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脖能保护甲状腺免受核辐射 ?

 pgl147258 2015-12-27

流言溯源

用围巾包住脖子来防护辐射对甲状腺伤害的说法,最先出现于2011年3月份日本福岛核事故期间的一篇 新闻报道 里面。不知道是受访者还是采编出现了问题,这一错误的说法出现在了最终的新闻里面,经过诸多媒体转载之后,引起了不小的影响。在那个连食盐都能哄抢的恐慌时期,很多读者都相信了这个说法,转告亲友要围围巾或者戴围脖,保护甲状腺。尽管当时不少学者都在网上批驳了这一说法,但是辟谣明显没有谣言的传播广泛。“童话大王”郑渊洁当时就引用了这一新闻发 微博 ,提醒大家要用围脖防辐射保护甲状腺,应该也是没有看到相关的辟谣。

围脖防辐射吗?

我们知道,原子弹和核电站都是利用的放射性元素发生裂变反应时放出的能量。在裂变反应中,一个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会分成两个或者多个部分,变成轻一些的其它元素,同时放出大量的能量。当发生核爆炸或者核电站的严重事故之后,会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出来。这些放射性元素会发生衰变,放出核辐射的各种射线。由于这些射线的微观粒子带有的能量要比分子化学键的键能高,因此有一定的可能性破坏人体内分子的化学键。接受到大量的辐射有可能对人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并且有可能诱发癌症。对于体外发生的核衰变反映,衣物可以阻挡包括α和β射线的一部分辐射,但是对γ射线无能为力。因此用围脖包裹脖子会有那么点作用。但是,对于发生在体内的核衰变就没有任何影响了。

更重要的是,核污染区的空气里会有很多的放射性粉尘。因此,最好用衣物保护住裸露部位的皮肤,并在之后及时将这些粉尘洗掉,以防止他们继续对人体造成电离辐射的伤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围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两个小小的作用跟甲状腺和脖子都没有特殊的关系。这样的防护,对于全身的裸露部位都是有必要的,因此郑渊洁给出的第29条命里说的“外出要穿长袖衣服,戴墨镜、戴口罩。回家要淋浴。尽量不要外出。”其中的“穿长袖衣服”、“戴口罩”和“回家要淋浴”还是有道理的。

那么,为什么谈到核辐射防护的时候常常会特别提到甲状腺呢?

甲状腺是脊椎动物非常重要的腺体,属于内分泌器官,我们的甲状腺位于气管两旁。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人体内的碘元素生产甲状腺素,其对我们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具有增强新陈代谢,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脑发育的功能。把甲状腺和核辐射联系起来的就是碘元素。

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碘元素是原子量为127的稳定元素。我们知道,原子弹和核电站是利用了放射性元素铀235或者钚239发生裂变反映时放出的能量。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种新元素。这些新生成的元素里面,就会有一定的原子量为131的碘元素,这是一种有放射性的碘元素,半衰期约为8天。在发生原子弹爆炸或者核电站泄漏的时候,就会有一定量的放射性的碘-131和其他的一些放射性元素释放到附近的区域。

这些碘-131会对甲状腺造成严重的威胁。因为人体内70%到90%的碘都集中在甲状腺里,碘-131一旦进入人体,就很容易在甲状腺富集起来,使得甲状腺更容易受到辐射的伤害,有可能诱发甲状腺癌。

碘怎么进入人体呢?

碘可以通过食物、饮水、空气等途径进入人体,一般情况下,人体摄取的碘约80%~90%来自食物,10%~20%来自饮水,来自空气的不足5%。在核污染区里面,碘-131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饮水进入人体,少部分通过呼吸的空气,围个围脖对哪一种途径都不会有什么影响,没有任何的防护作用。

那么,什么才是预防碘-131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的正确措施呢?

人体对碘的吸收有一个特性,当甲状腺“装满”碘的时候,再进入到人体的碘就很难被吸收利用了,而是会通过代谢排出体外。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减轻核污染区的碘-131对甲状腺的伤害。

只要在受到核污染之前摄入足够多的碘,就可以保证放射性的碘不会在人体内停留太久,避免在甲状腺大量富集而造成危害。实验证明,在受到核污染的区域每天服用碘片可以有效地减少放射性碘-131对甲状腺的伤害。碘片的含碘量一般都比较大,一片相当于每天人体正常需要碘的数百倍。2010年日本发生核危机的时候,一部分哄抢食盐的人群就是因为误以为可以通过多吃食盐来防护辐射伤害,实际上食盐里面含碘量很低,根本不可能达到有效剂量。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个围脖保护甲状腺的建议来自于一则不靠谱的新闻,是关于甲状腺、碘-131、辐射防护等知识的错误理解,并不正确。

参考资料

[1]围脖能保护甲状腺免受核辐射吗? 沐右,果壳网谣言粉碎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