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三十)

 百了无恨 2015-12-24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三十)


仕女图 设色纸本 己卯(1939年)作

仕女图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题识:一花一叶西来意,六如当年识得无,我欲移家花里住,只愁秋思动平湖。蜀郡大千居士写,此时己卯二月也。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寸心千里 镜心 设色纸本 已卯(1939年)作

题识: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已卯六月,青城山中写此画。寄祖模三弟用代简画,慰相思也。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扑蝶图 1939年作

梳妆图 设色绢本 1940年作

赠君璧团扇仕女 设色纸本 己卯(1939年)作 (179.2万元,2009年11月北京保利)

题识:此纸初为丽圃何丈写,以风带太滞,遂弃置之。君璧来山中,从败簏中搜得,强予补成。君璧与予十年故交,谊同骨肉,乃不肯为予藏拙,殊非爱友之道。质之君璧,君璧将何辞焉?己卯正月,青城张大千。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摩登戒体、大风堂、大千唯印大年

张大千三十年代的仕女取法于明清诸家,初为改琦、费丹旭,进而华嵒、陈洪绶、唐寅,衣纹线条简洁流畅,敷色清丽。他基本以身边的女眷为模特,人物造型较少变化,纤眉细目,樱桃小口,柳肩蛮腰,极婀娜娉婷。

此幅仕女是其时的极精之作。纨扇上的白茶花、裙襬上栩栩若生的凤凰、胸襟的玉佩、石青敷色金线勾勒的飞凤花簪,均极工致,于清秀中透出富贵的气息;樱唇、抹胸、玉佩的丝带,用极少量的朱砂敷色,要而不繁,艳而不俗,亮丽明快。

仕女 设色纸本 立轴 1939年作

仕女 设色纸本

仕女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题识:愁盈镜里山,心叠琴中恨。湿露玉阑秋,香伴银屏冷。云归月正圆,雁到人无信。孤损凤凰钗,立尽梧桐影。宋人魏子敬《生查子》。己卯冬日,张大千写。钤印:大千大利、张爰

此幅《仕女》作于1939年,是大千其时的极精之作。佳人面相匀净,眼神温顺而有内涵,头发柔软细腻,发髻规整,青色卷云纹发饰,大方端庄;面如鹅卵,额头饱满,脸颊圆润,媚眼高鼻,嘴唇小巧;衣裳素雅,白衣灰领,无太多修饰,只在衣袖边缘设些青色。线条清雅秀丽,勾折有力,运笔流畅,将美人步态轻盈,身形窈窕的面貌刻画得精准到位,两手轻抚衣襟,毫无娇柔造作之感。全画以冷色调为主,凸显美人高贵清冷的姿态,发饰和腰间配饰涂几抹红色,冷暖搭配,相得益彰,真乃绝妙佳人。画中人物神情面貌清新秀丽,弱质芊芊,眉目传神,体态婷婷玉立,人物衣带,裙摆的用笔极为爽利,是典型的大千早年人物用笔特点。

纨扇仕女 设色纸本 己卯(1939年)作

题识:(1)祖桐四弟属画。己卯十一月,大千张爰,大风堂下。(2)风渐暖,只觉起来能倦。飞絮落花君不管,瑶阶浓绿换。小扇罗纨羞展,双凤檀槽争按。谁说归程天样远,量愁天更短。谒金门。大千再题。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千大利、蜀客

仕 女 立轴 设色纸本 己卯(1939年)作

题识:偶逢佳士亦写真,豪端欲恐有纤尘。世间恨少奇男子,腕下翻多美妇人。着短短装饶别致,作飞飞想见全神。画眉莫笑趋时样,此是摩登七戒身。己卯十一月,大千居士写并戏题一诗。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题跋: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制作楷模,言作仕女者当绝,去姚冶之容,具幽娴之范。前见雒阳出土元谧墓石椁,画有仕女画二方,眉目皆端肃无姿眉态。大千画竟与(唐)六朝人暗合矣。辛巳(1941年)夏褚礼堂记。(褚德彝)

柳荫秋思图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207万元,2012年10月上海崇源)

款识:毛西河传,老莲称其仕女师周昉,丰神姚冶,独怪今人以丑怪为高古,何耶?节庵五兄教之,己卯十一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风堂

《柳荫秋思图》是大千早年仕女画中罕见的、极为优雅和精致的作品,其内在的细腻和生动,制作的精心和精微,也是晚期作品所无法达到的。画中人物体态的刻画,堪称一绝,婀娜妖娆,不胜娇羞,整个身体的刻画,从头部而下,肩部、腰部、脚部,无一不妖娆,无一不婉约。随著笔触的优雅流动,人物仿佛能迎风而动,姿态娴雅之致。与之相配合的,是仕女身后的大块墨点所画的巨石,酣畅淋漓,大有米芾米点皴的浑成。仕女头上的柳枝,聊聊数笔,生机勃出。整幅画面设色清雅细腻,温婉恬淡。

“毛西河”为清初学者毛奇龄,他与老莲陈洪绶为友。毛奇龄说,陈老莲的仕女画乃是师法唐代周昉而来,人物丰神绰约,十分美艳。所以张大千质问:今人画仕女,为何要以丑怪为为高古呢?这实质是表明了张大千自己的艺术主张,他主张仕女要师法盛唐,以冶艳为美。后来他与敦煌投缘,也是因为有这样的夙根。

仕女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在张大千的人物画中,经常出现人物的背影,即如此幅,一位体态婀娜的古装仕女斜倚在树下的岩石上,只见其朴素的衣裙和脑后简单的发型,而不见脸孔,又“几度呼唤不回头”,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张大千在论其简笔背面仕女画时曾说:“极不容易施工,要在腰背间着意,传她袅娜的意态。”此类画承袭了清末以来的人物画风尚,如费晓楼,甚至齐白石都有这种风格的作品,但张大千独在仕女背部的线条下功夫,因此获得另一种风韵。整幅画粗细结合,以柔媚的色彩和纤细的线条写出的仕女,以及笔法细腻的竹叶和树干,与没骨法重墨写出的岩石、树冠形成鲜明的对比,愈加衬托出仕女之美。

修竹仕女 立轴 水墨纸本 1939年作


(未完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