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州诗词第11期(二)

 博物洽闻 2015-12-29

 

珍法

柏尖采风七首

气爽秋高访柏尖,西风为我洗尘颜。

凭栏一眺胸襟阔,万仞红云摩碧天。

山道弯弯过客稠,世人争睹柏尖秋。

层林尽染人皆醉,疑是香山一日游。

崎岖云路写蜿蜒,一寺擎天铸壮观。

更有满山红叶好,太行奇境未虚传。

村姑山仔尽风流,曼舞轻歌意未休。

台上新邀京妹到,红歌唱破一天秋。

老树虬枝傲早霜,开心翁媪爱重阳。

山乡易俗新风劲,敬老胜焚千柱香。

访罢琼霞访玉皇,会员八九采风忙。

手中但有诗毫在,愿为家乡添靓妆。

无边红叶足堪夸,艳比江南二月花。

四座文朋心绪好,声声吟灿满天霞。 

有感于全体会员柏尖山联句

豪咏狂书寄壮怀,红枫为幕石为台。

歌随四野秋声起,诗引长空雁阵来。

艺海扬旗承大业,骚坛亮剑展群才。

落霞满目青山远,依旧雄心到九垓。 

红枫诗赠友人

萧瑟秋声未许悲,红枫几树映晨晖。

千锤铁叶凭霜染,百炼雄枝任雨摧。

热血满腔和泪淌,壮心一片共云飞。

唯当四海为家日,叱咤江湖舍我谁?

临风啸傲

天路攀援引兴长,香栌树树染秋霜。

近观巅顶擎初庙,远看山原出画廊。

崖畔临风生啸傲,亭前落笔写疏狂。

倘能锦上添新彩,我辈何辞一日忙。 

胜日登山

久慕柏尖风景妍,欣逢胜日且登山。

晨空酬客碧如洗,秋叶迎宾红欲燃。

扬善无声能撼地,惩邪有寺可擎天。

今生愿得净清世,长使吾人脱俗缘。 

江城子·为推介柏尖山景区而作二首

    白云红叶两相依,草萋萋,花满蹊。泻玉流香,一路布霞霓。更待来年花浪里,春燕舞,野莺啼。

    柏尖胜景足称奇,空艳姿,少人知。四海扬麾,推介正其时。泼墨挥毫看我辈,描重彩,树云旗。

鹧鸪天·柏尖山

    雁唳霜飞又一秋,柏尖火气未曾收。千山锦浪涌财至,万壑香风唤客游。

    人易老,祉难求,开觞岂必醉方休。莫如常到仙区转,忘却人间何谓愁。

如梦令·柏尖组歌三首

秋色

    笑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大雁,昨夜苦霜来,谁染万山红遍。堪叹堪叹,十里丹青长卷。

名胜

    人世和谐再现,三教欣然同殿。斩断九霄云,长耸名山奇观。奇观奇观(1),又见佛光灿烂。

    注:

   (1)观:读quàn

采风

    诗友文朋相伴,转战天河涯畔。今日得仙游,览尽风光无限。无限无限,化作连云诗翰。

西江月·登临感怀二首

    山载千年宝刹,天开百世辉煌。餐风饮露为谁忙?愿使明珠再亮。

    惊听九天雁唳,醉看四野红装。采风拾贝路犹长,我自诗心浩荡。

    心醉无边栌海,情痴十里松涛。金风过处舞琼瑶,秋景这边独好。

    地纳千年灵气,殿藏万世风骚。吟旗漫卷聚群髦,靓我人间瑰宝。

柏尖沟访后感四首

长恨投生山野间,七洼八岗住行难,

柏尖龙口游游看,梓里原来不算山。

太行腹地访桃源,农舍高低入晓岚。

砼道琼楼如画里,独疑都市落深山。

人世沧桑六十年,家乡不改旧时颜。

缘何同在阳光下,贫富悬殊两样天。

造物无私泽四埏,何论平地与深山。

明朝安得圣人出,也看家乡天地翻。

柿乡秋韵

百里太行一望空,秋山林海送丹青。

道旁谁挂灯千树,巧缀蓝天万点红。

重访柏尖四首

云淡天高四望舒,重来故地赏红栌。

一山诗赋一山画,我为柏尖鼓与呼。

又是漫山红叶时,千枝万树惹情思。

无涯秋色无涯画,满目青山满目诗。

风雨沧桑年复年,柏尖新貌写非凡。

明朝更有鸿图在,打造中原第一山。

柏尖奇景古今传,庙宇森森红叶妍。

愿借诸公手中笔,推来天下作名山。 

赏柏尖沟村委门上妙联

未赏新联人已痴,朝阳门外立多时。

风翻绿柳有声画,雨洗红枫无字诗。 

峰顶巨钟

白发翁婆似幼童,柏尖峰顶撞洪钟。

平生不信飞来福,唯愿金声动九重。 

瞻仰黄旅长诗碑

千年毁誉在民心,善恶从来泾渭分。

不是先驱捐血肉,何谈万世太平春。

 

