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客】比亚迪S7两万公里长测:西安美食之旅下

 dinghj 2015-12-28
[导读]本文为比亚迪S7两万公里长测稿件开篇,在这三个月中,这台S7将成为笔者的座驾。每个月都会推出上班通勤,购物出游,维修养护等专题稿件。

    接比亚迪S7两万公里长测:西安美食之旅上

    看过了临潼的皇帝兵马俑阵,洗过了祸国殃民贵妃骚的温泉,继续笔者的西安访古探寻美食之旅。

    DAY 3:汉武大帝茂陵、咸阳博物馆

    吃过了酒店提供的自助早餐,笔者与好基友前往位于西安西北的咸阳茂陵。从北京到西安的1200公里,总共加油3次,百公里平均油耗10.2升。因为河北境内使用的是质量很低的乙醇汽油,否则平均油耗低于10升不是问题。在西安市内,笔者一直选择93号无铅汽油,应对堵车与红绿灯,频繁在S档与D档切换使用,百公里油耗在12升。

    第二天从西安经连霍高速前往茂陵,遭遇了因双向修路而引发的大堵车。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决定绕过连霍高速,经国道上西安绕城高速前往茂陵,全程84公里。

茂陵门票60元,包括茂陵、霍去病陪葬墓以及博物馆。

    茂陵:汉武大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镇茂陵村。现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87年建成的茂陵共埋葬了11位皇帝,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大汉王朝是继秦帝国之后,中国历史最为辉煌的朝代。能够到此祭拜这位真正的千古一帝(在汉武大帝面前,满清康熙、乾隆之流只是一个屁)更是笔者的荣幸。

    汉武帝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向西出击葱岭(大宛),向东征服朝鲜半岛,向南框定百越,向北将侵犯中原几十年的匈奴逐出大漠的最强帝王,扩展了大汉帝国的版图,并奠定了今日中国影响力的范围。在西汉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大帝的茂陵且至今没有被盗。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骊山的秦始皇陵方能与之相比。

汉孝武帝茂陵石碑经过多次修葺,其后宝顶之下就是汉武大帝陵寝的地宫。

    汉武大帝刘彻,经过父辈文景之治后,废弃了对匈奴割地赔款和亲的软弱外交国策。刘彻励精图治,任用桑弘羊、主父偃、董仲舒等重臣,彻底管控了帝国经济、吏治、工商、文化的发展,为对匈奴展开大范围、持续性的攻击奠定了物质和舆论基础。

    汉武大帝刘彻在完全掌控朝野后,将兵权下放给日后的汉军大司马(总司令)卫青,通过加强军备建设,启用青年将领霍去病,用3匹运输军马及人员保证1匹战马与骑兵,对匈奴进行绞杀战。这一切的一切,预示着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唐朝的强大帝国,为后世子孙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荣光。

    根据村民指示前往霍去病陪葬墓。穿过位镇茂陵村时,伴随着崩爆米花的一声巨响,将笔者思绪拉回回忆中。BTW:小时候从来都是自己带着玉米豆儿去崩爆米花,似乎这一声巨响才是高潮。

    霍去病陪葬墓是汉武大帝最为钟爱的青年将领霍去病陵寝。这位中国历史上战绩彪炳的冠军侯,始终坚持刘彻的“以攻对攻用速度换取空间”的战术思想,成为我大汉帝国打击匈奴的一把利刃!奈何,这位匈奴噩梦的青年将军,年仅23岁巨星陨落。死后,霍去病被获准与大司马卫青陪葬汉武帝茂陵左右。

    霍去病陪葬墓两侧的厢房,前殿和宝顶,仍然保持着完好的状态。在此陪葬陵寝基础上将周边村落出土的文物放置这里展出,通过展板和实物介绍茂陵。

    有意思的是,大汉帝国冠军侯霍去病陪葬墓右侧,就是匈奴降将金日(读音mi一声)滴坟圈。

    在汉武大帝之前,汉朝一直奉行对匈奴和亲政策。每当匈奴入侵中原烧杀抢夺,汉朝总以割地赔款送公主出嫁来平息冲突。当汉武大帝刘彻将兵权、政权和财力全部控制后,开展了一系列对匈奴人“硬碰硬”的正面攻击。平阳公主府骑奴出身的卫青,帅汉军全新的步骑混编军团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票姚校尉霍去病在闪击匈奴王庭后,斩杀匈奴贵族一干人等,并俘虏匈奴王子金日滴。最终金日滴依仗与刘彻的血缘关系成功转型,从车夫变为车骑将军。

伴随冠军侯霍去病陵寝两侧的十数件石像生均为国宝。

大汉威武!汉军威武!

