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重天经4

 乡间铃医拾珍 2015-12-26
《九重天经》4
阅读:3922010-06-23 09:01
标签:万灵融合睦世临活慧挂通知天机杂谈
第四回 月下对话
面面相对道心愁 误入修行苦法门
诗曰:遁入空门求终结,凡尘之事剪不断,
身入空门心不空,夜夜寻求何为空。
近日来,只要三藏闭起眼睛,有关求取“九重天经”的梦境片段,便会浮现在眼前,耳边更是不时的想起“九重天经”攸关九重天内的灵性的“出路”,莫忘上天旨意,完成“九重天经”的后段任务。虽然三藏尚未完全忆起梦境,但是,似乎隐约知晓所负担的重责大任了,因此,当务之急,便是想办法回忆起梦境的历程及经过。只是,越是着急,越是想不起来,三藏越想心越烦,睡意竟然全消。于是起身在房内来回不停的踱步。此时,三藏看见窗外有一黑影闪动,于是,前去开窗一探究竟。没想到此举竟吓坏了窗外之人,有道是:做贼心虚闻风丧胆,一点也不假。
正是:入梦出梦梦中梦,入定出定定中悉,
一场大梦换思维,一席心语超凡圣。
三藏:阿弥陀佛!德惠,深夜造访,必定有事,何不进来说话,天凉了,当心着凉了。进来吧!贫僧正好睡不着觉,正想找人聊聊天呢!
德惠:(双手合十,鞠躬作揖)阿弥陀佛!谢谢圣僧。小僧只是出于好奇,并无它事,但是白天又不能接近圣僧,迫于无奈,只好夜间造访。但到了圣僧房外,却看见圣僧刚刚熄灯,正犹豫是否前来敲门时,没想到圣僧却突然推开窗,在毫无预备的情况下,着实被吓了一跳。
唐三藏:德惠,虽然咱们相处的时间不多,但是,贫僧的日常所需,皆是德惠帮助打理的,在此,请接收贫僧的感激之情。
三藏自知即将离开此地,因此,特意表达了对德惠的感激之情,并期望德惠能修炼有成,更是期待来日有缘再相会。
德惠:万万不可啊!小僧承受不起,这可是会折煞小僧的福分啊!
唐三藏:若不是德惠的悉心照料,贫僧可能无法从梦中醒来。尤其是经历梦境的前后时间,贫僧的大脑始终处于恍恍惚惚的状态,还好有德惠的照料,定时送斋饭来,才发现了贫僧已做梦多时,并将贫僧从梦中唤醒。请接收贫僧的行礼作揖。(双手合十,鞠躬作揖)灵光普照!
德惠:((双手合十,鞠躬作揖)阿弥陀佛!圣僧不愧是圣僧,不仅慈悲为怀,还不时的心存感激之情。打从第一眼看见圣僧时,小僧便觉得与圣僧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碍于小僧的德行不足,层级过低,不敢前来接近圣僧,只好藉由每天为圣僧送斋饭时,看望圣僧。也不知什么原因,每回看见圣僧后,心里便觉得踏实。
正是:有缘相见总有因,心性相印互依存,
从此更是缘上缘,缘缘相惜结天缘。
德惠只要想起日后再也不能为圣僧送斋饭,以及来日不知何时再与圣僧相会时,心里不免开始伤感起来了。只因师命难违,加上方丈对德惠的养育之恩,即便心中有万般不舍,也不好有何言行。临离别时,德惠有一请求,但是,碍于层级关系,又难以启齿。三藏似乎已经洞悉觉察到德惠有难言之隐,于是,将伴随自己多年的一串佛珠送给德惠,并期许德惠能破除思维意念的藩篱,勇于向内探索、锻炼“心性”。
三藏:德惠,你皈依佛门修行有多长时间了? 德惠:当小僧还在襁褓中时,便被送到寺院了,小僧是大师兄一手拉扯大的。因此,方丈与大师兄对我有养育之恩,若不是方丈发慈悲心,愿意收留我的话,小僧早已冻死在庙门外了。因养育之恩重于山,有时恩泽与良知是难以两全的。这么多年来,小僧始终处于矛盾中,如果跟着良知行事,将破坏师徒情谊,就会被冠以忘恩负义的罪名。但是,若昧着良知,凡事皆听从指示办事的话,小僧日渐觉得形体与灵魂正逐渐的分离开来,尤其是到了子时,心灵特别感到烦躁不安。直到圣僧出现后,此不安的感觉才稍觉得解除。 正是:阴阳转换子时功,吐纳呼吸运心轮, 三轮一体虚空游,万象历历入胸中。 唐三藏:这便是所谓的缘分吧! 德惠:圣僧真是这么觉得吗? 