尚翠芳

题柏尖仙子

何事当初驻此山,绝尘悟道越千年。

三春过后三秋至,丹叶碧霞会柏尖。

 

郝小凤

柏尖山

奇峰没刚毅,红叶有底蕴。

性格更突出,难掩红袍身。

柏尖山红叶三首

深秋寒风登阶梯,惊醒黄栌含羞姿。

一场秋风一场雨,聆听琴弦入舞池。

白云朵朵齐喝彩,遍野娇枝穿红衣。

碧绿长青万年好,脱下红袍待佳期。

一方水土一方林,孕育红叶各不同。

纷飞残落人散去,来年英姿别样红。

人生短短几十载,学会黄栌耐秋风。

次次历练更坚韧,含笑隐退不言中。

雄山奇峰展姿容,柏尖山林蕴书生。

松柏碧绿爱四季,难耐黄栌满山红。

春秋相见不相似,喜笑颜开迎宾朋。

一朝洒落铺大地,散向人间都是情。 

柏尖山红叶三首

落日洒余辉,山山红叶飞。

柏松无限好,独有美栌催。

意满枝头窃,相依不便随。

含情脉脉望,待倦各回归。

红叶染山林,青松更有情。

白云飘脚下,结伴与仙行。 

沁园春·柏尖山秋色

    初入寒秋,玉树临风,片片透红。看霜叶美满,阳光普照,人间欢乐,各展姿颜。益鸟归巢,溪流急湍,大地生机尽显然。喜国泰,唱民权社会,构建和谐。

    登高独自闲游,忆中华,风雷几度愁。洒泪痕斑点,千辛万苦,年年奋斗,写尽烦忧。爱我山川,民族富有,换取今天多壮丽。骄儿女,重光阴似箭,科技兴洲。

无 

秋风悄悄卷凌空,冷雨频频又新晴。

桥木何知红叶好,群山盼望白霜终。

黄栌到老多娇丽,松柏常青少悴容。

只有晨曦能普照,春光无私不图名。

 

郝用吉

柏尖赏红叶二首

曾向金秋问艳装,香山不见意茫茫。

柏尖有胜人称好,结伴驱车喜欲狂。

似火流丹迷醉眼,如茵翠柏衬红妆。

登高一览心花放,不是苏杭是故乡。

群芳淡尽试一游,采罢东篱知是秋。

览胜放飞何处去,赏心悦目柏尖沟。

蛇盘山道带似箅,枫染层林丹若流。

笑傲西风归雁远,人文初庙记停留。 

重阳节登柏尖山

云开雨过又重阳,乘兴携登万仞岗。

摩骥扶风天路近,灵山披绣韵流长。

苍鹰白鹭争高远,红叶黄花竞艳妆。

荡尽浮尘天地阔,玉泉东去是家乡。

 


殷保贵

柏尖景观

巍巍彩峭柱青天,熠熠灵光贯百川。

西访千佛传道谛,东携万谷挽狂澜。

上居圣母镇妖孽,下吐甘泉润沃田。

地造天开奇秀景,红歌绿韵谱新篇。 

柏尖庙会

蟒道曲曲跃百旋,黄栌片片舞千般。

柏尖庙会多奇妙,圣殿秋节更壮观。

四野绿涛吟翡翠,八方骚客醉红颜。

香烟袅袅通天界,紫气盈盈自变仙。

 

桑学钦

十六字令·柏尖山三首

                    山,万木葱茏颂柏尖。凭栏望,红叶满山间。

                    山,庙观悠悠据险关。烟尘里,香客拜神欢。

                    山,万马奔腾战正酣。风光好,烦恼放一边。

老君庙前

函谷西出去不明,著书传世道德经。

无为而治消极论,对立统一是正宗。

过春秋楼

纵有失荆败麦城,记曾蜀汉建奇功。

不求富贵表心志,忠义一生留美名。

柏尖山

悠悠山路绕山间,山坳山头紧缀连。

红叶绿枝相映衬,黄山羞比柏尖山。

 

 

柏尖山红叶节二首

醉人红叶问香山,满目黄栌升紫岚。

今幸登临同赏寺,层林尽染慰心田。

林州名胜柏尖山,来往游人穿寺间。

笑语欢声齐贯耳,如歌盛世俱欢颜。

 

