗48例,结果痊愈41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
8.15 补气养阴汤---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石呈峰 
【组成】党参、黄芪、白术、黄精、丹参、沙参、熟地、五味子、仙灵脾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水煎至200毫升。乳儿每次服20毫升,幼儿每次服30毫升,学龄前儿童每次服40毫升,学龄儿童每次服50毫升,1日服2次。7天为1疗程。
【功用】益气润肺,养阴固本。
【疗效】治疗36例,服药后(1~4疗程)随访观察1年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27例未再复发(占75%),复发1次5例(占14%),复发2次4例(占11%)。临床观察,服药后患儿精神食欲,体力均明显好转,不仅复发次数(未治疗前每年复发住院3次以上)减少,症状减轻,同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补体水平均有明显提高,并能维持半年以上。
8.16 清肺化痰汤---肺炎咳喘   郭中元 
【组成】板蓝根20克,黄芩、浙贝母、橘红各10克,天竹黄15克,元参12克,炒杏仁、白前各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
【功用】清热化痰,降逆止咳。
【小儿肺炎
中药秘方】(一)麻石葶蒌饮。  瞿文楼方。
【辨证】内热痰滞,肺胃不清。 清宣通化,止嗽定喘。 
【组成】麻黄2克,生石膏15克,甜葶苈5克,瓜蒌12克,杏仁10克,苏子6克,苏叶5克,浙 
贝母9克,莱菔子10克,半夏6克,焦鸡内金10克,六一散12克。 
(二)
葶苈五子汤。 孙一民方。 
【辨证】外感风温内袭而致。 降气平喘,化痰除胀。 
【组成】葶苈子3克,牛蒡子6克,莱菔子6克,炒杏仁6克,化橘红6克,炙苏子4.5克,川贝 
母4.5克,大枣5枚。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以上为1岁小儿用量。 
(三) 
肺炎痰喘汤。马莲湘方。 
【辨证】外感风邪,内蕴痰浊,肺气闭塞。 清宣开闭,豁痰平喘。 
【组成】生麻黄1.5克,生石膏15克(先煎),金银花9克,连翘9克,杏仁9克,生甘草3克, 
炒葶苈子6克,天竺黄6克,瓜蒌皮6克,元参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四)
苦降辛开方。 刘弼臣方
【辨证】热毒壅盛,痰闭肺窍。 开闭,泄火,逐痰。 
【组成】黄连1克,黄芩10克,干姜1克,半夏3克,枳壳5克,川郁金5克 水煎服。 
【小儿支气管肺炎】
    1.风寒闭肺: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主方:三拗汤加减。
    加减:痰白量多,加象贝10克、莱菔子10克;呼吸急促,加苏子10克(包煎)、葶苈子10克;唇周青紫,加桃仁10克、红花6克;四肢不温,加桂枝6克、细辛3克。
    处方举例:
    麻黄6克  杏仁6克  前胡10克  防风10克淡豆鼓10克  半夏10克  陈皮6克  白芥子10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2.风热闹肺;辛凉解表,宣肺平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加减:发热恶风,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气急痰多,加苏子10克(包煎)、象贝10克;口渴欲饮,加石斛10克、芦根30克。
    处方举例:
    麻黄6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30克  银花10克  连翘10克  薄荷6克(后下)牛蒡子10克  前胡10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3.痰热闹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
    方药:五虎汤、苏葶丸加减。
    加减:热重苔黄,加寒水石15克、山栀10克;痰多色黄,加陈胆星10克、黛蛤散10克(包煎);口唇青紫,加丹参10克、红花6克;大便干结,加石斛10克、芦根30克。
    处方举例:
    麻黄6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30克  绿茶10克  苏子  10克(包煎)葶苈子  10克  黄芩  10克  鱼腥草30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4.正虚邪恋:益气健脾,止咳化痰。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加减:痰多者,加半夏10克、陈皮6克;动则汗出,加黄芪10克、牡蛎30克(先煎);肺内湿??音不吸收,加竹节白附6克(先煎)、制南星10克。
    处方举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五味子6克  象贝10克  山药10克  扁豆10克  紫菀10克  百部10克  甘草6克出现心阳虚衰变证时,用参附龙牡救逆汤温阳固脱;内陷厥阴,用羚角钩藤汤、牛黄清心丸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本病治疗重在宣肺开闭、化痰降逆,寒偏重则配合疏风散寒,热偏重则配合清泄除热。由于邪易化热,表现热证较多,麻杏石甘汤是一张主方,不论有汗无汗,只要发热咳喘,均可应用。三拗汤为麻杏石甘汤去石膏,五虎汤则为加细茶,由此可见掌握此方应用的重要性。
    【中成药】
    1.鱼腥草片  每日3次,每次2~3片吞服,有清肺解毒功效,常配合汤剂同用。
    2.猴枣散  每日2次,每次0.3克口服,常用于痰热闹肺时。
    3.双黄连粉针剂  每日0.6~1.2克,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连用5~7天。对细菌性及病毒性肺炎均有效。 
    【简便方】
    1.二青黛3克,白果、地骨皮、车前子、车前草、陈皮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于细菌性肺炎。
    2.板蓝根、大青叶、银花各15克,百部、桑白皮各6克,玄参9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适用于病毒性肺炎。 
    【其它疗法】
    1.外治法  白芥子未、面粉各3O克,加水稠和,用纱布包后,敷贴背部。每日1次,每次15分钟,连敷3日。用于肺炎后期湿??音不消失者。
    2.拔火罐  取两侧肩肿骨下部,每次5~10分钟,5天为1疗程。治疗肺炎后期湿??音不消失者。

 10.【腺病毒肺炎】多见子6~24个月的婴幼儿,好发于冬春二季。起病常表现为急骤发热,伴有频咳或阵咳,咽部充血,鼻卡他症状不明显,呼吸困难及发甜多见于病程第3~6天,且逐渐加重;重症病凡出现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喘憋及口唇青紫。早期听诊呼吸音粗或干罗音,湿罗音常于发病3-4天后出现,日渐增多,常伴肺有气肿,甚至可出现胸腔积液。腺病毒肺炎病儿常伴腹泻、呕吐、腹胀的肠道症状,可能与腺病毒在肠道内繁殖有关。部分病儿可出现嗜睡、萎靡,病程中晚期可出现半昏迷及惊厥,心率增加轻症每分钟比160次,重症可在每分钟160~200次,以致肝、脾肿大,心力衰竭。有的病儿在腺病毒肺炎病程中可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以致病势更为严重,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死亡。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病几起病后不久即有持续高热,抗菌素治疗无效,除咳嗽、咽部充血外,常见鼻翼扇动、喘憋、三凹征,病程第4-7天出现嗜睡、萎靡、面色苍白发灰等。白细胞总数较低,一般每立方毫升不超过12000,中性粒细胞不超过70%,但如并发化脓性感染则又上升。调线检查肺部可有较大片状阴影,以左下为最多见。总之,在本病流行季节看到婴幼儿发生比较严重肺炎,而血象和X线检查也比较符合时,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主要采用解痉平喘、控制心力衰竭、输血、输血浆等对症支持疗法,必要时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继发感染时应加用抗菌素治疗。

1.金黛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主治小儿腺病毒肺炎。

[处方组成]麻黄1.5克、杏仁6克、生石膏18克、甘草6克、金银花9克、黛蛤散9克、连翘9克。水煎,每日1剂,浓煎2次,混匀,共90毫升。每次口服30毫升,日服3次。

[辨证加减]便于加大黄3克,喘重加苏子6克、葶苈子6克;痰多加瓜蒌15-30克;无汗加薄荷5克,热重、苔黄加黄芩9克。肺部大片阴影或有融合病变者加红花、赤芍、丹参。

[疗程疗效]80例小儿腺病毒性肺炎,结果临床治愈15例,基本治愈55例,好转9例,无效1例。

[处方来源]北京市儿童医院内科。

[处方备注]本方动物实验证实有明显的止咳、祛痰、解痉抗过敏和抑制炎症渗出等作用。本方疗效确实,对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加用抗茵素有协同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2.石膏二黄汤

[功能]清热解毒,涤痰开肺。主治小儿腺病毒肺炎。

[处方]生石膏25克、黄连5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丹参10克、玄参10克、苏子10克、地龙10克、前胡10克、贝母10克,水煎频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喘甚加沉香5克、麻黄5克;面唇青紫加郁金10克、桂枝10克:热甚加柴胡10克、寒水石15克;咳甚加紫苑10克、款冬花10克、半夏10克;痰多加天竺黄10克、瓜蒌10克。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25例,均治愈。对照组24例,痊愈4例,好转18例,死亡2例。在喘咳消失时间、罗音消失时间及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处方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李贵满等。

