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要不要活得快乐?

 山高水长666 2015-12-24

好报原创作品,作者:二毛(好报专栏作家)



要不要快乐,

只是你自己的选择。

活得快乐


最近在读李银河的《我的生命哲学》,其中有许多作者自我探索和内心挣扎的痕迹,正好是我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感到极有共鸣。


李银河现今六十有三,有名又有钱,却保有一种接地气的真诚,还能坦然说出“我的问题不是没有时间和能力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我的悲剧在于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最想做的事”这样的话。


一位颇有建树的社会学家、知识分子年逾花甲尚有如此困惑,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无名小卒?曾经这些无穷尽的困惑让我很是苦恼,现在我却因此感到欣慰,因为我有一颗勤快的头脑,它从未停止思考。


李银河在书中反复强调:人生最重要的是快乐而不是其他。我就想,人要怎么样才能活得快乐?我活了二十八年了,有过很快乐的时候,也有过很不快乐的时候,关于这个问题还是有所感悟的。


1
修炼一颗平常心是快乐的基础


从小父母和老师都以为我会念文科,毕业当个记者或者编辑,但我念了七年理工科,现在是个卖水果的淘宝店主。


我并不悔恨自己走了弯路,蹉跎了青春,这七年锻造了我理性的思维方式,我所探究到的任何结果对我来说只是对象本来就具有的属性,我不会过于兴奋,也不会过于失落。这让我对自己和所处环境有了一种较为客观的认识,我管这叫“平常心”。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不快乐,都源于对自己和他人缺乏一颗平常心。朋友们都说我的三观很正,我想正是这颗平常心对我的三观起到了扶正作用。


人生几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绝大多数人在这几十年里连自己、自己身边的人、自己所生活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只能认识得狭隘而粗浅,往往还有许多认识是片面的、偏激的、扭曲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别人,更不了解其他非人的生命。就拿人类的好朋友狗来说,我们真的把狗当成好朋友了吗,当我们按照自己的审美偏好把卷毛狗拉成直毛狗,把直毛狗烫成卷毛狗,我们有问过好朋友喜欢不喜欢吗?


人永远不能用狗的眼光看狗,用树的眼光看树,用云的眼光看云,也不能用别人的眼光看这个世界,人所看到的一切都只是自我意识的映射。所以我们很难以一种真正理解的、宽容的、平和的心态面对和接纳这个世界。


人不误解世界,世界才给人快乐。所以我们应当努力让自己的认识接近客观,接近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修炼一颗平常心。


2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能创造快乐


有人问我什么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答:在满足在这个特定社会里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物质需要的前提下,能较大限度地分配时间去做我喜欢做的事。


我喜欢看书和写字,恨不得每天只做这两件事。可是,我写的都是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想,很多时候都是在自说自话,主要目的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巩固一下自己的观念,这样的东西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并没有多大价值。由于我自身天赋和才能的限制,我并不能像王小波这样的天才一样创造出美的东西来。


更重要的是,我写的东西不能转化为生产力,通俗点说就是“不能当饭吃”,如果我每天只做看书和写字这两件事就会导致食不果腹,而我又不能把自己种在土里靠光合作用维持生命。


所以,我只得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同时做点别的事来保证生存需要。我并不热爱卖水果,卖水果是生存手段,不是生存目的。只是在选择了这种形式的生存手段以后,我有了情绪和时间去做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刚毕业上班的那一年,我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快,来不及思考,也疲于思考,形同行尸走肉,终日焦躁不安。现在我把脚步放慢、心态放平和以后,那些无暇顾及的对自我和生活的思考逐渐回到了我的脑中,使我觉察到生命的细密与绵长,也更加容易感到快乐。


我的体会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能创造快乐。人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只要不是已经完全摆脱了生存需要的限制,就不能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3
别人能把快乐的我们怎么样


有很多无形的力量在阻碍我们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生存需要、社会制度、自身能力、传统认识,还有为数不多的跟我们的生活和生命真正相关的那几个人,时而还会用他们的观念对我们进行亲情绑架。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就如我们自身的意愿也是客观存在的一样,我们并不能完全消除或者忽略它们。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做到免俗,你能说你可以完全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你能说你可以完全不顾及他人的眼光?


