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节市七星关区赤水河沿岸七个乡镇

 昵称29478863 2015-12-27
 1、生机镇



2、林口镇


3、团结乡


4、清水铺镇


5、普宜镇


6、大屯乡


7、田坎乡





 1、生机镇



绝壁上凿成的高流大沟素有“毕节红旗渠”之称

 
当年知青驻扎处

 
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

 
厦蓉高速公路毕生段开通唤醒了沉睡的山河

 
上万亩肥沃的河谷地带田土

 
 
橘子林下游人如织

 
曲径通幽处

 
水利工程全镇覆盖

 


 2、林口镇


 
远眺鸡鸣三省会议纪念碑

 
鸡鸣三省会议会址遗址

 
鸡鸣三省三岔河(赤水河起点)

 
林口集镇街道一角

 
穿行在林口万峰林中的厦蓉高速公路匝道

 
漂亮的鸡鸣三省村民居

 
掩映在绿树中的鸡鸣三省村民居

 
壮美的鸡鸣三省大峡谷



林口镇鸡鸣三省老鹰岩栈道

   


 
 3、团结乡



魅力无穷的赤水河


 
团结乡大渡森林

  七星关区团结彝族苗族乡<敬酒歌>
 
七星关区团结乡麻窝口洞遗址发现的的古人类化石{古人类牙齿(右二)与其它灵长类牙齿}

 
七星关区团结乡麻窝口洞遗址
  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乡麻窝口洞遗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经初步测定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10万年到30万年前。这是古人类化石首次在毕节发现。这一时段的古人类化石对研究现代人起源演化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4、清水铺镇
 

 
橙满园

 
清水二中

 
七星关区清水铺“依山傍水、显山露水”的民居

 

【川滇东路七星关区清水铺赤水河大桥】

 
进入新世纪建设的赤水河大桥

 
1954年元旦,赤水河渡口下游钢桁梁桥建成通车

 
 
为保护赤水河钢桁梁桥修建的碉堡

 
当年赤水河渡口管理所管理人员合影


 

赤水河渡口木便桥桥墩遗址


  1937年,日寇相继占领东南沿海各省,封锁了抗战大后方的国际通道,大量的军用物资积压在缅甸和印度,黔滇、川黔通道由于路线长而不能完成战略物资的运输。


  1938年2月,当局下令川、黔、滇三省火速加快川滇东路的建设,限当年内建成通车,违者按军法论处。为了有力地支援前线抗击日寇,各省抽调民工参与筑路,仅赤水河至威宁段就投入贵州各县民工5万余人、石工1.4万人。施工队伍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于当年11月20日修通了毛路,运输汽车驶过了赤水河渡口。


  1939年,川滇东路在抢时间保证通车的情况下,仅在赤水河渡口设立渡船和木架便桥维持渡口交通。


  1941年,川滇东路工务局设置赤水河渡口管理所,对渡口和便桥进行管理,并积极筹备修建标准的跨河大桥。随着川滇东路的通车,赤水河渡口和赤水河镇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每天都有几十辆满载军用物资和士兵的美国道奇卡车通过渡口,往返于昆明和重庆之间。


  1941年入夏,赤水河上游降暴雨,便桥被大水冲毁。当时渡口管理人员将公文发往驻毕节的川滇东路管理局,由于公文上的错别字还闹了一场笑话,公文误将“大雨如注,桥毁渡亡”写成“大雨如柱,桥毁渡亡”,川滇东路管理局收到公文后,一看“如柱子一样的大雨”,料想赤水河镇可能已经“水淹七军”,连夜派出工程师赶往赤水河,引发了一场虚惊。


  赤水河渡口便桥被洪水冲毁后,川滇东路管理处桥工处决定修建赤水河大桥,设计钢桁梁桥,桥墩为钢筋混凝土。下部桥墩由桥工处赤水河桥渡工程段建造,昆明郑华公司承建钢桁梁架的制造和安装。


  1944年,桥墩施工完成,而上部构造安装工程款未能到位,成了半拉子工程。由于战事吃紧,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相继沦陷,大量的军用物资积压在印度。陈纳德的航空飞虎队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运输各种军用物资到昆明,而这条空中运输线危险且任务繁重,因此承担陆路运输的川滇东路更加繁忙。赤水河渡口便桥被洪水冲毁后,渡船不能夜渡,造成大量军车的滞留。为了加快军车过渡口的时间,赤水河渡口管理所所长叫工人利用便桥桥墩拉上直径约4厘米的竹索,将船工分成三班,每班8个人,6个船工双手拉竹索,2个船工撑舵,既保证了行船的方向又缩短了过渡口的时间。船一到岸,6个船工分两组将有3米长60厘米宽的跳板抬起搭上岸去让汽车下船和上船。1945年8月15日,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渡口因保证了抗日战争交通大动脉的畅通而名扬川滇黔三省。


