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文化辅导“舞动桥头”--东莞市桥头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品牌新东莞 2015-12-28

中国网中国视窗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理论命题,也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十二五”期间,桥头镇“五个有”工程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文化惠民工程取得了重大成果。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型城镇化战略,以人为本开展文化活动,桥头镇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创新文化辅导模式,最大程度延伸文化惠民的覆盖面,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一、文化辅导的实践--广场舞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文化生活也相应地有更多的要求,伴之而来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随处可见。最常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广场舞蹈,这些舞蹈大都是集体舞,集自娱自乐和健身于一体,不仅给舞者带来了身心的愉悦,也掀起了群众文化的热潮。为了适应文化体制的改革,进一步规范普及广场舞,桥头镇组织开展“舞动桥头·广场舞巡展”活动,通过“团队教学,深入辅导”的形式进行集中教学,更新广场舞舞蹈,提升桥头广场舞整体质量。

广场舞在桥头镇各村(社区)的文化广场已成为了常规文化活动。为了更好地组织好广场舞爱好者合理、有序地开展有益身心的广场舞健身活动,桥头镇17个村(社区)设置了17个广场舞固定点,另外桥头广场和莲湖小广场各设置了1个固定点,全镇共有19个广场舞固定点。广场舞开展时间统一设定为每晚7点30分至9点钟。各村(社区)音响设备由镇财政负责统一采购配置,并配有业余指导老师。

广场舞巡展活动活动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全镇17个村(社区)各选派2名广场舞老师共34人组成广场舞培训班集中学习广场健身舞;二是组织培训班全体老师以团队教学形式轮流在全镇17个村(社区)文化广场进行广场舞巡展、交流活动。

全镇17个村(社区)各选派两名广场舞老师集中学习新的广场健身舞,一来可以集中提升业余广场舞老师的教学水平;二来更新现有广场舞的舞蹈形式,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全体老师在全镇各个文化广场进行巡展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均等。由桥头镇文广中心文化辅导员统一指导34名广场舞老师分别在台上和台下进行演示和指导,在群众中进行一对一指导。

“舞动桥头·广场舞巡展”活动充分发挥桥头镇基层文化骨干在群众中的作用,深入村(社区)组织文化活动,辅导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文化志愿者在文化活动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协助村(社区)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大力配合文化辅导员的工作,联系群众参与活动,维持活动现场秩序等等。群众才是文化活动的主体,文化活动受不受欢迎,有没有成效,能不能开展都有群众说了算。群众喜欢的、认为有益的文化活动自然会主动参与其中。正如“舞动桥头·广场舞巡展”活动,由基层文化辅导员组织,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并协助开展,村(社区)群众自发参加,并在群众生活圈中形成了好口碑,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参与人数节节上升。

二、文化辅导的成果

“舞动桥头·广场舞巡展”文化辅导活动,通过引导群众娱乐健身营造了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创新了广场舞教学模式

活动改变了以往一对多的教学模式。桥头镇文广中心组织社区领舞老师集中学习,集中培训班每期开两节课,学习4个新舞蹈。先让领舞老师把新的广场舞蹈学会、学精,然后集中到广场上教导群众。这种做法属于集中培养优秀人才,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用时短,效果明显。在“广场舞巡展”活动第一阶段结束后,由辅导老师再组织全体广场舞领舞老师按照活动计划,按时按点集中到社区进行“舞动桥头·广场舞巡展”第二阶段活动。“舞动桥头·广场舞巡展”活动,组织34名领舞老师集中到一个社区文化广场,进行台上台下示范指导,基本上做到一对二教学,群众的学习速度较快,效果明显。原本两个小时学1个舞蹈,通过一对二的集中学习方式两个小时可以学会2个舞蹈。2014年6月下旬至9月下旬开展“舞动桥头·广场舞巡展”活动,每周举行三次,每个社区两次交流活动,活动延续时间3个月,活动场次34场,受惠群众达3.5万人次。广场舞巡展活动使群众的学习兴趣骤然提高,学习质量提升,也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

提高了广场舞教学水平

“舞动桥头·广场舞巡展”活动自6月下旬至9月下旬历时3个月,轮流在桥头镇17个村(社区)的文化广场进行交流学习。本次活动真正深入发展社区文化,充分调动各村(社区)群众参与广场舞的积极性,丰富了社区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增强了社区群众身体素质,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率。广场舞巡展活动不但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还提高了广场舞老师的教学水平。在活动中群众与老师进行零距离交流学习,弥补了平常一对多的教学纰漏,提高了群众的学习兴趣,纠正了错误动作。

提高了文艺演出的专业化水平

“舞动桥头·广场舞巡展”活动,有力的推广了桥头镇广场舞健身活动,提高了广场舞在群众生活中的影响力,推动了村(社区)群众茶余饭后积极参与健身活动。2014年12月桥头镇举办了“2014年桥头镇广场舞展演活动”,全镇各村(社区)共组织了17支广场舞舞蹈队报名参加,参加人数超过650人,观看活动人数达8000人。

通过开展“舞动桥头·广场舞巡展”活动,村(社区)群众学习广场舞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舞蹈动作进一步规范,对群众健身有了很好的作用。村(社区)有组织地召集群众组成舞蹈队,由社区文化志愿者负责管理队伍。结合桥头镇文化惠民千场演出、荷花节系列活动、油菜花节系列活动、广场舞展演活动等各类大型活动的需要,各村(社区)充分发挥文艺队伍的作用,积极配合镇文化部门的工作需求,组织队伍参加活动。同时,各类的活动的开展也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由此,“舞动桥头·广场舞巡展”活动为桥头镇广场舞发展形成了一个文化反哺的良性循环。

提高了群众参与广场舞的热情

“舞动桥头·广场舞巡展”和“2014年桥头镇广场舞展演活动”受到群众的喜爱,活动过程中群众自发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了全覆盖的宣传。活动参与者变成了传媒人,对桥头镇文化活动的宣传起了很大的作用。

创新文化辅导,文化惠民的一系列活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桥头镇的文艺演出储备了资源。各村(社区)在“舞动桥头·广场舞巡展”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持续性的广场舞健身活动,同时注重培养村(社区)舞蹈队,为文化惠民千场文艺演出做好了节目储备。2014年桥头本土文艺队伍参加镇办的文艺演出超过20场次,表演节目超过60个。如桥头莲城舞蹈队,吸纳了我镇多名老中青舞蹈爱好者参加,编排了老中青版的《小苹果》舞蹈表演,深受群众喜爱。另外桥头镇还组织了凤舞飞扬舞蹈队、闻歌踏舞舞蹈队、非常OK舞蹈队、英姿舞蹈队等等文艺队伍,积极参加桥头镇举办的各类文艺演出活动,深受群众热捧。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环境下,桥头镇将继续做好广场舞巡展活动,积极辅导社区业余文化艺术团队,同时结合桥头镇文化惠民千场演出、荷花节系列活动、油菜花节系列活动、中秋国庆文化活动、广场舞展演活动和各类比赛等,积极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  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