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炮儿」干掉「恶棍天使」,这才叫规矩

 真友书屋 2015-12-29

《老炮儿》上映6天。


预言成真。


上映前——


但12月24日与《恶棍天使》同天上映,票房被“秒杀”。



出乎意料的是,随着口碑扩散。

豆瓣评分8.7,好于94%剧情片


《老炮儿》愈发勇猛。


反观开门红的《恶棍天使》,却后劲乏力。


就在今天,《老炮儿》票房还实现对《恶棍天使》,《寻龙诀》双逆转。


产量几乎是后两者总和

从目前形势看,《老炮儿》很可能成为今年继《大圣归来》,《夏洛特烦恼》后第三匹票房黑马。


掀起又一波由自来水主导,自下而上的逆袭。


高群书在首映式曾说:


这是一部顺人心的电影,很多人骂中国电影已不能叫做电影,管虎用行动反抗。如果这个电影票房不好,才真的可以说中国电影完了。


过于标题党,但《老炮儿》的胜利,确实是对“中国观众就爱看烂片”这种谬论的反击——


谁说这是个“人傻钱多”的市场,“要来”的,先掂量自己有没有硬功夫。


毫无疑问,《老炮儿》最大的亮点——


是冯小刚。


这是冯小刚最血肉丰满的一次表演,很有可能,最后一次。


之前我们在银幕上看到冯小刚,大多是献丑卖乖的鼠辈。


但在《老炮儿》中,我们第一次见识到真实的冯小刚。


他跟六爷,有太多重叠。


同样在北京胡同土生土长。


当年是顽主,喜欢骂娘。


最主要是,冯小刚跟六爷一样,都是过时的人。


一开始,六爷怒喝小偷,“看你还能不能走出这条街”。


凡事爱讲规矩。


煎饼摊小贩无证经营,他找人凑一凑,先交罚款。


小贩被打,他也要讨回公道—— 众目睽睽下,在城管脸上拍了拍。


但一离开自己的地盘(走出胡同),来到现代世界(高楼大厦),他就不再是人物。


街上有人跳楼,底下一堆人起哄,“怎么还不跳啊”!


忍了忍,没忍住,开腔骂——跳下来砸死你丫。


说完,心脏病发,倒在路边。


旁边的人围过来,“这老头刚才不是还挺牛的吗”。


参照冯小刚银幕下的现状。


曾经国民导演,票房冠军的传说,正被新的喜剧血液书写。



因为轴,爱较真,与网友就屌丝,评价对骂互喷。


再联想到他《1942》失利,《私人订制》大卖后说的:


我随随便便拍一部电影就卖钱,认认真真拍的却不卖钱,这事儿我想不通。


可以说,许多时候,他都是在借六爷,叹自己。


甚至,跟儿子说到红颜,眼眉上挑,略带轻蔑的神情:女人。


这种“直男癌”的气质,在他的生活,都能找到勾连。


在爱情中,你千万别跟男的斗心眼,因为女孩在恋爱中智商都是比较有限的。


六爷,非他演不可。


台前有老炮儿,幕后,还有一位。


导演管虎。


管虎从小在北京长大,爸妈一个是右派,发配到青海;一个是走资派,被发配到北大荒。


被寄养在邻居老爷爷家里,一年就见父母一次。


年轻时,他跟六哥的儿子张晓波一样叛逆,人长得高,在学校连老师都敢打,第一次进派出所才8岁。

那时候的北京孩子生猛,怯懦也装出勇敢来。


北影毕业,狂得很,觉得“张艺谋陈凯歌将来也不如自己”。


拍《上车,走吧!》,《斗牛》,《杀生》。


大都叫好不叫座。


之后,恋爱,结婚,不能再任性。


接拍更来钱的电视剧,用《火线三兄弟》班底赶拍《厨子戏子痞子》,票房三亿——成为他至今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跟他合作了多部作品的老朋友黄渤都说—— 管虎成熟了。


这个成熟,就是个性被社会摆平。


而成熟的通病,是常常怀念过去。


对朋友“抛头颅洒热血”,冬天晚上下着雪,能骑着车穿过北京城去看自己喜欢的女孩一眼。


所以,《老炮儿》,也是管虎借电影,完成自己实现不了的念想。


没人沉迷于老北京、老江湖是因为他们即将逝去,电影要强调一点儿就是,别全忘了,别一点儿没留下来,卧槽,那太可惜了。


谁都看得出,电影太煽情。


结尾,六爷飞快地蹬着自行车,吹着口哨,为从笼子里逃出来的鸵鸟加油。


够吗——当然不!


他还要穿着象征着荣誉的将校呢大衣,举着军刀,冲向那个幻想的对手(戏里最大的BOSS并不在对岸)。


明知一败仍主动送死,明知滥情仍不自制。


电影中,我们看到许多六爷背影的特写镜头,周围场景虚化。



这是导演对正在消逝的群体(自我)的留恋与缅怀。


闷三儿憋屈地直掉眼泪,说,咱什么时候受过这个啊。


这种“屈辱”,在管虎逼不得已植入TFBOYS时,也应该如此骂过自己。



《老炮儿》不完美,甚至连完整都算不上,但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部言之有物的电影。


就像一个认真自恋的人,即使不美丽,至少,会可爱。


这恰恰也是《恶棍天使》致命的地方。


邓超是个聪明人。


否则绝对说不出这样的话。


你会不会担心职业上的枯竭?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挖掘自己的过程,而是把更多的东西吸纳进来了。



聪明人扮蠢,跟傻瓜装聪明一样,易出破绽。


喜剧,如果停留在无意义的出糗卖丑,那也太低估观众智商。


近年,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


导演是产品经理。


一夜之间,在中国,导演成为一种擅长市场调研,精于组装功能的职业。


一大批有的放矢的产品被批量复制——青春片,喜剧片,各种IP。


殊不知,就算是商业片,拼手艺,也讲人心。


卡梅隆本身就是科学狂,单单《阿凡达》的世界、人物、动植物的设计工作,他就倒腾两年,别人说他傻,其实,他乐在其中。



吉尔莫·德尔·托罗从小就有怪物梦,看他家里典藏的鬼怪模型——还专门有间恐怖主题的小型图书馆,就知道,拍畸形古怪,没人比他强。



还有,周星驰的童真,徐克的侠气,吴宇森的道义。


这些优秀的导演,他们出色的作品,一定有最真诚的自我投射。


他们非说不可的冲动,就是我们常常提起但鲜见的,情怀


事实上,在Sir看来,《老炮儿》与《恶棍天使》,就工业差距,绝对没有现在这么大(目前豆瓣评分,前者8.6,后者3.9)


两者输赢的关键,就在于一个是真中二,另一个,是装低能。


而我,宁愿看到一个作者真实(可能落后粗糙)的价值观。


也不愿选择让一个演员,戴着小丑面具,洋洋得意地逗你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