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斗“观象授时”体系的传播 1. 除此之外,这个世界还有别的文明拥有与中国文明相似的古代天文学体系吗?有。中美洲最古老的奥尔梅克(公元前1 中美洲古代文明对天北极和北极星的观测首先要追溯到奥尔梅克文明最重要的遗址,墨西哥塔巴斯科州的拉本塔(La 大熊座(即北斗)是必然的首选。这个星座作为天文“星钟”在东亚古代文明中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一是因为它的七颗亮星在夜空中极易辨认;二是由于它始终都在天赤道上方的“恒显圈”范围内围绕天北极作拱极运动。根据笔者的模拟计算,公元前2 通过天文模拟计算得知,天文观测者在公元前2000年6月21日夏至午夜后,会看到天津一(天鹅座γ星,γCyg)正位于拉本塔子午线上的中天,此时太阳就在呈180°的地球的另一面,在“轩辕”和“太微垣”(狮子座)之间;六个月后的12月21日冬至午夜后,轩辕十(狮子座μ星,μLeo)、轩辕十二(狮子座γ1星,γ1Leo)和最明亮的轩辕十四(狮子座α星,αLeo,星等1.35)相继穿越中天上的子午线,那时“天津”也会出现在地球的正对面。如果观测者在公元前2000年6月21日午夜眺望东方地平线的话,他会看到正在升起的白虎七宿中的毕宿(金牛座昴星团,Pleiades)。如果此时回头扫视西方地平线的话,则会看到正要隐没的苍龙七宿的心宿(天蝎座)。因此,心宿会在3月21日春分午夜后穿过子午线,夜空中最明亮的红巨星心宿二(天蝎座α星,αSco,星等1.05)会在凌晨2:00高踞中天;而毕宿也会在9月22日秋分午夜穿过子午线,其主星毕宿五(金牛座α星,αTau,星等0.85)也会在凌晨2:00到达中天。心宿、毕宿、天津和轩辕的主星分别在公元前2000年的两分两至的午夜后到达拉本塔子午线上的中天,这四个星座的固定关系为奥尔梅克人提供了一个对太阳历的完美四分法。在公元前1 公元前2 奥尔梅克人将北斗和天津两星座的主星视为观测时间和确定历法的重要星体,这样的宇宙观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他们众多的艺术品当中。其中最突出、最典型的是美洲考古学们称为“美洲虎人”的人兽合体神像。神像的头颅一般宽阔扁平,比较特殊的是其头冠中部切开一“V”形裂口。通常,从裂口中冒出来的是神圣的玉米图案,它们象征着万物诞生的神秘之地,象征着沟通阴阳两界,进入天北极这个宇宙生命之源的门户。后来的玛雅象形文字中,洞穴被一个像“山上的裂缝”那样的图形所代表,和奥尔梅克人神合体像头部裂口的象征意味相一致。洞穴因而象征着神圣的王位,以及不同世界之间的纽带。玛雅文明是神权合一的,国王作为巫师,负责沟通天地。中美洲大巫师国王插足阴阳两界,因此才被描绘成在连接不同世界端口的宇宙之洞里被加冕。 美洲虎的口,和带有裂口的神人头颅,都象征进入另一个王国,也就是诞生之地的入口。类似的抽象符号在奥尔梅克的祭坛和石碑柱上都有发现,有时后者会有一个拱门或壁龛,暗指美洲豹摆着防御架势时的血盆大口。嘴呈覆斗形,上唇上翻,两边向下弯折恰好形成北斗中倒扣着的“覆斗状”的斗魁四星。有时甚至会用一条连接着四个洞的阴线来表示嘴唇,应该表达着这四颗恒星的独特排列方式。这种神像的石头雕塑和翡翠小雕像的前胸和下腹上往往都有个带框的“X”符号,笔者认为应该是奥尔梅克人设计出来表现斗魁四星的交叉线,或者天津一上的天鹅座交叉线,甚至黄道和银河在两个至点上的虚拟交叉形态。嘴唇和前胸、小腹正在人体正中的子午线上,这是否正是奥尔梅克人反映这两个星座特征的设计理念呢?在奥尔梅克许多浮雕上,这种“X”形符号都是作为一个人头蛇身神的眼睛而出现的。它暗示着在某个时期里,天津上的恒星可能是一个超级星座的一部分,而这个超级星座的形象很可能就是蛇,或者蛇形的鸟,这其中还包括了天龙座。 这个成果来自玛雅文明仅存的四部文献之一的《马德里手稿》(Madrid 拉本塔的天文观测在每个夏至日伴随着宗教仪式一同举行,它们在午夜之前开始,并在日出之后的某个时间进入高潮。为了支持这个想法,哈特奇研究了加利福尼亚州印第安土著中的迈杜人(Maidu)部落的情况。事实证明,那里的祭司依然延续着古老悠久的天文传统,他们依然精确计算着进入夏至日破晓庆典的倒计时,而他们的计算依据就是对北斗(大熊座)的观察。在公元前100年的纽瓦克大圈(Newark 从拉本塔金字塔所对准的北极天区中作拱极运动的北斗来看,奥尔梅克人和中华先民一样,他们认为整个天空是围绕着天北极旋转,于是他们也把该区域看作宇宙的中心和源头,而北斗则是天北极的标志,于是北斗成为了他们信仰体系中最高的神祗。哈特奇对拉本塔遗址的研究充分证明了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