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瓯海区(浙江·温州3)

 陈世万相 2015-12-27
瓯海区(浙江·温州3)


  瓯海区北靠瓯江,处于温州市区的东、南、西部,环绕鹿城、龙湾两区。原系温州市郊区,1981年12月析出建置瓯海县。是浙江省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位于温州市区西南部。全区总面积467平方公里,占市区总面积的42%。现辖6个镇,7个街道,总人口38万。
  瓯海山青水秀,风光旖旎,风景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1%,拥有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岩、泽雅,省级森林公园茶山及温州乐园、五美景园等主题公园,还有建设中的汇昌河水上公园、温州南戏城及温州生态园等。境内陆势西高东低,南亢北卑。陆地占93.33%,水域占6.67%。林业用地面积37.6万亩,耕地面积12万亩。是温州城市“南连西拓”的重要腹地。境内有温瑞塘河和汇昌湖两大水系。
  瓯海上古时代属“瓯”地之一部分,据古籍《山海经·海内南经》载:“瓯居海中”。瓯海之名由此而来。战国和秦时属东越地,西汉初属东瓯国地,东汉初为章安县地,后为永宁县。隋朝起置永嘉县,直至民国。
  瓯海山清水秀,风光旖旎,风景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1%,属旅游资源大区。现有: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四连碓;2个省级风景区:仙岩、泽雅;2个省级森林公园:泽雅、茶山;2个市级风景区:茶山、岷岗;3个主题公园:五美景园、温州乐园、白云山农观园;还有规划中的汇昌河水上公园、温州南戏城及三洋湿地旅游区等。无限风光在瓯海。
  
附一:
瓯海旅游资源单体名称

  特品级:四连碓造纸作坊群、梅雨潭
  五级:金坑峡、七瀑涧、四连碓、水碓砊村古村落、唐茶、圣寿禅寺、头陀寺、三垟湿地、丁岙杨梅
  四级(优良级):龙井山、摇摆岩、珠岩、蘑菇岩、天门峡、三折瀑、深箩漈、龙虎瀑、青蛙瀑、天窗飞瀑、九条漈、半岭飞瀑、白水漈、四连瀑、虎嘯瀑、三个漈、百丈漈、南方红豆杉、七寄树、寂照庵、捞纸作坊群、黄坑村古村落、古洞岩、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琦君故居、新桥古榕、汇昌河水上公园、瓯柑、天池、龙须潭、雷响潭、化成十景、黄叶早、仙岩摩崖石刻、陈文节公祠、天河水库、高山草甸、百家尖
  
三级
1、地文景观
  (1)山丘型:崎云山、龙井山、凌云山、十二盘岭;(2)自然标志地:龙屏、龙虎斗;(3)节理景观:节理;(4)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青石矿;(5)凸峰:芙蓉尖、狮子峰、双乳峰、鲤鱼脊;(6)独峰:鹰栖峰、百家尖;(7)峰丛:鸡冠峰、化成十景、五指峰;(8)石林:八仙醉酒、万卷书岩、岷后石林、万石林、乌石滩;(9)奇特与象形(山石):大象吸水、狐狸出山、石景、千岩跳廊、乌龟岩、仙人脚印、将军岩、九狮一象、五色龙街、青蛙岩、望天龟、将军岩、天伦之乐、白头颈岩、九台岩、珠岩、蘑菇岩、摇摆岩、水穿桶、石蜡烛、龙船岩、三叠岩、移珠、剪刀岩、祭神台、五步蛇斗蛙、鸭嘴岩、雷打岩、峡沟含珠、升仙岩、棋盘岩、龙凤呈祥、和尚岩、众仙拜佛、老人岩、石蛙望月、蘑菇岩、莲花岩、金龟望月、台盘角、象形岩石群、大象岩、神犬听溪、龙瑞岩、猪八戒吃松糕、狮子盼佛、“创”字岩、天狗还俗、老猴望月、金蛙岩、吹笙台、对珠岩、仙人盂、河马嘴、饮象岩、岷后板壁岩、飞马岩、凤凰山、夫妻岩、四台岩、下城门、剪刀岩、方岙石瀑、方岙板壁岩、布谷岩、大象岩、莲花岩、仙人练拳石、寿桃岩、仙人灶、仙猴窃语、日月同升岩、木石鱼、海狮跃水、海螺听经、猪岩、神龟盼海、群仙岩、群猴饮水、观音打坐、试剑壁、试剑石、金锁岭、仙猴望月、相思龟、芙蓉神仙、刀鹰岩、插笏峰、蟾蜍过溪、仰天龟、双人互拉、百丈石瀑(计96处);(10)岩壁与岩缝:一线天、流米岩、仙人打滑塌、小源龙须壁;(11)峡谷段落:通幽峡、天门峡、金坑峡、大罗山石谷;(12)堆石洞:古洞岩、避雨石、蝙蝠洞、长春洞、山重楼、西竺洞、清风洞、伏虎洞、观音洞、通玄洞;(13)岩洞与洞穴:岩太师练功洞、清风洞、象鼻洞、鸳鸯洞、观音窟、顾公洞、仙人洞、罗隐洞、化成洞、旗窟;(14)岛区:猫儿屿。
  
2、水域风光
  (1)观光游憩河段:马迹坦、九曲龙河、汇昌河水上公园、五色龙涧、青龙溪;(2)观光游憩湖区:七星墩;(3)沼泽与湿地:古火山口沼泽、三垟湿地;(4)潭池:无名潭、青龙潭、三连缸、黄帝池、雷响潭、龙须潭、梅雨潭、棺材潭、处女潭、竹海碧潭、寿桃潭、龙潭、籰丝潭、桃花潭、浇林潭、青龙潭、盖石寒潭(计23);(5)悬瀑:五连瀑、姗姗瀑、幽深瀑、珍珠瀑、大泉祭、八字瀑、双龙瀑、三折瀑、深箩漈、虎嘯瀑、龙虎瀑、青蛙瀑、三个祭、半岭飞瀑、天窗飞瀑、九龙祭、四连瀑、百丈祭、白水祭、七瀑涧、白龙祭、珠绫瀑、之字瀑、龙潭角、龙瀑坑瀑布、九龙瀑、双凌瀑、乌鸦坑瀑布、迎宾瀑(计29);(6)跌水:含珠瀑、莲花瀑、竹溪连瀑、龙喷水;(7)冷泉:珍珠泉、鹤泉.
  
3、生物景观
  (1)林地:枫树岭、紫竹林、桂花林;(2)丛树:红枫林、苦槠树、南方红豆杉、新桥古榕、夫妻树、苦樸树;(3)独树:茶山镇舜岙村古榕树、大石洋银杏、七根樟、七寄树、唐茶花、七姐妹树、潘桥古榕、丁岙银杏、丁岙苦槠、仙南村古榕、渔潭村古榕、卧龙溪古榕、无柄小叶榕、仙岩自立村无柄小叶榕;(4)草地:高山草甸;(5)草场花卉地:泽雅高山草甸
  
4、天象与天候景观
  (1)日月星辰观测地:昋山日出;(2)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雷瀑狂飚、霞虹锁岚。
  
5、遗址遗迹
  (1)历史事件发生地:中共浙南一大遗址;(2)军事遗址与古战争:西竺岩囤、何家寨遗址、板嶂岩;(3)废弃寺庙:极乐寺、凌云寺、西竹寺遗址;(4)废弃生产地:铅锌矿区、水碓;(5)交通遗迹:分水城。
   
