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能高蛋白补充料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田园居士兵 2015-12-25

作者:李胜利,张兴隆,王亚庆,王新宇,乔绿


摘要:本试验在北京市三元绿荷奶牛中心长阳三场进行,试验组每天每头饲喂“乳倍利”1.5kg,不再饲喂原来自配的“高产牛补充料”和“钙皂”;对照组仍按原来的方法饲喂,即每天每头加2kg“高产牛补充料”和300g“钙皂”。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础日粮组成相同。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头胎牛比对照组平均日增奶3.19kg,差异显著(P<0.05)、泌乳高峰期延长35天、而牛奶成分没有受到影响;经产牛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奶1.52kg,差异显著(P<0.05),泌乳高峰期延长30天、且牛奶成分不受影响。


关键词:畜牧学;产奶性能;高能高蛋白补充料;乳成分;奶牛


高产奶牛泌乳高峰期的能量负平衡及体况损失是制约奶牛生产潜能进一步发挥的重要因素。奶牛围产期充足的营养储备和泌乳前期充分的营养供给对缓解泌乳高峰期奶牛能量负平衡及体况损失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奶牛的产奶量、泌乳高峰持续力、发情活动规律、情期受胎率以及利用年限等。


由于奶牛泌乳早期食欲高峰与采食高峰的不同步性(采食高峰落后于泌乳高峰),此时,奶牛所采食的能量少于产奶所需的能量。而且其常规精料补充料的产奶净能值约为6.5 MJKg,加之此时奶牛的食欲还未恢复到最佳状态,不能满足高产奶牛高峰期的产奶能量以及过瘤胃蛋白的需要,导致奶牛动用体贮产奶。


如果奶牛的体贮不足,就会造成高产奶牛严重的能量负平衡和体况损失,进而导致繁殖代谢紊乱,食欲减退或丧失,最终导致繁殖性能的下降,高峰期产奶量下降过快,高峰期持续力不强。


“乳倍利”是适用于高产奶牛的一种高能蛋白特种核心补充料,它含有不同于一般补充料的特殊成分,如:过瘤胃脂肪、过瘤胃蛋白、生物活性物质和复合瘤胃缓释剂等,是反刍动物专用营养物。它采用高温高压的加工工艺制成,为泌乳高峰期贮备和补充营养,能有效的弥补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减少体况损失,提高产奶量。为了验证“乳倍利”对高产奶牛产奶性能和体况的影响,我们进行了高产奶牛添加“乳倍利”的效果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牛的选择


本试验的试验牛选自北京市绿荷奶牛养殖中心长阳奶牛场三场。该牛场饲养管理规范,采用的是分群定位饲养模式,数据微机化统计管理;采用挤奶厅挤奶方式,分为早、中、晚三次挤奶;平时保持牛舍、运动场的卫生清洁,及时清除粪便;运动场设有补饲槽,饮水槽保证足够新鲜、清洁饮水。本试验选择的试验牛群都处于泌乳高峰期,分别位于西区牛舍和东区牛舍。其中西区为头胎牛群,随机挑选46头为试验组,46头为对照组;东区牛舍为经产牛群,随机挑选45头为试验组,45头为对照组。该场高产奶牛日粮组成及营养成分见表1。


表1 日粮组成及营养成分



1.2 高能高蛋白补充料的主要成分和来源


乳倍利主要成分由全脂膨化大豆、保护豆粕、糊化淀粉尿素和生物发酵蛋白

组成。


高能高蛋白补充料“乳倍利”是中国农业大学冯仰廉和李胜利等“国家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转化成果,由国家级饲料科研单位“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中试车间生产提供,本中心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表2 高能高蛋白补充料“乳倍利”的营养成分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从2002年1月17日到2002年3月28日在长阳三场进行,试验组牛群每天每头饲喂“乳倍利”1.5kg不再饲喂原来自配的“高产牛补充料”和“钙皂”;对照牛群仍按原来的补饲方法饲喂,即每天每头加2kg“高产牛补充料”和300g“钙皂”。其他的日粮组成包括干草、干苜蓿、青贮、混合料及一些糟粕类不变;试验前对试验牛和对照牛逐头进行分娩日期、胎次、日产奶量和牛奶成分的统计,牛奶成分的统计以DHI报告结果为准。


表3 试验前牛群的基本情况(平均)

*试验和对照1,表示头胎牛,试验和对照2,表示经产牛,以下表同。


1.4 试验方法


两组试验牛群饲喂“乳倍利”都有7天的过渡期;产奶量每10天逐头测量记录1次,乳成分每月逐头进行3次DHI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喂乳倍利对头胎牛和经产牛产奶量的影响


见表4。


表4 平均产奶量和乳成分

注:*表示差异显著。


从表4来看:整个试验期头胎牛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奶3.19kg,差异显著(P<0.05);经产牛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奶1.52kg差异显著(P<0.05)。



图1 头胎牛试验组和头胎牛对照组产奶曲线对比


从图1可以看出:头胎牛对照组泌乳第100天产奶量开始大幅度下降,而试验组截止试验结束(第135天)仍稳定维持在泌乳高峰,即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泌乳高峰期延长了35天,且产奶量比较稳定;从图2可以看出:经产牛对照组在泌乳55天产奶开始下降,而试验组一直呈上升的趋势,截止试验结束(第85天)仍维持高峰期,即泌乳高峰期延长了30天。



图2 经产牛试验组和经产牛对照组产奶曲线对比


2.2 饲喂乳倍利对头胎牛和经产牛乳成分的影响


见表4。


表4 平均产奶量和乳成分

注:*表示差异显著。


从表4可以看出,试验组在产奶量提高和泌乳高峰期延长的情况下,乳蛋白率和乳脂率不受影响。




3 讨论


3.1 对高产奶牛来说,品种固然重要,但饲料的营养水平和牛场的饲养管理也同等重要,它直接关系着奶牛潜能的进一步发挥,饲料的营养浓度、饲喂模式如何能够更加符合和满足奶牛的各个阶段的生理特征和营养需要,仍然值得奶牛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研究和探讨。


3.2 在弥补奶牛高峰期的能量负平衡和体况损失方面同样需要“实行平衡饲养”,单一添加某一种营养物质必然会对其他相关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产生一定的负相关性,如单一补充“过瘤胃脂肪”等。


3.3 有效弥补能量负平衡,牛体适当沉积脂肪,维持一定的膘情可提高产奶量,延长泌乳高峰期,提高繁殖性能和利用年限。体况评分是近年来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养牛业比较发达国家推行的一套评价体况或脂肪沉积程度的一种新方法,是推测牛群生产力、检验和评价饲养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泌乳早期,每天奶牛都应有各自的目标体况,通过使用合理设计的配合饲料饲养,就可达到适宜的体况,这一方法体系很值得我国奶牛饲养管理者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