    在众多石刻雕塑最为出名的则是马踏匈奴,以一马(汉军)一人(匈奴)为主体运用写实手法,预示着实力强大的汉军,对卑贱且狼狈的匈奴的战争将会取得彻底的胜利。而以卫青霍去病为领袖的大汉军队,先后取得祁连山大捷并在封狼山祭祖。

    陪伴着汉军最出色的骑兵将领霍去病的小野猫。从生态角度看,环境清幽,人烟稀少,适合灵物栖息。从玄学角度看,属阴的墓葬会吸引一些对颇有天性的动物。

    有如神一般的出现,又很突然的退出历史舞台的大汉英雄霍去病,从未被世人所忘记。因其战绩彪炳,彻底解除了匈奴人对我大汉帝国边境的袭扰。至今,冠军侯霍去病的墓前拜祭的鲜花不断。

    结束了茂陵游览后,不知不觉以到了进午膳的时间。相请不如偶遇,泡馍?还是岐山面?这真是个难题啊。

    习惯了早中午饭都用兰州料理解决的笔者,最终选择了岐山臊子面。三合一干拌臊子面和6碗一口香,点完之后立刻被隔壁桌的“老陕”笑话为土鳖。

一口香,其实将原本1碗分量的臊子面分为6碗,一口面条一口汤一饮而尽。

    吃饱喝足,返回咸阳市内的文昌庙(咸阳市博物馆),一窥那套堪称国宝的汉武帝时期周亚夫墓葬的兵马俑。现在的咸阳市博物馆前身是大明帝国洪武四年建造的文庙。

    秦始皇帝吞并了山东六国之后,第一次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切实的行政名词,而不是地理名词。

2000年前的铜质合页至今仍能保持关闭自如,这等技艺恐怕今天的五金之都也不过如此。

    咸阳博物馆珍藏的重阳祖师仙迹碑当之无愧为是精品中的精品。这通石碑原本立在咸阳市双照乡大魏村,1963年被紧急收藏在咸阳博物馆。此碑记录了全真教掌教王重阳的生平仙迹故事,并对创建全真教的全过程进行记录。

    不光是咸阳博物馆,即便放到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这套出土于杨家湾的“大汉天威军士俑”可比肩任何历代珍宝。而这套来来自汉武大帝时期的俑阵,不仅仅涵盖了汉军中的轻装步兵,更出现了分属两套战斗序列的骑兵。从侧面验证了汉武大帝时期开始加强军备,重视边疆巡逻轻装骑兵以及遂行远距离攻击的重装骑兵的发展。刘彻治下的大汉帝国,无论是财政、冶金、农桑、经济等硬实力,还是思想、人心、对匈奴态度等软实力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刘彻对匈奴采取最强硬的态度,已经高度统一成大汉帝国的国策,对匈奴作战起决定作用的汉军骑兵部队更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甚至上升到国家立法层面来保障军士和战马。

    上图左侧,马匹身姿较高眼眉突出色深的汉军战马(重金从匈奴走私善于长途奔袭的战马,采用小米喂养并进行本土化改良)。

    上图右侧,身姿较小体型较弱的汉朝本土军马(为汉军普通骑兵主力,遂行战斗烈度较低的边防作战)。

    属于历经三朝的汉军司马周亚夫夫妇墓葬的这套“大汉天威军士俑”,首次出现了在体型、数量和规格不同的两支骑兵俑阵。

从俑阵排列顺序来看,左起汉军重型骑兵俑、轻装骑兵俑、最右侧为轻装步兵俑。

    综合墓主人身份(周亚夫,汉三朝元老,曾经的汉军最高统帅,对匈奴持强硬态度)、出土年代(汉武帝刘彻掌权初期)以及俑阵内容研判,在以经济发展为重点,将国家体制转入半军事状态的大汉朝,已经掌握了远程突袭,快速打击,骑步混编,多兵种,多编制,大规模骑兵作战的技战术。无论骑兵规模、步兵装备、后勤供应还是指挥艺术和领导人决心,大汉帝国对匈奴都占据了绝对主动权。

