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已经写了很多万字,但书还是没起色,成绩很差,该怎么做呢(全)

 凛辰 2015-12-26

“我已经写了很多万字,但书还是没起色,成绩很差,该怎么做呢?”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作者都遇到过,当然具体情况可能各有不同,比如有些作者是为不能签约发愁,有些作者是签约后成绩不佳,有些作者认为个位数订阅是失败,有些作者则是均订不过万就哭得天昏地暗了。

不同的情况当然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在基本层面上,还是能大致进行一些归类的。而且,所谓的处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如何选择的问题,比如决定是否继续写,是否回头修改,等等。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首先需要判断的是,作品是否真的不行,是否真的没达到预期成绩。

事实上,判断失败往往比判断成功要难,因为成功可以有标准,达到了就算成功,但失败很难有,十万字不能签约不代表二十万字不能签,五十万字时订阅不高不代表一百万字后订阅还不高。所以,在这方面,建议大家谨慎对待,并且也可以加强与责编的沟通,未必要盲从他,但可以充分利用他的专业能力与经验,结合自己的分析,以得到更靠谱的结论。

等我们判断的结果出来,如果是成绩尚可,至少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那当然就不需要有什么改变,而如果结果不明,或是直接无法判断,判断不了,那同样不用做什么。在情况不明的时候就自认失败,扔掉自己的心血成果,显然是很傻的。

好比有些作者,三万字五万字还没被编辑求着签约,就认为作品失败,这显然是很傻的,因为这个时候,编辑都还未必看过书呢,又凭什么认为一本他没看过的书,一定是他不喜欢的呢?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做出判断,并且判断下来,作品的确是失败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做出改变了。事实上,这涉及了两道选择题。第一,是回头修改,还是开新书;第二,不论是修改还是写新书,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一个个说。首先说第一道选择题。

做选择,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对选项有基本的了解。如果选项是什么都不清楚,那最后只能是乱选。

这里也一样,我们首先需要清楚,如果要修改,那是为什么要改,哪儿需要改,要怎么改,改成什么样,而如果是开新书,那新书写什么,怎么写,和这本有什么区别,进步在哪儿。这些东西,首先要弄清楚。

而在这之前,一般来说,先得弄清楚当前失败的原因,现在的书为什么不好,不好在哪儿,自己哪方面没处理好。比如,是题材没选好,还是节奏太慢,或者yy过头失去平衡,或是写了一段虐主剧情导致读者流失……

如果原因能找到,相应的改进就会明确很多,至少能知道方向。比如,如果是题材没选好,那是整体的问题,修改很难解决,一般来说就需要开新书;而如果是某一段剧情写砸了,那么可以相对简单地把这段剧情改掉。

总之,先把原因找到,然后根据这个原因,来判断是否适合修改,是否容易改、方便改。

如果非常不适合改,或者很不方便改,那什么都不必多说了,开新书吧。

而如果改起来不是太难,那我们就要权衡修改的代价了。非签约书还好,理论上只要付出时间精力就行了,改好后可以重新申请签约,申请时注明已大修过就行了,而如果是签约书,就可能涉及额外的代价,比如断更引起的读者流失,或者前后剧情的差异,导致现有读者无法接受,以及一些推荐规则等方面的影响,比如规则是一本书只能上一次强推,之前强推过的,哪怕之后改得面目全非,也不可能再安排一次。

当然,相比开新书,修改也有自身的好处。比如已经完成的这么多字数,一个或许自己很喜欢的题材,一个已经考虑了很久,想得很多的大纲,等等,这些都是老书修改的优势。

我们需要想清楚这些优势,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然后权衡利弊,比较一下,如果选择修改,好处是哪些,弊端是哪些,以此和开新书来对比。

当然,开新书这个选项也需要想清楚,开什么新书,怎么写,预估能有多好。

这样比较之下,我们就能得出结论了,到底选什么。而如果最终难以取舍,我建议优先选择开新书,因为抛开一切从头开始,会让事情变得更简单。

另外,在有些时候,可能我们失败之后,自己也不明白原因,不知道失败在哪。这种情况下,我们似乎也做不了什么,但实际却也未必,因为许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失败,但可以确定自己有所提高。