唐三藏: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 德惠:(双手合十,鞠躬作揖)阿弥陀佛!小僧并非不相信圣僧,而是觉得身份卑微,自觉高攀不起啊! 唐三藏:灵光普照!层级与位阶是人所区分出来的,修行者不应该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从古自今,所有得道者,哪一个不是从最基础开始修炼起来的,关键是否能有成长的空间及机缘。而成长的机缘和空间问题,也是依附于九重天内所有的灵性所关切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所有灵性自身的“出路”问题。 德惠:虽然小僧无法完全参透有关九重天的事,也不明白灵性寻找“出路”的问题,但是,只要是想到即将在此终老一生,便开始发愁。(双手合掌)阿弥陀佛!小僧真是罪过啊!冒犯了寺庙及佛门规矩,罪过!罪过!阿弥陀佛! 唐三藏:德惠,且说来听听无妨。此地清静幽雅,适宜修行不过,贫僧当初之所以选择在此挂单,也是因为此地幽静,莫非德惠有难言之隐不成? 德惠:小僧从小便被遗弃在寺院外,据大师兄说,小僧因为命中带煞,一出生便克死父亲与兄长,接着全村便开始流行瘟疫,因此,街坊邻居皆认为是小僧带煞而至,经村民商议后,决定将小僧烧死,以挽救其他无辜的村民。母亲不忍看我白白送死,于是连夜将小僧送出村外。在阴错阳差的安排下,小僧便到了白云寺当起小沙弥来了。 唐三藏:如此说来,出家剃度为僧并非你自己所愿,因此,对于未来的出路问题感到不安,是吗? 德惠:出家剃度为僧并非是我所愿,但是,我以身为出家人为荣,过去的几年里,我几乎是沉迷于佛书经典里,以至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是,在圣僧尚未挂单到白云寺前,只要是翻阅起经书来,便开始觉得烦躁不安,尤其是到了子时时,总觉得经书会发出响声来。在百思不解的情况下,只好请教大师兄,没想到小僧的疑惑未获得解决也就算了,还被误认为是小僧闲来无事胡思乱想,因此还将小僧关在禁闭室悔悟。说来奇怪,在禁闭室内虽是暗无天日,可是,在我的两个鬓角处却不时会发出光来,更不时会在小僧盘腿打坐的对面墙上隐约看到有影子在晃动。起先,小僧认为是因为多日未尽水米,身体虚弱引起的幻觉,因此也不以为意。但是,从禁闭室出来之后,偶尔还是会看见。就因为如此,全寺院的人都鄙视我,甚至刻意疏远小僧,深怕被我冲煞到。方丈则认为是小僧“心性”不定,老爱胡思乱想,才会出现异常现象,为了时时警戒小僧,于是摊派暮鼓晨钟的工作给小僧,希望钟鼓之声能够敲醒我,不再胡思乱想了。 正是:祸兮福兮平常想,思之不得再思之, 倾听心音抚心神,统领众神归灵体。 唐三藏:这并非是胡思乱想之故,我相信德林的种种经历,必有其原因。 德林:圣僧真是这么想的吗?小僧真是太开心了!总算找到知己了。不对不对!小僧太放肆了!(双手合十,鞠躬作揖) 唐三藏:贫僧这里有一串念珠,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是,此念珠伴随贫僧多年,尤其是在取经的路上,只要是遇到困境时,贫僧便会数念珠来安定心灵。今天,贫僧就将此佛珠转赠与你,希望不要嫌弃此佛珠已经破损才好。 德惠:(双手合十,鞠躬作揖)阿弥陀佛!谢谢圣僧!此佛珠已经跟随圣僧多时,并伴随圣僧经历了取经的历程,此串佛珠乃是无价之宝,今日有缘从圣僧手上接获,真实欣喜若狂。请接受小僧的顶礼。 唐三藏:(双手合十)灵光普照! 正是:师徒之缘天注定,坎坎坷坷过一生,有谁明白是考验,师徒之情是难关, 相互猜忌留半招,只怪两心不相印, 待到诚信换真心,参悟玄机光明来。 话说德惠向唐三藏行大礼时,三藏却不知为何突然向前走去,并将手放置在德惠的头顶上,并不停的念诵“灵光普照!”此时,德惠感觉一股热流从头顶灌注全身,并听到一阵阵的鞭炮声响,看来,三藏与德惠的师徒名分已定。 正是:自然之中有天意,我不思来你不想, 灵光普照全身变,修行千载刹那成。 