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启发:我的压力是否困扰了你?

 江山携手 2015-12-29

   我们都想当一个好家长好妈妈,把一个家庭整理的有条不紊,更想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才,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脱颖而出。然而,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再不断的去学习,能够让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可是往往生活中的压力如影随形,甚至带给了我们的孩子。

给大家分享的参考案例

    “那是在儿子小伟(化名)上初三的时候。当时,李女士正处在一个十分艰难的时期。工作上刚刚有了变动,她从工作7年的卫生局组织部被调到当时卫生局领导已很难收拾的“残局”单位——哈尔滨市卫生学校,担任总支副书记,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工作压力非常大。在生活上,李女士的爸爸手术过后身体状况非常不好,只能勉强维持生命,李女士需要拿出很大的精力照顾他。同时,又面临着王伟要考高中,开始迈上人生第一个台阶的关键时期。即使李女士的身体很好,但是来自经济上、精神上、工作上、家庭上这么多的压力,都要她一个人承担,可想而知她那时的艰难。

    有一天,李女士走到儿子的房间里,本来想平静一下心情,不想让儿子知道自己脆弱的一面,尽可能不流泪地和他好好谈一次。可刚一开口,眼泪再也止不住,刷刷地流了下来……

    “小伟,你爸爸的病,你也是知道的,他的生命可以用手指来计算了。妈妈又刚到学校来工作,这么个乱摊子,让妈妈来承担,已经让妈妈感到很难了。可是,我现在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你正面临着这么严峻的考验。我知道你心里很苦,可我实在没有精力来过问你。你现在应该懂事了,千万不要让妈妈操心,要自觉地努力学习呀!”说到这儿,她再也说不下去了,这是她第一次在儿子面前泪流满面。

    这时的小伟也泪流满面,诚恳地向她表示:“妈妈,你别管我。我知道你很难,你好好工作,照顾爸爸,我不用你管。”随后,母子俩共同研究了这一阶段要复习的内容与方法,大致做了一个计划。李女士把眼泪擦干,又回到爱人身边。

    大约有一周的时间,小伟都在紧张地学习,老师也向她反映,小伟这段时间学习劲头很足。这时的她,虽然一再嘱咐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儿子,小伟需要重锤敲,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心想,儿子一定是长大了,现在家里的状况,也许会使他懂事多了。

可是孩子永远是孩子,时间不长,老师反映,小伟又犯“老毛病”了。
     一天晚上,小伟在学习。她给孩子爸剥了个橘子,这时又想到了儿子小伟,便拿起两个橘子去王伟的房间,一来是给儿子送去两个橘子,让他休息一下;二来也是想看看儿子是否在学习。李女士刚一打开门,只见儿子一阵忙乱,可以肯定,儿子小伟没在学习。

     李女士习惯性地把橘子放在桌子边上,虽然心里有点生气,但还是压了压火,对儿子小伟说:“这个橘子我尝过了,不酸,是甜的,你吃吧。”当时儿子小伟的表现很是心神不宁,忙解释说:“妈妈我不吃,我现在要学习了。”其实这句话已经在告诉李女士,儿子没有在学习。那么,他究竟在干什么呢?这时,她扫了一眼桌上的书本,好家伙,满桌子的书呀本子呀,堆得就像个“书山”一样。她坐在一旁,左看看,右看看,没有发现问题。

     平时,李女士对儿子是很尊重的,很少用猜测、讽刺的语言与儿子说话。特别是对儿子犯的错误,如果没有十分把握,从来不乱批评。其实,这是对付机灵孩子的一种有效办法。有些家长凭自己的知觉、感觉就批评孩子,结果,一旦有了漏洞或疏忽,让孩子抓住,家长就很被动了。时间长了,孩子对于家长的批评就会无动于衷,教育的效果就很差。

