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去的牛群、自杀的士兵与华法林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15-12-30

19 世纪 20 年代,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代,大量牛群因食用被污染的草料胃肠出血而死亡。以家畜为主要产业之一的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一位绝望的农民跋涉近两百英里,打算把他的死牛运送到最近的兽医院,但到达时这家医院却阴差阳错地关门了。农民最终出现在了威斯康星大学生化楼的 Karl Paul Link 教授实验室门前,期盼他能解开牛群死亡的谜团。


在农民提供的牧草中, Paul Link 教授发现了始作俑者是一种富含香豆素的三叶草。进一步研究发现,香豆素本身并不会引起牛的凝血障碍,但三叶草发霉之后产生的双香豆素便产生了很强的抗凝作用。




真相大白的最初几年,人们先入为主地认为「双香豆素是毒药」,并把它用作老鼠药。


1948 年,Paul Link 教授对双香豆素进行结构改造,得到了一种更强效的抗凝药物——这项研究是由威斯康星校友研究基金会(WARF)资助的,华法林(Warfarin)由此诞生。


三年之后,一位 22 岁的美国士兵由于抑郁而故意服用华法林企图自杀。据文献记载,因为单次服用后「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抑郁的士兵连续服用了 6 天……


意外地是,士兵在被送往医院接受维生素 K 治疗后,就完全康复了。由此,一场未遂的自杀初步证实了鼠药华法林在人体中的安全性。




于是,学界开始了将华法林研发成抗凝药物的研究。1954 年,FDA 正式批准华法林用于临床,华法林作为一种心肌梗死后治疗药物被推向市场。


至今,华法林在临床上的适应症包括作为长期口服抗凝药,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治疗,以及房颤或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心脏和全身栓塞的预防。


在众多的凝血因子中,相当一部分需要维生素 K 的参与才能形成与活化。维生素 K 在体内需要在维生素 K 环氧化物还原酶的作用下作用,而华法林则通过抢占维生素 K 环氧化物还原酶,来阻碍这一作用。


华法林的临床抗凝地位几乎无可撼动,直到 20 世纪初期,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诞生。




新型口服抗凝药不像华法林那样作用于多个凝血因子,而是仅抑制某一个凝血因子,其中凝血瀑布中最重要的两个靶点分别为 Ⅹa 和 Ⅱa。


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特指新研发上市的口服 Ⅹa 因子和 Ⅱa 直接抑制剂,前者包括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度沙班等,后者有达比加群。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鉴定和开发与华法林的意外发现截然不同。利伐沙班是通过合理药物设计流程开发出来的,随后经过临床前试验对这些候选药物进行严格筛选,从中找出适合人体试验的最有效、最安全的候选药物。


未来,这些更方便的新型口服抗凝药有可能逐渐取代华法林的位置。现在,我们总结了一些华法林的临床使用经验,包括:


  • 标准化华法林治疗

  • 华法林抗凝监测


参考文献:


1. Last JA. The Missing Link: The Story of Karl Paul Link. Toxicological Sciences 2002;66:4-6

2. Holmes RW, Love J. Suicide attempt with warfarin, a bishydroxycoumarin-like rodenticide. J Am Med Assoc 1952;148:935-93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