郭彩云

游柏尖山

云淡风轻十月天,驱车今又上柏尖。

流丹霜叶峰峦染,滴翠松涛鸟雀喧。

庙宇辉辉钟荡漾,游人济济舞翩跹。

赏心悦目不需酒,醉在青山绿水间。

柏尖红叶节有感

十月金风渐次凉,枫林柿树尽红妆。

千山万岭霄汉近,九里八村菽谷香。

地覆天翻凭政策,粮丰药茂记东仓。

柏尖风景惹人醉,更上层楼奔小康。

 

郭福山

渊 

林州名胜数不完,一元初始谁开先。

看过柏尖羲皇庙,寻根见底解谜团。 

红叶二首

柏尖山上好风光,红叶遍野似海洋。

它本黄栌药性苦,甜味尽在景中香。

中原本无海,林州有波涛。

柏尖赏红叶,胜过观赤潮。

 

郭增吉

敬挽黄书勋旅长

    拜读黄旅长柏尖山题壁诗,颇多感慨,尤敬黄氏为人,今步其韵和之。

沧桑几度览风云,善恶忠奸青史分。

大道朝天行在我,国人戮力万年春。 

次韵郝顺才先生《柏尖山》诗

盘旋直上远嚣尘,霜叶流丹多丽人。

松浪西来拂垢面,山溪东去净凡心。

登高正叹峰峦险,望远方觉云海深。

仙苑碧霄披落照,柏尖浩气古今存。

咏柏尖山

神州初庙彩云间,此地原来尽上仙。

南海观音五洲敬,紫霞圣母四海传。

鲁班举斧荫黎庶,玄武操蛇惩恶顽。

天上人间本一体,檀香三柱庇平安。

有道柏尖曾烂柯,山巅复又现龟蛇。

神仙尤爱玉泉涌,人世也怜枫叶遮。

正气从来撼霄汉,英雄自古唱豪歌。

钟灵毓秀此方最,肯比香山差几何。 

忆江南·柏尖山写意

    柏尖好,今日复登攀。红叶浅时游客醉,白云深处笑声酣。飞鸟任翩翩。

    柏尖好,扑面晚秋寒。泉涌玉珠听细浪,风吹白露化轻烟。紫气绕峰巅。

    柏尖好,圣女也思凡。古刹老松连碧落,人间天上汇丹岩。佛道共一源。

    柏尖好,真武气轩轩。雨顺风调黎庶幸,蛇盘龟踞怪魔寒。八表庇平安。

    柏尖好,大士露真颜。紫竹林中观世界,红枫丛里渡慈船。端坐九层莲。

    柏尖好,回首瞰西山。庙宇生辉香火盛,鲁班遗爱匠心传。雕刻好河山。 

捣练子·柏尖山

    山碧碧,草青青,红叶白云掩丽容。疑是当年邻舍女,紧呼慢喊不应声。

如梦令·柏尖山

    十月霜凌百树,化作紫蝶飞舞。今日上青霄,来觅神仙居处。争步,争步,休待残阳迟暮。

念奴娇·柏尖山

    菊肥草瘦,见几行大雁,横空排列。词侣诗朋今又聚,重赴柏尖寻乐。红叶无边,青山不尽,共作逍遥客。盘桓曲径,惊飞无数鸟雀。

    旷野无酒当歌,二三知己,难按胸中血。围坐高台观远景,扑面秋风萧瑟。半世清贫,三分迂气,换取头如雪。淡泊名利,只说寰宇凉热。

长相思·柏尖山

    云飘飘,雾飘飘,红叶连绵上碧霄。柏尖景色娇。乐滔滔,醉滔滔,欲把虹霓当彩桥。山高我更高。

虞美人·柏尖山

    柏尖人道枫林好,霜叶知多少?山间半月尽西风,庙宇楼台一片紫云中。

    钟声鼓韵传天外,丽影翩翩在。人间天上共金瓯,四海升平无虑也无忧。

 

焦兵书

柏尖山抒怀

纵意驱车揽柏尖,无边丘壑起岚烟。

飞甍吐赤白云外,耳畔依稀有杜鹃。 

柏尖红叶二题

莫怪春光瞬息收,早移颜色上枝头。

漫山疑是红黄蝶,对景何须叹暮秋。

疑为初祖借春光,千嶂含羞扮盛装。

欲展云笺成丽句,苦无妙语就华章。

 

黄书勋

题柏尖山

登高一望遍腥云,善恶同难何人分。

返转乾坤行大道,还我原来太平春。

 

 

