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姿势:傣族的“摆”

 warhorse888 2015-12-27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摘要

  “摆”——古印度巴利语译音,傣语外借词,是“佛事、法会、仪式”意思。傣族的“摆”总伴随着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与每个人的一生密切相关。傣族的“摆”主要有:摆晶阶、摆帕嘎、摆干听、摆干朵、摆过广母筛、摆刷纯糯、摆赏建、摆路赕、摆旱尚、摆毫洼、摆娥洼等等。做“摆”的目的是通过个人修行悟道并教化、感化他人而达到“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文丨仔静孟

  傣族的“奘”(寺院,缅语译音,傣语外借词)是一个庄严、肃穆、洁净的场所,是傣族人民心灵的圣殿,是傣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仅是傣族信教群众虔诚供佛,膜拜佛祖的圣地,同时也是傣民族思想、文化、教育的传播地;是傣族信教群众的精神纽带,是傣族人民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重大的“摆”都是在“奘”举行的。人们在这里悟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傣族的“摆”主要有:


  (一)摆晶阶

  大傣历元月一日(公历12月份内),缅甸掸邦和德宏地区的傣族群众都要举行盛大的“摆晶阶”(大傣历新年)庆祝活动,人们以欢歌、狂舞、燃放礼花、守岁等不同形式来辞旧迎新。(注:大傣历元月傣语称“楞晶”)


  (二)摆干听

  “摆干听”、“摆路尚敢”(赕袈裟),“楞晶”即为大傣历一月(公历11月)举行。人们要向寺院敬献纸质白象、白牛、蜡条、经书和幡条等供品,还要把预先准备好的袈裟披在佛像身上,同时也赕袈裟给比丘、沙弥,以求功德。僧侣或“贺路”诵读经文——《阿左尚敢干听》。(注:凡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国家和地区均举行这样的仪式)


  (三)摆过广母筛

  大傣历1月15日(农历10月15、阳历11月份),德宏傣族寨子里的男女老幼要到河边搬运沙子,然后由老年妇女在佛寺院里精心堆沙塔。她们有的筛沙,有的搬来几块土基砌成塔基,塑起一座高约1米,底座周长2米的主塔,四角再塑小塔四座,然后撤上密密麻麻的细沙。接着以主塔佛龛为中点留出“十”字走道,将地面划为四块。老汉们则在一旁破竹编制“六边形”图案的祭物(傣语称“来达聊”,属原始宗教图腾元素),制作彩纸塔帽。老妇们手持事先做好的长约尺余的笋壳模、先往模子里填些潮湿的细沙,再从簸箕中取一粒马牙石类的小卵石及一二个镍币作为塔心,继之充填满沙子,然后拓在撒有细沙的地面上,男女老幼便同心协力地为主塔加冠,用篱笆将塔群围在正方形的篱墙内,并在主塔尖和四根篱墙角柱上悬挂五彩纸旗。每根篱角柱上都捆着一株芭蕉树和一根带叶的甘蔗,以象征丰收和日子甜美。同时还绑着一个竹制括盘,供有粮果米花等。清场后,老妇们点燃主塔佛龛里的四盏香油灯,然后关门封场。篱下放置竹若干,以供香客点蜡烛烧香。一切就绪,才请长老诵经。入夜象脚鼓声雷动,人们围着沙塔翩翩起舞。三日内,全寨在佛寺合伙吃饭。每日早晚僧侣皆为沙塔颂经约半小时。第三日下午清理沙塔,小孩子们以取得塔心钱为吉祥。这一天,僧侣或“贺路”诵读经文——《芒嘎啦广母筛》。(注:泰国、老挝、缅甸掸邦、德宏、版纳均举行此宗教仪式,只不过时间不一致,泰国、老挝人是在泼水节的头一天举行,而缅甸傣族、德宏傣族则是在大傣历1月15日,即农历10月15举行)