[处方备注]本方重用石膏以清气分之热,使营血热毒外泄。黄连、金银花、连翘、栀子清热解毒并透热于外;玄参、生地清热养阴;丹皮、丹参凉血消瘀;黄芩、贝母、苏子、地龙宣降肺气,清热除痰。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以上中药分别具有抗病毒,促进细胞免疫,清除炎症渗出,平喘止咳等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3.化瘀汤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化瘀。主治重症腺病毒肺炎合并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

[处方组成]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9克、鸡血藤12克、水蛭9克、虻虫6克、丹皮6克、黄芪15克,水煎频服,每日1剂。

[疗程疗效]治疗93例,结果痊愈72例,好转4例,死亡17例。痊愈72例中复查DIC各项指标,多数在6天以内恢复正常。

[处方来源]北京市友谊医院阎田玉等。

[处方备注]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死亡率很高。本方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合并DIc者,使病死率有明显下降。方中黄芪益气,当归、赤芍、川芎、鸡血藤、水蛭、虻虫、丹皮活血化瘀,从而改善肺部微循环,消除或减轻DIC的形成,促进肺功能恢复。本方动物实验证实可改善肺毛细血管痉挛、渗出,减轻肺部炎症和栓塞等病理改变。

            【北京专家开出预防"非典型肺炎"药方】
苍术12g  藿香12g  银花20g  贯众12g  黄芪15g  沙参15g  防风10g  白术15g
在室内熏艾条、熏香等也可有预防作用。

               【专家预防"非典"处方】
  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板蓝根(15克)、荆芥(15克)、野菊花(15克)、鱼腥草(30克)、防风(12克)、薄荷(12克)、甘草(6克)、黄芩(12克)。一般服用:1天1服,1服分早中晚3次服下,连服3天。
  【预防非典型肺炎的中药方】
  该药方组成:生黄芪(15克)、银花(1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板蓝根(15克)、贯仲(15克)、苍术(10克)、生苡仁(15克)、防风(10克)、生甘草(5克)、藿香(10克)。一般服用3服~5服,每日1服,早晚各一次。

      

【陆教授推荐】: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此外,陆教授还提醒:盐水漱口、冷水洗脸、热水泡脚,也能够增强呼吸系统的免疫力。

  (一)【一般健康人群服用的中药处方】1、鲜芦根20g银花15g连翘15g蝉衣10g僵蚕10g薄荷6g生甘草5g。水煎代茶饮,连续服用7~10天。
  2、苍术12g 白术15g 黄芪15g 防风10g 藿香12g 沙参15g 银花20g 贯众12g。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服7~10天。
  3、贯众10g 银花10g 连翘10g 大青叶10g 苏叶10g 葛根10g 藿香10g 苍术10g 太子参15g 佩兰10g。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7~10天。
  (二)【疑似病例有接触的健康人群】生黄芪15g 银花15g 柴胡10g 黄芩10g 板蓝根15g 贯众15g 苍术10g 生苡仁15g 藿香10g 防风10g 生甘草5g。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10~14天。
                  【非典型肺炎名 医 献 方】
  1.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板蓝根15克、荆芥15克、野菊花15克、鱼腥草30克、防风12克、薄荷12克、甘草6克、黄芩12克。
  方法:水泡至药顶,泡半个小时,用凉水煮开后,小火15分钟即可。但薄荷要在小火煮10分钟后下。
  服用:1天1服,1天3次,一般3天见效。
  2.鲜芦根12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蝉衣10克、僵蚕10克、薄荷6克、生甘草5克。
  方法:水煎代茶饮。
  服用:一日两次,连服7至10天。
  3.苍术12克、白术15克、黄芪15克、防风10克、藿香12克、沙参15克、银花12克、贯众12克。
  方法:水煎服服用:一日两次,连服7至10天。
  4.贯众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苏叶10克、葛根10克、藿香10克、苍术10克、太子参15克、佩兰10克。
  方法:水煎服服用:一日两次,连服7至10天。   
  易感人群治疗方案
  以下药方适用于易感人群,即到过疫区或与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接触的人员。健康人群不需服用。苍术12g,白术15g, 黄芪15g, 防风10g, 藿香12g,,沙参15g, 银花20g, 贯众12g ,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3-5天。
  贯众10g 银花10g 连翘10g 大青叶10g 苏叶10g 葛根10g 藿香10g 苍术10g 太子参15g 佩兰10g 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3-5天。 
  生黄芪15g, 银花15g ,柴胡10g ,黄芩10g ,板蓝根15g ,贯众15g ,苍术10g ,生苡仁15g, 藿香10g,防风10g,生甘草5g, 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3-5天。                  草河车10g,蒲公英10g,连翘10g ,大青叶10g ,苏叶10g, 葛根10g ,藿香10g, 茵陈10g ,太子参15g ,佩兰10g, 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3-5天。 
  生黄芪15g ,忍冬藤15g, 柴胡10g, 黄芩10g, 板蓝根15g, 紫草15g, 草果10g, 生苡仁15g,藿香10g,桔梗10g, 生甘草5g, 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3-5天。

2009年6月,东莞市“甲流”流行,当地卫生部门请何炎燊拟定防治“甲流”的系列中药方。其中治疗肺炎的有二首。两方的药物味数较多,因为“甲流”肺炎来势凶,传变速,必须步步为营,全面调治,故应用复方。即《内经》所说的“奇之不去则偶之,一方不去则复之”的治法。两方药物组成如下:(药量乃何炎燊常用者)

    【小儿肺炎--
基本方一
    银花8-12克,连翘8-12克,麻黄3-6克,杏仁3-6克,石膏15-20克,甘草3克。
    *白细胞及中性计数高者,加公英6克,地丁6克,野菊花6克,白花蛇舌草10克。
    *发热,加鱼腥草9克,黄芩4克,栀子6克。
    *白细胞总数减少,加板蓝根9克,紫草9克,青蒿6克。
    *咳嗽无痰,加桔梗3克,前胡6克,枳壳3克。
    *咳嗽痰白清稀,加半夏3克,陈皮6克,制南星3克。
    *有畏寒发热,流涕,苔薄白,加荆芥3克,防风3克,紫苏6克,去石膏。
    *咳嗽痰黄,加贝母6克,前胡6克,竹茹6克。
    *咽喉红肿疼痛,加玄参6克,射干6克,薄荷3克。
    *胃纳欠佳,加山楂10克,神曲6克,莱菔于6克。
    *气喘不安,呼吸急促,加葶苈子6克,苏子6克,枳实6克。
    *壮热口渴,加天花粉10克,石斛10克,知母6克。
    *大便稀溏,加葛根6克,黄芩6克,车前草10克。
    *大便末解,加瓜萎10克,莱菔子6克。
    *咳吐脓痰,加桃仁6克,冬瓜仁10克,鱼腥草10克。
    *面青唇紫,加丹参10克,红花6克,赤芍10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小儿喘憋性肺炎--
基本方二】
    麻黄3克,生石膏15克,杏仁9克,黄芩5克,大青叶9克,桔梗10克,葶苈子5克,陈皮9克,虎杖10克,甘草9克。
    *咳频痰多,加川贝母5克,瓜蒌9克。
    *高热持续伴神昏烦躁,加紫雪丹3-6克。
    *青紫明显,口唇面部发绀,舌质紫暗,加当归3克,丹参9克。
    *正虚邪盛,心力衰弱,加附子2克,太子参10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
小儿迁延性肺炎---
基本方三】
    太子参15克,黄芪10克,浙贝母10克,冬瓜子10克,茯苓10克,川芎5克,杏仁5克,桑白皮5克,法半夏5克,陈皮5克,五味子5克,当归5克,生甘草3克。
    *气虚甚,加生晒参2-5克。
    *痰热明显,加葶苈子1O克,鱼腥草15克。
    *痰湿明显,加苍术5克,白芥子5克。
    *肺阴虚,去半夏、黄芪,加沙参10克,麦冬10克,川贝母5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肺炎肺部罗音吸收不良---
基本方四】
    肉桂12克,丁香13克,川乌15克,草乌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红花30克,当归30克,川芎30克,透骨草30克。
    上药共研细末,制成10%油膏,敷于背部罗音密集处,外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固定,每2天换药1次。
    有哪些单验方?
    1.银花15克,连翘15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30克,千里光30克,射干9克。水煎浓缩至200毫升,每日分3次服完,1岁以内患儿用半量,新生儿可用1/4量。
    2.西洋参3-6克,麦冬15克,五昧子3克,每日1剂,水煎,不拘时代茶饮。
    3.葶苈子3-10克,大枣2-3枚,每日1剂,先用温水泡5-10分,水煎,分2-3次频服。

【早期肺炎】苇茎30g,冬瓜仁20g,薏苡仁20g,桃仁15g,麻黄5g,杏仁15g,石膏20g,甘草5g,鱼腥草20g,黄芩12g,浙贝母12g,桑白皮12g,瓜蒌仁15g