柏尖山

柏尖穿云石径斜,壁立千仞峭倾岩。

红叶弄舞百花笑,松柏倒挂坳谷峡。

仰望古峰擎天柱,俯视群山如壁画。

诸仙飘飘游此处,小村奇境独一家。

 

韩钜林

为柏尖山题

柏尖百丈高,龙凤云中飘。

落到此山游,一生最逍遥。

 

尤滋州

为柏尖山远眺

柏尖山顶庙堂高,远望群山如海涛。

殿阁疑在九天上,胜似齐鲁蓬莱岛。

 

张善飞

秋之韵

平湖水碧映斜阳,风动荻花惊鸟飞。

霜叶胜于春色美,秋风醉卧莫停杯。

 

王继同

太行红叶

千山竞秀放光华,映染碧云化彩霞。

霜叶流丹游客醉,一觞一咏舞轻纱。

 

王兴舟

林虑秋语

叶红醉染满山地,果熟枝头笑红颜。

梦中情知身是客,却邀明月乐山间。

 

孙晓峰

踏沙行·林虑深秋揽景

    落叶飞红,夕阳喋血,山林簌簌西风烈。一波红浪万波扬,雪枫片片纷如雪。

    小径斑驳,铺红碎屑,蜿蜒引若花溪泻。长天雁阵竟霜风,枝头钭影摇疏叶。

 

 

诉衷情·太行彩叶

    万重霓彩拢轻寒,寸草诉秋蝉。繁花梦境犹记,珠玉锁烟岚。

    披日暮,挑光帘,入南山。满阶香雾,浸透青石,细数流年。

 

崔复生

柏尖山红了

日沐柏尖红胜火,光浴太行青如蓝。

普天同唱天明曲,照暖百姓富而康。

 

 

送扬扬走好

与君相识,有文牵线。

二十余载,无约总见。

谈诗说词,总恨时短。

偶有酒事,言笑投缘。

印象深刻,柏尖山巅。

相邀多次,如期行践。

叶如文舟,叶似情帆。

情随日长,谊积月宽。

数念友人,你在榜前。

若有学果,互享甘甜。

若有困惑,互通互坦。

却有多日,唯有梦见。

细跟其因,病魔绕缠。

无力挽助,深为大憾。

忽然相见,仍显挺坚。

尘间万事,在你如烟。

来走如常,孰近孰远。

目帘挂珠,以为灯盏。

为君拨亮,前路平安。

 

杨泳江

自度词·霜降日登柏尖山

    白云悠悠,秋空似禅。十月又登高,乐水乐山乐红叶,还是青山好。青山好,圣母祠下绿苔老。在虫吟鸟鸣里,独坐龟崖。

    不想三生事,不管三界人,好轻巧。好轻巧,天籁妙。难达菩提是菩提,难入涅槃胜涅槃。黄栌画丹青,枫林吟绝唱。柏尖这边红叶俏!

 

 

 

无 

伏羲王天下,柏尖筑仙台。

民俗传今古,遂愿游人来。

 

 

无 

九月太行金风爽,故人游戏到原康。

野柿玲珑层林缀,柏尖红叶染山岗。

开门笑迎诚相让,围坐把酒话农桑。

不觉日暮残阳坠,执手分别村庙旁。

 

李顺吉

无 

人同公仆五年前,锦绣山河映柏尖。

今日重登俯大地,胜似仙境落人间。

 

刘贵昌

柏尖山观日出

晨立柏尖望瞳昽,日出云海花火红。

千变万化撤娇姿,一景一幕醉游人。

初阳煦光照红叶,群山堆花映天红。

千山环拱呈莲盆,突峰佛坐花心中。

 

 

诗一首

    时年,四友携君登柏尖山,东望山势西仰峰,尝古拜庙偶见石壁之上黄君赋,同感即兴之。

登高一望心波涛,郁郁葱葱势冲毫。

白云封寺锁不住,十月枫叶醉萧萧。

日达中午疏钟晚,卧品香茗闻天晓。

 

殷全增

忆柏尖奇境

奇峰独擎天,毓秀育百年。

香飘染群峦,钟鸣动天籁。

时人竟相往,登高争览胜。

 

杨天吉

无 

霜后枫叶红,群情腾紫烟。

神怡宽眼界,心禾小蓬山。

 

郭贵才

无 

远望柏尖气势雄,九曲八盘此登临。

山如巨龙鄱江去,玉泉宝镜照眼明。

金壁楼台参日月,三教文化美心灵。

欲归未尽寻幽兴,满山红枫照乾坤。

 

韩海林

无 

林虑多奇观,胜景柏尖山。

四季不同色,青绿红黄蓝。

 