6、建筑与设施
  (1)教学科研实验场所:温州大学城、新桥一幼;(2)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围猎场、白云山庄、福海水族游乐城、雄岙山庄、崎云野宿;(3)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沙门寺、集善寺、水莲宫、关帝庙、五灵观、实际寺、观音庵(清心庵)、黄云寺、华光庙、庆云寺、甘露禅寺、妙智庵、嶂屿殿、白云道观、泽雅殿、龙井宫、伏虎禅寺、昋山寺、无量寺、景德寺、普明寺、天护讲寺、寂照庵、头陀寺、屿山庙、娘娘成寺、白云寺、休凉寺、岩头禅寺、宝严寺、化成寺、白云寺、寂光寺、庆全寺、塘下天主堂、净水寺、太清宫、万年寺、吕祖殿、肇山寺、胡公大殿、后村宫、方岙天妃宫、玉泉禅寺(计67);(4)园林游憩区域:凤凰山公园、五美景园、洪岩锦园;(5)建设工程与生产地:捞纸作坊群、四连碓、四连碓造纸作坊群、高山蔬菜基地、温州金狮啤酒厂、泽雅湖茶园、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郭溪农业示范园区、 新桥蔬菜科技园区;(6)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瓯海贷运市场、浙江皮革市场、温州家具市场、景山花木市场;(7)动物与植物展示地:百鸟乐园、绿色乐园、观光熊类养殖场;(8)祭拜场馆:陈圣观、高氏大宗、土地庙、陈文节公祠、洞文观、刘基庙、林氏宗祠;(9)歌舞游乐场馆:五美剧场;(10)佛塔:慧光塔、白象塔、伴云古塔;(11)摩崖字画:仙岩摩崖题刻、摩崖题刻群、岷前摩崖题刻、方岙摩崖题刻;(12)建筑小品:谢公亭、溪山第一坊、自清亭、梅雨亭、致远亭、贾宅古莲池、西竺亭、长生亭;(13)传统与乡土建筑:三垟民居、石岩屋;(14)特色街巷:瞿溪街;(15)特色社区:吴坑古村落、黄坑村古村落、水碓坑村古村落;(16)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琦君故居;(17)墓(群):姜立纲墓、黄淮墓、罗大师塔墓、高世则公墓、逆川墓、薛良朋墓、王金姆列士碑、戴氏墓、任凯杰墓;(18)桥:潘桥、吹台山索道、任桥、水碓坑村拱桥、源口大桥、永安桥、三连桥、火烧桥、永宁桥、通济桥、虎溪桥、望峰桥;(19)车站:温州火车站;(20)水库观光游憩区段:天池、泽雅水库、塘下坑水库、方岙锦竹水塘、天河水库、金河水库、龙王湖、坑口塘水库、猪头岭水库、十二桥水库、幸福水库、秀垟水库;(21)水井:龙井、三皇井、丽塘八角井;(22)堤坝段落:拦水坝、何公埭。
 
7、旅游商品
  (1)菜品饮食:泽雅羊肉汤、金秋佛手、泽雅刀豆干;(2)农林畜产品及制品:黄叶早、丁岙杨梅、大川白茅笋、瓯柑;(3)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龙须席、四连碓手工艺品。
  
8、人文活动
  (1)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瞿溪旧婚仪;(2)民间节庆:瓯海龙舟竞渡、正月十三挑灯节;(3)民间健身活动与完赛事:泽雅溪钓;(4)商贸农事节:瞿溪二月初一集市。
  
   
附二:
1、东瓯山水观光游:游东瓯山水,观瓯海风光
  路线:城区——泽雅——瞿溪——郭溪——潘桥——梧眼——三垟——仙岩——城区
  景点:城河八景、会昌河风光、泽雅湖、西山、五凤、高山角、金坑峡、三溪风情、三星墩、岷岗、吹台山、大罗山、三垟水城、仙岩、梅雨潭、化成洞、天河等。
  
2、三溪文化访俗游:游琦君故里,访三溪民俗
  路线:城区——三溪——(瞿溪、雄溪、郭溪)——上游——雄岙——瞿溪——郭溪——三溪中游——三溪下游——城区
  景点:分水城、石岩屋、瞿溪古镇、瞿溪集市、瞿溪古婚俗、瞿溪古塔、古寨、古桥、古亭、古街、古树、琦君文学馆、雄岙生态村、皇家山庄、云溪山庄、郭溪风情、仙门河、会昌河等。
  
3、三垟水城泛舟游:塘河龙舟竞渡,三垟水城泛舟
  路线:城区——会昌河——塘河——南白象——三垟——梧埏——城区
  景点:会昌河、会昌湖、塘河八景、龙舟竞渡、水城绿岛、水乡绿洲、绿岛鸟园、绿洲水禽、泛舟垂钓等。
  
4、泽雅纸山考古游:游纸山古坊,访泽雅古村
  路线:城区——泽雅——泽雅湖——五凤垟——西岸——瞿溪——城区
  景点:泽雅湖、南斗四连碓、水碓坑、黄坑、唐宅、横垟、垟坑纸山文化民俗村、泽雅挑灯节、二月二庙会等。
  
5、瓯海宗教朝圣游:朝圣“二十六福地”,上香二十六圣殿
  路线:城区——仙岩——茶山——南白象——吹台山——潘桥——瞿溪——城区
  景点:圣寿禅寺、伏虎寺、慧光塔、华光寺、岩头禅寺、赤云寺、龙寿禅寺、化城寺、观音庵、香山寺、实际寺、头陀寺、无量寺、云会寺、普明寺等26寺(庵)。
  
6、瓯海经济探秘游:游物流商城,探神秘瓯海
  路线:城区(娄桥、新桥、景山)——郭溪——泽雅——瞿溪——潘桥——南白象——丽岙——仙岩——茶山——三垟——梧埏——城区
  景点:瓯海商贸城、瓯海轻工城、轻工产业园、高新产业园、温州大西洋购物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将军花木市场、劳服商场、东方打火机厂、旅游商品城、四连碓造纸作坊群、泽雅旅游产业链、瞿溪皮革生产、郭溪农品加工物流中心、潘桥轻工产品集散中心、江南锁都、锁具市场、南白象物流中心、丽岙石材市场、泊岙山庄、丽岙农贸市场、丽岙花卉大世界、仙岩陶瓷市场、梧埏眼睛配件市场、汽车交易市场、装饰市场、禽蛋市场、家具市场等。
  
7、东瓯山珍美食游:品东瓯山珍,逛观乐果园
  路线:城区——泽雅——泽雅湖——瞿溪——潘桥——茶山——三垟——城区
  景点:瓯海美食城、瓯菜馆、泽雅山贷城、五凤垟农家乐、崎云生态村、龙井生态村、北坦山庄、三溪溪鱼馆、雄岙生态村、潘桥农业观光园、潘桥中学生实验基地、阿外楼美食林、大落山山珍、三垟水禽馆、茶山东瓯果园、丁岙杨梅生态园等。
  
 
一、四连碓
1、名词解释:涉及与造纸有关的专业或民间词汇、术语,为方便理解,特先行解释。
  (1)水碓(碓):“碓”,春谷的设备。掘地安放石臼,上架木杠,杆端装杵或绑石,用脚动木杠,使杵起落,脱去谷皮或春成粉。“水碓”指利用水力转动的舂米设备。水碓在汉代已有,至唐宋以后始用于舂捣纸料。
  (2)屏纸:温州泽雅一带古法生产的草纸,以竹子为原料加工制成,一般为黄色。相传泽雅先民系福建南屏一带迁来,使南屏的造纸术在泽雅落地生根,因怀念故乡称其所造纸为“南屏低”,简称“屏纸”。
  (3)纸坊:泽雅一带对造纸作坊的简称。
  (4)堰:挡水的堤坝,筑堤坝挡水流以驱水碓,当地称挡水坝。
  (5)淹塘(漂塘):用于浸泡、腌制沤熟竹竿的水塘。
  (6)蛎灰:以牡蛎等贝类的壳锻烧成石灰,称蛎灰。泽雅一带造纸过程中用于腌制沤熟淹塘中的竹竿,实际上是熟石灰与贝类的混合物。
  (7)蠲纸:即“蠲糨纸”,浙江温州生产的上等桑皮纸,一种用水浆过的洁白光滑的纸,始于唐代,宋元以来即为权贵所喜爱。因用此纸交官府可以免赋役,故曰“蠲纸”。
  (8)皮纸:以楮树(今名构树)之皮为原料制造的纸,始于东汉,后世发展为桑树皮,藤皮等多种原料制造皮纸。
  (9)竹纸:用竹子的整个茎干,经过一系列复杂工序后造出的纸。
  (10)火纸:指宗教、迷信用纸、供焚烧用。
  (11)麻纸:用破布、麻绳等为原料制造的纸,为世界最早的纸,使于西汉。
  (12)槽户:旧时对从事屏纸生产的农户的称呼,亦谓“纸农”。
  (13)杀青:此词出自《后汉书?吴祐传》,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始指洗掉浸烂后的竹青以造纸,并泛指造纸。
  以上词汇解释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词海》、《天工开物》、《中国造纸史话》等书籍。



