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美韵书法之美,主要看气质!

 llssmm44 2015-12-29
文化美韵书法之美,主要看气质!

《兰亭序》神龙本,唐朝冯承素摹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四艺,体现出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也正是上海家化传承与发扬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在此之前,上海家化已经与大家分享了“琴律”与“棋韵”之美。这一期,就与上海家化一起来探寻“琴棋书画”中的书墨幽香。

文化美韵书法之美,主要看气质!

习惯了用键盘“码字”,你还会为一幅书法好字而沉醉不已吗?为什么张旭醉酒之后挥笔肆意,被后人尊称为“草圣”;而你一提笔,只能画出一幅恶搞的“鬼画符”。

文化美韵书法之美,主要看气质!张旭草书VS“鬼画符”

从远古时代的龟甲金石,到文人骚客们的笔墨纸砚,几千年流传至今,汉字是世界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对于更习惯敲打键盘的我们来说,要想欣赏这黑白墨韵,该从何处开始入手?

中国书法:从文字到艺术

唐代书画理论家张怀瓘《书断》有言:“庖羲氏画卦以立象,轩辕氏造字以设教,至于尧舜之世,则焕乎有文章。”相传,中国文字是由上古黄帝命史官仓颉创造发明的。古人认为汉字是神圣的,为远古圣贤所创,蕴含着天地万物的奥秘,所以 “敬惜字纸”,对写有文字的纸张非常尊敬和爱惜。

文化美韵书法之美,主要看气质!

“敬惜字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之一

正是根植于这样深厚的传统,汉字书写不断从中国其它艺术门类中吸收灵性,向着更形而上的方向发展,在“骨肉血”的基础上,还渐渐有了“精气神”,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那么,想要深入欣赏书法,有何门径可以窥得一二呢?张怀瓘在《书断》中告诉我们:“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不在于它写了什么,而在于它的形势姿态与线条组织所透露出来的精神气韵。

数千年来,中国书法共发展出了五种主要书体:篆、隶、楷、行、草,我们可以从了解这五种书体的基本常识与大致风格开始。

篆隶楷行草,主要看气质

篆书中的大篆保留了古代象形文字的一些特点,常被称为“甲骨文字体”,小篆则是秦统一中国之后“书同文”的成果。由于是官方文字,只适用于隆重的场合,比如为帝王将相们记功,刻在碑文上。

文化美韵书法之美,主要看气质!

秦始皇三十二年东巡所立的《峄山刻石》,是秦小篆的代表作

隶书相传是秦朝末期由程邈对小篆去繁就简而创立的。隶书的诞生是汉字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象形字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真正“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中国书法艺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文化美韵书法之美,主要看气质!

历代书家所推崇备至的东汉《曹全碑》,是隶书的代表作

楷书由古隶演变而来,据说子贡曾在孔子的墓上亲手种下一棵楷树,枝干挺直不弯曲,所以后人都把风格规矩整齐、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称为楷书。

文化美韵书法之美,主要看气质!

“柳体(柳公权)”的骨力遒劲,与“赵体(赵孟頫)”的妍丽秀逸,同为楷书,各显风流

行书介于楷、草之间,它不像楷书那么端庄,也不比草书那么潦草,而是在两者之间流动。这种收放结合、张弛有度、又美又自由的字体,从古至今,吸引了一大票“粉丝”。东晋“书圣”王羲之实现了行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最完美结合,创立了南派行书艺术。

文化美韵书法之美,主要看气质!

王羲之创作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比之行书,草书更加放纵恣意,因此也就为鉴赏草书增添了难度:难以辨认。在北宋时,有个狂热的草书爱好者叫张商英,同时也身兼一朝的宰相。有天忽然来了灵感,笔走龙蛇,自家小侄儿在帮他抄录时,迷茫地问:“叔,这是什么字?”张丞相反复查看,却发现自己也认不出了,于是恼羞成怒责怪侄儿:“汝胡不早问?致予忘之!”

文化美韵书法之美,主要看气质!

怀素的草书——《苦笋帖》

既然连古人也没法认全一幅草书,那就放下心理包袱,专注欣赏草书狂乱之美吧!书法家中的摇滚巨星、“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的张旭、怀素,可谓是草书的最佳代言人。他们“挥毫落纸如云烟”所写下的狂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成为人格魅力与艺术成就相交融的典范。

关于中国四大传统艺术之美,你还想了解更多吗?上海家化对“美”具有多层次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外观的美丽,更要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丽、健康、自信。长期以来,上海家化致力于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发展之中,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期待与你一起,从“心”遇见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