  1952年贵州省公路局决定改善川滇东路运输状况.提高汽车的通过能力,由省公路局重新设计赤水河大桥钢桁架。桁架构件由重庆中国桥梁公司加工安装,为3孔,每孔等跨36.6米,桥总长122.8延米,桥面铺装木枋面宽4.3米。赤水河大桥于1954年元旦建成通车,结束了川滇东路赤水河有渡无桥的历史。


  赤水河大桥建成通车后,川黔之间一桥飞架变通途,成为毕节最重要的经济通道,原地区公路局不但设置道班对大桥进行维护,还组织民兵进行站岗保护,一直到1992年12月26日大纳路建成通车,赤水河大桥才渐渐失去原有的重要性。进入新世纪紧靠钢桁梁桥一座新的钢筋水泥大桥的建成通车,老桥被拆除结束了它的光荣历史。



 


 5、普宜镇




 
普宜中学1号楼

 
普宜小学


 
 普宜箐脚村马家寨

 
普宜镇赤水河风光

 

溜洱河峡谷风光
 

 

普宜镇民兵应急分队进行夜间巡逻






 6、大屯乡


      大屯彝族乡是一片民族风情浓郁的土地,这里有当今土司庄园古代建筑中唯一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屯土司庄园,有获得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建设”项目的彝族村三官寨,历史久远,文化厚重。




大屯土司庄园
 


  在黔西北茫茫乌蒙山腹地,于川滇黔三省交界的赤水河畔,崇山峻岭之中座落着一处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唐风古韵、虎威逼人的古建筑群。这就是我国当今土司庄园古代建筑中唯一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屯土司庄园。 


  大屯土司庄园,始建于清乾隆年,占地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坐东向西,依山按中轴对称三路构筑布局,逐级升高,纵深递进,呈长方形。庄园四周均采用银石铺砌墙基,青砖砌成高5米左右的围墙。园内主体建筑皆为三路三重殿宇,始终保留着我国唐朝建筑的昔风古韵。沿围墙砌有六座高大的土碉。过去,土碉内常年驻守保卫庄园的兵丁达百余人。 


  走进大屯土司庄园,首先感到的是一种戒备的森严,木制的门楼高大结实,门楼内设了望孔和枪械射击孔。走入门楼,右面是一轿厅,可容十余人吃住、活动。走过轿厅是一宽敝的院落。院落正中沿半圆形宽阔别致、刻有精美龙虎图腾图案的十七级青石台阶。拾阶而上便进入了高耸于台阶之上,恢宏大气、庄严肃穆的大堂。大堂殿内卷棚高大,立柱合围,各种枋料,宽厚饱满。上设藏砚楼,前、后、右三面有回廊,右为歇山顶,左为悬山顶,这里是土司迎接贵宾、大型庆典和断案升堂的场所,处处体现出土司的权力、气派、富有和威严;体现出土司武装和土司衙门在整座庄园和士司制度与管理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从大堂内壁的圆月形的二门进入,蹬上陡直的石梯便到了庄园的第二座殿宇对厅。对厅内设书屋、起居、家丁居室和奴仆住房,是土司庄园内物质生活运作中枢。透过时空,遥想当年,在这里仿佛能看见土司府内,彝族妇女古朴艳丽的花边衣裙,看见男仆们头上的青布包头、腰间长长的白色腰带,以及他们精美的银饰,尤其是那耳朵上圆圆大大、亮亮闪闪的银制耳环。 


  穿过二堂便进入了天井。天井呈长方形,一色的青石铺就,宽大、平坦、古朴、气派。这里是土司习武和检阅家丁军事武艺和作战谋略的地方。历史上,永宁奢宣抚司所辖赤水河两岸广大地域,强盛时期分设十八个则溪,作为其政治、经济统治的基层单位,分派亲族部属任职,分别掌管钱粮兵马,统领属地。因此,在土司的生活中,军事武艺地位极其重要。天井闲时,也是土司府内女眷们日常活动的场所。天井之上是正房,是庄园的第三座殿宁,为悬山顶,前、后设回廊,庄重典雅,古色古香,清爽舒适。设有书房、居室,是土司起居歇息之地。在斑剥落离的正房室内,现挂有一幅十一世土司余达父的黑白碳精画像。殿后设一后院,幽幽深深。园内一条窄窄的曲径通往左侧绣楼。绣楼分为两层,雕梁画栋,优雅别致。是土司小姐的幽居。在天井右侧,通过月洞门,是西花园。花园位于右侧中轴线上,园内藤缦攀墙,佳木参天,浓荫铺地,翠竹掩映,鲜花四宜,馨香馥郁,建有双耳鱼池、风雨桥、飞来椅、美人靠、回廊、遂雅堂、双印斋,曲径通幽,景色玲珑。于花园浓荫覆盖的后角处,有座小巧别致的楼阁,十分清幽。这是土司扯勒统治家族的祠堂,供奉着近代祖先牌位。彝族先哲们崇拜自然,信奉万物有灵,自然中虎居首位,遂以虎作为自已民族的图腾,对鬼魂尤为崇拜。因而,这里也是庄园内最为圣洁之地。 


