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柔《绝句》

 乐水无涯 2015-12-26

绝句》宋·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释】

  石懋,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轻黄:淡黄

  飞毬:杨树籽

  【译文】

  在我来到这里的时候,万缕柳丝还在春风中摇曳着浅黄的身姿;而当我离开的日子,飞絮堆积成球,铺满道路两旁。我比这杨花更加飘荡;杨花忙碌只是一个春天,而我颠沛辗转,漂流四方。

  【赏析】

  “杨花”,杨树籽,表面具毛,状同柳絮,古人常以杨称柳,杨、柳通用,如司空图《暮春对柳》:“萦愁惹恨奈杨花,闭户垂帘亦满家。”在古典诗词中,则用以表达某种愁绪,如北魏胡太后《杨白花》的“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苏轼《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韵》的“似花还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路旁,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诗人不仅把自己转徙流离的生涯和“飘荡”的杨花比,而且超出传统手法的窠臼,要同杨花比出个程度,在结构上递进一层,使其郁积于心的客愁乡情通过着力反衬,显得格外深切动人,从而取得从正面说难以获得的抒情效果。第二句,用点即点的手法收束全诗,至于何以要说“杨花只是一春忙”,这以后还有什么话未说,作者有心留下一段空间,由人猜想。

【阅读训练】   

        1、抒发深沉的乡思旅愁,是古往今来诗歌的常见主题,然而石的这一首绝句在写法上却力求新巧,读来情感突出,诗意盎然。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为了避免抒情空洞干瘪,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羁旅之愁,而是触物起兴,借杨花之随风漂荡、不能自主,比拟自己往来赴任,离别家园。化虚为实,把羁旅愁思溶化在具体的形象之中,读来情感突出,诗意盎然。另外,诗人不仅将自己的转徒生涯和飘荡的杨花作比,而且还要比出程度高低。“我比杨化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结构上递进一层,使离情旅愁得到省力反衬,更显深切感人。

       2、诗歌在刻画杨柳的形象上,亦有独到之处,请以开头两句为例作简要赏析。

         答:对于杨柳形象的刻画,既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绘。上句的“弄”字刻画出杨柳的动态,在飘荡的春风里袅娜摇曳的形状宛然眼前:下句“满”字看似描写静态,而在这静态中包含着过去飞落、现在仍在飞落数日内还要继续飞落这整个过程的动态感。角度多变,刻画生动形象。“轻黄”一词,更巧用通感手法,颜色本无轻重,却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使人行“轻飘飘”的感觉。用触觉来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满不能自主的无奈。

        3、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 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

        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在借物(景)抒情、对比烘托、通感上任选点赏析即可。

        ①诗人借景打情, 托物言志。借杨花的随风飘扬,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

        ②对比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

        ③通感: 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使人行“轻飘飘”的感觉。诗人运用通感的于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的不能自主的无奈。(或答:此处的“黄”借代杨花。杨花随春风飘荡,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一个“轻”字便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