  
2、温州造纸及“泽雅屏纸”溯源
  自唐代起,温州的泽雅、瞿溪一带就有生产蠲纸的记载。瓯海区南白象塔1965年出土的唐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佛说观无量帮寿佛经》用纸残页即为温州蠲纸。根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北宋时温州蠲纸年贡500杵,由郡治负责。明朝初年,瓯海泽雅开设造纸局。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温州大守何文渊体恤民情,奏请水质浑浊,不宜再造蠲纸。明朝廷系统盘国鉴此,遂撤造纸局。自此蠲纸停产,而由福建传入,同样以毛竹为原料的屏纸生产却迅速发展起来。
  根据明洪开二十九年进士、户部尚书、右春坊大学士黄淮撰文的泽雅南山《林处士墓志铭》记载,泽雅先民明初即开始从事屏纸生产,泽雅先民原系福建南屏一带人,因避乱迁来此地。迁居后,发现泽雅一带多水多竹,正适合造纸。于是重操旧业,进行南屏纸的生产,使福建南屏的造纸技术在泽雅落地生根。
  在清初禁海迁界以后,泽雅居民逐渐增多,加之山区僻远,地少林多,交通闭阻等特殊情况,使屏纸生产得以发展,大多数农民从事屏纸制作手工生产,以此来维持生计。据统计,解放初期这一带纸农约有十万余人,占当地人口的百分之八十,经济收入占当地经济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五,其规模可见一斑。当时生产的屏纸种类很多,有“四六屏”、“六六屏”、“小刀包”、“方羔”等二十多种。除了“四六屏”可供包装、引火、卫生日用外,其它大多数是迷信用纸。后经过西岸周吉升、雁门黄正昌等人的倡导,又加上王仁兴、永嘉纸行等店铺在上海打开销路,“四六屏”生产才得以发展,逐步运销至上海、山东、江苏、福建、台湾等地,销量十分可观。当时生产屏纸的纸农称为槽户,由于工艺水平较原始,槽户劳动非常艰苦。大多数纸农全家动手辛苦劳累一整年,生产的几十担纸只能全家糊口。屏纸的集散地是三溪(瞿溪、雄溪、郭溪),较早的纸行有瞿溪的胡昌记、黄正昌、陈茂来、林昌记,雄溪的陶升记、张仁六,郭溪的杨昌记等。
  抗日战争初期,只有温州与上海还能保持航运。市场畸形繁荣,屏纸运销业务大为发展。除了专营屏纸的六十余家外,如隆泰钱庄、锦纶、经国、大来棉布号、源成油行、钜隆山贷行等巨商大贾都来兼做屏纸生意。当时国民党省主席黄绍竑,提出实行“物产调整”,在各行各业行合作组织。是年瞿溪的胡昌记、王泰生等纸行拉拢乡绅陈达人等六人成立“永瑞士纸生产合作社”,以发放农槽户证为关卡,胁迫槽户入股入社,妄图控制产销环节。合作社成立不久,由沈永年等出面在永嘉县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成立“永嘉县纸类运销处”,并迅速取而代之,直接垄断全部屏纸市场,对中小屏纸运销进行控制和打击。中小户的贷物因此遭受没收或低价帐购之苦,杀价盘剥更加厉害,经过层层剥削,纸农所剩无几,生活每况愈下。为了反抗剥削和压迫,这一带纸农多次进行流血斗争,其中最有名的是震惊一时的“纸山暴动”。
  1939年夏,侵华日军封锁沿海港口,温沪航线不能正常运行。“运销处”在获取巨额暴利后,竟然不顾纸农死活,悍然停止收购,纸农的生计断绝。国民党当局和“运销处”推诿敷衍,使群情激愤,相持不下,双方矛盾迅速激化。后在中共永嘉地下党的领导下,纸农六千余人向瞿溪镇进发情愿,面对手无寸铁的群众,国民党当局悍然开枪镇压,当场有大雅乡(今西岸乡)纸农周洪耀被枪杀,数人受伤。群众怒不可遏,奋不顾身冲进镇里,俘虏军警六名。永嘉县长罗毅见事态严重,不得不同意群众合理要求,恢复屏纸自由买卖,一场轰轰烈烈的抗争取得胜利。
  1941年,温州沦陷,海轮停开,屏纸销路再次成了问题,渔行渔帮投入屏纸运销业务。他们用渔船、帆船一边做渔帮生意,一边装运屏纸外销。一次在洞头海面,装运屏纸的大小渔船五六十支被日寇拦劫,损失奇重。抗日战争胜利后,温州航运恢复,渔帮贩运停止,上海等地的商贩直接来温州采购,屏纸业务又趋活跃。但是由于内战,通贷膨胀和,物价飞涨,商人之间又互相抛盘夺利,吃大亏受损害的又是广大纸农群众。
  解放后,人民政府极力扶植屏纸生产,由中国土产公司温州分公司,在三溪设立了屏纸收购站,帮助纸农克服困难。1951年,在中共温州地委的领导下,召开了屏纸专业会议,成立“温州地区屏纸产销协商委员会”。从此,屏纸生产、销售走上了正轨。1952年至1995年,屏纸生产情况时有升降,但总体稳定。1995年以后,由于屏纸工艺陈旧、产品形象和质量不高,被新型的优质美观的现代纸形逐渐取代,加之当地居民大量外迁,屏纸生产走向萧条。1998年至2000年,为了解决温州市民的饮水问题,营建泽雅水库,为了提高水质水库,上游机械造纸厂全部关闭,手工屏纸生产亦逐步缩小,现仅余居民个体少量生产。
  
3、溯源
(1)造竹纸溯源
  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进步,造纸原料品种的不断扩大,至隋唐时期,竹纸已在这时候崭露头角,公元九世纪的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谈到:“原则有越之剡藤,蜀之麻面……韶之竹牋。”韶即韶州,今广东韶关,这一带盛产竹,明清时就以竹纸著名。唐人段公路《北户杂录》中谈到广东皮纸时,也顺便提到此纸“不及桑根、竹膜纸”。十世纪人崔龟图为这句话加注时说:“晆州出之”。晆州今浙江省淳安,由此看来,九至十世纪时竹纸已在广东、浙江一带初露头角。但是,唐代竹纸产量很小,只不过是刚刚产生的新纸种。
  从造纸学原理来看,由麻纸发展到皮纸是一个技术进步,而由皮纸到竹纸又是一个技术进步。竹纸在唐末开花,而在宋代大结硕果。竹纸的真正发展是北宋以后,迄今我国最早的竹纸标示也是北宋时期制出的。欧洲最早以竹造纸则始于1875年后,与中国相比晚了近千年。苏轼在《东坡志林》卷九中云:“今人以竹为纸,亦所无有也、”南宋人周密《癸未杂识·前集》称:“淳熙(公元1174—1189年)末,始用竹纸,高数寸,阔尺许者。”北宋学者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说:“今江浙间有以嫩竹为纸,如作密书,无人敢拆发之……”此处所谓之江浙实指浙江一带。著名书法家米芾曾说他年50岁时开始以浙江竹纸写字。在其《越州竹纸诗》中称式:“称筠(竹)万杵如金版,安用杭油与池茧。”前句讲浙江的竹纸呈黄色,后句说竹纸可与有名的杭州由拳纸及池州皮纸相抗衡。嘉泰《会稽志》又写到:“然今独竹纸名天下,他方效之,莫能仿佛,遂淹藤纸矣。”并记载竹纸所用原料有苦竹、毛竹、淡竹等。可见,此时浙江竹纸生产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具有相当的产量。宋元时期,竹纸不仅用于书写、绘画还大量用于印书。此时流传甚广的刻本多印以竹纸。
  明清时期在纸的制造及加工上吸取了历代经验,达到最高水平,但仍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此时开始出现有关造纸技术的系统而明确的记载。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杀青》章中对造竹纸进行了详细的记载,所反映的是江南民间纸坊的技术。明初王宗沐撰修的《江西大志》中则详细记载了官办槽坊的造竹纸技术,其工序过程有浪费现象,不如《天工开物》中所述过程简练。清人严如煜在《三省边防备览》之《山贷》卷中提到纸厂地址的选择,必须在盛产竹林,有青石而且近水之地,所谓“有树则有柴,有石方可烧灰,有水方能浸料”。其中所载造纸工序与《天工开物》中的记载亦大同小异。
  
(2)造纸术
  许慎(约公元58—约147年)在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字典《说文解字》中解释说“纸、絮,苫也。从氐声。”这是对纸的最早记载。关于造纸术的起源,长期以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以三国时文字学家张揖及南朝的史学家范晔为代表,认为东汉时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了纸。第二种意见以唐代书画鉴赏家张怀瓘及宋代一些著作家为代表,他们认为汉初(公元前2世纪)即已有“纸”代“简”,至东汉蔡伦时所造之纸精工于前世,故蔡伦不是纸的发明者,而是纸的改良者。近代考古发掘实践证明后一种观点是正确的。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弻在新疆罗布泊“汉烽燧遗址中发掘出一块麻纸,其年代为汉宣帝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他根据这一考古发现提出蔡伦以前154年已经有纸。1954年化学家袁翰青著文再次重申了这一观点,他写道:“古代的发明创造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所得到的,往往无法归功于哪一个个人。发明了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得到一些人的总结,当然可以在技术上更提高。造纸术的发明也不会例外。”截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考古学者已于1933、1957、1973、1978、及1979年先后五次在新疆、陕西、甘肃等地不同地点发现西汉不同时期制造的蔡伦以前的纸,从而解决了造纸起源问题,把中国造纸术起源提前了约200年。1990年冬,甘肃考古学家何双全先生在敦煌甜水井(西汉悬泉遗址)的发掘中,发现30多片古纸,内有3片纸上留有字迹,年代约为西汉。这一发现正是“白纸黑字”的物证,进一步说明蔡伦前的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书写纸的事实。
  根据我国出土的古纸检验和文献记载,汉初所造的纸均为麻纸。麻纸的制造其实并不复杂,从汉代到唐代千余年间,中国用纸以麻纸为大宗。自西汉到东汉造纸术的工艺水平得到提高,造纸原料来源日趋广泛,先后出现了楮皮造纸、桑皮纸、藤皮纸、瑞香皮纸等一系列皮纸类型。唐末开始出现竹纸,至宋元时期皮纸和竹纸都得到很大发展,明清时期中国造纸技术达到最高水平,各种类型的优质纸品层出不穷,与此同时,西方在产业革命后造纸业也有长足的发展,造纸业由手工生产向大机械生产过渡。19世纪末开始,传统手工造纸业逐渐被机械造纸所取代,机械纸最终代替手工纸成为主要有纸。
  
