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茯苓方证谈经方之魅力(一)

 昵称29338477 2015-12-27

关注我们,请点击“经方追随者


1.茯苓其药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产地颇广,以云南所产者质量较佳,视为道地药材,称为云茯苓(云苓)。西汉《淮南子》:“千年之松,下有茯苓”。唐代诗人李商隐:碧松之下茯苓多。茯苓既与青松相伴,故自古被视为延寿之品。茯苓常被制成糕点——茯苓饼,为清代宫廷名点,现成为北京特产之一。茯苓饼色白如雪,薄如纸棉,中夹芝麻、松子仁等,甜美可口。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为制作茯苓饼的能手,在《服茯苓赋》及《东坡杂记》中记载:“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茯苓在《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hui,怒也),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其中《伤寒论》入15方次,《金匮要略》入30方次。茯苓临床被作为利水药、健脾药及安神药广泛应用,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的长寿方中,茯苓的使用率高居榜首,占78%

2.茯苓其方

《伤寒论》入15方次,《金匮要略》入30方次。方名有茯苓者,有苓桂剂(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茯苓四逆汤、五苓散、小半夏加茯苓汤、外台茯苓饮、茯苓泽泻汤、防己茯苓汤、桂枝茯苓丸等。方名无茯苓者,有真武汤、猪苓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肾气丸、附子汤、酸枣仁汤、当归芍药散等。

3.茯苓药证

药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最高境界

药证是中医安全有效用药的指征和证据,如“桂枝证”“柴胡证”等。每味中药都有其特异性的指征和证据,而不是一说补气药就人参黄芪一把抓,一说活血药就桃仁红花当归一起上。药证可以是单个症状,如黄连栀子除烦,白头翁治痢,桂枝甘草定悸;可以是综合症,如白术主眩冒四肢沉痛,桂枝汤主恶风自汗;可以是,如半夏泻心汤治心下痞;还可以是一种体质,如黄芪体质、柴胡体质等。

经方茯苓药证总结:

1)眩悸:配桂枝甘草(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

2)口渴而小便不利:配白术泽泻猪苓(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

3)短气、气满:配杏仁、橘皮枳实(茯苓杏仁甘草汤、外台茯苓饮)

4)心烦失眠:配枣仁知母、龙骨牡蛎(酸枣仁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5)浮肿腹痛:配当归芍药、桂枝桃仁(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

与《神农本草经》所述茯苓功效“主胸胁逆气3),忧恚,惊邪4),恐悸1),心下结痛5),寒热烦满3),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2)。久服安魂养神4)”十分契合,显示了《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一脉相承。

3.1茯苓药证之眩悸

①眩晕—旋转感、上下或左右晃动感、倾斜感、如坐舟车感,多伴有恶心呕吐

②幻觉—视物怪异感、恐怖感、恍惚感,多伴有惊悸噩梦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悸、脐下悸——动,如心慌心悸、脐腹动悸、肌肉跳动等。

苓桂枣甘汤(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用最大量(半斤);小柴胡汤条下(96条)有“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理中丸条下(386条)有“悸者,加茯苓二两”。

3.2茯苓药证之口渴

1)口渴不能多饮喝水而不解渴;2)口渴与呕吐并见;3)口渴与腹泻、大便溏薄并见;4)伴有胸腹胀闷感;5)最常伴见小便不利(口渴与口干:口干,多指口腔干燥、舌面干燥等而言,是客观症状;口渴为一种自觉症状

小半夏加茯苓汤主治“先渴后呕”(水停心下);猪苓汤主治“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中风发热,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茯苓泽泻汤主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

3.3茯苓药证之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即小便的量、排尿次数等发生异常,如小便量少,尿次减少或小便不畅,出现尿痛、尿急等症状,并可伴有浮肿

小青龙汤条下(40条)“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小柴胡汤条下(96条)“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四逆散条下(318条)“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真武汤条下(316条)“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4.茯苓方证

4.1茯苓方证之眩悸

化饮制水——治以眩悸为特征的疾病,多与桂枝相伍,方如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等。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欲治其厥”。

苓桂剂应用互参:

