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威民主型是最有效的教育

 keai99 2015-12-29
孙云晓 发布于2015年12月25日 10:40

2015年5月,南京秦淮区某小区的业主发现,小区门口的开锁摊的陶师傅已经几天没见其出摊了。原来4月26日上午,陶师傅发现自己12岁的儿子小鹏(化名)不见了,陶师傅怀疑儿子是因为不愿写作业而离家出走了,因为儿子不是第一次离家出走,刚开始没有太在意。但没想到了5月5日,已经失踪了8天的孩子还没有找到,这让陶师傅十分焦虑,除了报警还广发了寻人启事。
根据陶师傅的描述,他的儿子小鹏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却喜欢美术和跆拳道,父亲却认为这是“歪门邪道”,并不支持他。对于儿子学习成绩不好,父亲采取的是打骂,可在自己的高压管教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什么起色,反而经常通过离家出走来反抗。所以平时周末,陶师傅就会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开锁摊,一边工作,一边盯着孩子做作业。但这天上午,小鹏借口上厕所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12岁的五年级孩子已经是数次离家出走,而这次离家出走已经8天了还未回家,说明其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肯定存在着失误和不足。表面上看这是因为小鹏不想写作业又害怕被父亲打而离家出走的事情,但实际上背后却是亲子关系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研究了处于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提出了权威型、宽容型(溺爱型)和专制型三种影响较大的父母教养方式。其中宽容型和专制型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而案例中的小鹏的父母教育方式就属于专制型的。所谓专制就是父母不去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内心想法,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期望去教育孩子,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伴随着体罚和责骂。

专制的教育方法很难与孩子良好沟通,自然难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小鹏因为作业和学习问题而被父母打骂,这很容易带给他在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进而引起他的厌学,而他所喜欢的美术和跆拳道却被父母认为是不务正业,兴趣得到不支持,这都是导致他经常离家出走的原因。小鹏的行为是一种抗争也是一种诉求的表达,但遗憾的是这依然没有引起父母的反思。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权威民主型,所谓的权威就是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让孩子对父母建立信任感和认同感,对于父母的建议和要求能够认从。但孩子对父母信任感和认同感的建立既需要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规则清晰,也需要父母自己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示范和榜样,如父母自我懒散,不思进取,反而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就很难建立自己的权威。

父母的权威教育又与民主教育分不开,孩子的认同和信任是相互的,接纳和服从也要建立在自己被尊重的基础上。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又要有民主的一面,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尊重孩子的成长特点。比如对于孩子学习不好的问题,父母不能只把原因归结于孩子自己不努力,事实上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注意力和控制力,先天的智能特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师生关系等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父母不观察、倾听并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只对孩子采取打压和责罚,则不仅不能改变孩子的学习状况,反而使得亲子关系恶化,最终让孩子做出离家出走等让父母头疼的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