4、工艺图解

  (1)做料:斩下竹子(明代称斩竹),剔枝除叶,将竹竿截成一米来长,锤裂、去粗壳与青皮(古称之为“杀青”),晒干扎捆,俗称“刷”。

  (2)腌刷:明代称塘漂,将“刷”排叠在石灰水塘中,用石头压,使之完全浸泡在石灰水中,几月之后因受腐蚀而变松软。
  (3)翻塘:刷在腌塘中浸泡50—60天才能沤熟,其间要上下翻动。翻塘是重活,塘中水汁腐蚀性很强,常被小孩用来毒鱼,为防止皮肤腐蚀,腿上要涂上自制土药。


  (4)捣刷:辛苦而危险的工序,经常有捣刷者因不小心或过度劳累而被碓头捣伤。纸民们利用水力资源作动力(明代叫筒车)来冲捣,同时加水拌刷,把刷捣成纸绒。

  (5)捞纸:明代称之为荡料入帘,是决定质量、耗料多少的关健一环。在纸槽进行,纸槽分大小两槽。先在小槽踏刷,既把捣刷工艺中制成的纸绒放在小槽中加水用脚踏糊,再转入大槽放为纸浆,加足清水,用竹竿把纸浆摇细、摇稀、摇匀。用纸帘在大槽中来回捞纸(约一至五次),使纸浆均匀的分布在纸帘上,抖落水珠之后,帘上纸浆连成。

  (6)压纸:压干纸岸中水份。主要工具是3米多长的压杆、绳缆、擂杠,利用杠杆原理工作,将纸岸中水份慢慢的压出,在压干到一定程度后,再把纸岸按成品纸的长度绳锯为三节或四节。
  (7)分纸:把压干分块后的纸岸手工逐张揭起,五六张为一单位,土称为“一薄纸”,然后按“薄”迭起。图中老人用的分纸工具俗称“纸栮”,由一小段质地较硬的木头和一截弯月型的铅笔粗细的钢筋制成,纸岸的分纸面被它压过后,纸张就容易被揭起。

  (8)晒纸:把分纸流程中产生的按“薄”迭起的纸堆,再按“薄”分晒在太阳底下,把湿的纸薄晒干,此工艺流程让人操心:既要防风又要防雨,如被雨淋湿纸张质量就会变差。在阳光不足时,亦采用火焙法使湿纸变干,明代称之为“透火焙干”。
  (9)拆纸、印记、打捆、包装:拆纸,把晒干或焙干的“纸薄”按张分拆,整理整齐,每一百或二百张为一单位,纸民称之为“一刀纸”。把每“刀”纸的上面几张纸合折一小角,然后按十或二十“刀”纸迭起,上下垫以毛竹笋壳,用软竹条捆绑,再用红色染料在纸捆的一边画一条竖线,俗称“一头纸”。
  
5、价值
  艺术:(1)“四连碓造纸作坊”的水碓、作坊、等建筑造型古朴自然、简洁大方。利用当地自然材料,略加修整不做粉饰。建筑形态展现一种具有山川灵气的自然古拙的美感。(2)水碓、作坊民居等建筑物或构建物的布局灵活巧妙的结合地形,非常的自然和谐。以“四连碓”的布局为代表,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古朴自然,掩映于茂林休竹之间,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风景秀美,如诗如画。(3)其居民建筑保存较好、数量众多,建筑雕刻精美、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平高超。建筑形式多样,造型轻巧秀美。古朴自然,掩映在翠竹清溪、远山巨石之间,构成了一幅悠闲自然的田园风情画卷。
  旅游:“四连碓造纸作坊”即是古老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泽雅省级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工作的深入实施、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频繁,随着社会知名度的增加,这一既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又有优美自然山水的胜地,将会更具魅力,一定全吸引大量的海内外学者和游客前往观看。旅游事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纸农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风景名胜
1、泽雅风光游览区
  泽雅风光旅游区,位于瓯海县西部泽雅区,相距温州市区(鹿城区)42.9公里。南起龙井寺、北至凌云山凌云寺;东起麻芝川百丈漈,西至崎云山荸荠嶂,总面积130平方公里。有泽雅湖、纸山、五凤、崎云、西山、七瀑涧、金坑峡、高山角等八个主要风景区,全境200余处名胜景点。因游览景观广布于泽雅山区全境而得名。
  泽雅风光游览区以雄秀葱郁、山水风光而著称。境内翠屏叠嶂、悬岩峡谷,水帘瀑布、卵石溪滩;原始水车、古老水碓,民俗淳朴、风情迷人;茂林绿竹、似海如浪,云雾缭绕,烟霞飘飘,如一幅连绵不绝的典雅水墨山水画卷;苍山逶迤雾海飘绕,银溪秀水蜿蜒如带;群峰挺拔气势参天,瀑布如注凝绿碧潭,山庄村落绰绰,青山溪水依依,山山水水,岩岩石石;翠翠绿绿,清清秀秀,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天然原始韵味无穷。周岙乡的源口大桥风姿、古永宁漫水桥、人间瑶池;西岸乡的龙井、龙井寺、龙亭;纸山风光;泽雅镇的猫儿屿、龙空石桥、崎云泉、七重岩古樟、天下第一株、观音阁、寂照禅寺、南斗银潭、半岭瀑布、 麻芝川的百丈漈(高度为150米)西山四瀑;金坑峡的石烛、关剪门、石拱桥;七瀑涧的深箩漈、鳄鱼潭、青蛙瀑、好汉坡、通幽峡、悬空毛竹栈道、干岩跳廊、翠屏峡、龙虎潭、九龙潭、三连潭、通天洞、摇摆岩、鹰栖峰、仙足印、悟空迎客、天窗飞瀑;北林垟的七寄树、原始沼泽、崎云圣景、黄山茶林;五凤垟的古寨城垣、凌云古刹、高山蔬菜等,都是游览胜地。
  风景资源特色具有水雅、嶂奇、谷幽、云绕、洞怪、林丰、气候宜人、民风古朴、古迹增辉的特征。
  泽雅湖景区拥有平阔的泽雅湖,以湖光山色为主要特征,还有四连碓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吴坑古村落及古寺院等古迹观赏景物。
  
  (1)泽雅湖
  包括泽雅湖、望湖阁、泽雅殿、南山古碑、泽雅山溪垂钓等。保护好湖区及四周的山体和植被,保护水质。建设三到五个观景亭廊和平台,四到五个小型浮动码头,设置少量的电动船只或手划船。并建设一系列的垂钓活动点,并定期开展一些垂钓比赛,以丰富该景点的活动项目。因为泽雅水库被确定为温州市城市用水的备用水源,所以必须保护水库水质,严格控制水上活动的规模,严禁禁止使用以燃油为动力船只和其他设施。望湖阁规划为该景点内一座标志性建筑,并在望湖阁内设置品茶赏景的设施。望湖阁的建筑形式应以浙南传统建筑风格为主调,知鱼轩其建筑采用木质构件,可做多个互相串联的观景平台,并修筑通往望湖阁的游步道。
  
  (2)珠岩:包括珍珠岩、珠岩寺、一线天、十八洞口谷、林氏宗词、将军岩等。珠岩寺内修建钟楼一座,该钟楼的选址宜定在珠岩寺前面右侧的空地上,高度在4-5米左右。建筑的形式应以传统寺庙建筑风格为蓝本。与珠岩寺形成景观上的对称呼应关系。修缮一线天中的登山阶梯,以方便游人通过。清理、分类覆盖在十八洞谷上的植被,对其中有价值的部分植物进行保留,砍伐多余的不具有任何景观价值的植被。同时对洞窟也进行一次彻底的探测,理清楚各洞这间的联系。对于这些洞窟的利用,规划建议在洞内设置一些观景,品茶、聊天交流的场所,以供游人休憩之用。林氏宗祠进行严格保护,适当整修后,可结合设置本地的一些传统风俗加以利用。在将军岩远处修建一观景平台及亭廊建筑。
  