    汉朝的俑人并不象始皇帝兵马俑那样采用近乎1:1等高的比例,但整套“大汉天威军士俑”的做工和细节有着截然不同的优势。

    与始皇帝兵马俑几乎完全一致的是,出土之时都是通体彩绘。无奈,受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军士俑已经出土便被氧化,大部分俑人的彩绘被腐蚀。

   

从面部特征可分辨上图左中右俑人,分别来自陇西、巴蜀和胡部。

    在汉武帝执政之前,汉军主力部队人员主要来自关中三辅,陇西(天水)和巴蜀。此后,伟大的汉武帝麾下的汉军,为了尽快提升战斗力,大量吸收帝国版图内多民族士兵服役,甚至包括了投降汉军的匈奴骑兵。

左上为依仗俑;左下为骑兵俑;右上为弩兵俑;右下为书记俑   

    虽然在“大汉天威军士俑”只出现了骑兵和步兵两支军兵种,但从职能划分来看,还可细分出担负依仗,书记,指挥等不同职能的军官。汉武帝麾下的大汉军队领50人为伍、200人为侯、400人为司马或校尉(霍去病曾率领800御林军突袭匈奴阵地斩首500敌酋,而被授予嫖姚校尉之职)。整套“大汉天威军士俑”总共出土2000余件俑人,从编制来看应为某位汉军将军节制。

    咸阳: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是秦汉帝国的重要发祥地。始皇帝定都咸阳,咸阳更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中国中原地区通往西域乃至欧洲的桥头堡。历史上的咸阳并没有受到大规模战火侵袭。今天的咸阳,在保留了原有历史文化承载的同时,也在极力发展自己的优势。

年关将近的咸阳街头特写。

    从咸阳返回位于西安市区,一处类似于北京王府井的小吃集散地解决午饭。舌尖上的陕西:用好基友的话说,在西安你就是1天吃3种小吃,1个月都吃不全。

    陕西的各色面食,肉类,甜品,融汇了山西、甘肃、四川甚至新疆等地区的精华。历史上的西安因丝绸之路开启,成为东西经济文化的集散地,由此而来各种美食也就流传下来。

    华阴大刀面:做法虽然与铜川大刀面相似,但采用的面粉和切割的刀具有着较大的差别。采用日照充足的陕北精面粉放入面盆用温水将碱面稀释;上撩下按,搓成面坨;反复搓揉,三搓三饧;盘压成长方形硬面块备用。而至关重要的碱面比例,则遵循夏季多之,秋季次之,春冬二季少之。

    切面:采用刀长2尺,宽7寸,前窄后宽背后1寸,重15斤铁铡刀切面。右手提刀,左手按往叠好的面,边提边落,慢慢向左移动,刀的尖端则自然向前移动,即切成细面条。因面硬折叠的很厚,必须使用自重较大的大刀切之。

    沸水煮熟,加入肉臊子,清蒜姜末等佐料就可出锅。与肉夹馍搭配食之,更是“老陕”们的最爱。

    70年代的西安,与大多数中国其它城市都处于一种半饥饿的状态,可人们的精神面貌较现在更振奋。

    热腾腾的油塔子,集色香味意型一体。焦急等待的食客们与大师傅一丝不苟的料理精神,透着西安这座古老城市的内敛且浑厚的历史底蕴。

没有汉斯干啤的午饭是简单快速的,然后一干人等直接向碑林杀去。

    作为一名99年参加高考并以总分252分成功走入社会的笔者,对于中国古文化和汉族历史有着特殊的兴趣。碑林:由时任北宋帝国陕西转运副使吕大忠创建,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

    好基友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疯跑乱窜,不过那时候(姑且认为20十年前)碑林的藏品都是直接裸露在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碑林最初由漕运使吕大忠等人为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颜真卿、柳公权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兴建。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