治疗肺炎发热,咳嗽,气促,胸闷,排痰不畅,舌苔白黄相兼欠润,脉浮滑数,邪盛正未虚者。

【苇茎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热邪稽留、气阴两伤之虚实互见证。

苇茎30g,冬瓜仁20g,薏苡仁20g,桃仁15g,桑叶12g,枇杷叶10g,杏仁15g,石膏30g,甘草5g,西洋参6g,麦冬15g火麻仁20g,阿胶10g(烊化服),川贝母12g。

【肺炎方】麻黄6克、杏仁6克、石膏30克、知母12克、荆芥9克、远志9克,前胡12克、桔红12克、半夏9克、甘草12克、黄芩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肺热咳喘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苑、款冬花;邪热入里、灼伤脉络重用金银花、鱼腥草、茅根、丹皮、生地、黄芩等。

[疗程疗效]治疗25例,肺部完全恢复正常平均为7.6天,白细胞至正常平均4.8天,体温降至正常平均3天。

[处方来源]山东省泰安地区医院内科。

[处方备注]方中麻黄、杏仁宣肺平喘;桔红、前胡、半夏、远志化痰止咳;荆芥祛风;石膏、知母、黄芩清热泻火,甘草调和诸药。(姜光华) 

【肺炎卫营方】(1)方功能辛凉解表,疏风透热,轻宣肺气。主治肺炎初期(卫分证)。(2)方功能清热泻火,泄肺化痰。主治肺炎中期(气分证)。(3)方功能清营泄热,化痰开窍。主治重症肺炎(心营证)。

[处方组成](1)豆豉9克、薄荷3克、荆芥9克、桑叶9克、菊花9克、银花9克、连翘9克、桔梗3克、牛蒡子6克,水煎服。
(2)麻黄6克、杏仁9克、甘草6克、石膏30克、知母9克、黄芩9克、竹叶6克、芦根30克、鱼腥草15克、银花9克,水煎服。
(3)黄连6克、黄芩9克、银花12克、连翅9克、丹皮9克、赤芍9克、郁金9克、远志6克、天竺黄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卫分证咳嗽较甚加前胡、杏仁、大贝、枇杷叶;痰粘加蒌皮、冬瓜仁、竹茹;胸痛加郁金、枳壳、爽湿加藿香、佩兰、半夏、桔红、茯苓、苡仁;兼暑证加香薷饮或六一散、鸡苏散、鲜荷叶、银花露。气分证见热郁胸膈加栀子、豆豉;痰多色黄加桑白皮、冬瓜仁、苡仁、桃仁、蒌皮、葶苈子;胸闷痛加瓜蒌、桔络、枳壳、旋覆花 ;咳血加郁金、茅根、藕节、茜草、紫珠草、羊蹄根;腑实热结加大黄、芒硝;肠热下痢加葛根、黄连。心营证伤津加生地、玄参、麦冬;热极生风加钩藤、石决明,另服羚羊角粉、紫雪丹;邪入心包,病情严重,用万氏牛黄丸、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疗程疗效]治疗40例,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体温、白细胞降至正常,X线检查病灶吸收)34例,好转(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体温、白细胞降至正常,X线检查病灶未完全吸收)6例。退热时间平均4天,重症6.8天。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4-7天。X线检查病灶完全吸收在4-20天内约70%,10天内吸收约40%。

[处方来源]江苏省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周仲英等。

[处方备注]本病在治疗全过程中,应把握病变重点在肺及病机转化的阶段性,温热病传变之顺逆,采用因势利导等方法,才能获得良好效果。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姜光华) 

【胡氏肺炎方】(1)方功能疏风散寒,温肺止咳,主治风寒型病毒性肺炎。(2)方功能清热解毒,疏风宣肺;主治风热型病毒性肺炎。(3)方功能健脾祛湿,理气化痰;主治痰浊型病毒性肺炎。(4)方功能益气生津,清养肺胃,主治伤阴型病毒性肺炎。

[处方组成](1)柴胡6克、前胡10克、川芎8克、枳壳6克、羌活8克、独活8克、茯苓10克、桔梗10克、薄荷(后下)5克、太子参20克、甘草3克、生姜3片,水煎服。
(2)银花8克、连翘8克、桑白皮8克、芦根8克、花粉6克、薄荷(后下)3克、板蓝根8克、黄芩8克、知母8克、泽泻6克、甘草2克,水煎服。
(3)半夏6克、陈皮8克、茯苓8克、苡仁米10克、杏仁4克、桑白皮8克、贝母6克、薄荷(后下)3克、泽泻6克、甘草3克,水煎服。
(4)种洋参(煎汤代茶频服)5克、生地20克、北沙参20克、玄参12克、白芍12克、麦冬12克、柴苑12克、贝母6克、丹皮6克、黄芩10克、郁金6克,甘草8克,水煎服。

[疗程疗效]临床应用多例,服药2-4剂体温下降至基本正常,咳嗽、胸痛改善;7剂左右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胸部X线透视两肺清晰而痊愈。

[处方来源]江西省新余县中医院胡居息。

[处方备注]本方治疗时按证型用药,发现较单纯性辩病用药为佳,诚为治本之意。(姜光华)

 【肺炎方】清热解毒。主治急性肺炎。

[处方组成]蒲公英30克,败酱草45克、半枝莲15克、虎杖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热结于腑加大黄15克、芒硝9克、甘草6克、玄参15克;湿热内恋加藿香9克、佩兰9克、六一散30克(包);热盛伤阴加生地15克、麦冬9克、丹皮15克、石斛15克、玉竹9克。

[疗程疗效]治疗100例,体温降至正常天数为3.8天,白细胞正常天数为7.1天,病变吸收天数11.5天。与随机分组抗菌素治疗100例疗效对比,经观察抗菌素组体温下降天数为7.8天,白细胞正常天数为7.1天,病变吸收天数为17天。中药组疗效优于单纯抗菌素组。

[处方来源]北京市友谊医院王宝恩。

[处方备注]经实验研究本方可使血清总补体上升,可能是中药直接或间接地刺激补体合成器官和细胞,致使体内大量合成补体,并释放到血中,从而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有利于肺炎的治愈。(姜光华)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病毒性肺炎】

:加黄芩、前胡、川贝母

、桑白皮、金银花、连翘、鱼腥草、大青叶、大黄芦根。高热惊厥加钩藤、僵蚕;喘息重加

地龙、葶苈子;痰粘稠加胆南星;咽喉肿痛加牛蒡子、野菊花;呕吐加竹茹。水煎,每日1

剂,重者1.5~2剂,分3~4次服、年龄小者酌减。


【二十余年来屡用屡验的小儿肺炎方】发热咳嗽,呼吸急促,或发热,身浮红粒,属实者可用。
配方:大黄2.1g、天麻 1.8g、木通1.8g、天竺黄2.1g、黄柏1.5g、莱菔子3g、车前子1.5g、僵蚕1.5g、全蝎1.5g、钩藤2.1g。
煎服方法:水一碗,煎至三分之一。一岁以内者分作三四次服;五六岁者作一次服。十岁上下者,每服两剂(即药量加倍)。
服后若吐痰属正常现象,勿惊。