  (3)南斗四连碓
  包括四连碓古代造纸作坊、瀑布、斗潭和船岩等。四连碓造纸作坊进行全面的维护和修缮,以保持该景点的原有特色。在对岩建设赏景、宣传讲解古代造纸工艺的建筑,设置休息餐饮设施和观景平台,并完善该四连碓与景区主要道路之间的游览道路系统。以方便游人的游览观赏活动。船岩开辟游步道,建远观亭台及近赏平台。
  
  (4)泽雅生态观光果园:是以反映发地特色农业和风土人情等为主题,开展多项以果园为对象的农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景区内现有的农业用地,丰富游览观赏活动内容,增加活动的可参与性。以展示当地传统农业为目的。由一系列的观光果林构成,是集农业科研、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景点。修建一些供游人休憩、就餐林中小木屋。建筑形式应以自然、朴素为准则。
  
  (5)吴坑:包括吴坑古民居、迎宾瀑等。吴坑古民居只需作简单维修即可供游人住宿、休憩之用。展示当地山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把能够代表泽雅湖当地文化的实体景观移植于文化村内。这不仅是重要旅游资源,更重要的是一项文化工程,使得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得到保存和延续。选择一些保存较好的民居在经过修缮以后,将其开发为吴坑民居旅馆。
  (6)老鸦坑:包括老鸦坑溪、龙潭、乌龟岩、棺材潭等。严格保护原有水系,保护周围植被、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开辟山道,建自然观景平台。
  (7)双乳峰:保护好山体与山林,有意识地培养色叶景观。
  (8)文化古迹
  龙井寺:地处瓯海和瑞安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建于清光绪年间,门、梁、瓦、椽、全系石料结构。石屋中堂有一水井,即为龙井,龙井寺常年香火旺盛,吸引着温州、瑞安、巨溪及本地的大批信徒游客。佛事之际,游人信士每日达五六千人。寺前100米处的龙井亭,建筑考究、精致,给古寺增加新的色彩,亭旁一圆形水池,池中有一巨石,形如水牛沐浴游人爬上牛背,牛形巨石会摇晃不定,引起池内水波粼粼,疑如石牛出水。
  
  凌云寺:俗称山下庵,在凌云山主峰山下,故名。其建筑风格与寂照寺相似,为同期所建。明代嘉靖年间阁老张聪曾在寺中避署读书,现寺边山间尚遗有“猫狸坟”等与传说有关的遗迹。凌云寺周围环境清幽,天时阴雨,云海弥漫,山风过处,松涛呼啸特别是满山遍野的白、红、粉各色山茶,野生状态,长开不衰。有珍稀品种,温州园林的一些茶花就源于此地。
  
  珠岩寺:又名寂照寺,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 明代成化年间扩建成寺。现存有刻于成化年间 的石碑文、石水池,清光绪年间的铁钟,还有一套石器用具。数十年来,珠岩寺历经风雨,五十年代,温州市在此办过农业中学,文革期间成为畜牧产,现已修葺,恢复原貌, 寺殿体现明代寺院建筑风格。在大殿后山有观音阁紧依珠岩而筑。观音阁下从珠岩底层缝中沁有清泉一注,常年不绝,洪水期不增流,酷旱期不歇流。人称观音圣水,饮后能去病除邪,益寿延年。珠岩也称昆仑石,又称为观音念珠,故名珠岩。直径20余米,圆圆滚滚,竖立当空,珠中一缝,可容一人侧身 攀登岩顶,顶上可纳百余人。恰如巨珠,堪称天涯第一珠,岩东北侧相隔不及50厘米,有一驳离而不倒的石笋状巨石,如巴掌、如莲花一瓣,如金蛇竖起,直插云空和珠岩之间之石岭,只容侧身可过,故称“瘦人岭”,人称泽雅绝景,珠岩东面,无数个石崖组成岩群,延续数百米,行家认为这是摩崖石刻的理想之地,也是帘见的奇岩怪石的自然景观,北侧岩群千变万化,如千面和尚、仰卧道人,双头罗汉……这些岩群间石洞众多,且洞洞相连,是游人消遣和避署的好去处。寺因岩而得名,岩因寺而显,寺岩互衬,相得益彰。珠岩寺现有常驻和尚居士4人。
  
  
2、仙岩风景区


  仙岩风景名胜区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8月19日公布的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内,大罗山西麓,居温州、瑞安两市之间。
  素有“九狮一象之奇,五潭二井之秀”美誉的仙岩风景名胜区不仅拥有奇山怪石、连泉叠瀑、碧潭绿井、天然楼洞、古木茶花等奇特秀美的自然景致,而且那引人入胜的美丽传说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更加反映出仙岩风景名胜丰富的内涵。
  仙岩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30.5平方公里,因其地势和资源自然分成三大景区:第一景区是以潭、瀑为特色,以人文景观为典型的仙岩景区;第二景区是以洞景清幽为特色,以化成洞、罗隐洞为典型的化成洞景区;第三景区是以水景浩淼为特色,以天河、秀垟水库为典型的天河景区。三大景区现有十二大景目、108个景点,其中以象形岩石景点为最多,尤以仙岩景区梅雨潭边的升仙岩为代表。传说轩辕氏(黄帝)曾在此修练成仙后乘龙飞去。仰视其状,拔地而起,突出他山之上,嵯峨崔嵬,飘然欲飞,古人便用“崭岩逼霄汉”、“凌风生羽翰”来描绘其绰约之风姿。其它的诸如流米岩、棋盘岩、将军岩、神龟岩等等都有各自美妙而启人心智的传说。
  仙岩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除了宏观上气势恢宏的“九狮一象”的山貌外,当数名闻遐尔令世人瞩目的朱自清先生笔下《绿》篇中所描绘的梅雨潭了,梅雨潭位居“五潭”(龙须潭、玉函潭、雷响潭、梅雨潭、三姑潭)之中最低处的三姑潭之上,它绿得“醉”人,绿得“奇异”,“她松松地皱缬着,象少妇拖着的裙幅,象涂了‘明油’一般……”梅雨潭“着实可爱”,而它身后的梅雨瀑更是让人“仰看九天落珠玉,坐闻万谷酣笙钟”,身临其境,你便有“飞瀑半空晴亦雨,梅潭终古夏如秋”的感慨,梅雨潭在先生的眼里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潭了,而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时时刻刻透露着少年特有的青春气息。此外,雷响潭的雷响瀑、龙须潭的龙须瀑,千百年来都一直在向人们展示着它们各自不同凡响的姿态。如果梅雨潭给你的感觉象一个青春永驻的少年的话,那么,雷响潭则令人震撼于中年人的旺盛、成熟、博大精深,而龙须潭的龙须瀑恰似一位德高望重、历尽沧桑的长者,飘洒洁白而修长的须髯巍巍然端坐在你视线的上方。仙岩景区的瀑、潭、池(黄帝池)、井(三皇井、炼丹井)都由一条虎溪穿梭相连,源源不断,终年流淌。她不仅流淌着养育一方生灵的甘泉,更向人们倾诉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有事.
  仙岩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中,还有化成洞景区化成洞中的一棵金心古茶花,树高12米,径粗33公分,经中、日两国植物专家考证,确认它已有1200余年,堪称世界山茶花大王,早在1981年5月刊登的美国《山茶花》杂志上,我国著名园艺学家汪亦萍先生专题介绍了这株山茶花元老。天河景区的百家尖(山名)上,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一、八月初一清晨可以看到“日月并升”的奇特景象。

  仙岩最著名的古刹是“圣寿禅寺”,俗称仙岩寺,创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现存的 、建筑系清代重建,分五进,飞檐巨桷,气势雄伟。步入寺内,尚可看到大殿前有清代太仆寺卿孙衣言等撰写的楹联和寺右侧的一“止斋祠”、“流米岩”等胜迹。
  圣寿禅寺:位于仙岩镇仙南村积翠峰下。原名仙岩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敕赐“圣寿禅寺”额,故名,一时成为东瓯主要道场。现存建筑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和乾隆以后所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楼、千佛殿。山门设在寺院前左侧,上悬朱熹书题“开天气象”匾额,庭院开阔,中凿佛陀池,广袤三亩,围以青石栏杆。天王殿面阔7间,尽间各有一楼一底,悬置钟鼓。大雄宝殿面阔7间,达17米,进深4间,达14米。重檐歇山顶,八角藻井,龙吻,花脊。寺内还藏有宋、元、明、清及民国碑刻。今寺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以来,平南将军梅勒、章京陈典谟等陆续重建,总占地面积近二万平方米,共有殿、堂、楼、 阁、轩、厅与僧房等共一百二十多间。中轴线上原有五进,现存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与干佛阁四进,依山起势,一殿高 于一殿,气象崔塑。山门在寺院前左侧、门楣上悬南宋朱熹书题“开天气象”匾额。其内庭院开阔,中凿“佛陀池”广袤三、四亩,他水清澈,四垣设置青石栏杆,供人坐憩。池水上方,面对天王殿,有如来七佛塔和经幢一座。天王殿清乾隆年间重建,七开间。中五间单层,尽间一楼一底为钟鼓楼。大雄宝殿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单层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高18.4米,彩绘梁、枋斗拱,配以双龙抢珠的脊兽,雄伟壮丽。门楣上挂“大雄宝殿”匾额,系当代高僧园澈法师所书、殿内名家楹联荟萃,以孙衣言撰书:“震旦一花开,却看龙象高居,指顾仙岩成佛国;曾撰勺水在,未许马驹蹋破,庄严福地接罗天。”最为脸炙人口。殿内主像释迎牟尼,侍立两侧 的阿难、叶迦弟子都全身贴金。两厢十八罗汉,造形生动,是不久前逝世的工艺美术大师叶润周先生所作。大雄宝殿东侧,有池,因有泡珠从池底频频泛起,故名“珠泉”。此外,寺内尚存明代石雕十八罗汉及来、元、明碑刻等文物。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从仙岩寺左侧的翠微岭而上,首先可以看到崖壁上镌刻着唐代姚揆的《仙岩铭》“维仙之居,既清且虚;一泉一石,可待可图。”山下一溪,据说宋代有位名叫遇安的高僧曾在此伏虎,并经常乘虎出入,所以称为“虎溪”。循溪而上,梅雨亭就在眼前。亭对面相传是黄帝轩辕氏在此修炼的升仙岩。


