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马蹄金 竹简中出现《论语》、日本清酒酿造技术或源自中国、粮库中五谷杂粮主要为粟、 墓主身份初步明确系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这一个个喜人的新进展从关于南昌西汉大墓的学术探讨会上传来。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顶尖秦汉考古学家齐聚南昌进行学术探讨。 ■信息日报记者 赵婉露/文 记者 王祺/图 动态 初步明确墓主系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在研讨会上,南昌西汉大墓考古领队杨军表示,目前墓主身份初步明确,根据文献记载,南昌西汉大墓地处文献记载西汉昌邑王刘贺的封地,历史背景清楚。发现的实用车马陪葬坑出土了雕刻精美纹饰鎏金、错银青铜车马器,与《后汉书·舆服志》所载“龙首衔轭”的“王青盖车”相似,墓园内还发现了多处等级很高的礼制性建筑基址。 此外,墓内出土了大量带有“食官”、“南昌”、“汉”、“昌邑九年造”“昌邑二年造”“昌邑十一年造”“元康三年十月”“元康四年六月”等文字的漆器、青铜器、印章和木牍,因此墓主初步明确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也表示,目前南昌西汉大墓的发掘,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关键阶段。“为了取得更多更直接的证据,我们寄托于内棺的清理,那里可能有墓主身份的直接证明。” 竹简上出现“子曰”,或为《论语》 南昌西汉大墓内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片木牍。目前,文物保护专家正在加紧清理,已成功剥离竹简2000多枚。这些竹简经过清理和试读后,专家们有了新发现,发现竹简上写有“子曰”等内容。 信立祥说,这应该是《论语》,或者《论语》的部分语录。现在,竹简的释读工作已经交给北京大学的一组专家专门负责,这是一项非常艰巨和繁重的工作。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表示:“如果墓主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话,那么这个人和史书上记载的形象差别很大。单单是墓室出现的竹简数量就能说明他是个很喜欢读书的人。” 猜想 用芋头酿酒,日本清酒或源于中国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2000年前人们喝什么酒?酒是怎么酿制的?南昌西汉大墓酒器库中出土了一件青铜蒸馏器。专家们为了解更多信息,对蒸馏器内的物品进行成分提取,通过专门的实验研究,如今已经有了答案。在会上,杨军介绍,蒸馏器中的残留物经过鉴定后发现有芋头。 对此,信立祥表示,当时的酒可能是用芋头酿造的。其实现在日本人还用芋头来酿造低度的白酒,也就是清酒。日本的标准清酒就是用芋头来酿造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是不是引进了我们的酿酒方法,这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了,但不敢确定。 经鉴定西汉储藏的粮食以粟为主 考古人员对回廊清理提取时,在粮食库中发现了大量的五谷杂粮。经专家鉴定,此次发现的五谷杂粮中主要的粮食为粟,也就是小米,还有少部分麻的存在。 专家解释道,这说明汉代列侯储藏的粮食以粟为主,可能意味着当时国家储藏粮食就是以储藏粟为主。据了解,一直到唐代,我国国库内储藏粮食也都是以粟为主。除此之外,墓主能够储藏大量的国库储粮,也从侧面反映他的身份级别很高。 解读 竹简薄至0.1毫米超常态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韩国河表示,南昌西汉大墓完整地再现了西汉时期列侯墓葬形成的特点。从出土的文物来讲,墓葬形制应该是列侯级别的,墓主必然是贵族。其中出土的竹简薄至0.1毫米,超出了以前的0.7毫米的常态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