    现在的碑林博物馆,游客即可欣赏古籍珍品,还可购买名家大作的拓片。当然,在指定区域的拓片必须由官方人士操作后购买。在室外部分的仿制石刻也可自行拓片。

    碑林内还收藏了九百余块从晋至满清的墓志和镇墓兽等愿品。墓志是为了防止陵谷变迁,桑沧更替,将死者的姓名、籍贯、官职、生平事迹、埋葬地点等,刻于石上、砖上,使后世有所稽考。这些墓志所记事实,可以考证史籍之异同,补充史籍记载的缺漏,研究各民族及各国的交往,考证古代郡县乡里之所在。

    现在收藏在碑林博物馆内的石棺、蹲狮、石虎、石羊、卧牛、走狮等也从不同侧面反映出隋唐陵墓石刻写实传神的特点。

    唐高祖李渊堂弟李寿死后葬在陕西三原县的献陵。因墓门、龟型墓志和石椁的雕花篆刻精彩绝伦,简练优美的朱雀和孔雀、门楣浮雕兽面纹、门楣和门槛儿平雕线刻蔓草花纹,而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宝。

    碑林石刻博物馆内,还收藏着大量的安国寺佛像石刻。安国寺创建于隋,盛于唐帝国,大明王朝万历年间重修。大门正上方有“安国寺”三个楷书大字,书法洒脱,端庄有力。《旧咸阳县志》载“安国寺,内石佛一、铜像三、一佛、一关帝、一无量”,至解放前夕,随着寺庙被破坏而流失。

    从秦帝国开始到汉帝国,各代君王都对丹药之术信仰有加,尊的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以及逐步改良的儒教。直到五代十国,来自那个“唱歌跳舞黑阿三”(印度)的佛教,经吐蕃(西藏)传入中原地区。在国力走向巅峰的大唐帝国时期,佛教毫无征兆的成为当时社会的不可忽视的一股潜流。最终在武则天篡权后,佛教被全部接纳。由此,佛教通过日本遣唐使带回国内。

    碑林石刻博物馆张贴的反应陕西人民生活的年华。炕桌、团员、面条、小猫儿和年货,将中国人过年不可或缺的主题全部囊括,犹如身临其境。

从碑林驶出,沿书院门大街继续溜达。上图是书院门正门牌楼特写。

    书院门的名称来源于街内的关中书院。这里曾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唯西北四大书院之冠。在书画院大街牌坊一侧,竖立着一尊宝庆寺华塔,内有魏、隋、唐等时代的石刻佛像。建于隋文帝时期(公元601年)经历代损坏重修。

    经过数百年的辗转,书院门已经成为文玩墨宝的交易场地。其地位好像北京的琉璃厂,聚集着不少经营文化用品的商户。在春节前夕游客可来此购买现场制作的春联。

书院门街头随拍1

书院门街头随拍2

   碑林、书院门和永宁门位置特写(感谢百度地图)。喜欢西安历史沉淀的朋友可以选择这条经典的路线。

    书院门正门南侧就石西安古城的永宁门。今天的西安古城墙是大明帝国遗留下来,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和安远门(北门)四座城门。民国时期,在保护古城墙的基础上,为了群众出行便利又增开了14座城门。

    可以说,西安现存的古城墙,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善的一座。很好的保持着大明帝国时期城墙原貌。但不得不说,因为城墙城门的限制,进出城的交通流量一直都是拥堵状态。古籍保护与经济发展呈现了相互制约的态势。从90年代至今都有争论,新中国建国后,北京的古城墙大部分被拆,为了的是更好的解决经济发展以及吃饭的问题。现在有一些怀着上不了台面的心态,来质疑当年党中央毛主席的决策。在笔者来看,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及其正确的,人民吃饭问题绝对是首要解决的,而老北京基础上要重建一座新城,或许可以保护那些老城墙,但当时的国力财力都是不允许,更何况1950年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今天的北京,并没有因为少了一座古老的城墙,而被认为是落后且文化断代的古城。反而因为经济的突飞猛进,成为中国仅次于上海的一座重要城市。

    上文提到的西安交通拥堵状态,已经让笔者领略到几次。“老陕”们直率的性格直接体现到行车方式上,这让人生地不熟笔者不得不小心谨慎的前行。经过重新调校过的S7转向系统,并没有S6那样生硬。应对频繁出现的红绿灯,切入S档后使用适当的急加速通过路口,反而凸显S7的灵动。当然近乎B级SUV车型的庞大体积,在空间、舒适性、加速性以及灵活上必须要进行适当的妥协。相反在长途行驶中,S7的大空间使得前后乘员都可以轻松获得最舒适的姿态。