  升仙岩拔地而起,奇崛神秀,岩旁梅雨瀑水光摇曳,珠玑四溅,阵阵凉风送来了飞花溅玉般的“梅雨”;瀑布下是一泓碧波荡漾、神光离合的梅雨潭。我国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在《舟向仙岩寻三皇井》诗中说:“遥岚疑鹫岭,近浪异鲸川。蹑展梅潭上,冰雪冷心悬”。写的就是他游这里的见闻感受。在梅雨亭下,还有一巨岩构成的通玄洞,在洞的内外壁,至今尚有 “白龙飞上”、“喷玉玑”、“飞泉”、“四时梅雨”等历代题刻。在洞中凭栏俯瞰,展现在眼底的是一片“女儿绿”——现代文学家朱自清先生七十多年前在《温州的踪迹·绿》中曾有过精彩描绘的,令人神往的梅雨潭水。现在潭边的“自清亭”,就是为纪念朱自清而建的。


  在梅雨潭与雷响潭之间山坳里,建有一个玲珑小巧的水库,水清见底,碧纯可爱。现在人们在这里开辟轻舟小泛旅游项目,在山上荡舟,也别有一番情趣。岸边一岩突兀,上建石亭。小憩亭间,水光山色,尽收眼底。水库尽处,还设有一道铁索桥,通过此桥可以上达雷响潭,还可以在中途下到潭底,欣赏三面巨崖高耸,不见日光的高险幽深情景。
  从通玄洞上行二里许,便是“山腹裂石涧,幽幽往深瓮”的雷响潭。但见一湾清溪泻入深渊,下面巨崖夹峙,寒气逼人,令人心悸目眩。投以巨石,殷然雷鸣。雷响潭就是这样得名的。为了保护景观,现在已立碑禁止任潭里投石。


  溯溪而上,就到了仙岩最大的瀑布——龙须瀑。从几十米高的断崖上奔泻而下,中间被突出的宕角撕成两绺,宛若龙须。传说黄帝成仙时有龙来迎,这瀑布就是龙化成的。明代刑部尚书高友玑《游仙岩》诗云:“海内争传雁荡名,仙岩佳胜亦蓬瀛。悬崖瀑水披银练,峭壁峰峦列画屏。”真是名不虚传。


  山间有华光殿,由此南行上百步梯,可抵化城洞和罗隐洞化成洞分上中下三层,洞前有高大的唐代金心山茶,据说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树龄最长的山茶花,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洞周围有石门锁翠、北峰春秀、东谷夏阳、西崖秋爽;南屏冬日、中岩夜月、石焰流霞、青莲花瓣、灵谷传声、云端化城十景。罗隐洞相传晚唐诗人刘冲曾在此隐居而得名。


  仙岩不仅以它的风景优美和佛教昌盛著名称于世,在文化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据史籍记载,南宋宝漠阁待制陈傅良(1137—1203),曾在此设“仙岩书院”讲学授徒,宣扬“经世致用”,反对性理空谈;与其师薛季宣共同奠定了“永嘉学派”的基础。明代文渊阁大学土张璁又在慧光塔前创办“罗山书院”,世宗还亲题“大开贤门”四字的匾额予以表彰。宋明时代浙南地区学风大盛,仙岩书院声望影响尤大。

  
  
3、纸山景区



  拥有以古造纸作坊及古水堆为核心的造纸文化及其文化载体,包括古村落、民居、民俗。以造纸文化、古村落、民俗活动为主要特征。
  (1)黄坑古村:严格保护古建筑、古村落布局、石子路和古树,对部分已腐朽建筑进行整修,做到修旧如旧。对视线突出而与古村不协调的部分新建筑进行外部改造,无法改造的应予拆除。
  (2)水碓坑古村落:严格保护水碓坑现有布局,古造红作坊、古建筑和道路系统,禁止新建一切建筑,对门窗等建筑细部构件应加强保护,严禁买卖。对部分已倾斜的古建筑须尽快抢修。征购几座古民居,严格保护建筑外形,内部进行装修,摆设实物与纸作张样品,配图片、文字、音像制品,反映我国的造纸历史文化和瓯海泽雅屏纸的历史文化。规划建设纸山文化民俗村,结合古村落改造建设,建设成为集观摩、参与造纸操作、内容可以包括水车、水碓、石屋、石墙、古驿道、石驿道、古驿站、手工造纸作坊等。
  (3)造纸作主群:严格保护分布在横垟、垟坑、唐宅、水碓坑、黄坑等等地点的水碓、淹塘、捞纸等作坊。分布在西岸乡的横垟、垟坑、唐宅三个村的捞纸作坊群是造纸文化区的精华之一。在作坊20米以内严禁新建一切构筑物。作坊群的地势、引水渠也严格纳入保护范围。除严格保护外,不得破坏建在的一切视觉效果,对近几年新建的几个大体量现代建筑应作改造或拆除。
  (4)垟坑文化旅游村:设在垟坑村,结合古村落改造建设,建设成为集观摩、参与造纸操作、享受民俗风情、科学考察、休养度假于一体的民俗文化村。设置民俗解说中心、民俗剧场、民俗文物馆等设施,内容可以包括水车、水碓、石屋、石墙、石驿道、古驿站、手工造纸作坊等。
  
4、西山景区
  以西山水系(大尘垢和银坑)为中心,包括溪流周围空间界面,规划面积12.35平方公里,由水祭、竹海、梯田、浙江樟等10余处静电组成,以溪流中复杂的瀑布、深潭、石滩和沿岸丰富的自然山林景观为主要特色,以欣赏山区的自然生活方式,溪池瀑混为一体的溪流景观,开展山涧跋涉探险活动为主要游赏内容。


  (1)竹海:建游步道深入竹林中,春季观笋、拔笋,夏则林中探幽。
  (2)石坦坑:包括石坦坑溪、白水漈、人字瀑、三字瀑、九折瀑、白龙瀑、含珠瀑等。严格保护原有水系,保护周围植被、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开辟山道,建自然观景平台。
  (3)大尖垢:包括大尖垢溪、大尖瀑、黄绛瀑、桑椹瀑、黄水水库。严格保护原有原有水系,保护周围植被、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开辟山道,建自然观景平台。


  (4)银坑:包括银坑溪龙潭角、石笋岩、大泉漈。严格保护原有水系,保护周围植被、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开辟山道,建自然观景平台。
  (5)梯田:保持原梯田风貌,种植蔬菜瓜果,体验和尝试本地山民的生活方式。
  (6)楼川村浙江樟:保护古树名木,挂牌建档。
  
5、龙五凤景区
  位于五凤洋乡以北,凌云寺以南的山地区域,规划面积10.51平方公里,由三条祭、古银桂、睡俑、凌云山、凌云寺、蘑菇岩、尼姑岩、老虎洞、高山菠菜基地等10多处景点组成,以泽雅北部高山地著名的山峰,岩以及自然山林景观为主要特色,以观赏山景,游赏山岩景观为主要游赏内容。


  (1)蘑菇岩、尼姑岩:象形风化巨岩,两石岩性各异,开辟山间小道,通达景点。
  (2)银桂:保护古树名木,挂牌建档。
  (3)凌云山:保护好高山草甸,调查草场资源,建高山草甸专类园,进行科研考察和观光活动。
  (4)凌云寺:保护好明代古寺的古建筑布局遗址,适当完善道路系统。
  (5)睡佣:保护长岩山山林和山体,建眺望平台,设指示牌。
  (6)老虎洞:全面勘察洞内情况,开山道,完善浏览系统。
  
