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中医的源头活水:在自然界遇见阴阳

 liuxiyanlib 2015-12-27




人们常说,中医比较玄妙,为什么呢?因为中医的“阴阳学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事实上,“阴阳”两个字,没有那么难懂。

一些不懂中医的人之所以认为中医很玄妙,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走进中医。另外,他们也不具备清代名医李延昰所提出“学以博而渐通,心以疑而启悟”的境界。我们只有在拓宽自己的知识广度和专业知识的深度时,才能学到别人所学不到的东西,也才能领会到别人不能领会到的精髓,这就是学习的态度。有道是:真理是灿烂的,只要一个罅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更何况:只有错误才经不起推敲,真理是经得起千锤百炼的。

在学习中医之前,首先应该知道中医是如何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要寻根求源。寻根求源有时候需要有点“打破沙窝问到底”的精神,抱着做学问和求知的态度来探索,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那么,我们学习中医时,应该对中医的发展源头有所了解,然而在探求“中医之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中医进行一次追根问底的探索,经过“长途跋涉”地探索,终于发现了中医的“源头活水”——阴阳”。“阴阳学说”是中医的核心,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更是中医万年永续的法宝。

阴阳学说,其实是一门来自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学问,但却不少人认为此乃无字天书,令人难以揣摩,这显然是一种“傲慢与偏见”。试观《黄帝内经》,书中对“阴阳”做了高难度的拔高发微的阐述,这不得不让人们对岐黄及其传人的旷世才华和超凡圣意感到由衷的佩服,那么,阴阳学说究竟是何方神圣,还请拭目以待。

阴阳”的概念和用法其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白天和黑夜,白天为“阳”,晚上属“阴”,又比如一些在体检时,报告单上写的某指标“阳”性,某指标“阴”性,病理的为“阳”性,非病理的为“阴”性。可见,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医学中,“阴阳”的运用已经是家喻户晓了。

学中医,怎么能不知道“阴阳”?“阴阳”两个字看起来很浅显,但理解、运用起来,却奥秘和法窍众多。那么,究竟什么是阴阳学说呢?用教材上的话说,那就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观念,其深奥的理论主要用以阐释宇宙科学、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其在医学和科技的应用上显得尤为突出,其广博而深邃的思想贯穿着医学与科技的每一个领域,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阴阳学说的各种属性决定着其与医学、科技的关联,阴阳学说的无比神秘和无穷魅力是打开医学、科技大门的金钥匙,也是科技皇冠上的“龙珠”,我们应该大力发掘,加以提高。

阴阳学说是研究宇宙与生命的学问,是运用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宇宙观的方法论来阐释宇宙的真理、生命的学问。通过哲学化向医学化的过渡,为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阴阳学说之所以能运用到各个领域,是因为其十分独到的特性或属性。阴阳学说的属性,总体来讲,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矛盾;另一类是统一。体会阴阳,是必须要有参照物比较才能感受和体验。那么,如何领会阴阳,还是要有一些实际例子才能心领神会。我们就用人来举例说明,对于人而言,如何分阴阳呢?这个分类的种类和方法千变万端,以生命而言,有生命为阳,无生命为阴;以性格而言,性格乐观外向为阳,性格悲观内向为阴;以性别而言,男性为阳,女性为阴;以年龄而言,少年为阳,老年为阴;以人体而言,体外为阳,体内为阴;以脏腑而言,脏为阴,腑为阳;以前后而言,前面为阳,后面为阴,以上下而言,上为阳,下为阴……不一而足。从这个实例来看,体会阴阳还真得需要有那么一点点的悟性。体会阴阳必须要参照物,最起码上过初中、学过物理的人们都能理解,比如《黄帝内经》中关于“背为阳,腹为阴”的论述,其实也是拿参照物进行比较的,背与腹相对而言,则背为阳,腹为阴,背与腰相对而言,则背为阳,腰为阴,胸与腹相对而言,则胸为阳,腹为阴,如果背与胸相对而言,则胸为阳,而背为阴。所以,参照物不一样,阴阳的本质也会随之转移、变化。阴阳的本身,就是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着。

试问:阴阳都去那儿了?其实,她就是我们身边,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与我们朝夕相伴,无处不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