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论曜变天目盏的渊源及鉴定方法1

 老阿更 2015-12-29

是老天爷念我一片苦心?还是前世有缘,今世来相会?说不清道不明的机遇。我曾经多次说过曜变天目盏即使让我得到一块残片我也心满意足了。可是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整器,请各位藏友欣赏:

千年神品横空出世——偶得曜变天目盏

千年神品横空出世——偶得曜变天目盏

千年神品横空出世——偶得曜变天目盏

千年神品横空出世——偶得曜变天目盏

千年神品横空出世——偶得曜变天目盏



千年神品横空出世——偶得曜变天目盏

千年神品横空出世——偶得曜变天目盏

千年神品横空出世——偶得曜变天目盏

从最后一张照片大家可以看出此盏的老旧程度,因为我放大了许多,所以看上去坑吭洼洼的,其实还是很光滑的。

此盏是无法仿制的,原因有几个:

1、所有的渗出银光点周边均有铁锈腐蚀痕。日本的三个均是宋代朝廷赐送给日本大名的,长期以来受到精心保护,所以毫无侵蚀。而我这个显然来自于出土,出现锈蚀痕非常正常,也省得去考证是否新品作伪。如果我这件未曾锈蚀,其色彩超过日本的藏品,因为我的盏蓝色曜变部分大得多,如能衬托银光之色没有锈色则要漂亮得多,真的如一天彩霞参杂着星光点点。

2、蓝色曜变日本人和中国人均长期钻研但未仿出,所以想作伪也没有东西可作。福建有能人仿制出鹧鸪斑建窑盏,已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可见类似之物即使是新品也极为稀奇,何况鹧鸪斑的制作是人为添加铅釉产生的,而曜变则是百万分之一的上天的恩赐。

3、外壁银光点在不同的角度呈银白色和浅红色,这个现象正好结合了日本的曜变油滴盏的两种——银光油滴和彩色油滴在同一个盏上出现,此乃奇迹。

4、此盏高7.1厘米,直径12.1厘米。直径与日本收藏的三个一致,高度高0.5厘米。

5、此盏有大量釉泡破裂,还有许多气泡未曾破裂,如星星点点,闪烁着光彩,就如古人品瓷时所说:“若水汁晕于四周,逼成无数圆形之小点,而星星不散者,则精华之所凝恒也。故水眼为旷代一遇之绝品。”

    国内博物馆收藏的唯有原淮北市博物馆,现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存有一件,是民间收藏捐赠的。见下图:

千年神品横空出世——偶得曜变天目盏

    余得此盏,不再思得再有奇遇,这个概率比五百万中奖低得多,人心应该知足,足矣!!!

先说一个问题,昨天我说我的盏高7.1厘米,日本的是6.6厘米,相差0.5厘米,后来我再量一下,原来底足高0.5厘米,所以扣掉这个高度,我的盏和日本的完全一样,这是不是日本人耍的小阴谋?

      仿制天目盏这个问题网上有探讨的文字,认为因为是曜变,也就是窑变本是偶然产生,非人力所为,所以概率太低,我昨天也引用了这个说法。其实这个说法也对,也错。错在哪里,错在不知其成因,所以无从下手。不知其成因又是为什么?其原因实际上是古今中外有几个人能亲手把玩,仔细的近距离的观察和研究?在中国据说一块残片就可以卖到三十万,还非常罕见。至于在日本的那几个,据我了解,要去日本看到这几个曜变盏须得日本文部省批准,而且不能上手。这就是曜变天目盏无法仿制的最主要原因。实际上如果能上手,作为高手,比如建窑窑工或景德镇窑工中的高手不见得仿不出。我这件曜变天目油滴盏因为受到了侵蚀,所以看起来品相差了点,实际上却是非常好的一个样本,因为受到侵蚀后它的内在成分展露无遗,连烧制的秘密也暴露出来了,现在我就把它“暴露给大家”,即使是专门从事仿伪的朋友看到了我这篇文字也不要紧,因为如果曜变天目盏重新烧制成功,那对大众的欣赏非常有益,即使是普通的民众捧个天目盏喝喝茶又如何?赏心悦目!