6、高山角景区
  位于泽雅镇石桥村,以高山角水系为中心,包括两侧的山体,规划面积3.64平方公里,由寿桃潭、含羞潭、斗潭、五连潭、龙路潭、虎啸潭、拔秀峰、清风洞等于0余处景点组成,以溪潭清澈、峰谷幽朴,野趣横生取胜,五连潭由瀑布相连,各具姿态;清风洞夏冒冷气,冬送暖风;龙路潭边岩石如斧劈而浮于水面。与七瀑涧景区互映生辉。


  (1)古耸寨遗址:严格保护好遗址,周边增设帐篷,吊床等野营设施,开辟为青少年野营场地。
  (2)鸡冠峰、飞来石:部分景石以游路连接,继续开发峰石象形景观,岩体周围绿化悉心处理,做到不遮拦景,同时增强整体动势。
  (3)龙脊瀑、忘忧峡:整理浏览小路,以粗犷为主,保护深奥、幽静的氛围。
  (4)清风洞:修山道通达洞穴,设亭子点景,材料为木作、清漆,以达乡村朴野之雅致。
  (5)雷壑漈:安置远赏亭台和近赏平台,沿崖开辟攀登道,作探险游。
  (6)通天峡:修小路、栈道、观赏一线天,峡谷、群瀑、石壁景观,两侧岩上培育枫香、野漆等色叶树。
  (7)潺缓坡:利用石坡,建设嬉戏、野餐场地,与双坟村修建旅游村,与双坟水库,古耸山合成一体。
  (8)双坟水库:保护四周植被,保护水源,放养鱼苗,成为垂钓之地。
  (9)狮子峰:保护好山体与山林,有意识地培养色叶景观。
  (10)鸳鸯洞:结合鸳鸯洞建亭洞结合景观。
  (11)鸭嘴岩:开辟游步道,设远赏平台。
  (12)寿桃潭:辟游步道,设远赏平台。
  (13)三个漈、五连瀑:保护好瀑布四周植被,开辟游步道,建远观亭台及近赏平台。
  (14)三条漈:保护好两侧植被,建观景平台,俯瞰瀑布。银桂:保护古树名木,挂牌建档。
  
7、金坑峡景区
  以金坑峡水系为中心,包括峡谷两侧面山体,规划面积3.19平方公里,由半岭飞瀑、古石拱桥、雪浪岩、小墨塘、剪刀岩、火烧桥、古红豆杉群等10余处景点组成,以峡谷景观和谷内石滩景观为主要特色,以欣赏峡谷水景与滩坡石间嬉戏,开展抢险旅游活动为主要游赏内容。


  (1)通天洞:金坑峡西侧山崖陡峭,无路可通。利用岩间石缝做登山步道,局部凿石洞通向山崖半部。石缝最窄处仅一米左右,垂直交差大,蹬道两步加铁链,栏杆增加安全保障。


  (2)古纸碓:规划整理周围空间,修整水碓,增加捞纸作坊。形成完整的造纸工艺,向游人展示古老的造纸工艺,并可让游人参与捞纸工作,亲身实践造纸过程,并在腌池边的山崖上建岚胜亭,居高临下俯瞰金坑秀色。


  (3)半岭飞瀑:为自然瀑布景观,保持原状。飞瀑下有一半岭拱桥,为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交通石拱桥梁。由于交通改道,该桥废弃。桥面上杂草丛生,灌木缠绕。规划要求保持拱桥原貌,修整桥面上的杂草灌木,露出石拱桥英姿。
  (4)农展馆:在半岭拱桥上方利用原有农田建立一所为青少年提供科普的农展馆和一处农业耕作实践基地。农展馆面积80平方米,图片展示古老农业生产和农具,实物展示近现代农具如梨、耙、风车、独轮车、石磨、石臼等。室外放置:水车、水碓,既是农具展示又可以让游客参加活动,富有趣味性。
  (5)木栈桥:在农展馆上方的溪流间设置木栈桥作为溪流两侧之间的交通联系。
  (6)雪浪岩:为石滩景观:保持自然风貌,局部修建汀石,在枯水期便于跨溪通行。
  (7)清风洞:为岩石自然堆叠而成,在洞中清理乱石,溜出步行通道。
  (8)清风廊:规划于古纸碓西侧山坡上建“清风”茶廊,面积120平方米(包括茶廊、小卖、厕所)为游客中途休憩品茶之处。


  (9)珍珠泉:在溪水流量较小时期,水在岩石下流动,溪水跌落处如珍珠泉涌。为自然景观,保持自然状态。
  (10)木栈道:东侧山崖做木栈道作为登崖设施,栈道挑出山崖,险奇而富有趣味。
  (11)悬索桥:作为联系峡谷两侧的交通设施,悬挂于半空中,既能满足交通要求,又可作为视觉景观。
  (12)小瞿塘:峡谷底部为积水深潭,无路可通,规划用竹筏作为交通工具通向峡谷对面。
  (13)火烧桥:为明清留下的石拱桥,保持原来状态。
  (14)小龙潭:位于金坑峡上游,为溪流冲积而成的水潭。规划整理潭边杂草灌木,铺设汀步与周围游步道连接。
  
  
8、七瀑涧景区


  位于泽雅镇西北部,以七瀑涧溪下庵至庙后段为中心,包括溪流两侧的山体,规划面积7.71平方公里,为泽雅开发最早、最著名的景区,以七折瀑一折高一折,一瀑胜一瀑得名,由深箩祭、九龙瀑、锷鱼潭、鹰栖峰、七寄树、摇摆岩等30多处景点组成,以群瀑、碧潭、幽峡、修竹、怪石著称,景区现有游步道3000余米,休息亭廊4座,风景桥、铁索桥各1座,在建配套设施有莲花餐厅和观瀑茶楼,基本具备接待游客的基础设施及服务摊点。


  (1)深萝漈:对竹城进行改造,以为饮茶观瀑之所。
  (2)通幽峡:道丰水期水流湍急和游路的安全以及畅通,已在山崖的右侧,开辟栈道。


  (3)深萝潭:扩大潭水面积,让潭侧的砾石出没湖中,在水坝上设置汀步,让传说和景观更相吻和。


  (4)三瀑:修观瀑廊,使游人稍做休息。
  (5)千岩跳廊:增强竹林气氛,使游人可在砾石滩中嬉戏、在竹林深处休憩。增建休息亭廊。


  (6)莲花瀑:幽旷两宜之所,在修建莲花餐厅。
  (7)庙后水库:人造景观,目前此处地势平缓,有水坝拦水以供燎原电站发电之用,水库蓄水量较小。为解决发电用水和景观用水的矛盾,规划拆除引水设施,水库蓄水用以调节七瀑涧的水流水量,使瀑布景观更为突出。
  
  
9、琦云景区
  位于北林洋乡以南崎云山,荸荠漳以北,大尖头以南的山地区域,规划面积16.13平方公里,由崎云山、崎云山水库、荸荠漳、火山口、峡底湖,安乐溪等10余处景点组成,以高山区著名的山峰、崎云山、荸荠漳和自然山林景观为主要特色,以游赏山景,观赏巨峰旭照与远眺温州市景,游赏火山口云雾和进行科研活动为主要特色。


  (1)崎山云水库:湖水清澈,建简易的水上游览设施,如竹排、小木船及钓鱼,水边野营。
  (2)琦云山:风景名胜区最高峰,建瞭望台,设望远镜,开辟登高望远游览。可见温州市区及群山。
  (3)荸荠漳:保护高山草甸上的野生山茶,开辟区域引种其他山茶品种,建立山茶园,开展科研旅游。保护好火山口,不建游步道,以科研为主。


  (4)峡底湖:开辟游步道,在溪谷开阔处设休息设施。
  (5)移珠:保护其周边植被和土壤,四周修木栈道。
  (6)龙井:辟游步道和休息平台,设供水点。
  (7)五色龙涧:保护两侧山体植被,保护水源。设嬉水滩,游人可入溪中嬉戏。
  (8)白龙漈、四连瀑:保护好瀑布四周植被,开辟游步道,建远观亭台及近赏平台。
  (9)竹溪连瀑:保护好竹林,及两侧植被,建观赏小桥。
  
  
10、石岩屋

  瓯海区瞿溪镇石岩屋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12.38平方公里。
  石岩屋风景名胜区山峦起伏,绿障叠翠,溪水迂回,泉淙清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18℃,最高七月份37℃,最低一月份5℃,年降水量1695毫米,无霜期275天,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地下资源比较丰富,计有瞿岙的石英、庵基的高岭土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着人杰地灵、文化荟萃。
  石岩屋风景名胜区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素有“山水之乡”的美称,有名胜古刹、桥梁、古寨、游亭、古塔、还有龟、蛇、马、象诸山。处处风光绮丽,季季景色旖旎。当地居民有歌谣:“一塔二寨龙潭滩,桥亭二十屿墩湾,庵堂寺院十六座,宫门殿宇十四间。”始建于普的普明寺位于瞿溪后屿山,筑于明朝中期的分水城位于瞿溪与瑞安林溪交界之处。历代骚人墨客,涉足探胜者甚多。如南朝谢灵运,宋代薛景石,明时的何白、王激,清朝的
  朱彝尊等都要有诗赋,赞美瞿溪山水之秀。惜年代久远,大部分古迹,初毁无遗。惟宋代在八仙岩上始建的吕祖庙、凌云楼的残垣破尚存,近年来已修茸,其庙宇壮丽,建筑古雅,雕梁画壁掩映花木之中。