好比打架,我上次输给了一位高手,输得莫名其妙,自己也不知道败在哪,但这段时间,我通过苦练,已经变强了很多,那么,即便我仍旧没想清楚失败原因,但至少可以再次尝试战斗,虽然有可能还会输,但未必一定会输。

写书也一样,通过前一本的锻炼、总结,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文笔进步了,可能有了更好的创意,可能学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总之,我们变强了。如果能确定这点,那么,即便没找到失败原因,我们也可以再次尝试。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更恰当的选择是开新书。因为找不到失败原因,我们无法针对性进行修改,改好的可能不大,还不如直接重起炉灶,利用自己的进步,从头开始。

小结一下。

适合修改的情况有:找到原因,并且小改就能有大提升;改动不算小,但性价比依旧很高。

适合开新书的情况有:找不到失败原因;修改起来特别麻烦;不知道如何选择。

其实不难看出,适合开新书的状况会给多一些。

现在继续分析第二道选择题,什么时候开始。

这个问题相对简单,无非就是,什么时候把事情想清楚,就什么时候开始。

理论上,既然现在作品已经失败了,没什么价值,是应该立即中断,立即开始修改,或者重起炉灶的。但实际上这么做并不明智,如果还没想清楚的话。

以开新书的选择为例,如果我们还没想好新书题材,还没完善好新书大纲,还没想清楚新书相比老书会好在哪儿,就直接盲目开写的话,新书无疑有极大的失败可能。这种情况,直接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还会打击到自信心。

所以,我们在确认失败后,万万急不得。需要先寻找失败原因,想清楚是修改还是开新书,想清楚新书要怎么开,怎么写,相比老书的优势,把这些都想清楚了,再动笔也不迟。

而在想清楚之前,停笔断更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这并不是最佳选择。

相比之下,我更建议继续老书的更新,无论它有多么失败,无论它有多差,我们先努力地继续写着,继续把它写好。

一方面,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多写能有提高,把故事写长同样能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持续进行写作,是能力的一种保持。就好比我们的身体锻炼,如果运动员在床上躺几个月,下床后怎么都需要一段恢复期,写作也是一样,断更一阵后,再写容易找不到感觉。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创作毕竟是创意型工作,不可能像工业制造那样有明确的时间点,比如要开新书,从获得创意灵感,到逐步完善大纲,这里每一个步骤,都说不准需要多久,而寻找老书失败的原因,就更难以估量时间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知道要断更多久,还不如先维持老书,维持锻炼。

尤其对非签约作品来说,更是如此。毕竟,字数多点,通过概率多少会增加些。

总之,想清楚怎么改或者怎么写新书,并且确定修改后一定明显好于原来的,或者开新书一定比老书更强,这时候我们再开工,在此之前,就继续更新老书,一边更新,一边想问题,想构思。

最后再总结一下,步骤如下。

1,判断作品是否真的失败了,等确认失败,再进行第二步。

2,寻找失败原因,如能找到,针对性制定修改策略,并权衡这么修改的付出与收获,看利弊哪个更大。

3,如果利大,也就是修改后提升可以很多,损失却不大,那就修改。如果弊大,或者难以取舍,或是直接找不到失败原因,那就直接放弃修改,开新书。

4,无论修改还是开新书,都需要考虑完善,并且确认能比老书更强。在此之前,请继续更新老书。

总之,当我们怀疑作品失败时,就按上述四个步骤,有条理地进行分析,并决定自己的后续计划,千万不要过于心急,自乱阵脚。一有挫折就放弃,反复开新书尝试,一定不是最佳选择。

这四个步骤中,判断作品是否已失败,以及寻找失败的原因,这应该是两大难点。关于这两点,因为篇幅关系,我后两期文章会单独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