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中的隐士

 年年有于674 2015-12-25
三国中的隐士

三国是一个英雄云集的时代。

英雄们忙于抢地盘、拉人头的同时,另有一些人躲在环境清幽的边缘地带,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些人都是隐士。隐士是隐逸不仕的人。有机会进入政界做官,却放弃不做,这样的人就是隐士。隐士有一定的门槛,首先要是知识分子。其次品德、才华俱佳。再次要统治者欣赏,有机会做官。这样的人,才是隐士。不是任何一个渔父、樵夫都能被称为隐士的。

隐,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周易》里说:“天地闭,贤人隐。”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才叫“隐士”。 《周易》中的《遁卦》、《明夷卦》都与隐逸的传统有关。高人们、贤人们在天下黑暗、小人当道的时代,不会选择以暴易暴,而是高蹈远引,离开是非中心,保全个体的生命和精神自由。这一传统在《论语》中表现为“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与孔子同时的楚狂接舆,长沮,桀溺等人都是有名的隐者。在一个“滔滔者天下皆是”的时代,他们没有选择孔子那样艰难地救济天下,而是选择了独善其身。但这些隐者显然很尊敬孔子,孔子也很理解这些隐者,多次表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三国演义》中的隐士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先隐后仕型,以隐为仕积累人望。这一类隐士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诸葛亮、庞统、徐庶。

诸葛亮是一个有志青年,学得一身惊天动地的本领。诸葛亮平时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前辈水镜先生则认为诸葛亮的本事在管仲、乐毅之上,简直可比历史上的姜子牙、张良。前两人能够在战国乱世保持一方的安宁,后两人辅助明主开辟一个新的时代,都不是独善其身的隐士,而是兼济天下的政治人物。尽管姜子牙在渭水边隐居了好多年,那是因为没有遇到明主,一旦遇到文王,就马上出山了。张良在汉朝成立后,就退出历史舞台,从赤松子游,那是功成身退的明智之举,此前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大概只有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的范蠡。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了10年,接触的都是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一类的高人,从《隆中对》来看他对于局势的战略判断在当时也“无人能出其右”,从出山后的表现来看,在隆中隐居期间他确实学了不少军事、民政方面的管理知识。诸葛亮厉害之处在于,他不是一般的书生,他能把知识转变为能力,所以一出山就能几次打败曹操大军。

像诸葛亮这样的人,隐居不过是为了充实自己,淡泊是为了明志,这个志是“澄清天下之志”,这样的人不可能一直躲在家里不出来。所以,当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推辞了一会,便表示要出山了。刘备打动诸葛亮的是眼泪还有那一番关于天下苍生的话。不管诸葛亮外表多么“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但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儒生,渴望着为国家、为百姓做一点事情。徐庶、庞统也是这一类的人,一方面不轻易投奔当时的实力派,另一方面徐庶狂歌于闹市吸引刘备注意,庞统奔走于孙权、曹操、刘备之间希望获得重用,他们看似矛盾的行为都是不愿意完全退隐。对于他们来说,隐只是时机未到时的策略,他们的目光始终热切的关注着现实社会。

隐的过程也是高尚其志的过程,正因为有了长时期的隐,所以在他们身上没有特别强烈的权力欲。徐庶、庞统进退自如,诸葛亮出山时就想到了功成身退。他对同样隐居的弟弟诸葛均说:“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吾功成之后,即当归隐。”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从军师做到丞相、益州牧,但他为官清廉,不事田产,确实常常想到功成身退。

第二类是纯粹隐居型。这一类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以司马徽为核心的荆、襄隐士们,成员有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三国时的荆州、襄阳一带,比起战乱频仍的北方来,相对比较和平,此地有山有水,自然环境清幽,适合隐士们交游、生活。司马徽是这群隐士的领袖。此人在历史上有“好好先生”之称。就是说如果有人问某人某事好坏,他都皆三国中的隐士

说“好”。连他的妻子也不解地劝他说,人家有所疑,才问你,你哪能一概说好呢!你这样一皆说好,并不是别人问你的本意呀!德操说:“像你这样说,也很好!”于是他有了好好先生之名。其实,司马徽也是一个热心的人,对一些小事不置可否正说明他关心的是大事。徐庶是他指点投奔了刘备的,诸葛亮、庞统也是他鼎力推荐的。他在推荐诸葛亮、庞统时却态度坚决,语气十分肯定。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卧龙、凤雏。”刘备问是谁?他说:“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人,都是诸葛亮的好朋友,刘备三顾茅庐时先后与他们不期而遇,这些人形象不俗,见解高超,常有惊人之语,或者唱一些壮怀激烈的歌,他们身上有一种自然、宁静而又高雅的气质,吸引刘备邀请他们出山,但他们的回答常常是:“我们都是山野慵懒之徒,不懂得国家大事。”这些隐士散淡之余,常怀激烈之情,特别在面对大人物时身上总会凸显一种孤傲之情。

第三类是洁身自好型。这一类的代表有孟节、管宁。孟节是孟获的哥哥,不满于弟弟的胡作非为,筑草庵于山谷深处清溪之旁,草庵后有甘泉,足不出溪有10多年。诸葛亮手下军士在南征时误饮哑泉之水,孟获用甘泉水和薤叶芸香帮助大军解读。诸葛亮表示要上奏天子,立他为南蛮之王。孟节回答:“我正是为了逃避功名才隐居在这里,怎么会贪图富贵呢?”诸葛亮送金银财宝,也遭到了拒绝。

管宁与曾经与华歆是好朋友。一天早晨,两个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当做没看见,把它看作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十分高兴,偷偷看看管宁的脸色,就扔掉了。又曾经有一次,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说:“ 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此后,华歆成为帮助曹丕篡权的奸佞,管宁一直拒绝曹魏的各种征聘,保持着人格的完整。管宁在隐居的地方,以自己的人格、行为感化别人,远方之人都来投奔他,以他为圆心,形成了一片和谐安宁的小环境。

同样的一双鞋,有人走朝廷,有人走流沙。走朝廷的风光一时,走流沙的百姓始终铭记。

华歆是前者,管宁是后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