 

秋游柏尖山五首

远望

擎天一柱柏尖峰,古松独株绝壁生。

枝头飞云根沾雾,遍观人间风雨情。

神州初庙

千仞壁顶有仙宫,欲登小径穿白云。

几经沧桑香火盛,有我神州太平春。

红叶

叶在枝头本平平,更著雷雨和狂风。

只为有朝生命色,装点柏尖一片红。

一叶斑驳未见情,秋风吹过闻涛声。

满山枝头红霞染,神州大地山映红。

登顶

一旦登顶豪气生,众山脚下戏白云。

世尘琐屑从此去,哪有诗句能寄情。

 

牛红波

赏柏尖红叶

林虑山巅藏美景,深秋红叶映柏尖。

人叶共欢颂盛世,疑是仙境落人间。

 

秦保江

诗四首

望峰

蓝天白云飘,咫峰皆俊俏。

欲论孰为美,柏尖山最娇。

名胜

人间奇景多,世人赞五岳。

安知太行山?柏尖胜景多。

红叶

深秋已将至,百花皆凋蔫。

唯有柏尖山,黄栌红叶艳。

登顶

登极思虑尽,诸峰见眼前。

风光无限好,美景在人间。

 

无名氏

游柏尖山

人间胜景柏尖山,松柏青翠白云巅。

峰顶巨石托雄阁,钟声惊动天上仙。

 

李于秋

游林州柏尖山

柏尖一日游,红叶香山秋。

沟壑藏云雾,伏羲兆世流。

钟声来太古,峰巅览神州。

络绎人如织,盘旋楼上楼。

 

 


红叶节诗友联句

(2009年10月17日)

    岁在己丑,序属三秋,市诗词学会采风于原康柏尖山。是日也,适值红叶节开幕庆典,游人如织,歌吹腾沸。弥望群山奔涌,层林红遍,新村雾列,初麦盈野,气象万千。当此四美并具,诗友相约柏梁联句,同押“江阳”,一人一句,不计工拙,成此篇什。

满山红叶映宫墙(郝顺才)

叶红霜重醉心房(王国学)

诗友携来赋柏梁(郭增吉)

翠柏丹枫寄意长(刘海瑞)

缤纷彩绣尽含香(郝小凤)

物阜民盈颂小康(郑长松)

长怀公仆许东仓(桑学钦)

东仓业迹永流芳(郭福山)

东仓为民受敬仰(王秋英)

柏尖红叶耀仙乡(李安贵)

神州初庙天下扬(郑凤山)

昏晓神阙割阴阳(岳瑞增)

再向金秋问艳装(郝用吉)

漫山红叶傲初霜(王宏民)

望尽层山栌正黄(郭  强)

红叶满山牵梦长(王秀芬)

香栌树树染秋霜(尚珍法)

千峰含笑迓朝阳(平合庆)

红叶招手迎客忙(马宝根)

岁岁红叶著华章(殷保贵)

松柏滴翠栌叶黄(王苏周)

寥廊川原万里霜(张改云)

红叶弄舞理新妆(王  玮)

丹枫霜染写芬芳(牛  揆)

柏尖新染送清香(常青峰)

柏尖山红比秋阳(李红星)

卷来一片吹宫商(郭金亮)

凭栏极目尽苍茫(李志军)

疑是初祖借春光(焦兵书)

无边红叶惹疏狂(王少卿)

联袂诗成意未央(王用周)

 

楹联集锦

 

 殿庙存联

老君庙

气满幽关骑青牛过去,筹著道经奉始祖飞还。

春秋楼二联

初看春秋文夫子,单刀赴会武关公。

无穷千秋忠节昭日月,百代万古义气薄云天。

琼霞祠二联

虔心秉烛求平安,沐手焚香愿康泰。

人间苍茫疑无路,柏尖山顶问琼霞。

云霞祠

揩去迷雾铺画景,吹散阴霾见晴天。

碧霞祠

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岁灯。

玉皇殿

掌天宫宇宙苍穹,主人间社稷乾坤。

王母宫

坐瑶池睿观万物,居仙台福降千家。

泰山神

抚百姓明察秋毫,安社稷铁面无私。

天师庙

呼风唤雨九州丰润,祛病禳灾万人叩首。

月老祠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前身注定事总是姻缘。

鲁班庙

东鲁降生千秋匠,社稷孕育万众徒。

文昌阁

后辈门前成化雨,先生杖履煦春风。

彭祖庙

奇松愿绮山作寿,行云常邀鹤为群。

钟铭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当代题联

陈传康

神州初庙,柏尖奇境。

 

