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就是未来孩子的原生家庭

 汉青的马甲 2015-12-29




前言:这次先让大家看一段视频,然后再开始这个话题。本文的初衷是因为生活中一些人的各种抱怨,尤其表达自己的种种不幸,包括出生等等。基于这个原因,今年5月写了这篇文章。今天再次修订重发一次,彼此勉励。

文:丹尼尔 | 图:Pinterest

一篇长文 请耐心阅读


个人都渴望幸福,而且期待幸福指数越高越好,这是人之常情,也是能被理解的。然而,最终幸福或不幸的程度,绝大部分因素来自于各自原来的成长背景,性格特点,互相理解和支持,彼此尊重和关爱的程度,以及对自我问题认知和改正的态度上。

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有意思,时常会回到原生家庭这个话题。因为今天每个人性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和原来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个人认为除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外,最重要的是后期自我的修炼和提升

每个人在拥有自己的思想之前,不具备判断的能力。每个人的出生也没有选择权,因为无法决定你的被生和选择出生的家庭。但唯一所能做的是,你能把握自己未来的人生,所以一切外在的因素都不应成为自我放纵和到处颓废的理由或借口,反而应当成为争取自己幸福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和决心(无论原生家庭如何)。


每个时代赋予那个时代人们的机会都比较类似,但又有一些不同。试想一下,80前后同学的父辈们基本是50年代的人,90前后孩子的父辈们则是60后的人,00前后小孩的父辈们基本是70年代的人。50后的那一代基本奔波在为解决家庭温饱的路上,于是持续系统的教育对他们来说相对比较匮乏。60后的长辈们,家庭温饱问题的担忧相对弱一些,因此受教育的机会也相对更多。70年代的长辈们,家庭温饱应该不是问题,系统的教育一般都已经完成。





谓原生家庭的相关话题,其实涉及到的无外乎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家庭婚姻、夫妻定位、子女教育等大体上来说,人类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受教育的程度。教育程度越高,文明程度越高。受教育高的家庭相对受教育低的家庭来说,所营造的家庭氛围会相对健康与平衡,但时常也得了「知识使人骄傲」的肿瘤,很难互相谦卑、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彼此相处。

人与人本来就有区别,每个人的性格也都不同,即便在同一个家庭长大。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两个人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可想而知中间的性格不同和摩擦所带来的痛苦。

读再多的书,和再多的人讨论都没有实际意义。只有认识到本质的问题,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真正有效。虽然看起来很理性,事实就是如此。不然问题的存在,会让人更痛苦。然而,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能失去最初的爱,否则几乎很难进行下去,中途可能会出现难以掌控的局面。



家庭婚姻


在哪方面欠缺,就多在哪方面补课,除非你不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可以想想未来要成立的家庭,和未来的孩子。因为你就是未来孩子的原生家庭。不管你是80后,90后,还是00后,无论你原来身处哪种类型的原生家庭。也许你觉得上天对你很不公平,出生在一个你不喜欢的家庭,甚至受到各种不公正待遇等等。

即便如此,你需要换位思考,每个时代的背景不同,造就了现在父母处理家庭的能力和智慧。你需要更多的理解他们的处境,然后尽一切的可能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如此就不会出现更多的矛盾和问题。除了时常感恩和关爱他们以外,转而将更多注意力投放到自己身上,因为你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如上文说的,每个人都没有权利选择出生,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不会让你能走出困境,更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只有你主动掌握自己的人生,不管是靠自己或他人的力量或信仰,将各个问题逐一剔除解决,才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届时,上帝将使用你去激励更多像你这样的人。你的人生至少在这个层面有了非凡的意义,你的安慰才带有力量。

如果你是一位有担当和负责任的人,一旦意识到你就是未来孩子的原生家庭,相信会开始认真严肃对待你自己以及另一半。如果你不是,那么抱歉,你不是本文讨论的人群。所以一般婚后,不建议直接马上要小孩(除了特殊情况),至少双方有一段正常的婚后二人生活,不受其他人打扰,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尝试迅速进入一个磨合期(在恋爱期磨合的越多,婚后会相对融洽)。

