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人种田根本就是假象!

 阅读人生988 2015-12-26




 

  当前全国从政策部门到学界、媒体,普遍的一个情绪是中国将来会无人种田。但从总体人数来看,中国农村仍然有6亿多人口,其中有2亿多农业劳动力,全国耕地总计才有20亿亩略多,劳均不足10亩,而在当前农业生产力条件下,一个劳动力耕种30亩耕地完全不成问题,何来无人种田的问题?


没有田,青壮年才来到城市


  表面上看,农村的农业劳动力年龄偏大,青壮年农民都进城去了,但深入进去看就会发现,不是青壮年不愿意留村种田,而是无田可种。当前中国农村户均不足10亩耕地,甚至大部分农村户均只有五六亩耕地,如此之少的耕地,每年农业产出只有大约一万元,相对于城市一对青壮年夫妇一年可以有五六万元务工经商收入来说,一万元的农业收入显然太少,若不进城务工经商而是留村种田,家庭收入就会远低于其他进城农户的收入,他们就会成为村庄中办不成事、说不起话的人,就被别人视作懒汉,看作对子女不负责任的父母。


  但是,如果他们有30亩土地可以耕种,每年从土地中有大约4万元收入,还有一些农村副业收入,就可能在农村获得不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就可能留在农村务农。



  在全国农村调查发现,农村普遍存在种30亩左右土地,又有一些副业收入的青壮年农民留村,他们强烈希望有更多土地可种。一旦他们只能种自家不足10亩耕地,在农村就呆不下去了,只能进城去了。


  当前农村的土地,主要由中老年农民来种。因为中老年农民缺少城市就业机会,但种地正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进使农业肩挑人扛的重体力劳动大幅度减少,中老年农民完全有能力种好自家承包地,而且他们往往是精耕细作,所种耕地的产量最高,远高于规模农业的亩产。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农忙季节只有1-2个月,剩余农闲时间主要是田间管理,中老年农民就更有足够时间乃至兴趣来管好田间了。


无法体面生活,他们将回乡种田


  再过若干年,现在种田的中老年人年龄更大了,要退出农业生产,这时是否会无人种田?完全不会,因为一旦老人不再种田,他们就可以将耕地流转给邻里亲朋,那些因为父母年龄太大或子女过于年幼、或是不想进城去的青壮年农民正盼着扩大耕种规模,这些青壮年农民就将老人不再耕种的土地流转进来,形成适度经营规模,因此可在农村体面生活生产。他们就会成为农村秩序的守护者,是“中坚农民”。




  再过若干年,进城的子女也不再年轻,关键是父母过于年老,需要他们照顾,同时他们又缺少在城市体面安居的收入条件,就要回村承包地自己种。正是有田种,他们才回得去。


  未来30年,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相当一部分可能很难真正在城市体面安居,他们因此会回到农村。有田种,对回到农村的中老年农民很重要。农村中青年人少,不是因为没有人种田,而是因为没有田种,农村无法获得必须维持一个家庭体面生活的基本收入,因此他们或者进城务工经商,以获得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价格的收入,或者在农村创造出种自家承包地以外的收入机会,包括流转土地耕种,也包括在农村获取各种可能的获利机会:当经纪人、跑运输、农机服务、开商店、办作坊,等等,任何一个可能的获利机会他们都会去争取。


  正是有这些获利机会,才在农村留下了占农户总数大约10%的对维持农村社会秩序极为重要的“中坚农民”。


  (本文原名为《无人种田还是无田可种》,载于《决策》杂志2015年第1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