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语红楼》试读五】贾宝玉的爱情观怎样从朦胧到自觉

 三生石畔绛珠草 2015-12-29


贾蔷和龄官痛苦而美丽的爱情,使一贯享受核心关注待遇的贾宝玉感觉到了冷落,成了看客。其实贾蔷和龄官的爱情对于贾宝玉的影响,并非一点点失落那么简单,它其实是贾宝玉成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细读文本,贾宝玉对于贾蔷和龄官的爱情,其心路历程是非常有趣的。

第一是尴尬。

原本是来听戏的,可是被龄官冷淡地拒绝后,“从来未经过这番被人弃厌,自己便讪讪的红了脸,只得出来了”。

第二是好奇。

可是,等贾蔷来后,见贾蔷花一两八钱银子买了只会演戏的小鸟来逗龄官开心,“宝玉此刻把听曲子的心都没了,且要看他和龄官是怎样”。

第三是探寻

目睹贾蔷和龄官的一番满含深情的吵闹,“宝玉见了这般景况,不觉痴了,这才领会了划‘蔷’深意”,这里的“痴”,乃是情不自禁、设身处地地“体味”也。

第四是感动。

贾蔷和龄官的深情,自被宝玉“热眼旁观”后,宝玉很是感动,那宝玉一心裁夺盘算,痴痴的回至怡红院中”。此“痴”非前面所说的“痴”,而是沉浸于感动之中的一种苦苦思索。

第五是了悟

当目睹过龄官对自己的冷淡以及对贾蔷的深情之后,贾宝玉才明白,爱情婚姻皆是前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另一半,前番所说自己死后,要所有姐妹女孩都为自己痛哭,用眼泪把自己的尸体漂浮起来的理想是那么不现实。他终于明白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而且“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

第六是期许。

了悟之余,很自然地,贾宝玉会对属于自己的情缘产生期许:“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

这样的心理历程,如果把之前贾宝玉所谓的恨不得天下女子皆为其哭、皆得其泪的理想加以对比,就会发现,贾宝玉的爱情观经历了一个从朦胧自发到清醒自觉的过程,这是贾宝玉爱情心理成长成熟的标志。

贾宝玉之前的幼稚,在于坚信所有女孩子都是美好的,渴望所有女孩子的真情。而之后的成熟在于,明白了各人有各人的情缘,各人有各人的知己,不能强求。

这种自觉,一旦在林黛玉那里获得共鸣,获得求证,那么,贾宝玉的爱情从此也就变得坚定和沉着起来,直至不能相守后的“悬崖撒手,弃而为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