梁雪山

认真学习东仓精神,扎实转变干部作风。

 

郭爱德

红叶青山斜阳古道,昏柿酸枣圣地梵宫。

 

管遮嵩

政通人和千秋盛,物阜年丰看原康。

 

周传民

林州柏尖山美如逍,步云彩虹乐在其中。

 

周继迅

源远流长地道药,原乐无极天然景。

 

彭新生

丹枫拥初庙,青霭笼群峰。

 

陈建民

观柏尖红叶,览林州文化。

 

王宏民

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

 

王五强

潺潺玉泉吟唱可敬家乡赤子,魏魏柏尖矗立刚铮民族风骨。

 

王才生

绝壁千丈擎古刹,霜叶万点满杰山。

 

郭紫明

红绿装点柏尖山,云中仙境在人间。

 

蔺中瑞

学习许东仓,一心为人民。

 

王清刚

柏尖红叶,林海奇观。

 

李保富

天道酬勤,人道文章。

 

岳瑞增

鸳鸯比翼,鸾凤和鸣。

 

安阳市公路局

立足岗位甘于奉献,架桥修路建设山区。

 

林州市工商局

生前心中装着百姓,生后活在人民心中。

 

林州市直九小

永做有益人民事业,坚决弘扬东仓精神。

 

南陵阳学校

鞠躬尽瘁,造福一方。

 

新诗之页

 

杨 

红叶颂

    女娲补天,七月流火。

    亿万斯年日精月华,从伏羲时代,有七千年文明薪传,钟灵毓秀出。

    五百里南太行,巍巍林虑山,这片硕大的红叶,胜似柏尖红叶。

 

    柏尖红叶,不比香山红叶和首都一道扬名,不比长白红叶由大海碧波映衬,不比济南红叶沾了泉城滋润,不比南京红叶敷了秦淮河脂粉。

    柏尖红叶,红在古老赵魏长城的烽火台,红在“泛彼柏舟”的淇河畔,红在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红在美丽的柏尖山麓玉泉河源。

 

    柏尖红叶,小村奇境独一家。

    小村是深山世外桃源之小村,奇境是古峰擎天胜似蓬莱之奇境。

    137平方公里的山山岭岭,围绕柏尖山主峰,一片片红叶,一簇簇红叶,一方方红叶之林,一面面红叶之坡。

    看万里红遍,风景这边独好,红叶这边独好。

    红叶如云,红叶如霞,红叶如火,红叶如旗。

    形成一个红叶的海洋,红色的世界,历经秋霜而色愈丹。

    红得热情热烈,红得壮丽壮观。

    柏尖红叶,是一幅朝霞满天旭日东升图画。

    柏尖红叶,是一出大自然形成的红绿交响乐。

 

    红叶是原康人生命图腾,红叶是原康人精神象征。

    红叶的红是红军的红,红军团长顾贵山是一片历史的红叶。

    从红军诞生红军长征红到了今天,永不褪色!红在四万原康人精神的天空。

    红叶的红是党旗的红,1500名党员是1500片优秀的红叶,红灿灿红在原康的经济大潮中。

    红叶的红是红旗渠的红,如黄钟大吕,在每片红叶里面都有传承。

    红叶的红是原康阳春的花红,金秋的果红。北方玻璃工业园,是中州名镇原康一枚很出公的红叶。

    从1982年红起来,20家企业,30条生产线,年产10亿只瓶,红遍了--祖国30个省。

    瘦肉型猪养殖基地,是又一枚出色的红叶,红了物色乡镇出栏10万头猪,价格在市场上一直走红……

 

    柏尖红叶,红旗渠为你骄傲,南太行为你骄傲。

    你必将以你独特优秀的红叶品质,吸引更多的目光。

    和香山红叶,长白红叶,济南红叶,南京红叶,组成神奇的红叶旅游经典。

    为祖国的大好江山,贡献一道瑰丽的风景!

 

郝小风

 

    秋天里,我摘了一片枫叶,珍藏在书页里。

    当打开时,却是一片美好的回忆。

    记忆里或许已经忘却,忘却的没有痕迹。

    但每每想起,那片枫叶时,总有一丝苦涩的思虑。

 


杨军强

 

——献给原康镇柏尖山红叶节

    想不出你的形象,是梧桐一般的—还是青藏高原的红景天!

