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容.吞噬.鲸吞线

 东方书馆787 2015-12-28


120:包容.吞噬.鲸吞线

————————————————— ★ —————————————————

包容线、吞噬线、鲸吞线


    一、包容线
    1、形态含义
    ① 包容线是在两根K线组合中,当右边的K线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完全吃掉左边的K线,即第二根K线的最高价高于第一根的最高价,最低价则低于第一根的最低价时,谓之“包容线”。
    ② 两根K线构成,第二根K线实体吞没了第一根实体。
    a、看涨包容线是由第二根阳线的实体吃掉第一根阴线的实体。
    b、看跌包容线是由第二根阴线的实体吃掉第一根阳线的实体。
    2、形态类型
    ① 同性相包:阳包阳、阴包阴。
    ② 异性相包:阳包阴、阴包阳。
    ③ 包星线:阳包星、阴包星。
    3、技术分析
    ① 同性相包
    a、阳包阳是由于第二根阳线的大幅低开、低开高走造成的。
    b、阴包阴是由于第二根阴线的大幅高开、高开低走造成的。
    c、将同性相包的两根K线合并起来,仍将得到大阳线或大阴线,通常表示市场原来的运动趋势将继续维持。
    ② 异性相包
    a、阴包阳的两根K线合并之后是一根阴实体、长上影、无下影的“倒转手锤”,也叫“箭形线”。
    b、阳包阴的两根K线合并之后是一根阳实体、长下影、无上影的“手锤”,也叫“吊颈线”。
    c、阴包阳可以分别作为转势信号出现波段高点,或作为续跌信号出现在下跌途中,或作为转势信号出现波段低点。
    d、阳包阴可以分别作为转势信号出现波段低点,或作为续升信号出现在上升途中,或作为转势信号出现波段高点。
    ③ 包星线
    a、阳包星可以看成是阳包阳。
    b、阴包星可以看成是阴包阴。
    c、阳包星、阴包星都是趋势方向不变的信号。
    ④ 判断标准
    a、在包容线形态之前,市场必须处于清晰可辨的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中,不能是横盘整理。
    b、包容线形态必须由两根K线组成,其中第二根K线的实体必须覆盖第一根K线实体(但不一定吞没前者的上下影线)。
    c、包容线形态的第二个根K线必须与第一根K线类型(阴线或阳线)相反。
    ⑤ 运用要点
    a、如果包容线形态中第二天的K线实体大过前一根阴线,且还包含前一K线影线,则表明新趋势潜在力量趋于壮大,意味着反转信号更为可靠。
    b、标准的看涨包容线中,阳线的上影线通常不长,代表买盘力道并未充分释放,后市仍有较大上涨动能,与此类似,看跌包容线的阴线下影线也不宜过长。
    c、包容线形态出现之后,为了谨慎起见,最好配合下一日走势,更能确认。看涨包容线形成之后,如果能跳空上涨、开高走高,则最理想;如果开平走低甚至低开低走,则留意骗线可能;如果跌破第二根阳线最低点,反转形态以失败告终。
    二、最后包容线
    1、当行情持续数天涨势后出现一根阴线.
    ① 如果隔天又开低走高拉出一根大阳线,将前一日的阴线完全包住,这种现象看来似乎买盘增强,但只要隔日行情出现比大阳线的收盘价低,则投资人应该断然做空。
    ② 如果隔日行情高于大阳线的收盘价,也很有可能成为“复盖阴线”,投资人应慎防。
    2、阴包阳可以分别作为转势信号出现波段高点,或作为续跌信号出现在下跌途中,或作为转势信号出现波段低点。
    ① 当它作为转势信号出现波段低点时,称之为“最后阴包阳”,意思是一波上升行情又将展开。
    ② 必须指出的是,阴包阳作为头部信号和续跌信号出现的概率和确定性要大于作为底部信号出现的概率和确定性。
    3、阳包阴可以分别作为转势信号出现波段低点,或作为续升信号出现在上升途中,或作为转势信号出现波段高点。
    ① 当它作为转势信号出现波段高点时,称之为“最后阳包阴”,意思是一波下跌行情即将展开,在这种情况下,阳包阴组合对应的将是极大的、超出正常范围的成交量。
    ② 必须指出的是,阳包阴作为底部信号和续升信号出现的概率和确定性要大于作为头部信号出现的概率和确定性。
    三、吞噬线
    1、吞噬线是覆盖线和乌云盖顶的延伸,是指后一根阴线将前一根中小阳线完全覆盖,形成吞噬形态,其力度远大于覆盖线和乌云盖顶。吞噬线是股价波段见顶的组合特征K线。
    2、吞噬线的形成原因与覆盖线基本相同。如果前一交易日是中小阳线,则表明股价上升力度本身已经减弱。如果前一交易日为中大阳线,伴随高位大幅放量,本身就有高位最后一涨拉高出货之嫌,次日高开低走以巨量长阴将其完全覆盖,也是主力拉高抛售快速套牢跟风筹码的操盘手法。
