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八十九)

 百了无恨 2015-12-24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八十九)



高岸远眺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山水 1943年作

题识:木叶凝霜静,千山绿尚肥,晴晖灵秋晚,犹暖旧林扉。仿石溪笔,壬午(1942年)冬日,大千居士爰,莫高窟作。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游山图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款识:何处闻吹两脚笙,云螺黛髻晕眉青。凉风帝子一千里,拂水飘烟出洞庭。友人以藏储见贻,试笔作此,颇有宋代风味,壬午冬,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利

远眺广元坝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拟石溪道人笔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1942年三月初,大千率家人、門生及五位喇嘛画師,赴西宁,再折返敦煌。就在西宁的旅途当中,大千身在异地,不免产生思乡的情緒,于是画了这幅山水。根据大千的自題,此画是他回想兩年前在四川時,友人冯若飞邀請大千与謝椎柳二人,前往他的南山山居造訪。那天晚上远眺广元坝的“树色山光,江波帆影”,他用清初石谿的笔法,画出這片苍茫蒙茸的四川景色。

大千在中年以前对石涛、八大最为傾倒,也用力最深。对明末四大画僧的另二僧:石谿和弘仁,其实也勤于吸收学习。大千仿学石谿的作品也不少,而且为了画出自己的面目,時常將石涛和石谿兩家的笔法混合使用,也就是他所謂的“仿二石法”,是大千初期自开门径的常用手法之一。此画全幅的石山皺法和直樹,特別是中景延展至远处的树木和苔點,以及茅屋村舍等,是以石谿笔法为主,而右下角从雾中斜出的大树、枝叶、苔點和造型,尤其是腾云驾雾的点景人物,却都是石涛的影子。

仿石溪笔 立轴 1942年作

仿石溪上人笔 立轴 1943年作

双峰插云 镜心 壬午(1942年)作

题识:遥天突兀耸双峰,云气冲门子不妈。可惜少陵看未得,并刀只解剪吴淞。云门一名剪刀峰,写似器之仁兄法家雅正,壬午之二月,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大千此幅山水笔势错憎,有清刚之气,远山遥隔于云雾,又见空灵,非仅仅摹拟于石涛矣。山岩皴染纵横,用笔文学豪放,小草则工细精妙,可谓大处粗放,细处精微。与向来诸家画黄山笔墨都不相同。云门峰位黄山西南部,形似剪刀,故又名剪刀峰。张大千敏捷地联想到了杜甫诗“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故题诗中有“可惜少陵看未得,并刀只解剪吴淞”句。

仿石涛山水 镜心 纸本 1942年作

款识:水阁依危石,丛篁覆瓦青。千峦初雨霁,飞瀑咽山屏。壬午冬日,仿石涛笔,张爰。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万佛峡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336万元,2011年11月蓝天国际)

题识:安西榆林窟,北凉沮渠蒙逊所凿边。断崖夹峙,中亘急湍,有夔巫之状,故俗称万佛峡。壬午七月,大千居士爰。钤印:爰鉨、大千

《万佛峡》,笔锋苍润,描绘的是与敦煌莫高窟有着密切关系的姊妹窟——安西榆林窟的景象,张大千在1941年与1942年两次去敦煌临摹学习壁画,而此幅作品当属他当时在敦煌时的作品,有写生的色彩,既是艺术作品,也是历史证物,显得弥足珍贵。

云山话旧 立轴 1942年作

黄鹤山樵淞峰书舍图 1948年作

款识:方壶云山,不落二米一笔,自成风格。云林生虽极意推重房山,然犹是以因为创者。客窗无俚,戏墨骋怀,托意上清,未谋形似,若刻舟求之,剑去远矣。壬午春日,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此图应为张大千在前往敦煌途中为接待和送行的各界朋友所作作品之一,纯以水墨为之,以戏墨形式,不求形似,但布墨灵秀,笔法苍疏沉稳,在水涨云漫之间透出离别的一丝愁绪。边纸有溥儒长题。

林窈清湫图 镜片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山水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款识:穿连林窈下清湫,逝水秋来贯百流;行遍山丘爱幽树,高怀惟是有巢由。壬午秋日,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大千豪发、峨眉雪巫陕云洞庭月



(未完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