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源脉翰墨香——陕西书法之乡西安市临潼区群众书画_文化艺术报

 天高云淡杨新田 2015-12-29
华夏源脉翰墨香
——陕西书法之乡西安市临潼区群众书画活动综述
◎ 庞任隆
素有“华夏源脉”之誉的临潼,人文资源丰厚,文化遗产独具,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是全国首批文化先进区(县)之一。2007年11月被陕西省书协命名为“陕西书法之乡”,成为西安市七区六县中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区。这里有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伟大母亲的骊山女娲氏文化、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姜寨母系氏族村落遗址、有西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骊山烽火台、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有楚汉相争的鸿门宴遗址、有供奉释迦摩尼佛骨舍利的唐庆山寺、有唐代皇家园林——华清池、有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的遗址遗迹……这一切使临潼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留恋眷顾之地。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名城临潼先后涌现出了许多书法绘画名家。秦代栎阳人胡毋敬,精通古文字,曾参与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改革工作:改大篆为小篆,做出了历史贡献。汉元帝时新丰人刘白,善画牛、马、飞禽,画工精细生动,技艺超群,与毛延寿齐名,为当时的六大画家之一。北魏时万年人寇谦之善书法,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十家第十五》谓寇书“体兼楷隶,笔画方圆”,赞曰:“奇古应如寇谦之”,其传世书迹有《嵩山灵庙碑》。宋真宗时,栎阳人龙章,善画佛道人物,传画写真工细,尤长画虎,被召入宫廷画院,名震当代。辛亥革命以后,书法名宿段择清,以其铁画银钩苍劲神逸之书称著。杨绍麟,出身书官善书画,以锅烟为墨,方砖作纸,篆隶书法名噪一时。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临潼的文化艺术事业迅速发展,书坛画苑百花争艳,民间社团各展风流,书画人才脱颖而出。仅民间自发组织成立社团有:骊山印社、临潼职工书协、临潼中国画院、临潼书协、骊山书画院、秦陵中国画院、临潼老年书画学会等10多家,各类书画培训中心(班)如雨后春笋,民间书画爱好者不计其数。迈入21世纪,临潼区加大投入,为弘扬书画艺术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全区的文化艺术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每年春节的书画下乡,每年春上的科技文化支农,为新农村老百姓义写春联画画,为城区高校书画爱好者义务輔导,已成为临潼广大书画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区文化局编辑出版了《临潼文化名人录》、《中外名人咏临潼书画精品集》等书画专集;区委宣传部积极为群众书画活动策划组织,筹集经费。杨国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