    3、吞噬形态,顾名思义是由两根K线组成,第二根K线实体大于第一根K线实体,并且颜色与第一根不同,可分为多头吞噬线和空头吞噬线。
    4、吞噬形态是一种准确率非常高的反转形态,在吞噬形态表现出反转时必须要有着突然放大的交易量增仓等配合才可以。
    四、多头吞噬线
    1、形态描述
    ① 多头吞噬线的含义是:一段跌势以后,出现一根长阳线,而此长阳线的开盘价低于前一天的收盘价,但收盘价高于前一天的开盘价,即阳线的实体大于阴线的实体。
    ② 此形态代表空头趋势结束,行情反转向上。
    ③ 多头吞噬线是空转多的反转信号。
    2、确认原则
    ① 第二天的实体必须完全吞噬前一天的实体,而影线则不用考虑进去。
    ② 价格必须已经处于下跌的趋势,即使这种趋势是短期的。
    ③ 第二天的实体的颜色必须与前一天的的实体的颜色相反,而且前一天实体的颜色必须与其以前的趋势的颜色相同。例外的情况是被吞噬的实体是一个十字信号或者一个非常小的实体。
    ④ 标准的多头吞噬线中,阳线的上影线通常不长,代表买盘未见收手,多头还有持续的空间。
    ⑤ 从成交量上来分析,价量齐扬更能确认反转格局。
    ⑥ 配合隔天的走势,更能确认是否为反转形态。如果跳空上涨、开高走高,当然是最理想的情况,还有可能出现岛型反转;如果开平走低甚至开低走低,则需留意骗线的可能。如果跌破第二根阳线的最低点,则反转宣告失败。
    3、信号解析
    ① 必须是大的实体才能吞噬小的实体。前一天的市场状况表明它的趋势力量已经很弱,而第二天大的实体表明新的趋势力量很强。
    ② 如果吞噬的信号发生在一个快速的下跌行情之后,那么下跌的动力就会迅速减弱。一个快速的下跌行情会使得股价过度扩张从而增加了股票上涨的潜力。
    ③ 在发生吞噬的当天放大的成交量会增加上涨日发生的可能性。
    ④ 如果大的实体能够吞噬前面好几天的实体,那么这就表明反转的力量很大。
    ⑤ 如果大的实体能够吞噬前一天的实体以及影线,那么这就表明发生反转的可能性会更大。
    ⑥ 第二天的开盘价距离前一天的收盘价越远,则强反转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4、形态所蕴涵的心理
    ① 如果一个下跌的趋势已经发生了,那么开盘价就会比前一天的收盘价低。
    ② 当天交易要结束之前,买者已经将股票价格抬至前一天的开盘价之上了。
    ③ 现在趋势背后的情感心理已经发生了改变。
    五、空头吞噬线
    1、形态描述
    ① 空头吞噬模式也是一种由两个颜色相反的实体所构成的主要反转信号。
    ② 空头吞噬是在上涨的趋势之后发生的,它以较前一天的收盘价高的价格开盘,而以较前一天的开盘价低的价格收盘。因此,阴线完全吞噬了前一天的阳线。
    ③ 这种吞噬信号既包括开盘价与前一天的收盘价相等的情形,又包括收盘价与前一天的开盘价相等的情形,但这两种情况不能同时共存。
    2、确认原则
    ① 第二天的实体必须完全吞噬前一天的实体,而影线则不用考虑进去。
    ② 价格必须已经处于上涨的趋势,即使这种趋势是短期的。
    ③ 第二天的实体的颜色必须与前一天实体颜色相反,而且前一天的实体的颜色必须与其以前趋势的颜色相同。例外的情况是被吞噬的实体是一个十字信号或者一个非常小的实体。
    3、信号解析
    ① 必须是大的实体才能吞噬小的实体。前一天的市场状况表明它的趋势的力量已经很弱,而第二天大的实体表明新的趋势的力量很强。
    ② 如果吞噬的信号发生在一个快速的上涨行情之后,那么上涨的动力就会迅速减弱。一个快速的上涨会使得股价过度扩张从而增加了股票下跌的潜力。
    ③ 在发生吞噬的当天放在的成交量会增加下跌日发生的可能性。
    ④ 如果大的实体能够吞噬前面好几天的实体,那么这就表明反转的力量很大。
    ⑤ 如果大的实体能够吞噬前一天的实体以及影线,那么这就表明发生反转的可能性会更大。
    ⑥ 第二天的开盘价距离前一天的收盘价越远,则强反转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4、形态所蕴涵的心理
    ① 如果一个上涨的趋势已经发生了,那么开盘价就会比前一天的收盘价高。
    ② 在当天交易要结束之前,卖者已经使股介降至前一天的开盘价之下了。
    ③ 现在趋势背后的情感心理已经发生了改变。
    六、鲸吞线
    1、股市里技术分析K线理论的重要形态,指收盘价和开盘价都高于上一个交易日,代表趋势即将反转。
    2、鲸吞线和K线的其它形态相同,错误率偏高。
    3、鲸吞线:穿头破脚、吞噬线、包容线。
    1、下跌覆盖线一见,说明头部已出现。

120:包容.吞噬.鲸吞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