  (四)摆刷纯糯

  大傣历3月15日(农历正月15日、公历2月份)举行(润年则是大傣历4月15日举行)。仪式之前,缅甸掸邦及德宏地区傣族寨子里的青年男女三五成群相互邀约到至深山中砍伐盐酸果树去皮后的长条枝干,然后把砍回的白色枝条扛至家中或佛寺内晒干备用,3月14日(大傣历)这一天清早,由男信徒用扎成高4—7米,“井”字型底座亭式建筑。顶层置油布条,刨花等易燃物。柴亭中悬挂鞭炮。有的亭顶还悬吊着竹木或纸质饰品。15日这一天,晚九时许,当明月当空时分,柴亭下已是香烟袅袅、烛光闪烁、一些老年信徒跪拜在柴亭四周,轻声诵经祷告,其后是围观的村民、僧侣、布奘和贺路簇拥着来到柴亭前,由僧侣或“贺路”诵读《苏坦》中的《苤写》章节——《广盖当路纯糯》,诵经约半小时。诵毕,一位长老手持长竹竿点燃柴亭顶部的易燃物、顿时鞭炮炸响,火星飞扬,烈焰冲天,孩子们在“火塔”下争抢着从亭顶掉下来的吉祥物——各种工艺品。一小时后,柴亭化为灰烬,人们才缓缓离去。



  (五)摆路赕

  “摆路赕”是傣族民众共同做功德的佛事活动,一般为3天。除“勒洼”(入寺修行期)不做以外,其余时间均可行,但大多是在大傣历4月份(阳历2月份)举行。入寺筹备期间,善男信女们首先到佛教圣地——缅甸的大寺院迎请一尊或数尊佛像,人们还要准备各种各样的供品,如壮宝、壮混尚、哄灯、焕、党底、洗毕相、版、羽相、掌、马、贺拍、毛恩、毛罕、顿索、顿茉、雷恩、雷罕等等。做“摆”前一天善男信女们抬着佛像及供品到村寨、街区进行游展,其目的是一方面告示人们某村寨做大功德了,另一方面过路人见到佛像来游展,就会捐些钱表示自己也积了一份功德,祈求佛祖保佑。做“摆”当天一大早,年轻人敲锣打鼓,老人们则诵读经文。晚上信众祷告佛祖保佑身体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注:凡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国家和地区均举行这样的仪式,仅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此外,若家中有成年人去世了,还要“路爽”(祭典逝去的亲人),“路爽散”(去世后第三天的祭祀活动)或“路爽借”(去世后第七天的祭祀活动),去世一周年的祭祀活动称之为“仑比”。“路赕”是傣族信徒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必须履行的义务。僧侣或“贺路”诵读经文——《达拉贺赕》。


  (六)摆广母

  “摆广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年大傣历4月15日(公历2月15日)必须举行的塔“摆”;另一种是新建塔时举行的塔“摆”。举行塔“摆”以塔附近村寨为主,联合其他村寨举办。准备工作进行两天,即清扫摆场、搭戏台、布置商业摊点等。大傣历4月15日这一天,各村寨成群结队,敲锣打鼓,抬着供品前往“摆”场,聆听佛爷诵经,听经结束后文艺活动开始,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买卖商品,热闹非凡。僧侣或“贺路”诵读经文——《敬拜佛祖》。举行佛塔“摆”已有数百年历史,一直延续至今,是广大傣族信众精神生活中的一件盛事。“摆广母”除入寺修行期间不做以外,其它时间都可行,但大多是在大傣历3、4月内举行。(注:凡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国家和地区均举行这样的仪式)


  (七)摆楞细

  大傣历4月中旬(公历2月份)。“摆” 场设在“奘”院场中。这是纪念迎接果登玛(释迦牟尼佛祖)回到故乡——勐嘎比拉洼(古印度北部加迦毗罗卫国)的日子。其活动形式与“摆广母”较相近。在为时一周的时间里,傣族青年男女们身穿民族盛装、三五成群来到大青树下、竹林深处举行丢包、竹筒对歌、滚竹节轮等民俗活动。“摆楞细”期间,不少村寨还雇请缅甸傣族乐团或雇请传统傣戏团来演出;每到这时傣家人都要舂些糯米粑粑、糯米耳丝或制些非常可口的小吃,携家带口走亲访友,相互祝福,互赠食品礼物;缅甸傣族则会给佛像贴金片。(注:大傣历4月傣语称“楞细”)

