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副将终身未候

 宏图藏经阁 2015-12-25
甘宁是东吴折冲将军、西陵太守。少有气力,好游侠。曾聚合一伙轻薄少年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时人以“锦帆贼”呼之。后读诸子,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欲投江东但为黄祖留于夏口。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因此与凌统有杀父之仇。但仍不获重用,得苏飞之助得入江东。为周瑜和吕蒙所荐得以获孙权接见,其对答令孙权赏析,受重用。后从攻曹仁于南郡,随镇益阳拒关羽,从攻皖城获朱光,于合肥奋战保孙权等战立功。濡须时更以百人袭曹营,事后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夷陵之战前病死,其军为潘璋所并。

  刘焉死于公元194年,甘宁“反”于是年,“走入荆州”亦于是年。那么,此时的甘宁多少岁了?问题出在“至二十余年”这一句上。对此,有两种理解:

  1、达二十多年。

  那么,从其“少”时算起,再加上作贼的二十余年,大约四十岁。如是,甘宁则大约生于孝桓帝永兴二年(154年)左右。

  2、到二十多岁。

  那么,权且当此“余”为“五”,则其大约生于孝灵帝建宁三年(170年)左右。


  人皆称甘宁是盗匪出身,可是我怎么查都查不到这个结论,或许是因为一般人将地方豪强与盗匪划上等号之故,其实是有差别的,而且差别很大。

  从《三国志》来看,甘宁实在很像不务正业的土匪,以力逼人,以众欺吏。然而,有流氓行径就称为盗贼,则不尽正确。所谓盗贼,是社会底层阶级,或为不堪剥削的农民,或为生意失败走投无路的商贾等等社会边缘人。但甘宁却不是这种阶级,而是临江县内的大族甘氏。临江县是巴郡重要的产盐县份,甚至有人论证所谓”临江”就是”盐江”的意思,因古人称”盐”为”临”。这也是为什么地方大姓能形成与官府抗衡的势力,甚至地方官吏很多其实就是被酬庸的大姓,而甘宁其实也做过地方官


  甘宁,字兴霸。大家对他的事迹都耳熟能详。那个历史上与张辽齐名的东吴大将,那个演义中的射箭高手锦帆贼,那个游戏里的流氓甘主任。大家印象中的甘宁估计多是流氓轻佻或者好杀暴躁。

  然而多研究甘宁就会发现,甘宁性子里不是洒脱,而是多年无奈憋火造成的一种狂性!谁的面子也不买,但是却真性情!

  他可以反脸不买吕蒙账;他可以公然挑衅皇亲孙皎;他可以数次违抗孙权的命令他;可以当着孙权面努斥张昭;他敢几百兵卒去打夷陵;他敢800兵立誓御关羽;他敢百骑去劫号称四十万的大营他;敢身为升城督一条链亲自登城。这就是骨子里的那种狂性,憋了十几年火的大志少年垂老那种急于发泄的狂性!


  三国演义里,甘宁是一个很有味道的武将。在我眼中,他与孙策、太史慈堪称“江东三杰”。前二人死后,甘兴霸就是东吴武将中的第一人。

  甘宁登场,演义中写道:建安八年十一月,孙权引兵伐黄祖,战于大江之中。祖军败绩。权部将凌操,轻舟当先,杀入厦口,被黄祖部将甘宁一箭射死。凌操子凌统,时年方十五岁,奋力往夺父尸而归。――这一段描写,给了我两个较深的印象:一、甘宁箭法挺强,更强的是他在本军兵败时不是抱头鼠窜,尚能射杀敌军大将,够定力;二、凌统也很猛。才十五岁,印象中是三国里上阵年纪最轻的,好一个少年英雄。这段情节也为此后两人间的恩怨情仇埋下了伏笔。


  甘宁,字兴霸,三国之名将,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可以敌也。”足见其威名。唐朝创建武成王庙,简选历代名将从祀,甘宁便以其神威武勇入选,至宋又以应灵昭著累封为“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

  由于历史地名的变迁和历史传说的影响,这位名将的籍贯、坟墓从宋代文献开始有了不同的记载,逐渐演成多种说法,并且影响至今。本文拟对甘宁籍贯和坟墓的问题加以考析,以期结论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甘宁的籍贯,在祝穆《方舆胜览》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说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