    黄栌,你灌木丛生,又枝枝杈杈,用灵秀之叶,透视园园踌躇。

    所以,你灵魂敝开地表白。从入秋壮烈的殉难,愈来愈红,凝思凋零。

    在尖冽的北风拥抱下,亲吻山坳,叙写新鲜的太阳。

    黄栌,你的思绪,不知是什么蒸烤着,如此温和地穿行在,太行山沟沟坎坎。

    是酒石酸醉了,是烧透了,是心碎了。

    你唯一自然地把手脚伸出,摆成很不规则的叶线,厚墩墩。

    没有喊冤,只有执著。

    顺乎着那陡峭的册势,等待瑞雪的飘零--黄栌!

    黄栌,敦促游人远离陌生。

    快快过来,尽情游历那种稠密、厚重,那种火焰,那种透明,那种风靡,那种凌空。

    劲挺着,陪衬着,弥漫着,相思感悟。

    黄栌,一位位感情蓬勃的女人,婷婷玉立或风姿绰约,窈窕淑女或君子好逑。

    尽情地渲染,视野、思绪、谈吐、心情。

    黄栌,以毕生的鲜血,在分分秒秒的绿风里,以身体的诱惑展示着魅力。

    诉说着一寸光阴,一天灿烂,风貌楚楚。

    黄栌:内色的龙种,黄橙橙。

    黄栌:红色的山丹,红彤彤。

    招摇在柏尖山顶,点缀月色。

    时而踽跨入独行,使人不能自主—

    那年出嫁的日子,天上长满了太阳,树上挂满了月亮。

    镶满悠悠情话,和那恩爱的潇潇洒洒,黄栌!


    黄栌,我要说你是那样葳蕤,那样径直、寻思,那样有主有理有谋。

    与野椿、野桃竟长着,不用栽植。

    与松柏、柿林并生着,牵挂汗珠。

    是勃勃的桔梗族,还是茂色挺拔的五角枫?绿色芩草?

    不弄名堂地燃成一团火焰,追逐燕山红枫,留目伤疤,清苦!赤胆!泰然!稳定!


    黄栌,举起先烈们倒下的旗帜,一遍遍涂红,一次次冲锋,一节节吐情,一年年收成。

    热烈的黄栌,以本份的颜料彰显对家、国,对日、月的忠骨!

 

作品欣赏

回文诗的难度与妙趣

——读牛揆《登柏尖山观红叶》

郝顺才

 

    读牛揆的诗集《林虑吟》,从中发现有几首回文诗,《登柏尖山观红叶》就是其中一首。整首诗全部利用汉字方块字形和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无论正读和倒读字义均无大的变化,更不会象英语等拼音字母那样,因排列组合顺序的变化而使原词的词意发生变化。

    要真正品出牛揆回文诗的韵味来,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妙趣连珠,有很高的创作难度和妙趣横生的欣赏价值,从整首七律看,全诗尽在渲染柏尖山的红叶,但其中也不乏包涵着作者对美好景象陶醉的情怀。

    所谓回文诗的难,主要是难在选词用字上,必须把握正读和倒读的连贯性,使得正读和倒读都能适用,这就需要作者费一番心思,对所用词汇进行反复推敲,甚至对每个字都要进行筛选,从浩瀚的文字宝库中选取具有连贯性、实用性强的词汇,才能打造出其正读和倒读的诗意。而且回文诗无论在任何时期,都是在杂体诗中最热闹的一类,人们往往会将回文诗作为朋友相聚,玩耍取乐时吟唱的最好体裁。远在宋代,有诗人桑世昌曾特意辑成《回文类聚》一书,收集回文诗近60首,由此可见回文诗自古以来就盛况非常了。

    从历史上看,写回文诗最好的可能要算苏东坡了,其现存《题金山寺》回文七律一首,是很值得人们欣赏的。金山寺位于长江岸上,苏诗从首到尾全部都是描述长江沿岸的景物,首联写月夜江潮雪浪之中,渔人泛舟垂钓之景;额联写寺院山门之外桥通松径,巷近名泉的幽美环境;颈联写江天之上朝夕的云霞变幻,以及远树红霞的美景;尾联写群山白鸥轻飞,云天相接的盛况。

    但我看牛揆的回文诗比起苏诗也并不逊色。

    牛揆的回文诗从正面读是:

秋霜染醉柏尖山,焰火腾蒸映岭丹。

愁雁飞天兰碧碧,艳阳射树赤燃燃。

柔情恋似松凝玉,蜜意惬如枫罩峦。

头上峰悬红日照,眸回再涉盼来年。

    所谓回文诗,就必须有回的涵义,倒过来读便是:

