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安夜里话平安

 陈士同 2015-12-27

   平安夜到来的前夕,一个九岁的小男孩被数十吨的大货车夺取了生命。对孩子来说,无忧快乐的童年刚刚才翻开崭新的一页,美丽的世界才刚刚向他敞开胸怀。可是一切因为飞来横祸的到来戛然而止,留下来的只有生者无尽的悲戚。

    一个幼小生命的失去,给存活者带来的除了哀痛,更多的当然是深深的反思和对自我灵魂的叩问。在舶来品——平安夜的欢庆时刻到来的时候,狂欢与喜庆成为当晚的主旋律。可在享受太平的时候,我们应该给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留下一点什么,有时候这比我们沉浸其中更重要。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充满太多的或然性。家国天下本来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之理可以运用到各种事物身上。尽管人们深谙此理,但是命运的他控性决定了未来充满太多的未知。就是这样的生存环境,活着的人们依然前仆后继,即使没有救命的稻草,也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创造。披荆斩棘、血雨腥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条条余温未退的躯体铺就一条血肉模糊的道路。存活者踏着死者的躯体一步步走来,见到了一天天升起的太阳,一弯弯坠地的月亮。正是这样,过来人才知道如何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珍惜这用无数鲜活的生命换来的美好时光。

    随着硝烟渐渐散去,积贫积弱的日子与人们渐行渐远,温饱,小康,发达,没有明显的划定,但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活在当下的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生的幸福。可是,快节奏的发展在带给人们生活极丰富的物质的同时,也在制造着许多隐形的利器,乘人不备的时候会直逼生命最柔软的地方,没有血迹,没有伤疤,但让人们感受的则是痛彻心扉。战争的杀戮是可视性的,而隐形的伤除了肉体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一个人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打败。看着这样的文字,再审视当下,因为精神的创伤无法愈合,心理的阴影无法散去,即使面对繁花似锦的生活,也感受不到人生的快乐。哀莫大于心死,当原有的轨迹被改变,再也无法回到原点的时候,一种陌生化带来的错位是旁观者无法真正理解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保家卫国,即使牺牲也是一种价值的彰显;可在和平年代,原本已经远离了人为制造生离死别的伤痛,可是现实的危险却无处不在。高度发展的人类文明,科技的进步是日新月异,世人在享受富庶的物质生活,沉醉在声光电无所不在的曼妙世界中的时候,除了沉醉不知归路,真正清醒者还有多少。农耕文明的原始与蒙昧,人们用双脚丈量生命的长度;刀耕火种的时代,人们用造化所赐的纯净维持生计。尽管稍显迟缓与落后,但感受的是踏实和厚重。今天当我们可以飞天,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升了速读,领略到更多的风景,但是浮光掠影似的速览带来的除了浮泛,真的没有太多刻骨铭心的记忆。
    不可否认,在时代发展的快车道上生活,世人的确享受到前人无法享受的东西,但也同时受到比前人更多的无法预知的威胁。车子多了,步行的人少了;瘦肉多了,健康的少了;小火温炖的少了,速成品多了;奶牛少了,牛奶多了......舌尖上的中国让世界惊叹泱泱大国的吃文化,因为怀着敬畏,所以趋之若鹜。岂不知,来时信心满怀,去时却后悔莫及。面对秀色可餐的佳肴,刨根问底才发现果子狸、老鼠、老猫、毒性十足的蛇类都堂而皇之地成为御膳;久远的文化文明,厚重的历史记录随处可见XX到此一游的大手笔;轻车减行的轻松被中国特色的过马路冲淡了应有的雅兴。步步惊心可能有点夸大其词,但有时候真的是无所不至其极。吃,除了填饱肚皮,更要有色香味的享受;行,除了要达到目的,更要享受行走的过程。但是,在现实面前一切都改变了原有的况味。这个时候,也许才会真正理解生下来容易,活着难所诠释的意义。

    连续几天的雾霾,还没有到老态龙钟的年龄却视力模糊,呼吸困难。原本清清爽爽的节奏,因为现代文明产物的驾临被赋予了新意。而在中度或重度雾霾裹挟中挣扎的人们为了自保,不得不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似别里科夫般穿行在阡陌里巷。即使在鞭炮齐鸣,万世太平的时节也不敢掉以轻心。否则,命定的几十年的光阴长度就可能被人为地缩短。

    写下这些文字不是悲观,也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因为活着时刻有如芒在背之感,头上始终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不慎有可能会万劫不复。万圣之时,安康至上!——安徽霍邱 陈士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