  这里需说明的是,“摆楞细、过楞细”并非是傣人跟着汉族同胞过春节,仅是恰逢同月而已。


  (八)摆旱尚

  “摆旱尚”(即为送小孩到寺院接受佛学及傣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教育)。“勒洼”(入寺修行期)不做,大多在小孩学校放假等空闲时间举行,大傣历4、5、6月(公历3、4、5月份)较多,入寺修行时间长短或原由以因人而异:修行几天、一个月、半年不等,或自个几岁就修几天(例如小孩8岁就修8天)。有的是为了学习佛法和传统思想文化,有的是为了去邪消灾,有的是为了寻求善果,有的为了忏悔自省等等。这期间,人们以家庭为单位做摆旱尚。父母要把即将入寺院修行的小孩打扮成太子模样,由亲友抬着巡游。同时,父母和其养父、养母还需准备一些供奉给寺院的纸伞、袈裟、化缘钵、腰带等用品。“摆旱尚”其实也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思想和文化得以传承的一个重要仪式。


  (九)摆赏建

  “摆赏建”(佛诞节,汉语称之为“泼水节”)举行的时间是大傣历6月中旬(公历4月中旬)在中国德宏、版纳傣族聚居区及东南亚凡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国家和地区都过这个节。缅甸掸族人、德宏傣人称摆“赏建”,版纳傣人称摆“尚罕”,缅甸缅族人称莫诃“德键”,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人称“宋干”节。“赏建”、 “尚罕” 、“宋干” 、“德键”其实指的就是同一个词,仅是各地翻译的译音出现了差异而已;这一词起源于古印度的梵语,指的是“变更、转移、跨越、向前迈进”的意思。由于受地域、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这一节庆日的来龙去脉,众说纷纭;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式和内容异彩纷呈。



  (十)摆毫洼

  时间是大傣历9月(公历7月份)举行。“勒洼”(入寺修行)时间是大傣历9月15——12月15日(阳历7月15日至10月15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中国等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国家和地区入寺修行的时间都是一致的。大傣历9月15日(7月15日)是“摆毫洼”的起始日。这天清晨,佛寺里的主持以鸣鼓的方式通告人们一年一度的“摆毫洼”正式开始了。“摆毫洼”是南传佛教信徒全年最重要的佛事活动。入寺前,善男信女们必须沐浴净身,身穿戒衣,带上鲜花、食品及其它供品“路赕”(对和尚布施,向佛祖敬贡)。僧侣们净寺修学,接受信徒们的施舍,同时也忙于向信徒们宣讲佛的教义、戒律或诵读经文。尚未入寺守戒的青年男女要身穿盛装、敲锣打鼓,带上供品入寺“榨嘎”(布施)。


  入寺修行的三个月里,正逢连绵的雨季和农忙时节,也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后人就一直延续着前人的遗训和做法:在这段时间,僧侣不许无故外出闲逛;青年男女不许谈情说爱,寨子里不许搭屋建房、乔迁新居,不许结婚办喜事,不许狩猎,信徒不许外出经商、串寨子,寨子里停止一切娱乐、庆典活动。善男信女们要做只能是:拜佛、念经、听经、学佛法、守戒律、忏悔、禅定、祈福。每七天为一“信”(礼拜日),每十三“信”为一“洼”(全年礼拜日)。直到12月15日(大傣历)之后才开禁。这期间僧侣或“贺路”主要诵读——《达那》、《细那》、《帕问那》等经文。(注: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国家和地区均举行这样的仪式)