二十余年来,亲自捡药给多人服用,屡用屡验,效果比西药好。有不少经一般中西药治疗无效而越来越严重的患者,改服本方1~2剂就好了
  1.【西医药治疗】 
  (1)抗生素治疗:用于细菌性肺炎。首选青霉素5—10万u/kg/日,分2次肌注,至热退3天。若效果不佳或过敏者,可用林可霉素30—50mg/kg/日,分2次静滴。头孢噻肟(凯福隆)50-100g/kg/日,分2次静滴。轻者可口服抗生素如羟化氨苄西林(阿莫西林)50—lOOmg/kg/日。弗莱莫星(羟氨苄青霉素)Z5~50mg/kg/日,分2—3次。红霉素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可予30~50mg/kg/日,分3-4次口服,或20-30mg/kg/日静滴。浓度0.5-lmg/ml。 
  (2)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病毒唑)10-20mg/kg/日,分3次口服,或10-lSmg/kg/日,分2次静滴,无环鸟苷15--20mg/kg/日,分2-3次静滴。 
  (3)对症处理 
  ①吸氧:有紫绀者予吸氧。 
  ②镇咳:非那根0.5-1mg/L矿次,口服或肌注。 
  ③化痰:—糜蛋白酶雾化吸人。 
  ④退热:参见“感冒”节。 
  (4)并发心力衰竭的处理。 
  ①吸氧。 
  ②吸痰。 
  ③镇静:非那根肌注或吗啡o.1—0.2mg/kg/次,皮下注射。 
  ④强心:地高辛饱和量:《2岁,0.04~0.06/mg/kg;>2岁0.03~ 0.04/mg/kg;新生儿0.03~O.04/mg/kg口服,静注为口服量的3/4。西地兰饱和量;<2岁,O.04mg/kg,2岁,O.03mg/kg静注。上述二药的快谴饱和法:首剂为饱和量的1/2,余量每隔4-8小时分2—3次给予,在末次给药后12小时用维持量,为饱和量的1/4-1/5量,分2次,每12小时1次,直至心衰控制。  ⑤利尿:速尿1—2mg/kg/次,肌注或静注。 
  ①风寒闭肺:辛温宜肺,化痰止咳。 
  方药:麻黄3克、杏仁10克、甘草3克、葱白10克、淡豆豉10克、荆芥6克、半夏6克、莱菔于10克。 
  中成药:小青龙冲剂1/2-1袋,每  日2次。 
  ②风热袭肺;辛凉解表,宜肺化痰 
  方药:麻黄3克、杏仁1O克、生石膏(先下)25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黄芩10克、黛蛤散(包煎)10克、全瓜萎15克、桑自皮10克。 
  中成药:射麻口服液每次]/2—1支,每日2次;止咳橘红口服液,每次1/2-1支,每日2次。 
  ③痰热阻肺:清热宣肺,涤痰乎喘。 
  方药:麻黄3克,射干6克,葶苈子、杏仁、地龙、钩藤、黄芩、竹茹各10克,生石膏(先下)25克。 
  中成药:竹沥水,每次5~lOml,每日3次。 
  ④阴虚肺热: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生扁豆、炙杷叶、川贝母、百合各10克、天花粉15克,甘草3克。 
  中成药:养阴清肺糖浆,每次5—lOml,每日1次;川贝楷杷霹,每次5—1Oml,每日2次。 
  ⑤脾气虚:益气健脾,调和营卫。 
方药:太于参、生黄芪、茯苓、白术、五味子、麦冬各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陈皮、甘草、半夏各6克。 
中成药:玉屏风散,每次1袋,每日2次。 
  (2)变症 
  ①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人参10克、附子10克、干姜3克、炙甘草6克、龙骨(先煎)20克、牡蛎(先煎)加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    
  
②邪陷厥阴:
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方药:羚羊角粉(冲服)1.5克、白芍10克、钩藤10克、生地10克、黄芩10克、菖薄lO克、远志10克、天竺黄10克。 
  中成药:紫雪散,牛黄清心丸。

【苇茎汤治肺炎】芦根30,薏苡仁30,桃仁10,冬瓜仁20克。

  • 【扶正解毒化瘀汤治小儿支原体肺炎】   
    黄芪、太子参、桔梗、半枝莲各6g,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各10g,芦根、浙贝母、鱼腥草各8g,麻黄3g。 辨证加减:邪犯肺卫,加荆芥穗、薄荷;痰热蕴肺型,去黄芪,加知母、生石膏;热毒内陷型,去麻黄,加服安宫牛黄丸;正虚邪恋型,去麻黄、半枝莲、板蓝根,加麦冬、青蒿。少数重症者可配合使用红霉素加5%GS静脉滴注。
  • 用法:本方剂量适宜于8~12岁儿童,可根据年龄大小适当增减剂量。每天1剂,加水 10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沸,文火煎取药液500ml;第2煎加水400ml,煎取药液200ml。将2次药液混合,浓缩成300ml,分3次温服。10天为1疗程。

    【疗效】70例,治愈 67例,好转 2例,无效 1例(因并发胸膜炎而转院)。总有效率为 98.6%。治疗后ESR、WBC、CHT等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病案举例:张某,男,l岁3月,2000年11月10日入院。其母代诉:发热伴气喘2天。患儿2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少痰,体温在38℃~39℃之间,曾在当地卫生院就诊,肌肉注射药液1次(药物不详),但病情无明显好转。诊见:发热,咳嗽呈阵发性加剧,吐泡沫样痰,喉中有痰鸣声,伴呼吸气促,时呻吟,精神差,不思食,大便稀,小便尚可,无寒战,无抽搐及呕吐,舌红、苔黄腻,指纹紧达气关。检查 T 39℃,R 26次/分,HR120次/分,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无脓性分泌物,轻度发绀,双侧呼吸音增粗,双下肺可闻及少许干湿性啰音。X线胸部摄片示:两肺纹理增粗增多、结构紊乱,双下肺可见少许点片状淡薄阴影。实验室检查:WBC11.2 ×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4.0×1009/L,单核细胞绝对值:1.6×109/L,粒细胞绝对值:5.7X109/L,ESR22mm/1h;CHT1:128。西医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证属风温毒邪,郁闭肺络,肺失宣肃之痰热蕴肺型,治宜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用基本方去黄芪,加生石膏10g。1剂,依前法煎服。次日T 38.6℃,能平静入睡。用上方加紫苑、款冬花各4g,续服 2剂后,T38℃,咳嗽有所减轻,无明显气喘,指纹淡红达风关。上方加生黄芪3g,继续治疗8天,临床症状消失。复查X线胸片:正常。实验室检查:WBC 5.2 ×1009/L,ESR 6mm/1h,CHT1:8。于11月20日出院,1周后复查疗效巩固。

  •  【小儿肺炎的中医治疗】
  •     1.里热外寒---麻杏甘石汤加味:麻黄3克、杏仁6克、生石膏9克、甘草3克、生桑皮9克、炙枇杷叶9克、前胡3克,水煎服。如喘急加地龙6克、葶苈子6克。

        2.温邪犯肺---银翘散加味:银花12克、蒲公英18克、大青叶12克、苇根9克、竹叶9克、牛蒡子9克、杏仁6克、鱼腥草9克、甘草3克、羚羊粉0.5克(冲服)。咳重加桔梗6克、炙枇杷叶9克;口渴重者加花粉9克、元参9克。
        3.燥邪伤肺---桑杏汤加减:沙参6克、杏仁6克、川贝6克、桔梗6克、全石斛9克、甘草3克、胖大海9克、花粉6克,梨皮为引。燥甚者加青果9克、麦冬9克。

        4.湿热郁肺---千金苇茎汤合贝母瓜蒌散加减:苇根9克、冬瓜子9克、生苡仁9克、生桑皮9克、瓜蒌6克、杏仁6克、浙贝9克、莱菔子9克、天竺黄3克。痰吐不爽者加半夏3克、竹茹6克。

        治疗后再服用沙参6克、生白术6克、陈皮6克、炒谷芽12克、麦冬9克、全石斛9克、枳壳6克、生黄芪9克、防风3克等益气健脾润肺药善后,防止复发。

     
    【慢性间质性肺炎
    效方
    -化瘀清肺汤 
    地龙30g、制川雪30g、魚腥草30g、制白尖12g、瓜蔞皮12g、川贝10g、浙贝10g、甲珠15g、黄芩15g、橘络5g、钧藤10g、葶苈子25g、黃芪20g、白术15g、制一又10g 
    阴虚:加北沙参15g、五味子10g 
    肺寒白痰者:加桂枝15g、干姜10g、苏叶10g 
    水煎服,每付煎3次,兑一块,分3次服,每日服2次,5付一个疗程. 
    [ 疗效]:163例,3-7个疗程后,愈者119例,显效者39 例,无效者5例。愈后者经随访3年,均未复发。 

    【小儿麻疹肺炎】

    生石膏30克,太子参15克,半夏、麦冬、炙甘草、竹叶各10克。

    煎。

      【加减】咳重者,加黄芩、杷叶、杏仁;若午后发热重者,加银柴胡、青蒿、丹皮、白薇;若咽喉痛者,加元参、赤芍;若气虚自汗者,加生黄芪牡蛎等。

      【验证】15例,平均3~4天退热;6~7天肺部罗音消失;均未用抗生素治疗。

    【小儿肺炎】

    甘遂、大戟、芫花各5~10克。

      【用法】以醋煮沸后晾干,研成细粉,根据年龄及身体状态服用0.5~2克,每日服1次,用大枣10枚煎汤约50毫升冲服。

      【验证】治疗支气管肺炎26例,大病灶肺炎3例,大叶性肺炎4例,暴喘型肺炎7例,配合一般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结果治愈39例。

      

    【小儿病毒性肺炎

    双花9克,鱼腥草9克,生石膏30克,海蛤粉9克,北沙参9克,杏仁9克,木蝴蝶2克,川贝母3克,橘红3克,前胡9克。

    水煎服。

      【验证】百余例,均获得非常良好的效果。

    【小儿支气管肺炎】

    麻黄5~10克,川贝母5~10克,天竺黄5~10克,牛蒡子5~8克,桔梗5~8克,知母5~8克,法半夏6~8克,苦杏仁6~10克,柴胡8~10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连翘10~15克,板蓝根10~15克,石膏20~50克。