因为若不能真正了解自己和端正自己有形无形的缺点或弱点的话,在进入一段新的关系,或者新生小孩的降世,势必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因为你连自己的问题都还未解决,再加入新的一个生命体,即便TA是你所爱,但依然存在各种差异化的问题。有时这些问题的碰撞会很严重,需要时刻对付。

夫妻双方彼此造就对方,将原来的棱角慢慢磨成让人能接受,即便身上有再多刺,也能彼此接纳,像刺猬一样,能彼此拥抱,互相取暖。如同《圣经》中对爱的阐述一样: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每个人都试图想给未来的孩子更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并且简单快乐的生活着。在家庭中所有的关系,什么关系最重要?本人之前写的文章(可点击查阅 →如何找到心目中的灵魂伴侣? 中曾提到:在婚姻中的所有关系,当属夫妻关系最最重要。如果夫妻关系和谐,亲子关系和其他姻亲关系往往也会是和谐的。

但如果夫妻关系不和谐,很难有真正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姻亲关系。所以身在婚姻中的夫妻,即便有小孩,也不要让孩子冲淡了夫妻感情。先建设良好的夫妻关系,才会有真正良好的其他关系。而且未来孩子长大了终究要离开父母,能携手到老的依然是夫妻二人。

所以在婚姻中,离婚出了逃避现实或责任外,并不能解决婚姻的本质问题。只有存心忍耐,彼此相爱,相互饶恕,回到爱的真谛的本质上,才能智慧的处理和解决问题。



夫妻定位


几年西方国家的女权主义的兴起相对比较明显,这个趋势也开始席卷亚洲,给男性带来不少的挑战。是好事,同样也是坏事。也许是因为男性做的不够好,才导致女权主义的兴起。在充分换位思考后,就更容易明白和理解。

初探女权主义的兴起有几个原因:1、不能忍受在家庭中被男性的压迫;2、产生对未来婚姻不稳定的恐惧感;3、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和人生追求。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年轻人都是以各界领袖或知名人士作为学习榜样。但在原有的情感处理上,大多数所谓的各界领袖或知名人士前辈们并没有给出很好的示范,相反更多的是负面影响。以至于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女性觉得男人都不是 '好东西’,都会在功成名就时抛弃一路艰辛陪伴的太太,转而寻找年轻漂亮的妹纸。

如此的现象,导致年轻的女性就很没有安全感,说实话,换位思考的话就能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了。基于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的情况下(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从逻辑上来看,女性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类型:1、找个现成的(指多金)。直接或间接的等价交换是可以接受的,即便后来被抛弃了,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2、不为别的。要找的话总得要找个帅气的,至少看着令人赏心悦目。3、自食其力,有稳定的工作。同时学会了各种独立生活的技能,自己完全可以处理的游刃有余。4、... 5、...

男性朋友包括自己在内,我们应该看齐的并非那些所谓的各界领袖或知名人士。因为大家看到的只是台前表面的样貌而已,真正品性如何,不得而知,他们并不是我们的榜样。


或许他们在商业上很有成就,那就承认在商业上的成功有他们独到的一面,有他们的丰富经验,仅此而已,就够了。但真正为人如何,需要长时间深入接触才能了解,仅凭几面之缘或表面形象不能做任何判断。这才是明智的认知。

按照传统,无论东西方,其实男女定位在这个社会上,本身就存在普遍的界定和认知,但整体定位基本上差异不大。


男士的定位更多是肩负家庭的重担,也就是供养家庭日常所需,以确保家庭拥有稳定的经济财政来源,无后顾之忧。男性更多是对外,但并非不顾家庭事务。


女士的定位则更多起到照顾好家庭内部的建设,以确保先生在外辛苦拼搏回家后能受到温柔对待,感受温馨的爱。女性更多则对内,但并非完全家庭主妇。

这是相对比较健康的一个组合和配搭,只要双方都需要将自己的部分处理好,并给予对方充分的委身度、安全感、自由度以及肩负的责任心,如此才能拥有温馨和谐的婚姻家庭。



子女教育


80和90后都已经开始步入婚姻,并升为人父人母的时候,子女教育就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事。因为他们才刚刚懵懂长大,青春期刚稀里糊涂的度过,很多时候连自己都需要被照顾,就要肩负起照顾人和担负下一代的重任。实属不易。


常情况下,在中国有以下几种教育子女(到大学完成为止)的选择:1、教育体制下的机构;2、中外合资办学;3、国际学校;4、出国留学;5、在家教育;6、...