  (十一)摆赕帕拉

  时间是岗洼(摆毫洼与摆俄洼的中时段),即大傣历10月(公历8月)举行。在举行摆岗洼时,善男信女备好供品,用新米赕,要赕经书。佛爷、和尚集中念经。众信穿上盛装,带上鲜花、蜡烛、香等,在锣鼓声中欢欢喜喜进入佛寺,赕上供品,祈求佛祖保佑人们不挨饿受灾。“摆干朵”前夕,傣族称之为“当玛”。“当玛”指的是尚未入寺守戒的青年向佛寺敬献食品和财物以求佛祖赐福消灾的一种祈祷仪式。“赕信”:关门至开门这段时间做小赕,每隔七天赕一次,每次两天。“摆赕帕拉”期间,男女老人都到佛寺“暖奘”(入寺守夜)数天。按佛教的教义规定,有了佛寺,有了“帕拉召”(佛)就必须赕,因为只有“赕帕拉”,才会得到佛祖的保佑。僧侣或“贺路”诵读经文——《达拉贺赕》。(注:凡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国家和地区均举行这样的仪式)


  (十二)摆干朵(摆俄洼)

  大傣历12月15日(农历9月15日)。此时正是秋收季节,人们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之中。“勒洼”期间所有的的禁忌全都解除了,青年男女和小孩子们也重新活跃起来,恢复了他们天真活泼的天性。此时正是稻浪翻滚、遍地金黄、丰收在望的时节,也是傣家人举行“摆干朵”最热闹的时节。这期间本寨子的善男信女们身穿民族盛装,有的敲锣打鼓,有的抬着纸质彩象、彩马,有的手举布幡、纸幡、宝伞、钱树,有的手里捧着鲜花、食物等游村过巷,然后鱼贯入佛寺敬献。友邻村寨的男女老少手持各类供品,随锣鼓声浩浩荡荡地涌向友邻村寨的寺院进行“干朵”(参拜礼佛)。 “干朵”的目的:就是对入寺修行期间,本人内心存在的一些邪念、过错和不轨行为进行忏悔、反省和总结,以崭新的姿态面对未来。(注:凡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国家和地区均举行这样的仪式,但内容和形式有些不同)


  (十三)摆帕嘎

  除了“勒洼”(入寺修行),即大傣历9月15日至12月15日(农历6月15日至9月15日)这段时间之外,都可举办“摆帕嘎”。“帕嘎”——古印度巴利语,是“帕拉达嘎”一词的简称,傣语外借词,意为“虔诚的佛门弟子”。“勐里半”(西天)是傣族善男信女一生向往的“净土乐园”。南传佛教信徒只有获得了“佛徒名号”,去世之后才有可能进入“勐里半”,因此,获取“佛徒名号”是傣族信徒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佛徒名号”是通过特殊的宗教仪式——做“摆”来实现的。


  “摆帕嘎”一般于大傣历的4、5月份(农历1、2月份)居多举行, 做摆者可以是个人做,也可以是几家合起来一起做,活动时间一般为三天,地点即可在家里也可到寺院进行。头天需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用鲜花、绿叶、芭蕉树等装扮“佛亭”,准备经幡,请僧侣或“贺路”诵读经文——《赞美佛祖》。开始的两天是接受亲朋好友及各寨子信徒的祝贺,第三天抬着白象、白马、纸偶、宝伞、经书、蜡烛、香等贺礼浩浩荡荡绕城巡游,巡游后随即将各类供品入寺敬献。“摆帕嘎”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请寺院的高僧、主持给信徒取“佛徒名号”,如:“干恩、干相、莫相、雷奘、提罕、庄相……”。“坦”是初级名号,如“坦莫相、坦相软……”;“帕嘎”是高级名号,如“帕嘎曼相、帕嘎曼罕……”。为了获得此名份,信徒们用多年的积蓄来做“摆”。每做一次“摆”,就升一级,每做一次“摆”,就意味着更进一步靠近“勐里半”。入寺敬献、礼佛参禅、获得“佛徒名号”之后,“摆帕嘎”方才结束。


  傣族的“摆”,其活动程序、活动内容、庆祝方式等等都呈现出浓厚的佛教色彩,说明了佛教文化在傣族传统文化和精神生活中的交融积淀和深厚影响,从而形成了傣民族自成体系的民族文化圈。礼佛、诵经、禅修、布施等各种形式的修行早已成为傣族信徒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功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熏习“戒、定、慧”;人与人之间在孕育和传承着仁爱、互助、分享、包容、礼让的美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