    水煎取浓汁2次,每次约100毫升,日服2次,每日1剂。

      【验证】喻某,女,2岁2个月。发热、咳嗽气促2天。诊时喉间痰鸣、气促、烦躁不安,尿黄,便结,舌红、苔黄,指纹青紫。查体:T39.5℃,唇周青紫,鼻翼煽动,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听诊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白细胞16.8x109/L,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双下肺有小片状阴影。诊断为小儿肺炎,即中医肺炎喘嗽风热闭肺型。此症系风热犯肺,肺气郁闭,气机阻遏所致,治宜清热宣肺,兼以和解少阳。予此方2剂,药毕体温降至37.6℃,仍咳嗽气促,喉间痰鸣,守方再进2剂,体温降至正常,不喘仍咳嗽,效不更方,继服3剂后症状体征及肺部阴影消失。

    【小儿急性典型肺炎】

    全蝎、僵蚕各0.9克,朱砂、天麻、冰片、黄连各12克,牛黄0.18克,胆南星、甘草各0.6克。

    共研细末,分成小包,每包1克。存瓶备用。5个月以下小儿每服0.15~0.2克;5个月以上至1周岁者每服0.2~0.5克;1周岁以上至2周岁者每服0.5~0.6克。用薄荷、灯芯煎汤送下,也可用白开水送服。

      【验证】用此方治疗小儿肺炎患者30例,服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高热、便秘、咳嗽、痰喘,有个别病例抽搐,经服2~3次即能痊愈。本药无任何副作用,惟服后1~2次大便呈泡沫状物或呕吐泡沫状物,但无痛苦,并可减轻病症

    【小儿肺炎】金银花5~10克,荆芥、薄荷、黄芩陈皮枳壳桔梗、前胡各3~10克,鱼腥草、白茅根各5~20克,甘草3~6克。

    水煎服。10日为1疗程。

      【加减】发热重者,加生石膏、知母;咳嗽痰多者,加桑白皮、杏仁、贝母;喘促重者,加地龙、苏子;腹胀消化不良者,加炒莱菔子;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恬楼;咽喉肿痛者,加山豆根、牛蒡子。

      【验证】180例,痊愈148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7.8%。

    【小儿肺炎】

    鱼腥草8克,桃仁、杏仁、丹参、桑白皮、浙贝各6克,桔梗、生甘草各3克,黄芩、地龙、车前子各5克。

    小于2岁者药量减半。少数患儿酌情使用抗生素。

      【加减】发热+生石膏;痰多+天竺黄、姜半夏;便秘+制大黄;便溏+炒白术、茯苓。

      【验证】158例,治愈142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7.47%。

    【小儿肺炎】

    桔梗4~10克,麻黄1.5~5克,杏仁4~8克,生石膏15~25克,甘草1~4克,黄芩、双花各6~10克,淡竹叶10~15克,陈皮5~10克,茯苓8~10克。

    水煎服。

      【病例验证】210例,其中发热者200例,治疗2日退热170例;喘咳、气急者190例,治疗2~5日症状消失180例;肺部有罗音208例,5~7日消退183例。

    1 .【加味升麻葛根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 
    【方剂】 升麻、葛根、赤芍、杏仁、前胡、桔梗、桑白皮、紫苏、甘草。 
    【加减】 热盛加板蓝根、石膏;痰多加紫菀、海浮石;食少纳呆加莱菔子、谷芽、山植。 
    【制用法】 每天l剂,水煎分3次服。 
    【验证】 朴某,女,l岁,1985年5月12日诊。患儿发热8天(体温39.2 ℃ )、咳嗽、气喘、右眼结膜充 血、两肺均闻到湿性啰音。血检:白细胞15000、淋巴51%。胸透:右肺分布不均的片状阴影。曾在某院 儿科用多种西药治疗乏效。证见面色苍灰,精神不振,咳喘,食少纳呆,苔薄,脉细数,诊为腺病肺炎。 
    处方:升麻、葛根、紫苏、桑白皮、前胡各7.5克,石膏15克,板蓝根10克,杏仁、桔梗、甘草、焦山植 各5 克。3 剂,水煎,每天1剂(分3次服)。二诊:服3剂后热退,咳喘减轻,白天喉中已无痰鸣。上方去石膏加赤芍5克,紫菀7.5克。继服5剂,除肺部偶尔闻及啰音外,诸症消失。 
    2 .【新医散治小儿肺炎】 
    【方剂】 川贝母30克,朱砂、雄黄、胆南星、天竺黄、川黄连、猴枣、月石各9克,琥珀、天麻、橘红、 寸麦冬、玄参、枳壳各15克,木香12克,冰片、牛黄各3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冲服1克。 
    【功效】 清热化痰、开窍定喘。 
    【验证】 徐x ,女,2岁,1977年10月7日诊。高热喘促,咳嗽痰鸣,鼻翼煽动,苔黄腻,指纹紫。胸 透:右下肺炎。给予新医散1克,冲服,每天3次。服药当晚咳喘减轻,热热减退,服用1周病愈。 
    3 .【肺炎膏治肺炎】 
    【方剂】 天花粉、黄柏、乳香、没药、樟脑、大黄、生天南星、白芷各等份。 
    【制用法】 上药共研成细末,以温食醋调和成膏状,备用。将此膏(适量)平摊于纱布上,贴于胸部(上自胸骨上窝,下至剑突、左右以锁骨中线为界),外以胶布固定(或不用),每12-24 小时更换一次。 
    【功效】 清热泻火,活血化痰。 
    【验证】 临床屡用,有一定疗效,若与内服药结合,疗效更好。 
    4 .【外敷方治肺炎】 
    【方剂】 ① 栀子30克、雄黄9克,细辛、没药15克。② 大黄、黄柏、泽兰、侧柏叶、薄荷各等份。 
    【制用法】 上2方均为细末,贮瓶备用。随证选用,每取适量,方① 用醋;,方② 用茶水调,贴敷于胸部啰音密集区,并保持敷药湿润,也可干后再调再敷,每日换药1 次。 
    【功效】 ① 解毒泻火,活络散寒。② 清热泻火、疏风活血。 
    【验证】 一般l周左右啰音可消失。 
    5 .【消炎膏治肺炎】 
    【方剂】 栀子、蒲公英、鱼腥草各50克,薄荷80克,泽兰、大黄各30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以醋调和成膏状,备用。用时取膏适量平摊于纱布上,贴敷于膻中,肺俞 (双)穴上,并经常滴醋,保持药层一定湿度。每日换药l次。 
    【功效】 清热解毒,疏风活络。 
    【验证】 治疗50例,疗效尚满意,若配合内治,效果更好。 

      

    5.2 【清肺化痰汤】  

    张沛虬

    【组成】净麻黄6克,杏仁10克,败酱草、蚤休、大青叶各30克,黄芩24克,荞麦根、鱼腥草各30克,甘草5克,桔梗6克。

       水煎,日分2次温服;病情较重,可日服2剂,日分4次温服。

    【功用】清热、益肺、化痰。

    【主治】肺炎(痰热阻肺,邪毒结胸型)。

    【疗效】屡用屡验,效佳。

    【大叶肺炎 一】

    崔某,男,58岁,于1989年10月9日初诊。患者自二周前困患感冒,自觉发冷发热一天后出现咳嗽有白泡沫疲,胸痛胸闷,随去北大医院就诊,检查血白细胞21300/mm3,中性80%,×线片示右下肺大片浓密阴影,提示左下肺炎,用抗生素治疗一周,仍高热不退,症状加重,病人要求请赵老会诊。诊时见z身热恶寒,阵阵汗出,咳嗽气喘,痰多黄浊;胸闷且痛,舌质紫暗,苔白腻垢厚,脉濡滑且数,体温38.5℃。

    辨证:痰湿郁热互阻,肺失宣降。

    立法:清热化痰,宣郁肃降,防成肺痈,饮食清痰,忌食辛辣肥甘。

    方药;苏叶子各10克,前胡6克,浙贝母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茅芦根各10克,冬瓜仁10克,苡米仁10克,葶苈子10克,焦三仙各10克,海浮石10克。

    【二诊】10月11日

    服上方3剂,咳嗽气喘、发热胸痛见轻,唯咳吐大量脓痰,腥臭无比,体温37℃。肺痈已成,用清热化痰,活瘀解毒消痈方法。处方z苇茎30克,桃仁6克,冬瓜仁20克,苡米仁10克,葶苈子10克,黄芩6克,苏叶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枇杷叶10克,瓜萎仁3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牛蒡子10克。男加西犀黄丸6克,分二次服。