唐三藏:(双手合掌),灵光普照!德惠,快起来吧! 德惠:(双手合十,鞠躬作揖)阿弥陀佛!谢谢圣僧。刚才圣僧在为小僧灌顶时,德惠感觉有一股热流从头顶灌注全身,并且听闻到阵阵的鞭炮声响,之后,便觉得同体舒畅,两鬓角又开始发出光明来了。 唐三藏;(双手合十)灵光普照!不知德惠今后有何打算? 德惠:没有具体的计划,过一天算一天吧!得过且过,是寺院内所有僧侣的心态。 唐三藏:灵光普照!何以大家会有这种心态? 德惠:修行的路走到今天,却不知道目的在何方,更是看不见未来,在没有愿景的情况下,总觉得种种的修行方法,都是正逐渐将形体与灵性分离。或许,灵体最后都能被引渡到西方极乐世界,有一灵位得以栖息。但是,在尚未归天往生前,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处置自身的形体,因此,到了夜晚,形体反倒是成了“孤魂野鬼”,不知何去何从。 唐三藏:贫僧无法理解德惠所说的意识,请详加说明。 德惠:只要圣僧将头探向门外,自会明白小僧所说的话。 正是:末法时期混沌世,西方极乐遥无期, 深处佛门清净地,灵性却无依附处。 身心不合怎修成,你牵我拌苦中痛, 性命双修是大道,身心合灵即金身。 于是,三藏走到门边,轻轻将门打开,并走出门外。才跨出门外一步,便发现院里有许多人在走动,因夜色已晚,无法看清是何人在院子里散步。白云寺的门规森严,此时不应该还有香客逗留,更不可能是寺院内的僧侣,因为寺院内的修炼及法事活动安排的非常紧凑,加上一早还有早课要做,所有的僧侣应该早早就寝了才是,何况从晚上礼佛诵经之情形来看,许多僧侣的体力早已不支了,那还有多余的体力在外游荡呢!怪怪!既不是寺院内的僧侣,更非是香客,莫非此地还有其他人不成。为了一探究竟,三藏便走了过去。 正当三藏聚精会神的观察那些在院内游荡的人影时,突然有一黑影从屋檐上纵身而跳,噗通一声,不偏不倚的,正好跌落在三藏的脚边。三藏还来不及反应过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脚边的黑影紧抱着三藏的腿并压低声音直喊:“下次不敢了”··· 德智:大师兄,师弟知错了,下次再也不敢了,请大师兄饶命,千万不可告诉方丈,小僧害怕被禁闭。大师兄、大师兄······ 唐三藏:德智,德智,快快请起,贫僧不是大师兄,你起来看清楚。贫僧不会告诉德临的,有什么话起来说。 德智:(双手合十,鞠躬作揖)阿弥陀佛!还好不是大师兄,看来今天运气真不错,出去上街溜达了一圈,心中快活多了。 唐三藏:阿弥陀佛!德智,为何装扮成如此,贫僧差点认不出来了。想出去走走的话,为何不光明正大的走大门,爬墙太危险了,万一不慎跌伤了,可就不好了。所谓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轻易毁伤的道理应该知道吧!就算你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但也要为天下苍生着想,出家人身系着众生的福祉,众生还期盼着我们为他们诵经祝福呢! 德智:(双手合十,鞠躬作揖)阿弥陀佛!今晚小僧闷得慌,老想出转 转。但是,时时门禁管制森严,如果不攀墙的话,小僧是出不去的。
唐三藏:既然门规如此,就应该尊守,待天亮后,再出去也不迟啊。
德智:圣僧有所不知,我们每天关在寺院内,少有机会外出。就算有机会出去,也不能久呆,因为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功课,超度不完的法事,闲暇之余,还要帮助打杂干活呢!如此单调的日子,说实话,还真是厌倦了呢!于是,攀越围墙出去溜达,成了小僧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
唐三藏:礼佛诵经本是美事一桩,唯有在礼佛诵经的当下,是与佛陀最为接近,不应该如你所说的,是承受了如此大的压力啊!