1、油滴盏有个明显的特征,即油滴,所谓的油滴是什么东西,是瓷土里面含的铁质,而且含铁量非常高。油滴盏上的大大小小的白色点子都是铁质渗出造成的。这种铁质渗出不是年代久远的问题,而是烧制过程中发生的,也就是一烧出来就有的。

怎样烧出曜变天目油滴盏

怎样烧出曜变天目油滴盏

这些渗出点呈片状,刚烧制好的颜色接近黑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银白色,然后再向铁红色转化。这就是为什么在我的盏上不同的光线下可以看到银白色向铁红色转移的原因。

2、油滴盏和钧窑有类似之处,即有大量气泡,气泡大、小结合,在烧制过程中部分会破裂,釉厚的地方也会破裂。

怎样烧出曜变天目油滴盏

怎样烧出曜变天目油滴盏

3、曜变是在火温过高、通风较差的情况下发生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曜变大部发生在盏内侧,在同样的窑火中,盏内的通风肯定差,温度也高。第二个温度不高气泡不会爆裂。一般说来古代烧窑温度上去比较难,因此生烧现象时有发生,汝窑就有生烧现象。而建窑器的胎土质含铁量高,没有一定的温度更不行,所以有时会产生窑温过高。而窑工本身是不喜欢窑温过高的,一方面浪费柴火,一方面罐形器、瓶形器在过高的温度下容易变形,所以有经验的窑工一定是控制窑温的高手。这虽然保证了大部分窑器的烧制成功,但也减少了出现窑变的几率。所以倘使想要产生窑变,只有一个办法,突然加高窑温。不信可以试试。

我这三个看法是通过实物观察得到的,并不是窑工的专业知识,“贡献”给各位仿伪者作参考,希望你们早日把曜变天目盏烧出来。

最近看了不少关于建窑油滴盏的资料,特别是看了日本所拍摄的一段记录片,时长一个半小时,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中日两国仿制曜变油滴盏的情况。中国的是福建南平市星辰陶瓷研究所的孙建新先生。日本的有两位,一位是爱知县曜变油滴盏的秘密——寻找孙建新濑户市的长江物(物下加个心字)吉先生,是位年轻人,大约三十多岁。另一位是岐阜县土歧市的林恭树先生,年龄也不大。这三位都是民间专业的陶瓷器制作者。

孙建新先生及其作品

曜变油滴盏的秘密——寻找孙建新

曜变油滴盏的秘密——寻找孙建新

曜变油滴盏的秘密——寻找孙建新

日本的长江物吉先生和他的作品

曜变油滴盏的秘密——寻找孙建新

曜变油滴盏的秘密——寻找孙建新

日本的林恭树先生和他的作品:

曜变油滴盏的秘密——寻找孙建新

曜变油滴盏的秘密——寻找孙建新

    从这些照片中大家可以基本了解目前中日仿制曜变油滴盏的状况。中国的孙建新先生最老实,在录像中拍摄了他用笔在第一次上釉后,第二次笔点加第二次釉的场面。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种人工添加的痕迹,非常的不自然。日本人称他的作品为类曜变。

日本的两人中林恭树先生先取得某些突破,但是他的具体做法没有拍出来。实际上他采取的是和孙建新一样的办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的作品中的曜变位置都是模仿静江市博物馆的那个国宝。我这样说的原因是如果是真的天然产生的曜变,即使是一窑同时所生,也不会一样。后来居上的长江物吉先生目前的产品比较好。

总体上来讲日本的制作比我国的要好一些,不过与真品比还是有着本质差异:真品是油滴盏的基础上发生曜变,现在的这三个人的仿制都不是在油滴盏的基础上发生的曜变,而是在黑色普通建窑盏的基础上人为添加的色彩呈现,所以日本两位先生现在拿出来的曜变盏,外壁都是全黑的,没有油滴,内壁也只有人为地添加,也没有油滴。这个问题不是他们个人所愿意的,因为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点:瞎子摸象。我在录像上看得很清楚,按理来说中国的孙建新先生采用的方法最有道理,他收集了不少建窑残器进行观察研究,试图找到曜变的基础,他的思路是对的,问题是他没有曜变油滴盏的残片,所以他也是在瞎子摸象。日本的两位对着博物馆真品的照片苦苦思索,不断地摸索,失败了再来,应该说精神可嘉,但一样是瞎子摸象,因为即使他们是日本人,也不可能上手去摸一摸那些真品,更不要说精细的观察和分析真品。我一开始看我收藏的这件曜变油滴盏是凭着感觉,是看到它的老气才收下的。现在在我手里情形就不一样了,我能够使用各种手段反复去研究,研究的结果是我这件绝对是真品。我在这件油滴盏上发现了一个根本性的秘密,不仅仅是我前面一篇文章中所说的窑温的问题。关于这个秘密我不公开了,但是看到我这篇博文的网友们如果有福建南平的,请转告孙建新先生,我愿意无偿的将这个秘密告诉他。我可以在此发誓,我的发现决不是一般的常识或者无稽之谈,我之所以不能公开的原因就在于我国已经在曜变油滴盏的研究上落后于日本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