    【三诊】10月21日

    服上方5剂,热退,痰量减少,臭味减轻。又服5剂,咳嗽脓痰以及臭味皆止,精神振作,纳食较佳,舌红苔白,胸透(一),体温36.5℃,血白细胞5000/mm3,中性70%。肺痈已愈,饮食当慎,防其复发。再以宣肺肃降,养阴清热方法。药用z杏仁10克,前胡6克,浙贝母10克,苇茎30克,沙参10克,桔梗10克,茯苓10克,炒莱菔子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服药10剂,以巩固疗效。

    【大叶肺炎 二】

    姚某,女,56岁

    【初诊】

    发烧7~8天,体温38.3℃,咳嗽,头痛,咽红,痰吐不爽,曾服止咳糖浆、复方甘草合剂、咳必清、枇杷露等,咳嗽未减,身热不退,今晨咳嗽胸痛,吐脓血数口,味臭且粘,继则痰中带血,胸胁作痛。舌苔黄腻,质红且干,两脉弦滑而数,大便略干小便不多色黄,心烦口渴。此风温蕴热,互阻于肺,发为肺痈,可用千金苇茎汤法加减治之。

    鲜苇茎60克,冬瓜子30克,桃仁10克,苦桔梗10克,薏苡米25克,生甘草10克,甜葶苈3克,犀黄丸6克(分两次药汁送下),二付

    【二诊】

    身热渐遢,体温37.5℃,咳嗽渐减而痰血亦轻,痰吐味臭,两脉弦滑略数,胸中时时作痛,舌红苔腻浮黄且干,肺痈重证,再以清肃化痰,逐瘀排脓。

    鲜苇茎60克,冬瓜子30克,前胡3克,川贝母1O克,杏仁泥10克,桃仁10克,薏苡米25克,苦桔梗10克,生甘草6克,黛蛤散12克(布包),犀黄丸6克,三七粉1.5克(分两次药汁送下),三付。

    【三诊】

    前方连进三剂,身热已退净,体温36.9℃。咳嗽大减,痰吐甚少,已无血脓臭味,自觉胸痛亦止,两脉弦滑,数象亦差,舌红苔腻略黄,饮食二便如常。改用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之品。

    鲜苇茎60克,桃仁6克,茜草10克,川贝母6克,薏苡米25克,赤白芍各18克,北沙参25克,犀黄丸6克,三七粉1.5克(分两次药汁送下),三付

    【四诊】

    身热退而咳嗽亦止,脓血臭痰未再吐,胸痛已止,舌脉如常,病已向愈,议用平调脾胃为善后之计,不可骤用温补,以防死灰复燃,辛辣油腻亦忌。

    茯苓10克,北沙参18克,生白术6克,炙甘草1O克,白扁豆10克,生熟薏米各12克,冬瓜皮子各15克,五付

    【五诊】

    药后诸症悉平,饮食二便正常,胸透亦已复常,脉软舌净。嘱其休息两周,即可恢复工作。

    【初期:肺痈未成】发热微恶风寒,兼有咳嗽,喘憋,痰多微黄,胸痛,苔薄黄,脉浮数。治以辛凉清解,肃肺化痰,可用:

    薄荷3克,前胡6克,贝母12克,杏仁10克,苏子10克,黄芩10克,生石膏12克,鲜芦茅根各30克。

    中期:壮热不恶寒,咳喘,痰黄稠,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洪数。治以泄热化湿,肃肺消痰,可用,

    甜葶苈6克,前胡6克,黄芩10克,桑白皮12克,皂角6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银花15克,贝母10克,醒消丸6克(分二次服)

    极期:壮热,咳喘胸痛,吐脓血痰,或脓臭痰,舌红苔黄腻,脉洪数。治以清化痰热,活血通络,可用:

    鲜芦根90克,冬瓜子30克,桃仁6克,苡仁30克,鱼腥草30克,甜葶苈3克,黄芩10克,皂刺3克,银花30克,犀黄丸6克(分二次服)

    后期:余热不退,脓痰渐净,神疲气短,苔薄质红而瘦,脉细弦小数。治以甘寒养阴,活血通络,可用:

    南北沙参各30克,麦冬10克,见母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生黄芪12克苡仁30克,赤芍10克,地骨皮10克,桑白皮10克,丹皮10克。

    【支气管肺炎 一】

    邢某某,男,7岁

    【初诊】:

    发烧咳嗽,面目俱赤,舌苔黄厚,口干渴饮,大便两日未行,夜间咳嗽甚重,小便黄少,两脉弦数有力。前天曾服某医开中药方:麻黄6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茯苓10克,生姜3克,大枣两枚,一剂。药后身热加重,体温40℃,咳嗽喘逆,痰中带血,神志有时不清,咽痛且肿,扁桃腺白腐肿大,今查白细胞12000/mm3,尿无异常发现,×线透视:两肺纹理粗糙,符合支气管肺炎现象。此风温蕴热在肺,胃肠食滞蕴蓄,本当清肃化痰兼以导滞,误用辛温发汗方法,以热治热,诸症蜂起,有逆传心包之势,姑以凉膈泄热,兼以通腑,仿凉膈散之义。

    薄荷2克(后下),前胡6克,黄芩10克,生石膏20克,钩藤6克,莱菔子6克,紫雪丹1.5克(分冲),羚羊角粉0.6克(分冲),一付

    【二诊】

    药后身热渐退,咳喘大减,痰血未吐,神志已清,昨夜安寐一宵,今晨大便一次,色深且粘,恶臭难闻,病势已衰。但舌根苔黄略厚,咽微作痛,温邪滞热减而未净,再以肃降化痰,清解化滞之法,忌食油腻荤腥,甜粘糖果也慎。

    前胡3克,杏仁10克,川贝母3克,钩藤10克,黄芩6克,瓜蒌仁15克,莱菔子6克,鲜梨一枚(连皮去核切片),二付

    【三诊】

    身热已退净,体温36.7℃,咳嗽喘逆未作,痰血未吐,今日透视正常,查白细胞6700/mm3,尿正常。两脉细小且滑,舌苔已化净,大小便正常,嘱慎食一周,可上学。

    【按】:支气管肺炎小儿多见,以发热喘咳为主证,重者可有惊厥动风之变。此例实属误治。本属风温挟滞,却重用麻黄汤发其表,宜其惊厥在即,危若迭卵矣。治以凉膈泄热,通腑导滞。盖肺与大肠为表里,若肠腑壅实,则肺难肃降,故热壅于肺者,往往以通腑为捷法。此案药后便泄恶臭,是积热下泄之征,故有热退喘平之效。其初诊用紫雪羚羊角粉,意在清心凉肝,防其惊厥,亦未雨绸缪之义也。

    【支气管肺炎 二】

    狄某某,女,5岁

    【初诊】

    发烧2~3天,体温38.5℃,咳嗽气促作喘,×线透视:支气管肺炎,白血球12000/mm3,两脉滑数,指纹深紫,已至命关,舌红苔白腻根厚,夜间因热惊抽两次,汗出口渴,大便略千。此风温蕴热,因热动风,急用清热凉肝熄风方法。