正是:早念经,晚念经,行走站立都念经,
浅表意识不离岗,哪有心性显现时。
浅潜不通心生燥,烦躁修行怎明心,
心不明来性难见,千载万世难修成。
德智:压力可大了。小僧目前的处境是里外不是人,这正是不快活的原因。
唐三藏:何以里外不是人,愿闻其详。
德智:寺院门规森严不说,每天礼佛诵经、练功盘腿、超度法事,外加洒扫打杂干活,如此紧凑的生活节奏,让小僧喘不过起来。到了夜晚,是一天中最为清闲的时候,理应就寝休息了,但是,小僧却不知道如何打发清闲的时间了。有时捻转反侧的厉害,难以入眠时,才会想到出去溜达。但是,到了外边,面对众生的指指点点,小僧又不免觉得有些心虚,于是才会弄了这一身行头,如此一来,便不会有人认出我的身份了。可是,每当我穿上这身行头时,虽然没有人识破我的出家人的身份,可是,,心里不但觉得忐忑不安,还更心虚,也不能在外久留。
出家人虽然是出了家门,但是柴米油盐一样也不能少,奈何世俗之人不理解,以为出了家门万事皆好。有谁知晓出家众生的难处?又有谁知道出家众生的苦楚?世人皆知出家人慈悲为怀,自己有了悲伤哀愁与苦难、甚至往生的法事,皆托付寄望于出家人,期望出家人能神通大显,帮助自己消灾免难,祈福增寿。但是,那里知道,出家人也只是一群住在寺庙里的专业修行人而已。又有谁来关心过出家人的哀愁与苦难?出家人的身后事,谁来照料与关怀?谁来为其祝祷之?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出家人原以为出了自家家门,可也在寺庙里清清静静的修行,那知家门外处处都是家啊!
正是:身出小家入大家,心系红尘无意修,
哀怨天地不识珠,出家为何仍烦忧。
唐三藏:阿弥陀佛!
德智:并非人人的机遇皆能如圣僧所愿,能够奉旨前往西方取经,并亲炙佛法,有佛祖面授机宜。小僧认为出家人除了礼佛诵经外,还应入红尘、行万里路,像圣僧一样云淡风轻毫无牵挂的四处挂单云游。
唐三藏:阿弥陀佛!所谓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贫僧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每个人皆身负着不同的任务与责任,德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只看到事情的表象而没深入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才会常常发闷,加上你不知如何与自身的“心性”沟通交流,才会出现矛盾的心理。还有,贫僧也并非如你所想象的,云淡风轻的四处挂单云游,贫僧在经历、完成不同阶段的任务后,已经习惯四处挂单探访众生之所思、所需。
正所谓大人大肚大量,小人小肠小肚。大人明镜高悬、高瞻远瞩;小人眼花缭乱、短视无界。德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向往圣僧的盛名,却不知三藏曾遭逢九九八十一难、历经十八寒暑方才取回经书,之后,又将自身的青春岁月投入到经文的翻译工作中。那知经文翻译完成之后,已是白头僧人了,方才知道又过了十九载。如今,上天有令,奉天旨意,求取“九重天经“,那是德智所言的,云淡风轻的四处挂单潇洒云游。
正是:世人只识圣人之名,不知春华秋实不易。
孔子出生相七陋,幼年丧父慈母哺,
