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四上科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2015-12-25 | 阅:  转:  |  分享 
  
第一单元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常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复习各种天气符号,会识别、会画)

2.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3.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4.观察记录某个时间段的气温,尽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5.测量温度的要求:①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②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也就是液柱稳定时)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6.一天中,正午(14时)的气温最高,清晨的气温最低。每天的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风向。如:箭头指向北,吹的就是北风。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也就是0-12级。

9.我们的风速等级分为3级:(0为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红旗往东吹,刮的西风。

10.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自制雨量器要用直筒、透明的杯子),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雨量器测量的是24小时内降水量。

11.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24小时的降水量 小于10毫米 10-25毫米 25-50毫米 50-100毫米 100-250毫米 大于250毫米 12.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量一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记录。

13.气象学家通常对云描述时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为雨层云。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可能发展成雷阵雨天气。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卷云在温度低的高空形成,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14.生物也能预报天气:干燥的日子里,松果的鳞片会打开,下雨,则松果的鳞片紧闭。

15.常见的基本天气符号:



16.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1/4(四分之一)时为晴天,1/4~3/4为多云,超过3/4为阴天。

晴天多云阴天



第二单元

1.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溶解的特征:①均匀分布在水中②在水中不能看到颗粒,没有沉淀③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海水晒盐















第三单元

1.短、小、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高要高。长、大、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高要低。

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是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3.同一个发声物体,音高不会改变,用力的大小只能改变声音的强弱。

4.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单位是分贝。国际上规定90分贝为听力保护的最高限度。

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单位是赫兹。

7.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如果玻璃罩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8.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

9.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的方法:用手捂住;包上棉布;摇的力量小一些;往发声罐里加棉花。

10.人说话发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飞虫发出的“嗡嗡”声是由翅膀振动产生的。

11.敲击试管时,振动的是玻璃和水,水越少振动得越快,音高越高。对试管吹气的时候,振动的主要是空气,空气越少振动得越快,音高越高。

12.水杯中的水越多,发出的声音越低;水越少,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伸出的长度越短,声音越高。孩子的声音比大人的高,因为孩子的声带小而窄,振动快。

13.耳的结构:(课本57页)外耳:耳廓、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听觉神经。耳道——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14.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大小,振动的快慢有关。

声音的强弱与用力的大小,振动的幅度有关。

第四单元

1.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可以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3.运动起来后我们的心脏和呼吸都会加快。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人的呼吸器官: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5.人体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使食物破碎,消化少量淀粉(门齿(8个):切下食物,犬齿(4个):撕开食物,臼jiù齿(20个):磨碎食物)

舌头:搅拌。

唾液:润湿,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胃: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

6.俗话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7.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献花(0)
+1
(本文系英才学生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