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启功书法作品鉴赏·唐人句(22)
款识:
隔浦望行船,头昂尾幰幰。
无奈挑菜时,清淮烟浪软。
唐人句,一九八八年夏日,启功。
钤印:启功之印(白文)、元白(朱文)、 前贤句(白文)
注释:
幰(xiǎn险)幰:车幔。《南史·鲍泉传》:“后为通直侍郎,常乘高幰车。”
鉴赏:
诗出刘禹锡《淮阴行五首(其五)》。
全诗为:
其一: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
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
其二:
今日转船头,金乌指西北。
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
其三:
船头大铜镮,摩挲光阵阵。
早早使风来,沙头一眼认。
其四: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其五:
隔浦望行船,头昂尾幰幰。
无奈晚来时,清淮春浪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刘禹锡《淮阴行五首》中的一首,此五首短诗是刘禹锡因风大浪急,难以行舟,滞留淮阴,作诗五首,供乐府吟唱之用。此一首描写了舟行江上所见两岸风景,启功先生用他俊秀飘逸的字体,将诗人此时闲适悠然的心境展露无遗,第三字“转”在诗中是很关键的一个字,此一“转”,避开了迎头的风浪,转向了无边的美景,而启先生更是将这一“转”字写的尤为出彩,此字左放右收,行笔痛快淋漓,颇富急转韵味,可以说即体现了此字。
诗中淮阴风情,足堪入歌,可见唐时淮阴水上盛况。这里选取其中的第四首(“何物令侬羡”)进行赏析。
早春时节,淮水轻荡,紫燕双飞。一位少妇在船埠给自己的丈夫送行。诗中省去了一切送别场面的描写,一开篇就抓住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集中笔墨描写她的内心独白。
其四讲的是,早春时节,清淮浪软,紫燕双飞。一位少妇在船埠给自己的丈夫送行。诗中略去了一切送别场面的描写,一落笔就抓住了女主人的心理活动,集中描写她的内心独白。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与丈夫握别之际,深情难舍,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究竟从何说起呢?首句忽然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什么东西使我羡慕?次句的回答更出人意外:羡慕丈夫船尾的燕子。这一问一答,痴人痴语,既不关情,也无关送别,似乎很不得体,但三、四两句一转,便使前面的疑团涣然冰释,整首诗的感情画面顿时活跃起来。
“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她想燕子能随船飞行,在樯竿上停留,自己丈夫无论是宿夜还是进餐,它天天都能见到;而人不如燕,自己反不能相随而去。这就把女主人公的一片深情和盘托出。诗不说女主人想以身相随,而说羡慕随船远行的燕子,宛转达意,以曲取胜,显得风流蕴藉。羡慕燕子,意在希望能象燕子那样天天见到自己丈夫的食宿情况,出语温柔体贴,细腻地表达了少妇对丈夫的深情厚爱。
北宋诗人黄庭坚说:“《淮阴行》情调殊丽,语气尤稳切。”(《苕溪渔隐丛话》引)是说得不错的。这首诗用比兴体托物抒怀,正是乐府本色。南朝乐府民歌《三洲歌》云:“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两相比较,二诗机杼相同,神理暗合。刘禹锡在诗前小序称:“作《淮阴行》以裨乐府。”可见作者学习南朝乐府民歌的努力,写出了刘禹锡对乐府民歌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