  
11、岷岗风景名胜区







  位于瓯海区潘桥镇境内,距温州市区13公里,景区面积20.22平方公里。由岷前、岷中、岷后、古洞岩四个景区及霞碧殿、玉清观两块飞地景点组成,是以观光、度假、休闲、旅游、健身融为一体的市级风景区。
  岷岗山连绵起伏,悬崖叠嶂,危峰高耸,蔚然壮观,溪涧纵横,深潭幽谷,自然古朴。旖旎秀丽的山水风光,令人留恋忘返。





 

 
  
12、茶山景区
  温州茶山是濒临东海、雄势巍峨的大罗山支脉。这里清华山水滋润着瓯越文化的桃源田园风光。从温州市区摇一叶轻舟,荡荡悠悠,一小时到茶山;坐汽车不到一刻,就走进绿树郁蓊,花果漫坡的森林公园。
  沿樟榕相聚,蓊郁葳蕤的卧龙溪畔,走进神奇独秀,洞府幽奥,飞瀑清流的金锁岭、莲花岩、籰丝潭、顾公洞、观音洞的五美集锦,意境空灵悠远。山荫道上,孤峰抱云,嶂岭纵横,出尘秀逸,宛如仙境;龙街龙骨,妙趣天成,自有:“鳞甲街纹动,风云宾影寒”(明·王叔果);溪涧深壑,四时云雾,五色交辉,峰峦变幻,玄妙神秘;巨石累迭,步移景生,似龟蛇欲爬,猴蛙起蹦,蘑菇盛开,奇花独放,天工巧作,意趣无穷。
  茶山山水清华,到处诗心雅韵。登上香山之巅,遥望旭日同晖,感受中国山水诗鼻祖晋宋永嘉太守谢灵运,载舟泛海大罗山下诗景:“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清晨踱步山林,感知明代永乐户部尚书大学士黄淮诗情:“清晓肩舆入翠微,溪流曲折护岩扉”;走进桔林泛金,丹桂飘香,体味明代嘉靖内阁首辅大学士张璁诗境:“落日放舟循桔浦,轻霞入路是桃源”;仰俯五美园间,感悟清代大学人孙衣言诗意:“桃花夹岸开避世,山鸟鸣春欲断魂”
  宗教给茶山平添古朴悠远的神秘色彩。传说南海观音佛,曾显迹过香山;史载曾受明代洪武皇帝召见的逆川禅师,在实际寺修行,现代高僧弘一法师,在宝严寺驻锡;更有觉海寺、大庆寺、延寿寺和积淀着鲜活历史情怀的摩崖石刻,使人驻足沉思,神观飞越。
  四季茶山,对幽揽胜,妙趣意生。杏雨山鹃娇艳之时,浙江三大早茶名品之一“黄叶早”,早已登场;夏暑果满枝头之际,闻名江南的中国十二名品之一“汀岙梅”,朝在火红;枫艳丹桂飘香之间,始于唐代贡品的瓯柑,浓香馥郁;江南万花纷稀之期,游人踏雪寻春,梅林幽香盈谷。
  茶山以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融涵于原始生态与古老文化,酝酿着一派浓郁的现代教育园区风采,展示着二十一世纪独特与优美的风姿,敞开胸怀,笑纳天下嘉宾。




  (1)五美景区:座落卧龙溪畔,有与山水风景相融的古长城、 烽火台、亭台楼阁等仿古建筑园内有百鸟乐园、猴山、熊园、蛇岛等动物观赏园。融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文化娱乐景区。
  五美园:飞瀑碧潭,奇崖幽洞,风景秀美;由金锁岭、莲花岩、籰丝潭、顾公洞、观音洞诸景而得名;景区有五美景园,实际寺、逆川墓、顾公亭等风景名胜。
 
 





  顾公洞:位于实际寺后,约1里,有绝壁如城。壁下有洞,如虎口,幽深狭窄,洞深100余米,内有32石室,室室相连。顾公洞因纪念明末礼部尚书顾锡畴为官清廉,受权贵排斥贬官,隐居此洞而得名。洞前有顾公亭。
 







  (2)卧龙景区:卧龙溪翠木繁茂,逶迤曲折,深涧飞瀑,累石重迭,风景殊胜;景区由五色龙街、青龙潭、卧龙潭、龙瑞岩、游龙洞、海狮跃水、天狗还俗、台盘角等景点组成。






  
  五色龙街(右图):于卧龙潭之东溪谷底,有一段青、白、赭色相间色彩岩石,似龙行之象。两旁悬崖峭壁,危然兀立。北壁有“龙街”两字。人称“五色龙街” 。


  







  (3)山重楼景区:山重楼为岩石重叠成洞,深70余米。洞口仅通一人,入内可容数百人。洞内巨石擎空,阳光透隙而射,光线充足。夏凉冬温,避暑胜地。景区由山重楼、钻石岩、迎宾岩、飞瀑石等组成。




  
  (4)香山景区:香山奇岩重叠,形似动物,惟妙惟肖,意趣无穷。由香山寺、香山日月、百丈石瀑、三环潭、青龙游、金钟潭、蘑菇岩、海螺听经、大象岩、双龟争水、乌纱帽、弥勒胜等景点组成。

  
  百丈石瀑:石壁悬立,平削如障,遥观似瀑流而下。朦胧夜色,更添胜境。





  
  青龙游:在香山道上向前走,可见一条约有50米的青黑色岩石带。块块巨石,大小均匀,似断似连,宛如青龙蜿蜒行驰,雄姿磅礴,蔚为壮观。
 




 
  (5)花果山景区:茶山一年四季早茶春绿,杨梅满枝,丹叶秋红,桔橙泛金,桂花飘香,金弹娇艳,真乃花果之山。景区由红枫岭、夫妻树、汀岙杨梅、桂林花雨;宝严寺、觉海寺、香云寺、黄淮墓;螺丝潭、倒龙潭等景点组成。
  
  茶山杨梅历史悠久,名闻江南。尤其汀岙梅,红盘绿蒂,果肥色艳,珠大核小,酸甜相宜,扬名全国。清代诗人郭钟岳有云茶山:“杨梅成熟满山红”。夏至来临,游人如织,杨梅如潮,熙攘热闹。
  
  茶山栽培瓯柑,已有千年历史。瓯柑为唐代贡品,驰名中外。《本草拾遗》载:“人之珍瓯柑者,以其能辟火煤毒。”瓯柑营养价值高,含多种维生毒素,有袪热生津,化痰止咳,清凉解毒之医效。温州为瓯柑产地。茶山瓯柑更以果味香,口感好,药性佳,令人喜爱。
  
  茶山载培桂花历史。现为全国18大桂花基地之一。农历八月,绿树繁荫,桂花盛放,香飘数里。中秋时节,桂花树下,赏月游览,诗情画意,令人乐醉忘返。
  
(6)人文景观:大罗山有“天下第二十六福地,深藏36庵堂72寺观”之称。
  茶山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古刹名寺众多,其中有香山寺、实际寺、宝严寺、觉海寺、大庆寺、都闻名江南。古人留下许多摩崖石刻。

  

  香山寺:始建于北宋宣二年(1120),盛于清代。山中四季花香,故名香山寺。现寺为清光绪七(1882)重建。寺前有五龙治水山脉,后有九龙之穴。传说南海观音菩萨为庆贺六月十九日得道,曾在香山讲经说法。现逢阴历观音誔辰(二月十九日)成道(六月十九日)、出家(九月十九日)善男信女,摩肩接跬踵,络绎不绝。


  


  实际寺:始建于元,兴于明。现寺为清光绪廿八年(1903)建。位于金锁岭后,前有高岗屏障,左右山陇绵延。寺前古枫悠悠,后有银杏入云,一派古意郁郁。明高僧逆川大师,在此修行。圆寂葬于寺后。寺名源于佛经语:“实者,法之境界;际者,境界边缘也。”





  
  宝严寺:《温州府志》载:宝严寺在德政乡(今茶山),宋祥符(1009)间建。现寺为重修建。位于徐岙山谷,群山环抱,翠木成林,风景殊胜。现代高僧弘一法师(1886~1942)在此静养修炼。寺入有弘一法师纪念堂,保存有弘一书法真迹及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