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帅哥打天下:江东孙策的创业之路

 宏图藏经阁 2015-12-26
孙策(175—200),字伯符,扬州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汉讨逆将军、会稽太守。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代的军阀,是吴国政权的实际开拓者。孙权英勇善战,长相俊美,三国志记载: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策时年少,虽有位号,而士民皆呼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 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请张昭等嘱以后事,呼权佩以印绶,至夜卒,时年二十六。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
    江东大族面对袁术入侵之师,深感自身危殆。他们绝不会率自己的家族乡曲去支持孙策,也不能贸然离弃家园。他们或者静观待变,或者聚众自保。孙策在江东遇到的,几乎到处都是敌意。孙策虽以卓越的军事才能攻占了丹阳、吴、会稽三郡,并一步与黄祖,刘表争雄于荆扬,但是要使江东本上势力放弃反抗,靠拢孙策,视孙策为一体,却要困难得多。
  孙策在江东,面对的反抗势力不止一种,反抗方式也不尽相同。《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记孙策临死时的江东局势说:“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史臣意在概述孙权初统事时江东局势艰险之状的三个方面。

   孙策的成长经历与他老爸孙坚完全不同,孙坚小时差不多是一个社会小混混,孙策却是打小就开始接受正统的教育。孙策的母亲是个大家闺秀(就是孙坚抢来的那个吴家美人),很注意对儿子们的教育,孙策自幼习武弄文,结交的都是些江、淮名士,名声甚佳。
  父亲在战场上的突然殒命,使年幼的孙策担起了家庭的顶梁柱的角色,孙策的舅舅吴景,当时是丹杨郡的太守,孙策就携家投奔了他。安排好母亲、幼弟之后,孙策便去了父亲孙坚的葬地曲阿,借着父亲的威望,在曲阿招募了几百精壮,在兴平元年(公元193年)投奔了父亲的故主袁术。

  二,许贡门客刺杀说。
  这个是正史记载的一种说法。“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就是说孙策杀了许贡,许贡的门客要为主人报仇,实行刺杀。这样看起来,是一个普通的“仇杀”案,有因必有果,看似十分简单。但是我们要搞清楚,仅仅是许贡的几个门客就有这个能力和胆量去刺杀江东第一人孙伯符吗?打个比方,国家主席杀了某个干部,于是干部家里就找两个杀手去刺杀主席。我想这是很荒谬的,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卵击石”么?如果不是背后有人策划,那这个许贡门客刺杀说我绝不可信,这是直接导致孙策死亡的因素,背后隐藏的秘密就不得而知了,需要推论。

   孙策,名副其实的少年英雄,自16岁时随父亲征战到26岁鹿山殒命,这点恰然和唐太宗神似。少年时代便开疆阔土乃至“割据江东”,成为东吴基础;和一般的少年相比,更胜一筹。
  其一,志向远大,气度不凡。
  孙策,吞日月者也。人言策弟孙权为日,策为月。以此推之,策故以明亮,然未能长久,以其依赖日而生光。其实不然。东吴基础为孙策所建,孙权拱手承受,如无孙策,以权而面对袁术固然难以成事。这就是孙策临终时嘱咐其弟的:与天下争锋,汝不及我。而基业就是“争锋”而得,而非拱手所得。这样的经历,孙策应为“日”,而孙权为“月”,以孙策开疆阔土,而孙权拱手治理。然,自古以天子为日,所以孙策屈居于月。

    事实上,喜欢杀人和死要面子,是孙策的致命伤,他就是死在这两个毛病上的。孙策的死,《三国志·孙策传》的记载是“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而《江表传》和《吴历》的说法则更有戏据性。前面说过,当时吴郡太守许贡上书朝廷,曾说过“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的话。其实后面许贡还有说法,就是建议朝廷把孙策找到京都严加约束,免得他在外面作乱。孙策看过许贡的表文,就把许贡杀了。许贡的仆人和门客为了替许贡报仇,便去刺杀孙策。本来,这次刺客只是伤了孙策的面部,完全可以治好(医言可治),但必须静养百日(当好自将护,百日勿动)。然而孙策却去照镜子。照完,便对着旁边的人说,我的脸变成这副样子,还能再建功立业吗(面如此,商可复建功立事乎)?便推开案几,大吼一声,结果创口破裂,流血不止,当夜身亡,时年二十六岁。这可真是“死要面子”的典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