  由于大屯土司庄园的显赫与威严,正好与土司当时的权力、富有成为正比。为此,特定的环境与条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大屯土司庄园的主人。一世奢辰,为“大梁王”奢崇明之子。“奢安之乱”后隐姓埋名,改名余保寿。他团结百姓,安抚流亡,恢复家业,于顺治十六年上书招安于朝廷,重得赐封领地,重振奢氏土司昔日之雄风;二世杨翰桢,文武双全,雍正年间被朝廷封乌蒙土府;六世杨廷栋,封武略校尉;七世杨人端,授儒林部;八世余家驹,贡生,诰赠武翼都尉;九世余珍,诰授武翼都尉,戴兰翎,袭大屯土千总;十世余象义,国学生;十一世余若泉(字达父),前清举人,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任贵州立法院副议长。一世世的土司,无论是习文还是从武,皆在我国西南这片朝廷鞭长莫及之疆土上,雄霸一方,声名显赫,叱咤乌蒙。自“大梁王”奢崇明举旗失败后,朝廷对西南地区土司武装力量进行了严格限制。为此,各土司的军事实力大大削弱,但其力量在本地称王称霸还是绰绰有余的。


  土司们由于习武发展途径受到朝廷限制后,在富足无忧的物质条件下,渐渐对日益浸入的汉文化热衷起来,诗词歌赋,水墨丹青皆成为喜爱的习作内容。久之,则产生出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彝族诗人、画家。八世土司余家驹,字白庵。其诗词歌赋无所不爱,还善画,泼墨山水尤为著名。在他所作的《家园》一诗中写道:“有客闲中来,与主酌黄流。诗书既不拈,时事亦不谋。不用相拜辑,不用互献酬。欲饮尽其兴,不饮示自由。客坐亦不遣,客去亦不留,俗情尽捐弃,人逸事事幽。”九世土司余珍在《洗心书屋题壁》诗中写道:“赤手屠龙都是假,著书辜负一生心。”从诗中能隐约感受到,土司们热衷于著书习文的同时,于心灵深处,饱含着扯勒部土司统治大势已去的无奈心绪。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k2ODI4OTc2.html



三官寨:一部彝族传统文化的史诗


 
 
 
 
 
 
 
 



 7、田坎乡


 
  田坎彝族乡是赤水河流经毕节市七星关区境的最后一个乡,也是七星关区最边远的乡,离七星关区城区180余公里,与四川省古蔺县的马蹄乡、建新乡及我省的金沙县清池镇相邻。
  过去提及田坎乡,人们总会给它贴上落后、偏远的标签。由于地势偏远,领导干部曾一度作风涣散,工作得过且过,2013年以前,该乡在全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经常倒数第一。
  人民群众不满意,从很大程度上是对干部的精神状态不满意。对内夜郎自大、对外自卑自卓,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外树形象、内强素质。要解决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凝心聚力,也只有提振全乡上下的“精气神”,才能外树形象、内聚人心、上下团结一致、共谋发展。
  良好的环境是提升精气神的物质基础。2013年以来,该乡投入80万元,对政府办公大楼、食堂、厕所等进行了维修改造;投入10万余元硬化了田坎乡街道,新建垃圾池、花池等;加强环卫工作,有效治理了街面脏、乱、差等现象;投入28万元,新装街道太阳能路灯65盏。
  现在,该乡集镇面貌大为改观、集镇功能逐步完善、集镇品味大大提高,为该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地方的贫穷与落后,不是自暴自弃的借口,而是绝地突围的动力。
  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关键落实在行动上。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基础,只有夯实基础,才能聚集后发制人的力量。
  2013年,全乡总长水泥硬化4800米的通组路,以及95800米的连户路已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2014年,打通了龙场营镇至田坎乡13公里的通乡油路,全乡总长27公里的通村公路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
  随着通乡、通村、通组公路不断完善,群众出行越来越顺畅,田坎的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回望田坎彝族乡】


 
     多年来,接近2万人的田坎彝族乡一直没有农贸市场,群众要么到周边的龙场营镇,要么到金沙县清池镇或四川省古蔺县的马蹄乡“赶场”。为有效解决广大群众购物难、农产品交易难的问题,该乡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12年8月16日成功“开场”。

 
 
田坎彝族乡田坎中心小学




 【山美,水美,诗画田坎彝族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