第一种:基本已经废了(请容许本人偏激一点)。国内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从幼儿园开始几乎瘫痪,除了各省市区重点学校,但名额寥寥无几。不能指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被教出来的子女,能够在大学里改造他们。因为性格和性情几乎已经定型了。所以但凡有想法并且还能负担和承受经济实力的,基本只考虑本国的基础教育。


第二种:一个升级版的大陆货。学校或班级除了赚钱以外,本质上和第一种差别不大。关键在自己。唯一的好处是顺便能出国游学,同时可以获得海外学校的受教育机会。少数这个领域的机构还是不错的,但大部分完全出于赚钱目的(这类项目也需要银子啊)。


第三种:达官贵人的聚集地。经济实力相对稳定和雄厚,以及一些政要的子女们,基本会在子女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以后更好的国际接轨。


第四种:对中国教育失望后的一个大的趋势。大部分的人会在结束大学后,选择出国镀金,这样的成本最少。但还有一部分人会在高中毕业前后,选择出国上大学以及研究生。各有利弊。


第五种:这最有意思和值得探讨。自己身边就有几位对所有本土的教育失去了信心,有些并非因为金钱的原因,更多是看到教育腐烂固化的本质。他们甚至已经成立了在家教育联盟。选择这类教育方式的群体大多有敬虔的信仰。这类群体的实证,让自己重新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思考(出于篇幅考虑,有机会另写一篇有关教育的文章)。





实以上这些教育的选择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导子女的具体方法和品格教育,虽然环境能造就人,但真正影响最大的是家庭,而不是外在的教育机构。


为什么说品格教育而不是基础教育?因为数理化+文史科,还有琴棋书画等所有,均属于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算不上人的品格教育。品格教育最好的受训地是在家庭,而非校园,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均可以在各种教育机构完成。

家庭和谐了,社会自然和谐。一个人在家庭中教育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在外接受的教育。每个人最纯真本质的情感都是展露在家庭中,所以最真实的内在品格应该是在家庭中被建立。一个拥有良好家教和素养的人,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若加上后天栽培过硬的学识,培养的技能和过人的才华,则更会招人喜欢。无论如何,内在品格胜于外在表象。


至于教导的方法和在哪里学习,都不算最大的事。好种子和一颗上进的心很重要,当然需要好导师的引导,尤其在成为苍天大树之前。家长是子女最好的老师,不能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校。


所以,在中国,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大学,而是小时候(至少到高中),当孩子建立了相对完整和正确三观的时候可点击查阅旧文 →如何建立正确和完整的三观?》),无论在哪里相对不会出大问题。也一定能活得很好。当本质已生成烙印,就不容易迷失了。




难想象,在不久的未来,绝大部分人都会步入婚姻,成立自己的家庭。很多人羡慕各种富二代、官二代等等。殊不知,他们要面临的挑战和诱惑,很多能看得见的事物,转眼成空,灰飞烟灭。商场和官场都一样,几乎都是人走茶凉。假朋友和真敌人同样多。很多不能见光的钱财和交易,会使人每天胆战心惊,因为不知何时将会面临牢狱之灾。每天守护着的不义之财,终有一天长着翅膀远走高飞。


哪一块玉不是经过雕琢而成?哪一块金不是经过冶炼而成? 每个人都需要知道,一件商品的价值比价格更重要。同样,做人也是如此。一个人的品格胜过能力。品格不是用金钱能买来的,但能力可以慢慢栽培。如果在你自己的成长道路上,能够提前预设到未来,也许在自我建设的时候会比较辛苦。但在不久的将来,你会发现,一切都那么完美,都那么值得。


在漫长的耐心中,培养的修养和品格,会在未来的家庭里和孩子身上,成为一个无穷的宝藏。一个好修养能绽放光芒,一个好品格能获取信任,一个好榜样能改变人心。



无论现在你的原生家庭如何

未来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