  笔者在家(北京)的生活很简单,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但是坚决不会轻易进四环。即便要去也要随车准备吃喝备品,否则一个不留神陷入茫茫无尽的堵车海洋中真的会饿死或憋死。而在西安开车,不仅要预备着不被堵死,还要时刻做好准备不要被突然冲出来的车辆而吓死。

    来西安的几天,一直都是用街头小吃来祭奠五脏腑。唯独今天好,基友执意要带笔者去品尝特色陕菜。因为地理特点,陕西与河南、甘肃、四川有着地域优势。在饮食习惯上,更是融汇了北方面食、西北料理、四川泼辣的口味。在集成了各路美食特点同时,陕菜的重油、辛辣、分量足还是不能与泡馍和烤串那样威震全宇宙。笔者对西安料理的喜爱,就好象“老陕”们直率的性格毫不遮掩,具体可参考笔者之前撰写的《舌尖上的西安 1车2人120天环中国游(五)》

    伴随着夜幕的降临,这座曾经大唐帝国的都城也开始沉睡了。

     DAY 4:陕西历史博物院、陕派相声

    陕西历史博物院馆并不弱于首都博物馆,相反其馆藏珍品至今仍然在丰富和研究。

   

西安印象1: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院的三彩天王俑,其实是1座精美非凡的镇墓兽。

西安印象2:中唐时期的仕女彩绘俑(送给上班族模型群ID:大王搞潮了网友)。

西安印象3:唐帝国时期文官俑。

西安印象4:汉代、唐代以及宋代时期的镇墓兽。

西安印象5:西安经历了佛教兴盛以及没落的全过程。

    在西安的5天中,除去对某款电动车进行评测外,更多的时间还是酒店工作(写稿),真正出游的时间并不富裕。即便如此,还是抽空东走走西看看。从陕西历史博物院出来就回酒店补觉,就等晚上去听陕派相声。

    陕派相声:有别于京津地区相声,陕派相声并不排斥传统段子,反而是将陕西人特有的质朴和直率表现得彻底纯粹。在全国范围内,陕派相声从从默默无闻到闪亮登录春晚稳扎稳打,更得益于“老陕”们对于本土艺术的认可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

    西安本土相声演员,将“老陕”们的生活特征表现的淋淋尽致。话说回来,作为草根儿文化的代表,相声如果脱离了群众喜爱的话题和内容就要走向落寞。以姜昆代表的所谓相声只能是垃圾,妄图将相声作为主流意识引导的手段,只能以失败告终。

    晚上10点45陕派相声散场后,好基友提议去洒金桥附近宵夜。西安的回民街是游客们首选之地,实际上,“老陕”们并不会来这里吃饭,而是要去附近的胡同中寻找真正的西安料理。

    这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安美食集散地,随着夜晚的降临,胡同中做晚市的商家陆陆续续开始营业。

原来胡辣汤不仅只是早上的吃食,更是全天候都可享受到。

    西安的烧烤与新疆烧烤有着本质的不同。西安烤串儿以秦川牛肉为主,铁仟子穿上2块肉,放入火上直接转动烤制。师傅每次烤制肉串都在数十甚至上百串。娴熟的技艺与对火候的掌握,才是西安烧烤的真谛。

    吃多吃少是个意思,不过真的吃上了瘾就很难舍去这份舌尖上的牵挂。好基友每次回西安都要寻找他年少的感觉,而烤串则是他的必修课。

1把烤串儿(10串)、1把涮肚、1个馍和1瓶冰峰汽水,几乎就是西安人集体记忆的延伸。

    而笔者的西安访古美食之旅也即将落幕。虽然前后4次来过西安,但都是来去匆匆,从没有像这次能够慢下心来仔细体会西安的内敛和沉淀。笔者对西安的喜爱不仅仅因美食诱惑,而是追寻那些隐没在历史长河的中华正统文化点点滴滴。以撰写解放军和日本陆军现役轮式装备稿件、追踪新能源军用化发展的笔者,对于秦、汉、唐、明帝国的崛起与没落,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而能够获取最真实的信息,恐怕也只能在西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