自幼精通礼易乐,壮年杏坛收弟子,
桃李五千空前后,毕生精力传仁德,
满腹经纶怀大志,无人识得圣人心,
发愤忘食乐忘忧,笔削六经书编绝,
鞠躬尽瘁志未酬,唯留伟业传百世。
德智:小僧以为享有盛名后,便可风轻云淡的四处挂单云游。令小僧不解的是,前来邀约圣僧开坛讲经说法的寺庙是应接不暇啊,为何圣僧皆一一婉谢,倒是愿意留在白云寺内?白云寺并非是正宗的佛门禅寺,此寺院内的僧侣,虽说是每天虔诚的进行礼佛诵经的早晚课,但是,众所周知的,白云寺是以超度法事而闻名的,而且超度法事的仪式方法,也并非是运用正统的佛教形式,其中还参杂了一些道教的仪式和内容。
唐三藏:当初贫僧选择在此挂单,是依灵感而来的。但是,自从来到白云寺,才了解到此寺院并非正统的佛门圣地,而是佛道混杂的以超度为主的寺庙,此时才恍然大悟,明白贫僧为何千里迢迢的来到白云寺挂单了。
德智:经圣僧这么一说,反倒是把小僧弄糊涂了。圣僧之所以会前往西方求取经书的原因,便是因为感念佛法教义的真实性,在本朝已经有些失去了本意,才背负了众生的大愿前往西天而去求取真经。曾几何时,圣僧对道教也感起兴趣了?
圣僧与德智在月下的对话,引来了众多深夜未眠的僧侣们。此景吓坏了三藏,因而听闻不到德智的问话。
德惠所言一点不假,既然大伙全无睡意,索性来个月下对话,三藏正好藉此机会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因为平日他们各有各自的事情要忙,加上德林有意将三藏孤立起来,因此,三藏很少有机会与众僧侣们交流对话。
唐三藏:灵光普照!夜色已晚,该是就寝的时候了,大火为何还在院子里走动?还有,早晚天凉,外出记得添加衣物,当心别着凉了。
德增:(双手合十,鞠躬作揖)阿弥陀佛!谢谢圣僧的关怀。自从入了佛门出了家,这还是头一回被人关心,而且还是圣僧呢!小僧何德何能,真是担当不起啊!阿弥陀佛!
正是:天地合体生众灵,男女媾精成人形,
轮回世世不离灵,生生是谁说不清。
出家人也是父母所生养,奈何世俗之人,皆将出家人当成神仙看,忘了出家人与世俗人同是肉体形骸,即便是成就者,在尚未摆脱掉肉体形骸的束缚时,皆被肉体形骸的七情六欲所苦。因此,修行者,唯有修持“心性”,方能掌控肉体形骸的七情六欲。所谓的成就者,便是能自我约束及掌控肉体形骸的七情六欲的变化。所谓的神仙佛道者,不仅是掌控了肉体形骸的七情六欲的变化,同时也已是摆脱了肉体形骸的束缚。奈何世俗之人不明就里,一股脑将悲伤哀愁全倒给出家人,并寄希望出家人多向神佛请愿,保佑全家老小平安健康,和乐安康发大财。
初一十五信众从不忘早晚上香祭司供奉果品来酬谢神佛,却从未听闻过初一十五信众前来关怀僧侣的起居与生活,更不用说是供奉素果与斋饭。出家人的悲伤哀愁谁来解?世人将出家人视为神佛的代言人,有谁明白,出家人天天凝望着神像,感叹神佛为何不解其心意?只因泥塑木雕是偶像,偶像那能解人心。
正是:原本同禅同道友,地狱门前僧道多;
齐齐念诵阿弥陀,无人识得佛陀心。
唐三藏:灵光普照!德增,人人皆有佛性,皆具有如来佛的德相,只是修行的机缘尚未成熟而已,千万不可看轻及鄙视自己,更莫为自己伤感。出家人是以慈悲为怀,事事为众生着想,并时时为天下苍生祈福,此牺牲奉献的精神,实乃为成就自己,为自身的灵性寻找“出路”及依附的处所。因此修行人应时时感念众生的布施,众生的布施提供给修行人锻炼及修炼的机会。(双手合什,鞠躬尽瘁)灵光普照!