年来盼涉再回眸,照日红悬峰上头。

峦罩枫如惬意蜜,玉凝松似恋情柔。

燃燃赤树射阳艳,碧碧兰天飞雁愁。

丹岭映蒸腾火焰,山尖柏醉染霜秋。

    我们可以看出,自作者登上柏尖山,目睹的是满山遍野红叶,更有秋霜的漂染,就更加迷人、醉人了,而且醉得彻底,醉得深沉,使整座柏尖山都陶醉了。此时此刻,诗人异常激动,情感勃发,因为此地远离都市,没有车流混杂的喧嚣之声,使人处在一片宁静之中,心灵融入了大自然的美,沉浸于一种非常超然、悠然、飘然的境界,更如入无人之境,在作者的情感领域里,留下了一种朴实无华的美感。所以作者便能够尽情地欣赏火焰般的红叶,因此便写出了“秋霜染醉柏尖山,焰火腾蒸映岭丹”这样优美的诗句。

    “丹岭映蒸腾火焰,山尖柏醉染霜秋。”这是我们倒过来看的这两句,也应该是倒读的第四联。正读是说秋天的寒霜将整座柏尖山染醉了,随风飘动的红叶如燃烧的焰火一般,映照的山山岭岭都成了红色,生活在整个红色的境界里,比美酒更能醉人了。这一联的关键词是一个“醉”字和一个“丹”字,两字在字里行间,相互关联和照应,默默地在互补和渗透,构成了一种有机的景物链条,相映互衬。虽然正读和倒读是大同小异,但也有其截然不同之处,这也是其妙趣之处。第一句虽写出了红色的山岭犹如蒸腾的熊熊火焰,但第二句就有所改变和拔高,写出了山的高峻和雄伟,而且透过山上松柏的映衬,使山上的红叶更红了,也更突出了秋霜对红叶的作用。但无论正读与倒读,两字所起到的关键性不变。

    “愁雁飞天兰碧碧,艳阳射树赤燃燃。”从天空飞过的大雁,远远望着太阳照射到树上如火焰般的红叶,开始发愁了,只好在高空来回盘旋,反复考虑着,怎么才能飞过这座“火焰山”呢?

    “燃燃赤树射阳艳,碧碧兰天飞雁愁。”这一联是倒过来读的第三联。犹如燃着烈火的山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的红光直冲九霄,使整个天空更加艳丽,而飞在蓝天上的“人”字形雁队震惊了,俯瞰山岭上的火焰,不知怎样才能飞越过去。

    “柔情恋似松凝玉,蜜意惬如枫罩峦。”此联作者运用了比兴手法,从古至今,红叶被誉为爱情的象征,传递着爱的信息。在作者以往的作品中,采用比兴手法的并不多,就这个比喻而言,它的好处在于摆脱了千篇一律的固守,而且展示了多样化格局,但却是倒装句。红叶的柔情好似青松一样长久,又象玉一样纯洁。而且满山遍野由霜染的枫叶,笼罩着整个山峦,饱含着层层蜜意,又象征着亲蜜的恋人。

    “峦罩枫如惬意蜜,玉凝松似恋情柔。”此联是倒读的第二联。正好将前面的倒装句翻了过来,就更显现出了回文诗的趣味性。

    “头上峰悬红日照,眸回再涉盼来年。”站在柏尖山上,但还远远没有到达极顶,抬头向上望去,山峰上的那轮红日,好似悬挂在峰巅之上,若连若离。柏尖山如此美好,是多么使人留连忘返的地方啊!今日不得不离去,如果要想再登上柏尖山,也只好等到明年红叶节了。

    “年来盼涉再回眸,照日红悬峰上头。”这是倒读的第一联。如果明年再盼望来登柏尖山的时候,也只好回过头来回忆一下,今年此时此刻,满山的红叶将崖头峰顶都照红了,在这火红的山峰反照的作用下,反而把太阳都映红了。

    在这首诗里,既有触景生情的情感流露,又有喜中生发多思善愁的疑虑;既有直抒胸臆的发泄,又有自然含蓄的朦胧;既有对美好山河的留恋,又有再盼重登的若渴期望;既有文词的华丽,又有独辟的蹊径。总而言之,诗人写回文诗的用意:一是反映柏尖山的美景;二是增加诗词阅读的趣味性。

    回文诗作为七律,应该是相当严谨的,牛揆特别注意到了这一点,从平仄、对仗、韵律等各方面,无处不显示出格律诗的严肃性,是一首工整的格律诗。而且,读牛揆的这首回文诗,无论正读和倒读,从造句的变化,到用词的手法,都保持着律诗“起、承、转、合”的章法和整体结构,都会使人感到情致优然,韵味悠长。如果将牛揆的这首回文诗刻成石碑,竖在柏尖山的红叶丛中,让游客去欣赏,给人的一定是惊叹和赞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