    薄荷1克(后下),生石膏10克(先煎),知母6克,连翘6克,芦根30克,钩藤10克,焦三仙各6克,羚羊角粉0.3克(分冲),一付

    【二诊】

    身热渐减,体温38℃,咳喘少轻,脉仍滑数,昨日抽搐未作,口渴夜不安寐,大便仍干小便短赤,温邪蕴热在于气分,再以清热熄风方法。

    薄荷1克(后下),生石膏10克,僵蚕4.5克,连翘10克,芦根30克,钩藤10克,羚羊角粉0.3克(分冲),二付

    【三诊】

    身热渐退,体温37.5℃,咳喘大减,抽搐未作,昨夜安寐甚佳,两脉弦滑,数象大减,指纹已淡,回至风关,舌红苔略厚,再以原方进退。

    前胡1.5克,蝉衣3克,片姜黄3克,钩藤10克,芦根30克,焦麦芽6克,牛黄抱龙丸一丸(分两次药选下),二付

    【四诊】

    身热退而咳喘亦止,体温36 5℃,抽搐未作,夜寐甚安,指纹、脉象皆如常,舌苔已化,二便如常,再以清热化滞方法。禁荤腥,吃素食,注意寒暖。

    前胡1.5克,芦根15克,焦麦芽10克,鸡内金10克,二付后诸恙皆安,调理一周如常。

    【小叶性肺炎】严某,女,3岁。昨起咳呛、咯痰不畅,伴有气急,鼻翼煽动;今来发热,汗出而热不解,咳嗽气急加剧,纳谷不佳,呕吐痰涎1次。1965年6月13日入院检查:T 38.1℃,P 158次/rain,R 60次/min;神志清,气促,鼻翼煽动,口唇青紫,鼻流清涕,咽部无充血,扁桃体肿大,胸骨前凸形成鸡胸状;两肺可闻及湿哕音,左肺呼吸音较低,心(一);腹软,肝肿大于肋下二指,质软,脾未触及。血液化验:血红蛋白100 g/L;红细胞3.67×10”/L;白细胞13.3×10’/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诊断:小叶性肺炎。初诊(1965年6月13日):发热、咳呛、气急,胃纳差。舌苔薄白,脉浮滑数。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治宜疏解肃肺、化痰定喘。方药:水炙麻黄6 g,杏仁9 g,生石膏(打、先煎)30 g,甘草5 g,炙苏子9 g,葶苈子9 g,姜半夏9 g,象贝母9 g,远志3 g。药后汗出颇多,发热已退,咳呛较稀,气急稍平,鼻煽不明显。舌苔薄白,脉滑数。两肺闻及散在性干湿哕音。再予上方继服l剂。咳呛稀少,气急已平,胃纳渐增,舌苔薄腻,脉濡滑。肺得清肃而痰浊未化。再予化痰宣肺治之。方药:炙麻黄5 g,杏仁9 g,甘草3 g,苏子9 g,葶苈子9 g,姜半夏9 g,陈皮3 g,紫菀5 g,象贝母9 g。上方连服3剂后,诸症消失,两肺听诊呼吸音粗,于6月17日出院。《医案选编》
       【按语】本案小叶性肺炎,病机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上以咳嗽、气急、鼻煽为临床主症,属肺炎喘咳,系风热犯肺,故见发热、脉浮滑数,治以疏表泄热、化痰定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取得显效

    【肺炎】水炙麻黄3克  光杏仁9克  生甘草3克  生石膏30克  大力子9克  连翘壳9克  生薏仁12克  冬瓜子12克  炒黄芩9克  干芦根21克

    加减:1苔白腻者去薏仁、冬瓜子,加半夏9克,新贝母9克。

          2 苔少舌红者加天花粉12克,南沙参12克。

          3 肺炎久不愈,势成迁延,舌上苔净者,气阴已伤,去麻黄黄芩加桑叶皮各9克,北沙参12克,大麦冬9克。

          4 身热咳嗽,喘息痰多者,加海蛤壳12克,葶苈子9克。外束风寒之表,内有蕴热在肺,可以用麻黄加石膏黄芩。

    【抗菌汤】

    [主治]清热解毒。主治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处方]金银花15克、紫花地丁1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5克、大青叶10克、金钱草10克、连翘20克、栀子10克,水煎服。

    [疗效]治疗30例,全部治愈。用药次日就能使体温下降。

    [来源]黑哈尔滨市医学院附属医院于长义等。

    [备注]本方诸药均为清热解毒之药,协同应用提高了抗菌消炎能力。实验采用12例本方和青霉素联合治疗作为对照,发现青霉素并未能缩短病程和加快病情好转。(姜光华) 

        四、【肺炎初起治法】

        肺炎初起的病理特点,一是表闭,二是热变最速。表闭又有热闭、寒闭的不同。

        热闭: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g,石膏30g,杏仁10g,甘草3g)。此方用麻黄,目的不在于发汗而在宣肺。我用麻黄与石膏的比例,约为1:10;张锡纯以薄荷、蝉衣易麻黄,以牛蒡子易杏仁的方法,也可以考虑,总以透达宣散为原则,但我的经验,仍不如用麻杏石甘汤为佳。里热重者可加连翘、鸭跖草、金银花,咳嗽有痰加牛蒡子、鱼腥草、前胡、栝楼皮,咽痛加七叶一枝花(蚤休)、僵蚕。此外,一枝黄花既能透表,又能清热,用于肺炎初起,最为合拍,常用量10~15g。也可用鲜芦根、鲜竹叶、鲜茅根煎汤代茶,清热生津而不碍解表。

        寒闭:三拗汤(麻黄6g,杏仁10g,甘草3g)。无汗身痛加葱白、荆芥、防风、苏叶解表;痰多胸闷喘憋加枳壳、桔梗、栝楼皮、前胡、杏仁、半夏疏畅肺气,往往1剂即可收汗出热退之效。

        外寒里热:大青龙汤(麻黄10g,桂枝12g,杏仁10g,石膏45g,甘草5g,大枣4枚,生姜15g),此方即麻杏石甘汤加桂枝、姜、枣,麻桂同用解表散寒之力大大增强,且麻黄石膏用量都加大了,解表清里之力亦大增,然此方只适用于体壮病实之人,即用也不可过剂,一、二服后,汗出,不再寒战,高热顿挫,便当易方,毋使过汗伤正。一般情况下,不用于老人、虚弱人、妇女和儿童。即用,则药物用量宜减。

        五、【肺炎中期治法】

        肺闭已解,热虽减而不退,或退而复炽,见咳嗽,气喘,咯痰,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为痰热结于胸肺,肺失肃降,又兼胃热,治宜清热涤痰,常用小陷胸汤(黄连6~10g,半夏10~15g,栝楼20g)合千金苇茎汤(桃仁10g,薏苡仁30g,冬瓜仁30g,芦根60g)为基本方。高热不退,加石膏、知母、鸭跖草以及鱼腥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败酱草、虎杖之类。

        六、【肺炎的变证】


    (1)由于心肺同居上焦,因肺热炽盛,或误治(如病属温热而用大剂辛温解表),助热劫津,极易酿成邪入心营,而见高热,神昏谵语,烦躁,甚则身热如烙,肢冷如冰(热厥),同时并见肺热之痰咳喘憋,脉细数而滑,其治宜清肺泻热,清营透表,肺气心营两相兼顾,常用药如石膏、知母、黄芩、黄连、栝楼、地龙、金银花、蚤休、大青叶、生地、玄参、水牛角、丹参、丹皮、赤芍、竹叶、鱼腥草等,此方合玉女煎、清营汤并结合现代用药经验而成。痰多可加竹沥、石菖蒲;肝风内动、手足搐搦者,加羚羊粉、僵蚕等。病情重笃者,配合吞服安宫牛黄丸,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点滴。然而最严重的是肺炎过程中合并心衰,正虚邪陷,内闭外脱。内闭是指病邪深锢,外脱是指正气不支。温热学家主张用人参汤送服安宫牛黄丸,确属宝贵经验。我最近治一位90岁高龄老人,脑梗塞合并肺部感染而致心衰,前后用野山人参数两,安宫牛黄丸二十余丸,始挽回颓势。心阴虚衰用生脉饮,心阳虚衰用参附龙牡汤,心阴心阳两衰者,章次公先生主张用全真益气汤(人参、麦冬、五味子、熟地、附子、白术、怀牛膝),盖正气溃而欲脱,不得不有此“留人治病”之策,然到此地步时医者已是焦头烂额之客了。

        2.两清肺胃,常用大剂量芦根、白花蛇舌草、鸭跖草、鱼腥草合石膏、知母、金银花、栝楼、连翘、金荞麦、千金苇茎汤等。

        3.肺与大肠为表里,肺炎初起既可见肺热灼津而致大便干结,也可因肺热炽盛下移大肠而致腹泻。前者宜在宣透清热药基础上加栝楼、紫菀,高热持续不退、腹胀、不大便者可用调胃承气汤通腑泻热;后者宜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肺与大肠两清之。

        4.若痰热羁留不解   常用三仁汤、温胆汤、栀子豉汤加减,药如杏仁、白蔻、薏苡仁、竹叶、法半夏、茯苓、滑石、芦根、栝楼皮、郁金、通草、枳壳、桔梗、栀子、淡豆豉、葎草。

        七、肺炎后期治法

        【竹叶石膏汤】(生晒参或西洋参6g,麦冬12g,石膏15g,法半夏10g,甘草3g,大枣4枚,淡竹叶6g,粳米20g)酌加栝楼皮、紫菀、枇杷叶、冬瓜仁之类为基本方。热去羸弱,食少,咽干则仿叶氏养胃汤法,药如玉竹、沙参、麦冬、莲子、桑叶、甘草、谷芽、糯稻根须、石斛以清养肺胃之阴。

        也有热退喘平,仅余咳嗽,咯痰,呕逆不食,口不渴,舌不红,苔微腻,脉濡弱者,则宜调肺胃,化痰浊,药如二陈汤(法半夏10g,茯苓10g,甘草3g,乌梅一个,生姜一片),酌加健脾助运药,如太子参、茯苓、谷芽、建曲、山楂、薏苡仁、枇杷叶之类。

        八、【关于肺炎新方药】

        重庆方(虎杖、威灵仙、败酱草、鱼腥草),上海一方(鱼腥草、虎杖、半枝莲、金荞麦根、白花蛇舌草),上海二方(半枝莲、鸭跖草、金荞麦根、虎杖、百部),上海三方(白毛夏枯草、鱼腥草、半枝莲、虎杖、金荞麦根),北京一方(败酱草、蒲公英、虎杖、半枝莲),北京二方(即肺炎泄热汤:大黄、玄明粉、甘草、玄参),北京三方(即清肺液:大黄、黄芩、赤芍)等。