    在这个问题上,李女士基本上能做到抓住事实,攻其要害,让儿子心服口服。所以,这时她的心里很矛盾:如果问儿子在做什么,儿子小伟一定会说谎话,或者是搪塞;没有抓住“现行”,又不好开口批评。只好左右查看,但没看出什么问题。

     这时的小伟可能是有点心虚,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说:“妈,你没看我在学习吗?没啥事,你去看看爸爸吧。”李女士看孩子已经在下逐客令了,也只好出去了。回到房间,她开始忐忑不安:“他不在学习在干什么呢?偷偷地听音乐?偷偷地看闲书?是武侠小说,还是情恋的……反正他没有在学习。”再想想老师的话,心中的苦闷、烦恼、凄凉、无助的感觉,让李女士再也无法控制。这要是在过去,李女士可以和他爸爸说,排解一下这种不愉快的情绪。如今,已经不行了,小伟的爸爸病成这个样子,所有不愉快的事都不能和丈夫说,就是有眼泪也不能在丈夫面前流。这一夜李女士没有合眼,她感到了黑夜的漫长……

    第二天一大早,李女士照样做好儿子吃的早饭、带的中午饭,目送孩子上学。当儿子刚一迈出家门时,她便急促地走进他的房间,因为一心要解开昨天晚上的“谜”。当把一本本的书、本子重新摞起来的时候,一本已看得面目全非的二战时期的日本海战的故事大书,让她明白了一切。这时,只有一个念头:“这个孩子太没有志气了!如此含辛茹苦地培养他、教育他,他竟然还在这么关键的时候不学习,看来真的没救了……”这时的李女士,早已气愤到了没有眼泪、没有理智了。紧紧地咬着牙,浑身发抖,身上冒着冷汗。强忍着情绪把桌子收拾干净,顺手拿来笔和纸,开始给儿子小伟写信:

小伟:

   你知道什么叫狗屎吗?

   永远踩在别人脚下的就是狗屎!

   ……然后,第一次在信中向孩子“讨人情”,说出了自己是如何的不容易,生活上是如何的艰难……现在想起来,就像乞丐一样地想在王伟那里讨到一点“希望”与“安慰”。

   最后她写道:“小伟,如果你感到家里不温暖,如果你感到母亲不可爱,你可以离开这个家庭!”

之后,李女士把信放在儿子看的那本书的下边。桌子上什么也没有,惟有这本书和信,这也是母子俩常用的一种交流方法,传递给他的信息就是:“我什么都知道了。”

    那一天,由于工作忙,李女士没有按时回家,估计儿子放学已经到家的时候,往家里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正是儿子小伟。

   “喂,您好。”电话那边传来儿子习惯的声音。“小伟,你看到桌子上的‘信’了吗?”她说话的声音很硬气,满肚子的气,真想痛痛快快地发泄出来。

    当她还没来得及想一想儿子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时,只听儿子小伟还是用他那幽默又十分不在意的口气说:“亲爱的李校长,有话回来再说,希望你努力工作,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啪,电话挂断了。当时,她的气消了一半。但心里在嘀咕着:事情没这么简单,晚上回家,再跟他算账!

    晚上8点多,李女士回到了家里,换上拖鞋。没有像往常那样首先去丈夫的房间里看看他,而是直接走进了儿子的房间。由于刚爬上七楼,很累,还在气喘吁吁,便开始大声“讨伐”:“小伟,你别只和我玩幽默!我问你,你看到桌子上我给你写的信了吗?”这时想,儿子一定会向自己认个错,就像往常一样,一犯老毛病,就哄着自己,一口一个“老妈”地叫着,承认错误。

    可这次儿子小伟一反常态,用老师的口气教训起她自己来:“李同志,你喊什么!你写的那是信吗?那是一种无能的宣泄!还是优秀家长呢!还让我出走,你看现在出走的孩子还少吗?我这么优秀的孩子如果出走了,李女士,哭死你!”