苓桂术甘汤:表证误吐下后损伤中阳,阳虚不能制水导致饮停中焦,另有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的饮动的表现,故在茯苓四两、桂枝三两温阳化饮之外,加白术、甘草各二两以健脾除湿。

苓桂枣甘汤:汗多伤心阳后,阳虚不能制水,但是饮停部位在下焦,故小便不利,又见水饮欲动的脐下悸动,欲作奔豚的表现,除重用茯苓半斤、桂枝四两温阳化饮外,加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以健脾和中,另以甘澜水煮药不助饮邪。

认识甘澜水:

甘澜水最早见于《内经》之半夏秫米汤。做法是:“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即用勺子不停地将大盆内的水舀起再从高处倒下,直到盆面上水珠滚滚相连。需人力操作,故称为“劳水”,扬其千下,水烂熟,故又称“甘澜水”。钱天来:“动则其性属阳,扬则其势走下。”意为甘澜水因扬水的过程得了天阳之气,去除了水的阴寒之性,不致助肾水之邪;又因其势下行,可降欲上逆之肾水。以上下之落差激荡后,甘澜水中的水分子由普通的大分子水(六到八个水分子组成)变成了小分子水(三到四个水分子组成)。小分子水的含氧量更高,更利于人体吸收,故不助水饮。以此方法操作后的甘澜水,水中亚硝酸等有害物质明显少于普通水,更有利于人体健康。所以,经方中各种煎煮汤剂的溶媒以及煎煮法也具有其一定作用,在临床中也需引起重视。

病案:(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

李某某,男,50岁。201364日初诊。

主诉:虚里悸动2年,加重1月。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虚里悸动,悸动感在左胸第五肋间、胸骨剑突下及右胁下游走,搏动表皮可见,其动应手,伴胸闷、短气、自汗,每逢阴雨天或体力劳动后明显。辗转多家医院行心电图、超声心动等检查未见异常,仅运动平板试验显示三尖瓣略有反流。刻诊:虚里悸动,悸动发作时烦躁易怒,大便日二行,不成形,小便可。舌红胖边齿痕苔薄白满布,脉滑有力,两关脉大。

处方:苓桂术甘汤合小柴胡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茯苓20g、桂枝15g、炒白术15g、炙甘草6g、柴胡15g、黄芩10g、清半夏10g、党参15、枳实15g、薤白15g、瓜蒌10g、厚朴15g、生姜4片、大枣57剂,甘澜水煎服。

三方相合,意含苓桂枣甘汤,因本案患者饮邪为患,特嘱其置大盆,扬水百余遍自制甘澜水煮药,取甘澜水不助饮邪之义。

2013611日二诊:悸动减轻,已无走窜感,胸闷缓,大便日一行,量少质粘,解不尽,小便略增。因大便量少质粘,故炒白术改生白术30g以健脾通便。

72日就诊时,虚里悸动已消,无气短、右胁不适,改服丸药巩固。

723日其家属告知,半月来天津夏雨连绵,患者心悸未作,诸无不适,心情愉悦。

按语:本案患者为虚里悸动所苦,患者悸动感在左胸第五肋间、剑突下及右胁下,可归入中医“虚里悸动”、“心下悸动”等范畴。因患者舌胖、有齿痕、苔白满布、大便不成形,呈脾虚饮盛之象。或逢阴雨天气,内饮得外湿之助,饮邪泛滥,上凌于心;或逢劳倦太过,脾虚乏源,无以制水,水饮逆上,皆可出现悸动不安。阳虚饮动,“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以健脾化饮、温阳制水的苓桂术甘汤为主方。

4.2茯苓方证之口渴、小便不利

化气利水——治以口渴、小便不利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与猪苓泽泻白术相伍,如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真武汤主之。”

五苓散中泽泻、猪苓、茯苓渗水利湿,白术健脾利湿,桂枝通阳化气。遵用原方比例,效果更佳,即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比例为5:3:3:3:2

病案1(五苓散)

赵某,男,70岁,2015622日初诊。

主诉:呃逆1周。

患者1月前肾囊肿切除术后受凉引起呃逆,夜间为甚,饮水后加重,自服中成药、西药后缓解不明显。伴口渴口干,口苦纳差,寐可但因呃逆而差,大便日1行,小便不利,常自汗,怕凉。舌红苔白中根稍腻,脉滑微弦