        九、肺炎的预防方

        【青龙白虎汤】:藏青果6~10g(砸碎),加白萝卜一根(约半斤),煮30分钟,去渣,得两杯,早晚各服一杯(约150ml),连用7~14天。藏青果苦寒微甘,白萝卜甘寒,二味合用,可清热解毒,通利肠胃,老幼均宜。此方我在农村、工地都做过大锅药,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有一定帮助,无毒副作用,花钱也不多。 


      肺炎效方---王幸福】主冶:高烧、咳嗽、胸痛、痰多之肺炎柴胡30g  黄芩30g  鱼腥草30g  金荞麦30g  生石膏50g  半夏12g  党参30g  桔梗10g  生姜10g  甘草15g  大枣3枚。
      浙江名医杨继荪先生一生治疗痰热咳嗽,善用黄芩、鱼腥草、金荞麦角药,号称清肺热“三板斧”,疗效卓越。我吸取二位前辈经验将二方合为一体,加入甘草桔梗汤,专治肺热咳喘证,取效更速。
      周某某,女,12岁。患大叶性肺炎,在咸阳某医院住院治疗三天,发烧不退,其祖母乃我熟人,强行带孩子出院到西安找我,求中医治疗。刻诊:脸微泛红,高烧39.6°C,微咳,痰少,胸不适,口微渴,食欲不佳,大小尚可,舌微红苔薄白,脉浮濡数,西医诊断大叶性肺炎。中医辨为肺热咳嗽,痰瘀阴伤。处方:柴胡30g  黄芩25g  鱼腥草30g  金荞麦25g  生石膏50g  半夏12g  北沙参30g  生薏米30g  生姜6g  生甘草15g  桔梗10g大枣3枚(切),三剂  水煎服  日四次。温饮。一剂热退,三剂后,咳痰消失。又以小柴胡汤原方加焦三仙,三剂 
        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是儿科常见疾病,由于本病咳嗽颇剧,迁延难愈,属中医“顽咳”之证。发病以幼儿及学龄前小儿为多。罹病小儿多属体弱营养不良,免疫功能欠佳,或由感染支原体、病毒及卡他布兰汉球菌等引发。病儿以频发,反复的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也可伴有发热如急性肺炎的表现。病程一久,营养状态受到影响,可伴发消瘦、盆血及营养不良等疾病,抗菌素等有一定疗效,但往往不能阻止肺部病变的发展和咳嗽的消失。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和药食治,获得较好的疗效。1辨证施治
        1.1脾肾不足,肺虚顽咳型   证见形体虚弱,面黄少华,汗多纳呆,咳嗽缠绵,久治不愈,有时伴有喘促,舌淡苔薄白或白腻,两肺呼吸音粗,或有鼾音及干罗音,局部呼吸音偏低。胸片示肺的间质病变或支气管周围炎病变。可用间支验方为主加减治之。
        间支验方组成:太子参10~15g,生黄芪15~20g,五味子6~9g,仙灵脾6~9g,南沙参6~9g,麦冬10~15~,紫苑9~12g,水仙草15~20g,白僵蚕6~9g,益母草10g。
        方解:方中太子参、黄芪、仙灵脾、五味子健脾补肾以固本其本。太子参能补气养胃,补而不热。黄芪益气升阳,实表止汗,能健脾益肺,有助病儿免疫功能的提高。仙灵脾补肾助阳,温而不热,兼有平喘抗敏作用。五味子味酸性温,不热不燥,有补肾敛肺生津止咳平喘作用。上四味为方中主药。水仙草、沙参、麦冬、紫苑四味能清热润肺,清肺中余邪,受损组织可获修复,控制顽咳。加用白僵蚕和益母草以化痰散结,祛瘀活血,以助生理功能复常。
        1.2咳喘痰热型  证见咳频喘促,痰声漉漉,伴有发热,高低不一,时发时止,迁延难愈,舌红苔黄,脉细而数。肺部往往可以听到干湿罗音、鼾音或哮鸣音,周围血象示白细胞的增加及中性白细胞的百分率增高。可用清肺止咳定喘方治之。
        清肺止咳定喘方组成:紫苑6~9g,胡颓叶10~15g,法半夏6~9g,白前6~9g,水仙草10~12g,黄芩6~9g,蒸百部6~9g,杏仁6~9g,当归6~9g,生黄芪15~20g,地锦草15~20g,陈皮4.5g,甘草6g。
        方解:本方以紫苑、胡秃叶、水仙草、地锦草、黄芩为主,止咳定喘,清肃肺中热邪。紫苑温而不热,胡秃叶兼可止咳平喘,水仙、地锦兼以扶正,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黄芪、当归益气活血,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减少气道的高反应性以减轻顽咳。半夏燥湿祛痰,加百部、白前、杏仁镇咳以抑止气通的的过度分泌和痉挛。陈皮、甘草协合上述诸药,增强祛痰镇咳作用。
        2食治的配合
        2.1饮食忌宜嘱病儿家属少给病儿吃糖食或含糖的饮料,禁吃炸煎油腻食物及冰镇低温食物,劝家属戒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摄入。
        2.2常用药膳食方
        2.2.1黄杞鹌鹑:黄芪、杞子各10g,鹌鹑2只(洗净)共煮汤,调味后喝汤及吃鹌鹑。隔日一次,对上述两型都适用,可常食。
        2.2.2虫草乳鸽:冬虫夏草2.5~4g,乳鸽1只(洗净切块)同煮汤,加调味,喝汤,食鸽肉及虫草,每周吃1~2次,持续1~2月。对两型都有效。
        2.2.3双银羹:银耳10g,银杏(去壳及衣)10g,共煨成羹状(需煮至酥烂为度),加少许冰糖,作点心吃,上量可分二次食用,每日一次,对有喘及咳者效佳,宜食用1~2周。
        3验案介绍
        例一:唐×,女,4岁,1995年秋来诊。二年前罹支原体肺炎症,咳嗽持续存在,时重时轻,已用各种抗菌素及强的松等药,效果不著。胸片示右中下肺野有间质性肺炎改变。病儿面色苍白,体形偏瘦,食欲不振,多汗,咽充血,舌淡苔白腻,两肺呼吸音粗,可闻痰鸣音。属脾肾皆虚,肺弱顽咳之证,即予间支验方14剂及虫草乳鸽食治配合治疗二周。二周后复诊时咳已减少,食欲转佳,胸部已无痰音。继用上述治疗。三诊时面色已转红润,体重增加,尚有微咳,咽不红,舌淡红薄白,肺呼吸音正常,嘱重视饮食调治,将原方减去水仙草、紫苑而增党参、白术、黄精等药,继续调摄月余,至三个月时作胸片复查,肺影清晰,原右肺病变都已吸收。半年后复诊一次,病儿一切正常,未再复发。
        例二:周×,男,3岁。一年前罹支气管肺炎后持续咳嗽不断,有时伴发热(38.5~39.5℃)及喘促,静滴抗菌素等药物后,始能缓解,此种发作每月有时竟达2次。于1996年初春时适值发作而来诊。患儿频咳气促,烦躁不安,体温38.7℃,面色苍白,呼吸急促,两肺满布哮鸣音及痰音,胸片示两肺中下部纹理增深及条索状阴影,诊断为支气管周围炎病变,证属久咳伤肺,咳喘痰热,急予清肺止咳定喘方治之,除嘱饮食忌宜外,并给予双银羹辅治。一周后复诊,已热退喘止,仍有咳嗽,肺中哮鸣音已无,但呼吸音偏粗而伴有痰呜音,继用前方加党参、太子参以增益气润肺之力,服药二周后不喘,咳减痰和,纳食及面色转佳。改用间支验方并给虫草乳鸽及黄杞鹌鹑交替食用。调治二月余诸症皆除,X光胸片复查,原病部阴影已消失。
        4诊治体会
        间质性肺炎与支气管周围炎病因复杂。中医认为是由于脾肾不足,外邪客肺后,肺虚邪留,久则气阴受损,肺脏脉络瘀阻,宣肃失司,痰浊留恋肺窍,或阴虚津涸而致干咳频频,成缠绵难愈的顽咳证。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培正固本是非常重要的。健脾与补肾,后天与先天之本的兼顾,药疗与食治的结合常常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在选方与用药上经过多年摸索与验证而形成的间支验方和清肺止咳定喘方证实其对间质性肺炎与支气管周围炎有较好疗效。除按中医理论辨证指导选用药物外,也按现代药理研究用药,针对两病存在着肺组织的破坏或结缔组织的增生,以及肺脏微循环的瘀阻等病理情况有所改善的药物,其中如仙灵脾、白僵蚕、黄芪、胡秃叶、当归、益母草、水仙草、地锦草等都有上述的各种作用,由此也提高了临床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