    说完之后,小伟头也没抬,仍然在那里写着。由于儿子戴着眼镜,她没有看到儿子是不是流泪了。而这时的她,准备好了那么多的词,一下子全都忘到脑后了。

    她尴尬地站在那儿,真的没词儿了,只好转身回到了的房间里。当时还想瞒着丈夫,可“王经理”也是强忍着那种无奈的样子,对她说:“别生气了。你写的那封信,我也看到了。晓凡,你是真的到了很难的时候了,压力太大了,我不仅帮不上你的忙,还得让你为我操劳。尽管是这样,我还得批评你,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你太急躁了。如果按照你我的要求,儿子还有距离,但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儿子已经够优秀了。这个孩子的心理状态太好了,儿子没有出走,如果出走的话,我还能活得了吗?你又能怎么样呢?那可就到了活着不如死了的时候了。”

    丈夫前边说的话,让她自己鼻子一酸差点哭出声来,可丈夫后边批评自己的话,却使自己的眼泪一下子就咽了回去。这时候,似乎所有的气都消了,她开始有些后悔了。

    仔细琢磨,丈夫说得很有道理。现在的孩子在学校里的压力确实很大,小伟曾对她说,班级里几个要好的男同学,常在一起议论着,“还不如马上就考,是成是败赶快一锤定音,真受不了这样的折磨了”。

其实,孩子自身的压力也很大,他常常是托着下巴傻呆呆地在那想事儿。有时候李女士问儿子在想什么,儿子总会莫名其妙地问:“长大了我能是个什么样子呢?”唉,孩子也不容易呀!

    丈夫的话犹如泼在她头上的一盆冷水,头脑开始有点清醒了。很理性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封信呢?为什么会到这样一种歇斯底里的程度呢?因为你太无能了,你把生活、工作上的压力全部转嫁给了孩子——一个本不该承受这种压力的孩子!同时你也表现出在孩子教育上的无能为力!你平时总对别人讲,不要“望子成龙”,不要“揠苗助长”,不要期望值过高,要尊重科学,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自身成长的客观性;而轮到你自己,不也还是口是心非吗?然而这件事的后果是多么严重啊!如果儿子真的出走了,谁是杀手呢?那就是自己呀……

    第二天早上,小伟自己早早地起来了。她起床后,走到了儿子的房间,这时儿子已经背起了书包,准备要上学了。

    “妈,今天早晨我不饿,不吃早饭了,中午饭也不用带了,我买个盒饭就行了。”

    “小伟,耽误你两分钟,我还有几句话要说。我一宿都没有睡好觉,想了一夜了,昨天的事儿看来真的是我错了,妈妈太心急了,‘望子成龙’的心太切了。你没有出走,妈妈得感谢你。看来,你比妈妈强。你说对了,妈妈是无能呀!是不是妈妈的压力困扰了你?”

    说到这儿,儿子小伟的泪流了下来,动情地对李女士说:“妈,你别说了。昨晚我也没睡好觉,今天早晨想临走的时候向你认个错。这件事哪里有你的错儿呀,这明明是儿子的错儿。咱娘俩谁也别说了,我知道你现在不容易,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小伟头也没回地走出了家门……。”

    案例内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妈妈,和我们所有的家长一样,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迷、有悟、有失、有得,甚至有过沉痛的教训。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情绪好坏,给孩子造成思想压力。应该让孩子知道他也能帮父母的忙,对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来说,孩子是我们很好的润滑剂不是吗?

 

亲爱的博友,您是小升初、初中、高中的家长吗?您在辅导孩子中有什么经验和困惑吗?经验愿与您分享;如果有困惑可给我留言,(QQ:1546454632)愿所有的学生都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可以登录慧通学习网站,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欢迎各位家长加入2011年北京初中家长群:120441427   中学生好家长交流群:110858764  共同参与讨论孩子学习问题。

欢迎亲爱的博友关注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1720561735/profil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