德增:平常看圣僧极少出来活动,不是在禅房内盘腿静思,便是在禅房内来回不停地踱步,似乎正在思考及不断地寻找答案似的。因此小僧不敢打扰圣僧,如不是今晚有缘在院子里与圣僧不期而遇的话,还真是没有机会仔细看看圣僧的圣体。
圣僧原来也食人间烟火,柴米油盐酱醋茶,缺一无法取经归。取经念经及礼佛,柴米油盐酱醋茶,缺一无力来修行。世人多愚昧,以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会阻碍修行的道路,以为不食人间烟火方能成为圣僧,哪知圣僧之所以成为圣僧,是因为时时以九重天内的灵性为念,为灵性寻求“出路”与“归宿”。
唐三藏:阿弥陀佛!贫僧不懂养生之术,凡事随顺因缘,一切以顺其自然为好。慧根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与后天的加持力有关。贫僧平日是以精神食粮及物资食粮来维生的,所谓的精神食粮,是指佛法教义;物资食粮,则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物质。物质食粮提供了形骸的动力,于是精神食粮才能转动的起来,有时,精神食粮也能弥补物质食粮的不足。不仅贫僧如此,天下苍生也是以精神食粮及物资米粮过活的。但是,修行者,必须有“粮草”才能进行修炼。此“粮草”为灵性所服务,灵性必须在“粮草”的补足下,才能具有“灵性”。此“灵性”涉及到慧根的问题,所谓的与生俱来的天赋,是指“灵性的转世投胎时,携带前世修行的”粮草“的数量的多寡,此数量关系着慧根的根性。后天的修持力,则是通过后天的修行,不断地偿还前世所欠的”粮草“,当偿还完所有欠下的“粮草”后,才得以开始积累储存今生的“粮草”。当今生的“粮草”逐渐充沛时,灵性在“粮草”的补助下便开始逐渐的活跃起来。唯有展现出活灵活现的“灵性”,才能真的具有“灵性”。
德惠:阿弥陀佛!圣僧常念的“灵光普照”,与灵性是否有关联?
唐三藏:“灵光普照”的灵光,是灵性所发出的光影,因灵性的层级及位阶不同,因此,每一位灵性所发出来的光影的颜色、影像皆不同。灵光普照,是指九重天内所有灵性的光影,没有门派之分,只要是有灵性的生命,皆能发出光并普照于九天之内。
德增:德惠,别打岔,别老是怪言怪语的,净说一些胡话。务实些,咱们好不容易有机会向圣僧请示开慧根的方法,即便做不成圣僧第二,但是有机会效法圣僧的行为也不错,总比在此庸庸碌碌的过一生强吧!
德增一语道破众僧侣的心声,原来僧侣们夜深不眠的原因,是在对于自身将来的出路发愁。众僧侣一心想着“出路“的问题,哪里还能听得进”灵光普照“的含义呢!所谓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那里还有心力去管九重天内所有的灵性的光影发什么颜色和什么影像的事。
正是:天意设下坎坷路,有惊无险因有缘,
练就胸阔开智慧,普渡人类创奇功!
听君一席劝:稍安勿躁之,圣僧开示有助“灵性“的出路。
听君一席话,欲求出路者,紧跟三藏的脚步来前进。
听君一席劝:“灵性”的层级与位阶的受封,与“九重天经”的任务与使命有关。
众僧侣:(齐声同喊)请圣僧度化小僧,小僧心里好苦啊!日子快过不下去了,上天发发慈悲吧!
可怜的出家人,因寻找不到自身的“出路“,反被心牢的枷锁困住出不来。一时间,月下对话竟成了投诉会和思亲会。众僧侣于是将多年来的不满情绪、将满腹的牢骚一股脑的全部宣泄了出来,有的僧人哭喊着要换菜色;有的因为过于思念亲人而嚎啕大哭起来;有的不满门规森严,开始咆哮起来;更有的因为总是干洒扫的工作而感到厌倦;还有的是莫名奇妙狂笑不已;其中还有几位僧侣,平时因为彼此看不顺眼,趁此混乱局面,开始大打出手;有些不善于表达的更不懂得合理释放舒缓情绪的僧侣如木鸡般呆住;更糟的是,有的开始自残,有的则相互拥抱着互相安慰。真是百态群出啊!
