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贺镇

 赵东华 2015-12-26

思贺镇,全省(广东省)特殊之地。远离信宜市区128公里,是全省三个离市区超过120公里的乡镇之一,从信宜市区到思贺,汽车须经罗定市三个镇才能到达,故又被称为信宜的"西伯利亚"。思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云浮、阳江、茂名三市交界点。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思贺镇

  • 外文名称

    Sihe town

  • 别名

    信宜的“西伯利亚”

  • 行政区类别

    乡镇

  •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

  • 下辖地区

    思贺、大坪、横岗、朋侯、大芾、双垌、岗坳、西充、木瓜、八排、大洞、三屋、

  • 政府驻地

    思贺圩

  • 电话区号

    0668

  • 邮政区码

    525338

 
  • 地理位置

    云浮、阳江、茂名三市交界点

  • 面积

    181.05平方公里

  • 人口

    43468人(2010年)

  • 方言

    思贺话、客家话

  • 气候条件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八排顶、林洲顶、笔架山、犁头坑

  • 车牌代码

    粤K

  • 行政区码

    440983

思贺镇,全省(广东省)特殊之地。远离信宜市区128公里,是全省三个离市区超过120公里的乡镇之一,从信宜市区到思贺,汽车须经罗定市三个镇才能到达,故又被称为信宜的"西伯利亚"。思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云浮、阳江、茂名三市交界点。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思贺镇位于信宜市东部,是云浮阳江茂名三市的交汇点,距市区128公里.总面积181.05平方公里。辖思街道街道贺、横岗、朋候、大?、大坪、双垌、高田、木瓜、八排、岗坳、大垌、三屋12个村委会,93条自然村,总人口43468人。境内资源丰富,是省林业重点镇之一,有林地面积12206.1公顷,活立木蓄积量54万立方米。有杉、松、八角、黄榄、毛竹等150多种植物,其中八角、黄榄是思贺的特色产品,闻名遐迩。现有6.3万亩八角,产量达3000多吨;8500亩黄榄,产量达100多吨。建成位于桑垌老矿坑,占地5000亩的连片大红八角省级示范性基地。该镇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蕴藏量达2.5万千瓦,目前全镇有电站13座,总装机容量7100千瓦时,其中2010年建成并网运行发电的电站一座,装机容量2000千瓦时。广东省人民政府2009年12月批复该镇成立"广东茂名林洲顶鳄蜥省级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达9万亩,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种,占全省10.77%,列入国家保护动物名录的共有24种,占全省的20.51%,是不可多得的动植物种基因库。其中现有珍稀动物鳄蜥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据说,该镇大?村有两座形似子的山峰,屹立于河的两岸,河水咆哮而得名狮嚎,后按当地客家话改称思贺。1950年为6区,1955年改为思贺15区,1958年属合水公社,1961年置思贺公社,1983年改为思贺区,1986年改为思贺镇。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环境

折叠概述

思贺镇地处云雾山区,地势南高北低。主种水稻、薯类、花生、八角、砂仁、肉桂、油茶、柑橙、方柿、乌榄、黄榄。林以松、杉、毛竹为主,境内有国营"八一林场"等单位。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折叠信宜的"西双版纳"

思贺境内峰峦叠嶂、林茂草丰、飞瀑流泉、莺鸣鸟唱、如诗如画,又被誉为信宜的"西双版纳"。思贺林州山间的石屋林州山间的石屋主要有海拔1080米的八排顶、海拔1008米林洲顶、海拔1062米的花楼顶、海拔1159米的笔架山等大山。八排顶("四大天柱"其中一柱)是信宜、阳春、罗定的界山,位于思贺的东部,山顶上树木稀疏,奇石星罗棋布,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颇具知名度。山上云雾缭绕,云端触手可及,"山中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上连片的天然草场,绿草如茵,还有迎客松,龟石,蛇石等景观,很多旅客好奇地坐在龟背上拍照留影。山顶有省政府立于1992年的信宜、阳春、罗定的界碑。举步之间,游客一个转身可观三市,多少人为此而陶醉。这一景点,位于新开通的思圭公路沿线之中(思贺至阳春圭岗)。阳春市镇经思贺到罗定市区仅100公里,与信宜的西江温泉、大仁山道教风景区、大田顶森林公园、平塘石印庙、阳春凌霄岩、思贺入境处千年不枯深却难测的天然龙塘等周边地区的旅游景区,可结成旅游连锁景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信宜与罗定、阳春因为思贺地界的问题,产生了许多纠纷。八排顶又是阳江市的母亲河,漠阳江的源头即在八排顶下的阳春河塱镇牛温村。

折叠黑石村

思贺镇以奇石风景著名,镇北部的大垌村黑石自然村,由于大多石色呈黑,"黑石村"因此而得名。黑石村有一户人家在美丽的石群中起屋安居,这座民宅门前有一幅如电影宽银幕般的石屏,还有一石如海豚跃水;屋后山上有一大石犹如雄鹰登枝,还有一座如杭州"天下第一大石"。屋的左边,有一座几米高鸡心状大石,石巅上生长着一棵长达80年之久的棕树,棕树历尽风霜,毅然挺拔、笑傲苍芎、令人倾羡赞绝;屋的右侧有座石屋,石屋内流水淙淙、蔓藤条条、冬暖夏凉,又是一个避暑胜地。离石屋一公里处,有一座"不倒翁"巨石,"不倒翁"石屹立在一座海拔100多米的山巅上,远处望去,"不倒翁"石摇摇欲坠、险景妙趣横生。一人助推此石,来回摆动,但几十人齐力助推却不会倾倒,只是激烈摆动,"不倒翁"石由此得名。

