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话、四川话,都只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话吗?

 舟客 2015-12-25

其实不止广东、四川这些地方,中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在民国初年,本地方言都差点当选为国语,也就是普通话。

落选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最离谱的是说有一位代表在投票的时候去上厕所了,导致本地方言落选。当然,稍微懂点道理的人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广东话、四川话,都只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话吗?

关于粤语落选,最流行的说法是这样的。由于广东处于沿海,最先接受新思想,人民也比较进步,当初订立国语的时候,广东籍的参会人员超过半数,粤语当选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是国父孙中山考虑到,粤语与北方汉语发音区别实在太大,很不利于全国推广。为了国家大计,团结全民族人民,孙中山对议员们一一游说。最终,粤语以一票之差败北。

广东话、四川话,都只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话吗?

著名作家王蒙曾到陕西河南等地去考证,洛阳人跟他说洛阳话差一票就当选了,陕西人跟他说陕西话差一票就当选了。这让王蒙也感到很头大,他把这个事情提出来跟大家讨论,却被标题党们写成:王蒙说,洛阳话和陕西话都只差一票当选普通话。

广东话、四川话,都只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话吗?

那么,各地人民口中最终夺魁的是什么语言呢?北京话。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知道,普通话跟北京话还是有些差距的,并不完全相同。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民国元年,教育部总长是著名的蔡元培先生,为了方便各地语言的交流,他让吴稚晖组织,对每一个汉字审定标准的读音,确定下来以后,还要用字母标注音素(拼音的前身)。

广东话、四川话,都只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话吗?

参加拟定读音的人员,由教育部直接任命了50人,然后其他各省推举2位代表,内蒙和西藏各1位代表。

这样就又有了分歧,因为当时教育部任命的人员中,大部分都来自江浙一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经过了激烈的讨论以后,又决定实行一省一票的制度。

这个投票过程非常复杂,并非人们想象的对某一地区的方言进行投票。而是对审定的6500个汉字逐一投票。所以,普通话的形成并非来自哪一个整体的方言体系,而是经过议定新的一套语言。当然,其中最多的还是保留了北京话的读音。

广东话、四川话,都只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话吗?

读音确定了以后,就开始确定音素,也就是以前的拼音。

有人认为应该像日本片假名,用偏旁做字母,有人认为应该用罗马字母,有人认为应该创造出一种新的符号,各方相持不下。

最后由鲁迅等人建议,就使用之前商议国音的临时符号,把它转正。最终,这套方案被确定下来,直到现在的汉字拼音系统出现之前,中国一直使用的这一套音素。

广东话、四川话,都只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话吗?

由此,我们知道,普通话的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它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兼容并包之后的结果。从投票方式来看,根本不存在什么“一票之差”的说法。

而中国各地之所以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都是因为地区自豪感。人们对本地方言怀有深厚的情愫,所以愿意用这样的传说来为它增添光彩,口口相传,也无可厚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