处方:泽泻25茯苓15生白术15猪苓15桂枝10柴胡15黄芩10党参10半夏10白芍10炙甘草10黄连3干姜6生姜4大枣(五苓散合柴胡桂枝汤加减 7剂,水煎服。

2015629日二诊,不但口渴得缓,小便得调,而且呃逆消失,他症亦缓解。

按语:

患者呃逆饮水后加重,乃因水液代谢失常,阻遏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失司所致。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水蓄不化,郁遏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饮欲水。以五苓散通阳化气利水

《伤寒论》第72条言: “······烦渴者,五苓散主之。”黄煌教授谓五苓散是中医的全身水液代谢障碍调节剂。

病案2:(猪苓汤)李姿病案

患者张某某,女,69岁。

初诊:2015611日入住于包头市河东镇卫生院内科病房。

主诉:咳嗽10余日。

患者10余日前感冒后咳嗽至今,干咳少痰,口苦咽干,渴多饮水,寒热交作,时汗出淋漓,乏力肢软,心慌心悸,下肢肿,按之凹陷,纳尚可,食后胃脘胀满,寐差易醒,难复入睡,大便调,小便尚可。舌暗红胖,有瘀点,苔薄黄,脉右寸浮,左沉细。

考虑患者外感之后表邪未解,入里化热,邪热壅肺而见咳嗽、口干渴等症,邪陷少阳见寒热交作、口苦等症,故以柴胡桂枝汤合麻杏甘石汤调和营卫、和解枢机、清热宣肺。

二诊:2015615

患者咳嗽稍减,寒热交作及口苦缓解,仍口咽干,渴欲饮水,量不多,时汗出淋漓,心慌心悸,手足冷,但觉有热自骨而出,纳尚可,但进食及饮水后脘腹胀满,寐尚可,下肢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色黄,大便调。舌暗红胖,有瘀点,苔薄黄,根部略厚,脉涩时有一止。考虑患者太阳膀胱气化失司,致津液不能上承、废水不得排泄、水蓄下焦上犯阻滞中焦气机,故见口干口渴不多饮,脘腹胀满、下肢水肿、小便不利,故以上方去麻杏甘石汤加五苓散

三诊:2015617

口苦与寒热交作明显缓解,现咽干,口渴不多饮,手足冷,但觉有热自骨而出,失眠早醒,下肢水肿,尿道口坠痛,小便灼热,量少,色微黄(追问病史,患者患慢性尿道炎数年,反复发作),大便调。舌暗红胖,有瘀点,苔薄黄,根部略厚,脉沉涩

细问患者小便不利,量少,尿时尿道灼热疼痛、兼见口渴、身热、寐差、下肢水肿等症,知其为津伤有热、水气不利、结于下焦,故加猪苓汤清热滋阴利水。

按语:患者病情复杂,思考甚久,仍难以抓住病机关键,并有顾及不全之处,再者患者刚刚服用三诊汤剂,学生就返回天津,心中不安,就嘱咐当地贾大夫及时向我反馈患者病情。三天后,贾大夫微信回复,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小便转佳,并表示感谢,观生从包头回来后也向我转述该病人服药后改善较好,并连连称赞。

319:“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应用鉴别:

五苓散:以二苓、泽泻配桂枝通阳化气,白术培土制水,合成化气利水之剂,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偏寒,全身,无尿血,有汗出)

猪苓汤:以二苓、泽泻配滑石清热通淋,阿胶滋阴止血,合成清热滋阴利水之剂,主治水热互结之小便不利。(偏热,偏下,有尿血,无汗出)

真武汤:以茯苓白术配附子辛热壮阳制水,生姜宣散水气,芍药敛阴止痛,主治肾阳虚衰,膀胱气化不利之小便不利。(寒性,全身,水肿,痛瞤)

茯苓白术辨:

心悸(苓桂枣甘汤)、小便不利(猪苓汤)之方,可以无白术,但一定有茯苓水肿(越婢加朮汤)、下利(理中汤)之方,可以无茯苓,但是一定有白术。只眩不悸用白术(泽泻汤),只悸不眩用桂枝(桂枝甘草汤)。眩悸并作,茯苓白术都用(苓桂术甘汤、五苓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