折叠犁头坑

在距"不倒翁"石三公里的大垌白屋自然村,有一地名叫"犁头坑"。"犁头坑"的田头,有一把石"犁头","犁头"栩栩如生,维妙维肖,跃跃欲试下田耕弓耕。"犁头坑"故而得名。"犁头"是在一百多年前,雷电击破山上一座大石,一石块滚下山脚田边搁置,人们见其状如犁头,熠熠闪光,具有观赏价值,村民力保原状,不许破坏,留作后人纪念观赏。还有位于思贺三屋管区和罗定市沙琅交界处的石山,石山共分四座,一座比一座高,可谓是山外有山,每上一座,风光也大有不同。

历史上思贺曾经是瑶族的聚居地,清朝中期被汉族同化,但也遗留了一些遗迹。主要是大坪村瑶寨遗址,大坪村位于思贺镇瑶家坪,海拔900多米,东北是林洲顶,南面是犁壁顶和笔架山。遗址坐落在山坪上,坪上有村落。他们的装束、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早与汉族融合。当年,这里的瑶民以种蓝为业,遗址周围有蓝山、蓝湖,是当时瑶民种蓝、制蓝靛的地方。另外有瑶族采矿的遗址银厂。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折叠民俗文化

思贺镇部分地区有客家人聚居,其余3万多人讲思贺话。客家人崇尚读书,人才辈出,语言、民居建筑文化非常具有特色。著名作家杨干华即是思贺到堆村人。

横岗村有一座丘家古祠,丘家祠具有古代建筑文化特色,至今主体原貌保存尚好。丘家祠又称丘家书院,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丘氏始祖从福建省搬迁到横岗村定居时,聘请各地的能工巧匠兴建的。丘家祠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中央天池,前后两座,雕梁画栋,美轮美奂,气势恢弘,建筑面积达400多平方米,高达10多米。在文化大革命时间,局部建筑受到了破坏,祠堂内的大多工艺、美术已荡然无存。据说在未被破坏之前,广东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类都在此得到了展现:大门祠堂内很多雕花门档,檐下刻有从商周到宋代的历史故事人物画,精雕细刻的各种飞禽走兽、龙凤福寿类,成为一道文化长廊。门槛是用石质雕成,构思巧妙,雕工细腻。丘家祠集岭南建筑艺术之大成于一身,并兼有精湛的民间工艺艺术,号称"思贺祠冠",堪称一座古代建筑工艺宝库。

折叠名人

思贺是著名农民作家杨干华、国民党终身国大代表梁甲荣和著名国民党将领梁若谷故居所在地。

折叠七百年的水塘

网络上一直都有描述思贺有一个七百年的龙塘,描述如下:

在信宜市思贺镇岗坳村委会附近有一口自然形成约七百年的水塘,塘水碧蓝,深不可测,常年冰凉,从不干枯或暴涨,十分神奇,当地人称之为"龙塘"。乘车经罗定市太平镇刚进入思贺路段就看到了"龙塘"。这口塘呈圆形,直径约150米,周围无树木,似一口大锅嵌在大地中。据当地民间传说,距今700多年前的元朝元贞年间,此处是居住着几十户人家的村庄,因地下出现一条宽30厘米、长40多米的裂缝,村民担惊受怕被迫搬迁,不久,这里一夜之间下陷成一个圆状深穴,后来深穴日久积水而成一口水塘。奇怪的是该塘水位长期保持在一个地方,水温也常年保持在8-9℃。附近的村民拿一条几十米长的绳子系着一块大石,撑着竹排到塘中把绳子沉入水中,可放尽手中的绳子石块仍未沉到底。村民曾放过一些鱼苗入塘中,但从未捕捉得到,多年后,这些鱼已长到几十斤重一条,经常跃出水面游动。前几年,有一名叫陈牛九的村民拿着渔网游到塘中去捕鱼,被冰冷的塘水冻僵了手脚,再也没有上来。为免除后患,人们用几台大型抽水机想把塘水抽干,可是花了几天几夜的时间不断抽水,水位却丝毫没有半去,只好作罢。

其实这一直是个误传,这个龙塘根本就不在思贺境内,更加就不可能位于思贺镇岗坳村委会附近了,正确的位置应位于罗定市太平镇内,只是刚好位于太平镇进入思贺的路口的附近,可能有外地人会认为这里既然是叫做思贺路口了,应该就是思贺镇境内,所以驴友或者外地人描述上传网络的时候就认为是思贺的了。其实这个水塘是真实存在的,现这水塘被太平镇当地居民用于饲养淡水鱼和家禽水鸭。

折叠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思贺镇近年来积极实施"四大发展"战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切实抓好以八角和黄榄为主的"三高"农业。其中大红八角4. 3万多亩,黄榄7500亩,年产八角600吨,黄榄100吨。

该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目前,该镇民营经济以毛织工业规模较大,目前成功引进毛织厂4家,最近又与一家400人规模的毛织厂正式签约,厂房正在建设中,可望在近期投产。

该镇近年来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积极优化投资环境,交通、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

折叠编辑本段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

总人口

27162

13884

13278

家庭户户数

7108

家庭户总人口(总)

27102

家庭户男

13853

家庭户女

13249

0-14岁(总)

12428

0-14岁男

6623

0-14岁女

5805

15-64岁(总)

12645

15-64岁男

6255

15-64岁女

6390

65岁及以上(总)

2089

65岁及以上男

1006

65岁及以上女

108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5517

展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