很多时候,即使我们已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却没有勇气去选择,总是被一些条条框框限制,总是要按照别人的想法来生活,总是让别人的观点淹没自己内心的声音。


很多人对老板、朋友、配偶甚至父母怨气很重,当然我自己有时候也有怨气,这种怨气是因为觉得自己为迁就别人牺牲了自我,付出良多却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说到底就是不管为了谁,那些不是自己真正甘心情愿去做的事情。当我们去做真正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是不那么看重结果和回报的。


我对所谓的传统尤其是那些阻碍人性自由发展的传统很是反感,因为它具有一种不能被质疑是非的威严,强迫人们只能对其无条件地遵从。哪怕我们的父母已经为此丢失了自我,强迫自己做了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明明回首过去满心抱怨,明明已经不快乐,他们却还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按照这样的轨迹来生活。这让我深深感到惯性思维和传统认识的可怕。


我妈就很好地秉承了中国人传统的中庸思想,她始终认为我应该去干一份稳定工作,结果我念了石油工程硕士,回来卖起了水果,还给我妈说可能最后我还得是个写字儿的。她能把我掐死吗?能把我扔路边垃圾桶里吗?能把我塞回肚子里去吗?


我不是不在意我妈的感受,我只是更在意自己的感受。事实说明忠于自己的内心是正确的选择,我现在就比从前快乐。看见我一天虽然辛苦但自由快乐,我妈也没再逼我找工作,虽然她心里极有可能想的是“小样儿,不听老人言,看你能高兴到什么时候?”


其实,我也想看看自己能高兴到什么时候。还想看看别人到底能把快乐的我们怎么样。


4
要不要快乐只是自己的选择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家世普通、资质平平的小人物,不具备所谓的谋略、远见和胆识,我们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但我们至少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适合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


没有人能够彻底满足别人的期许,真正无法回避的是自我内心的感受,如果我们一直违背这些感受,它们就会不停地在心里闹腾,闹得我们永世不得安宁。


我不认为人生在世一定要做成一件什么大事,达到一个什么高度才叫成功,才具备价值和意义。有这么一句耳朵听到快起茧的话,叫做“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我们但凡遇到什么选择,就总有人会问:“稳妥不稳妥?有多大把握?能不能成功?”


如果没有把握就不去尝试,那天下所有的成功不就都成了没妈的孩子了?以我理科生的思维,一个实验做成功了可以写一篇论文,做失败了一样可以写一篇论文,都是经验,都可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并且成功的价值不一定大于失败的价值。


如果人们能怀着一种体验的心态去生活,会不会快乐许多?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自我实现是一个人最本质的快乐。人生其实是一个自我找寻过程,这个过程从人产生自我意识开始一直持续到生命完结,有可能找得到,也有可能找不到。就像所谓的“Mr.Right”,可能幼儿园就成了“同桌的你”了,可能要离过两次婚才能遇得到,也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


但无论结果如何,人起码得对自己坦诚,只要还没有找到,找寻就不应该停止。法律允许辞职,也允许离婚,这说明在工作和婚姻这种人生大事上,我们都始终拥有再选择的权利,并且这个权利可以随时使用。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人生就是独一无二的,既然是独一无二的东西,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不同人有不同选择,这才是常态,并且人们总是在做着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所以,不用去羡慕别人,也不要看不起自己。


要不要结婚,跟谁结婚,要不要生孩子,什么时候生孩子,要不要朝九晚五,要不要辞职创业,这些事情本身跟是非对错就没有关系,人们可以并且也应该依据自身意愿来自由选择要做什么事,不做什么事,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不做。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理应是自己乐意的,理应是能让自己快乐的。


要不要快乐只是自己的选择。就如李银河所说:“所有那些生活得不快乐的人,归根结底是他并不真想得到快乐。”


二毛的其他作品:

人为什么要结婚?梳理人类婚姻史后得出的答案

我追求的是未来的自己是比现在更为高等的动物



作者二毛,好报专栏作家,女,在四川西昌的家乡,开淘宝店,靠卖好吃有营养的有机种植水果维生,把读书和写字作为爱好。个人微信号:yyseptember,个人公众平台:阳光味道(ID:smell-of-sunshine)


其他公众号要取得本文授权请回复“转载”并按格式要求进行转载,否则有被举报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