三藏黯然神伤静观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深知即使是神仙降临也难解这无解之题。感悟、感伤、感慨!
修行人怎能如此这般!修行不修其“心性“,不思己之过,不想己之举,不求己之愿,那能修的成?
正是:遇事自省查自己,苦难是天设魔障,
咬紧牙关去度过,光明幸福才降临。
听君一席劝:
三藏切莫暗然又神伤,此乃芸芸众生万般像。切莫感伤、感悟及感慨,修行人怎如此这般样,只因修行之路坎坷多,崎岖难行障碍多,横越不了现本性。本性便是如此这般样。上天感念芸芸众生苦难多,乘愿菩萨发大愿,愿芸芸众生早日离苦得乐。那知芸芸众生不醒悟,无法感悟乘愿菩萨显神灵。
听君一席劝:
各路神仙好自为知,通报知会众神仙,地藏菩萨已成佛,只因芸芸众生如此顽固不已,地狱永无净空之时曰。各路神仙醒悟吧!眼看九重天即将出现惊天动地的大变化,乘此机会寻找好自己的“出路”吧!
唐三藏:灵光普照!各位僧人,请听贫僧说, 请听贫僧说几句话吧!
德惠:各位师兄弟们,圣僧有话要说,请肃静。
刚说芸芸众生万般像,便有僧侣露本性,看此混乱场面难收拾,脑筋一转计上心来,将计就计通风去报信,歹毒的心计只为争功诿过某权位,乘此机会变成大师兄的心腹。想到计谋将成功,权利即将唾手可得时,只见得福狰狞面目又多出一层诡异的笑容来。缺德,这就是缺德,缺大德!即是有缘成同门,不顾同门之谊也就罢了,却反而落井下石。所谓情义两字金难换,想起悟空重情又重义,不惧危险与晨光共度难关,只因有同门之情谊。还好老天总是有眼,害人害已坏心眼,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那知老天全看在眼里,在他那德行薄上记下一个黑点。(心眼红黑表善恶,坏心眼之人记黑点,那黑点日久量多了,心就会变黑化病;而好心有好报,只因心善红点多,宏德量足开红花,红花里面是金蕊,智慧种子在其中。唉,罢了!罢了!芸芸众生竟如此这般之像,还是不说为好,不说为好啊!)
唐三藏:灵光普照!大家切莫自乱阵脚,先将情绪稳定下来吧!既然大家觉得修行如此痛苦,贫僧在此奉劝大家还俗吧!别和自己过不去了。
只因三藏还俗的话一出,众僧众一下子就从闹哄哄的情绪中,突然变得鸦雀无声了,刹那间,气氛开始变得沉重起来,只见众僧众张口结舌相互瞪眼。三藏的葫芦里,究竟买的是什么药引子啊!且听下回分解。
正是:上天选定合灵人,刚强内力直逼人,
众人眼中容不下,那知重任在其身。
人人都想当老大,那知老大已无己,
众生皆是亲骨肉,不忍抛弃每一位。
若为一己之私欲,想要翻身做皇帝,
不惜恶心盼人死,先问老天许不许。
阴暗毒心难瞒天,天灾人祸唯自招,
今日点破阴毒心,怜你千年修成人;
反躬自问弃嗔妒,前方才有光明路!
释曰:上天为每个人都安排了一个角色,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上天给每个人的使命。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演的剧本,阳间就是台前,阴间就是幕后。当然,可以看到在台前的时间要远比在幕后少得多,幕后的每个人才是真正的自己,才是真正的生活。
不会看的只是看台前的热闹,会看的却能透过台前看穿幕后的真实一切。那场戏更比台前热闹十分,真实百分,更残酷万分。
度生难,难于上青天,千年妖来万年怪,修成人身不容易,只为赶上乾坤转,一念善心登天梯,一念私欲堕无间。无生老母怜你千年苦行一朝迷,点悟!点悟!点点悟!切莫辜负了自己那千年的道行和苦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